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高山戲

武都高山戲

武都高山戲(又名“高山劇”,魚龍、隆興等地人稱之為“演故事”、“走過場”),甘肅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初魚龍鎮人為紀念大將李文忠(大安爺)而形成了唱戲的習俗,把式舞亦在此情勢下從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的隨意演唱升華為在舞台上“敷演故事”的戲劇性表演,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了高山戲。高山戲的表演具有社火場上“把式舞”跳、搖、扭、擺舞步動作的特點,劇目內容豐富多彩,多數劇目有宣揚仁義道德、教化育人的積極意義。

2008年6月7日,甘肅省隴南市申報的“武都高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Ⅳ-13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都高山戲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Ⅳ-134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地區:甘肅省隴南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舞台布景,唱腔,演唱風格,舞蹈,表演特點,代表劇目,分布地區,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武都高山戲發源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魚龍鎮,魚龍鎮位於隴南市武都區的東北部,山大溝深,交通閉塞,經濟文化相對滯後。歷史上,每逢災年或廟會,人們便聚集到一起,請來“師公”(巫師)拜神祭祀,祈福禳災。久之,這種以娛神為目的的“師公贊神”活動逐漸演變為自娛、娛人的民間娛樂活動把式舞。
明初魚龍鎮人為紀念大將李文忠(大安爺)而形成了唱戲的習俗,把式舞亦在此情勢下從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的隨意演唱升華為在舞台上“敷演故事”的戲劇性表演,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了高山戲。
1959年以前魚龍、隆興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過場”、“社火戲”等。
1959年10月定名為“高山戲”。
1965年其名見報後被陸續載入《辭海·藝術分冊》、《中國戲曲文化》、《中國戲曲曲藝辭典》等書籍中。

文化特徵

舞台布景

“高山戲”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為“踩台”、“開門帘”、“打小唱”、“演故事”等,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戲的正式內容,其它表演如“圓莊”、“上廟”、“走印”等則帶有明顯的祈福、娛神和自娛等性質。

唱腔

高山戲屬曲牌體戲曲劇種,其唱腔分為“歡音”和“傷音”兩大類。高山戲“歡音”類唱腔如【古碌】、【十把扇】、【進狀元】、【狀元回府】、【進花園】、【門墩兒】、【太平年】等明快活潑、玲瓏華美,“傷音”類唱腔如【胭脂淚】、【滾白帶哭腔】、【旺哥】等纏綿淒楚、哀怨動人。

演唱風格

高山戲語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生動活潑、幽默詼諧。唱詞格式比較固定,有七字兩句式的對聯體,有五字四句式的絕句體,有山歌體、律詩體等。大量襯詞和靈活的幫腔形式構成了高山戲獨特的演唱風格。高山戲伴奏樂器分為武樂和文樂,武樂有大鼓、大鑼、四片瓦,文樂有“大筒子”、土琵琶、二胡等。

舞蹈

武都高山戲生角以“跳”、“搖”為主,旦角偏重“扭”、“擺”,故稱“耍戲燈”和“演秋歌”。

表演特點

高山戲的表演具有社火場上“把式舞”跳、搖、扭、擺舞步動作的特點,但更多動作是百姓演員對生活勞動的再現與加工。近幾十年,隨著文化藝人的不斷加入,其表演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高山戲劇目內容豐富多彩,多數劇目有宣揚仁義道德、教化育人的積極意義。

代表劇目

武都高山戲代表性傳統劇目有:《鹹陽討賬》《劉四告狀》《老換少》《白玉霜》《康熙拜師》《兒嫌娘醜》等。
創作劇目有《開鎖記》《尕女婿》《擋車》《人老心紅》《夜逃》《特殊黨費》等。

分布地區

武都高山戲主要流傳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魚龍、隆興、金廠、龍壩、漢王、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關等鄉鎮,西和、禮縣、康縣、文縣、成縣的部分地方也有流傳。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高山戲在武都等地流傳了數百年,深得民眾喜愛。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價值觀、世界觀的體現,是歷史的見證,是當地人民的精神食糧。開展高山戲文化的研究將會給中國民俗文化、戲劇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內容。挖掘、搶救、保護高山戲可以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素質,對構建和諧社會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傳承現狀

隨著一些懂高山戲的老人逐漸去世,一部分經典曲調面臨失傳,部分有遠見卓識的人開始著手高山戲蒐集整理搶救工作,受限於資金盡力人手等因素,任務艱巨。

傳承人物

尹維新,男,漢族,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都高山戲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18年,楊鳴鍵、尹利寶編著的《武都高山戲》《高山戲音樂撰集》出版。作者蒐集、整理了武都高山戲原生態傳統曲牌和新劇目唱腔選段的集結,對高山戲所屬腔系、腔系成因、聲腔特色、音樂文本等進行論述,還有具有代表性、較為全面的原生態傳統曲牌和新劇目唱腔選段。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隴南市武都區高山戲研究中心(隴南市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武都高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56年,武都高山戲被推薦參加甘肅省地方小戲會演。
1959年10月,武都高山戲被推薦參加甘肅省文化局舉辦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
1960年,武都高山戲被推薦給相關文化部門,進京演出。
1975年4月,武都高山戲進京演出,並被載入《辭海·藝術分冊》和《中國戲曲曲藝辭典》。
2015年2月,武都高山戲走基層,在甘肅省隴南市“下山”拜年。

榮譽表彰

1959年,武都高山戲參加甘肅省地方小戲會演,主演獲得獎章。
2015年10月2日,武都高山戲演出程式“走印”入選吉尼斯之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