《武陵春圖》是明代畫家吳偉創作的一幅紙本工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著意刻畫武陵春的憂思神情。畫幅右側畫武陵春側身坐在凳上,右手支頤,左手執卷,倚坐在石案旁,身著長裙,兩腳未露,低首凝神,眉宇間透出憂鬱。背景為身後一具石案,一盆疏梅,案上陳設著琴、書、筆、硯,筆擱在架上,琴擺放在身邊。該圖氣氛清幽,人物表情描繪得維妙維肖,楚楚動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春圖
- 材質:紙本
- 創作年代:明代
- 規格:縱27.5厘米,橫93.9厘米
- 作者:吳偉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幅式:長卷
- 畫作類型:工筆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面為女伎武陵春低頭沉思,後一石案上放有筆硯書琴。
本幅無作者款識。
此畫共鈐印36方。其中鈐“小仙”、“次翁”印2方。引首近代溥儒書:“武陵春色,大千先生命題。溥儒。”鈐“舊王孫”、“溥儒之印”印2方。本幅有清洞徑居士題句,鈐張大千“不負古人告後人”、“大千好夢”等鑑藏印共6方。後幅有明徐霖書“武陵春傳”,近、當代葉恭綽、吳湖帆、向迪宗、羅惇暖、顧飛、溥儒、吳定山、謝稚柳等10家題記。
創作背景
吳偉在江南時,常常以飲酒狎妓遣釋鬱悶的心境,對青樓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程度上的接觸和了解。“武陵春”是當時江南的名妓,原名齊慧貞,自幼喜讀書,且能譜曲。相傳她與傅生相愛,後傅生入獄,她傾其資財營救不得,竟憂傷成疾而死。當吳偉聽說了“武陵春”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之後,也為之深深感動,遂揮筆作此《武陵春圖》卷,以示對武陵春的同情與敬仰。
藝術鑑賞
主題
該圖一具石案,一株疏梅和案上的文具,襯托出主人公的生活情操,武陵春是一才女,自幼喜讀書,善鼓琴,自能譜曲。這些簡陋的陳設,烘托出她的高尚情操和不幸的遭遇。畫家以樸素淡雅的勾描手法,描繪出在封建道德踐踏下,至死忠於愛情的下層女子的悲劇遭遇,表達了對其不幸的身世和遭遇的深切同情,從這裡亦可以看出畫家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作者善於抓住人物形象瞬息變化,如武陵春微微低著頭,凝眸的雙目,眉宇間的憂鬱,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詩思中。
技法
該圖人物表情平淡,相貌莊衣著素雅,該畫中的人物主要用的是白描手法勾,細膩勻稱。人物的衣紋流暢,神態自然,景物配置恰當得體,整體畫面和諧生動。
此圖的背景和陳設很簡練,使主題突出,石案、盆景和案上陳設等物造型準確,質感很強。在畫法上,純以白描勾勒,圖中的人物、衣紋均以行雲流水、舒展自如的線條畫成,類蘭葉描。
名家點評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寶林:吳偉在這幅畫上表現出對封建社會踐踏下堅持真摯愛情的純潔女性的深切同情,從一個側面反映著畫家的生活理想和民主精神。從技法上看,如果把這幅畫和他在二十六歲時完成的《鐵笛圖》相比,則兩畫雖然都屬工細一體,而此畫顯得更加流暢秀潤、風神雋爽。
歷史傳承
《武陵春圖》在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姜紹書《無聲詩史》、徐沁《明畫錄》、王肯堂《郁岡齋筆塵》,清謝堃《書畫所見錄》著錄。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7年8月25日—11月19日,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展覽,《武陵春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吳偉(1459—1508),字次翁,號小仙,江夏(令湖北武漢)人,流寓金陵,二十歲時便開始成名了。明憲宗時,吳偉受召入宮,為錦衣鎮撫,待詔仁智殿。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賜“畫狀元”印。長期的朝廷生活,使他深感被束縛,於是他稱病南返,在南京秦淮河畔定居,吳偉50歲時,武宗在位,又召其入寓,但他還沒有上路,便醉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