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是通自來水,有430戶飲用井水,有 15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41.2%)。有是1264戶通電,有117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7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72.6%和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64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38%)。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0.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4輛,拖拉機20輛,機車97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52.00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5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6畝。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141戶;裝有
太陽能農戶361戶;建有小水窖2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1戶。
全村有是自然村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4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5158.0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 1300.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
畜牧業收入167.00萬元,占總收入的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0379頭,肉牛214頭,肉羊163頭);漁業收入 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08%;林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0.11%;第二、三產業收入1,1969.00萬元,占總收入的54.8%;工資性收入109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9.7%。農民
人均純收入,582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9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98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698人,到省外務工9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64戶,共鄉村人口 4698人,其中男性2348人,女性2350人。其中農業人口 4698人,勞動力261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 %;參加
農村合作醫療418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8%;享受低保25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1.0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否,人畜混居的農戶 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
建築面積1,992.00 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1270人,距離寅街鎮中學1.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1 人,其中小學生278人,中學生13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 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1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土地承包面積$}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0(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個(勞均 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下設0黨小組,共有黨員153人,少數民族黨員 0人,其中男黨員103人、女黨員50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武邑、東武邑等1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個,團支部 5個,共有團員 2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 縣內。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70.0.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藕產業。擁有企業 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 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00。
新農村建設
2013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4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