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區特色資源植物種質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武陵山區特色資源植物種質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武陵山區特色資源植物種質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於2012年11月29日通過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立項評估,該實驗室依託中南民族大學,立足於學校人才與資源優勢,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自主創新與產品開發人才隊伍,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與套用工作,獲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為武陵山區特別是湖北省少數民族地區新興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基於服務我省經濟建設的需求,主要開展武陵山區耐寒抗病水稻資源的利用、武陵山區重要藥用植物的保護與繁育、武陵山區稀有經濟植物的改良與利用、武陵山區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山區特色資源植物種質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地區:武陵山區
  • 依託中南民族大學
  • 網室:2000 m2
基本情況,人才隊伍,科研情況,管理模式,研究方向,

基本情況

重點實驗室面積近2000m2,擁有本申請項目研究所需要的主要大型儀器設備和其它各種配套的中小型儀器設備,擁有儀器設備固定資產2500餘萬元,配備有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等先進精密儀器設備、6個獨立控制的植物組織培養室,總計80 m2、600 m2溫室及2000 m2網室。擁有超速冷凍離心機、液相色譜儀、線上快速分析氣相色譜儀、定量PCR儀、電轉化儀、化學發光系統、超低溫冰櫃、真空冷凍乾燥儀、蛋白質雙向電泳系統、X-射線衍射儀、全數位化核磁共振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儀、元素分析儀、智慧型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帶原位反應池)、螢光磷光發光光度計、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蛋白質純化系統、全自動機械攪拌發酵罐、固體發酵罐、流式細胞儀、CO2培養箱等大型儀器。

人才隊伍

實驗室依託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資源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學科的技術平台為核心,具備良好的學科團隊,擁有一隻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的,能夠適應學科創新發展的研究隊伍。研究人員28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學位2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名,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名,“楚天學子”1名。

科研情況

實驗室研究人員主持過863項目1項,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1項,國家自然基金21項,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4項,教育部重點項目 2項,湖北省創新群體項目1項,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湖北省自科基金其它項目14項,其他省部級項目4項,武漢市晨光項目1項,武漢市科技局其他項目4項,科研項目到賬經費達1500萬元;發表文章400餘篇,其中SCI論文80餘篇。

管理模式

實驗室設管理委員會(由基地實驗室管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研究室負責人組成)和學術委員會(由9人組成,其中外聘專家4人),下設四個研究方向,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運行模式。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武陵山區耐寒抗病水稻資源的利用
  負 責 人:王春台(教 授) 劉學群(教 授)
主要研究人員:劉新瓊(教 授) 徐 鑫(副教授) 譚艷平(副教授) 龔漢雨(副教授)
程 鋼(博 士) 覃永華(博 士) 盧 衛(博 士) 劉 濤(博 士)
研究方向二:武陵山區重要藥用植物的保護與繁育
  負 責 人:宋發軍(教 授) 萬定榮(教 授)
主要研究人員:裴國鳳(教 授) 吳雲華(教授) 餘光輝(副教授) 耿紅(副教授)
張 鵬(副教授) 王紅瑩(副教授) 王 毅(副教授)
研究方向三:武陵山區稀有經濟植物的改良與利用
  負 責 人:覃 瑞(教 授)
主要研究人員:劉 虹(副教授) 李 剛(副教授) 汪文俊(副教授) 陳 雁(副教授)
吳瑞雲(講 師) 曾雪峰(講 師) 李 勇(講 師)
研究方向四(一):武陵山區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負 責 人:劉慶華(教 授)
主要研究人員:沈金花(教 授) 彭勇波(副教授) 趙 平(副教授) 薛璐(副教授)
陳微微(講 師) 於孟飛(講 師)
研究方向四(二):武陵山區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負 責 人:熊海容 (教 授)
主要研究人員:李曉華(教 授) 王朝元(教 授) 王海英(教 授) 郭小華(副教授)
梁曉聲(講 師) 方 瑩(講 師) 張 麗(講 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