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非典、禽流感、大地震、洪澇災害等大規模突發事件,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民眾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這就凸顯出許多醫學救援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各級醫院應急救援能力不強,相當多的醫院缺乏應急處置的必要設施,醫務人員缺乏應急意識和防護知識,不能有效地實施預防控制和醫學救援。作為應急醫學救援主力軍的醫院,應對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大規模醫學救援的能力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應急醫學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武警部隊按照“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的新要求,在完成執勤、處突、反恐、海關執勤、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等正常任務的同時,參與完成了災害救援、處突維穩、大型活動安保等各類重大任務。2001年武警部隊牽頭成立了
中國國際救援隊,陸續執行了一系列的國際救援任務。2006年武警醫學院(現武警後勤學院)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設了救援醫學專業,成為第一所培養救援醫學本科專業學生的高等院校,並相繼創建了救援醫學教研室和救援醫學培訓基地。同年,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宣告成立。2009年頒布的《人民武警法》中進一步明確規定 “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擔負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以及防衛作戰、搶險救災、參加國家經濟建設等任務。”法律明文指出參與搶險救災工作是武警部隊的重要中心任務之一,災害救援成為武警部隊下一步加大建設的重點方向。
2011年,
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建立起一支代表武警部隊面向國內、執行處突維穩、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國家級武警部隊醫療救援隊。同時,為了推動和完善救援醫學特色學科建設,在前期的探索與積累之下,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整合救援醫學教研室、救援醫療培訓基地、救援醫學辦公室及醫療救援隊,形成拳頭力量,正式報請國家衛生部、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武警衛生部審批,正式成立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以救援醫學教研室、救援醫療培訓基地、救援醫學辦公室及醫療救援隊為力量支撐,在國家和武警部隊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在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院長侯世科所長帶領下,深入開展救援實戰、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現已在該領域人才梯隊、實戰經驗、教學培訓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2006年和武警醫學院一起報請國家教育部和總參,第一個開設了我國救援醫學本科學專業,為我國救援事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員,該學科於2010年被遴選為全軍
2110工程重點學科;
2、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侯世科所長作為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隊隊長兼首席醫療官曾率領救援隊先後參加國內外救援30批次,均出色完成任務,大量救援實戰錘鍊了隊伍,也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3、作為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的重要組成單位,研究所連續舉辦了中華醫學會一屆二次常委會、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全國首屆年會,為全國各地學者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台,拓展學術思想,學有豐碩所得;
4、在救援實戰基礎上,開發了災害醫學救援智慧型決策系統,實現了救援出隊的程式化、標準化、信息化;
5、集成研發了重大災害醫療救援體系的關鍵裝備,包括國內首台高原增壓增氧醫療保障車,武警部隊首套車載式救援醫院,武警部隊首套方艙醫院;並組建天津市應急救援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6、2012年通過國家衛生部驗收,獲批“國家級醫療救援隊”和“國家級救援培訓基地”。現研究所已發展成為一支以“救援隊伍、教學培訓、科學研究、救援臨床”四位一體的國內一流災害醫學救援機構。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現擁有1個辦公室,1個國家級醫療救援隊,1個救援醫學教研室,1個應急救援醫療裝備技術工程中心及3個救援醫學中心:救援醫學實驗中心、救援醫學教學培訓中心及救援醫學臨床中心。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設有5個研究室,分別是:救援組織管理研究室、現場醫療救治研究室、救援心理應激研究室、救援衛生防疫研究室及救援裝備信息研究室,共同開展災難救援醫學教學科研工作,摸索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災難急救模式和預防救治體系,培養專業救援人員,推進災難救援醫學的發展。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擁有工作人員33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7人;研究所和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徐州醫學院、新鄉醫學院、遼寧醫學院等多所軍地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招收救援醫學專業研究生,並擁有1個
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在讀研究生20人。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擁有擠壓傷動物實驗室、熱煙霧損傷動物模型實驗平台、細胞培養室、幹細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等多個實驗室和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承擔國家級課題5項(包括國家科技部863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衛生部專項課題及
國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級課題25項,獲國家級專利20餘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8項,撰寫著作教材1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2009年項目“重大自然災害醫療救援體系的創建及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迄今我國唯一災害醫學救援領域第一個國家獎。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在侯世科所長的帶領下,聯合國內外相關企業,共同研發各類應急救援裝備,包括各類急救背囊等攜帶型裝備、國內首台高原增壓增氧醫療保障車、武警部隊首套車載野戰醫院系統和武警部隊首套救援方艙醫院系統,總價值超過1.2億,實現了小型裝備的便攜化、常規裝備的模組化裝備、大型裝備的機動化的目標,其中車載野戰醫院系統已經陸續配置武警部隊47支救援隊,為提高武警部隊救援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基於研究所的科研實力和套用推廣能力,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批准研究所建立國內首個應急救援醫療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與國內外同行有著廣泛、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友好學術交流關係。2003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中國國際現代醫學救援論壇,吸引國內外上千災害醫學專家參與,推動我國災害救援醫學的學術交流。研究所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典等有著多項科技合作和交流,涉及基礎研究、急救技術和救援實戰等不同領域,2011年10月,第一屆中美災害醫學研討會在附屬醫院順利召開,邀請
美國耶魯大學Tomassoni教授、Paturas教授,就災害醫學救援課程、美國救援隊伍的編制體制、救援自身保障和醫院恢復重建等內容深入探討。
2011年10月21日,侯世科所長會見了
英國劍橋大學救援醫學專家,並舉辦了中英救援醫學國際研討會,進一步促進了彼此了解和學習交流。這些合作項目,大大促進了研究所的學術水平、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2012年10月20日,研究所成功承辦了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首屆年會,來自海外、大陸及台灣地區的災難醫學、救援醫學、急診醫學、重症醫學等教育、科研、管理人員共聚一堂,共同交流和展示相關領域近幾年所取得的成績,共同探討和展望災害醫學的發展前景,展現了我國災難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及最新產品與技術。#p#分頁標題#e#
武警部隊救援醫學研究所瞄準世界發展前沿,銳意創新,努力把我國災害救援醫學的發展和建設推向新的高度。為政府應急機構、各級醫院的救援醫學工作組織實施,提供有價值的參數及理論依據;為各級救援機構提供可操作的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培訓和評估方法、救援醫學能力建設指南;為救援隊伍建設提供組織結構、裝備配置、技術標準、行動程式;為加強創傷理論和臨床技術研究,提高多發傷及嚴重創傷的救治水平,更好地滿足平、戰時大批傷員救治的需要;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實施方案,為突發災害事件救援官兵心理干預工作提供具體可行的行動指導;為平時突發事件及應急軍事鬥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