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背景,組織劃分,下屬黨衛隊,武裝黨衛隊,特別行動隊,看守營,隸屬的機構,黨衛軍分類,級別劃分,成員誓詞,成立年代,社會意義,謬誤,戰鬥力,軍隊人數,師級編制,組建的師,軍級編制,編制補充,評論,其它,普通黨衛隊,
組織背景 黨衛隊(德語全稱Schutzstaffel),簡稱SS,德國納粹黨的法西斯特務組織和軍事組織。1925年4月成立。1946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黨衛隊成立初期僅為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的衛隊和對付政敵的工具,隸屬於
羅姆 領導的
衝鋒隊 ,規模很小。1929年1月起由
希姆萊 領導,黨衛隊有很大發展。1931年6月建立情報機關黨衛隊安全處。次年1月設黨衛軍種族局。1933年初,其成員已發展至5萬餘人。
1934年6月30日,衝鋒隊領袖恩斯特·羅姆及其親信600餘人在黨衛隊長刀之夜被處決以後,黨衛隊在納粹恐怖組織中起主導作用,由
希特勒 重新掌管。黨衛隊的嫡系部隊是以“預備隊”和“百人留守隊”為核心擴建的武裝黨衛隊,人數最多時達47萬餘人,此外有看守
集中營 的特殊部隊骷髏總隊,包括國家秘密警察(
蓋世太保 )在內的整個警察部門也由黨衛隊領導。
黨衛隊 名義上受內政部長領導,實際直接歸希特勒指揮。黨衛隊的各級組織布滿全國,指揮各地的警察和情治單位,黨衛隊直接參加
法西斯 侵略戰爭,以冷酷的民族政策和滅殺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
猶太人 、被占領區居民及戰俘。達豪和布痕瓦爾德等集中營的慘絕人寰的屠殺暴行,都是由黨衛隊的骷髏隊進行的。
黨衛隊 幾乎參加了
納粹黨 的所有重要活動,而武裝黨衛隊(又稱黨衛軍)更是幾乎參加了納粹領導的所有重要戰役。(普通黨衛隊負責的主要是國內的事,包括民族政策,武裝黨衛隊主要是參加戰爭)
全國的黨衛隊都由Reichsführung-SS,即黨衛隊指揮總部領導。
黨衛隊從成立之後不斷地武裝化。1933年3月17日,在柏林,希特勒親自下令成立柏林大本營警衛隊(Stabswache Berlin),指派
約瑟夫·迪特里希 為指揮官,由他在黨衛隊中嚴格挑選120人組成一隻直屬於希特勒本人的武裝部隊。而德國陸軍所提供的元首護衛隊則負責官邸外圍的安全。這隻部隊在同年9月的納粹黨大會後正式被命名為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照字面來看,Leib是生命、身體,Standarte是突擊隊、黨衛隊當中分隊一級單位的名稱(相當於陸軍的團),可以解釋為阿道夫·
希特勒 護衛分隊,縮寫LSSAH。希特勒護衛分隊也就是日後黨衛軍第1裝甲師的前身,是黨衛軍最早的武裝部隊之一。
在1933年
柏林 大本營警衛隊成立的同時,納粹黨在
慕尼黑 、漢堡及
德勒斯登 等大都市成立了政治警備隊(Politische Bereitschaft),作為其在國內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部隊。這些部隊也就是日後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ügungstruppe,縮寫:SS-VT)的核心。
黨衛軍二號人物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在1933年由德國國內各監獄和
集中營 的警衛部隊所組成的另一個武裝部隊就是所謂的黨衛隊骷髏總隊(SS-Totenkopfverbände),其指揮官是特奧多爾·艾凱(Theodor Eicke)。1935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柏林宣布撕毀
凡爾賽條約 。3月16日,德國恢復徵兵制,希特勒下令成立完全軍事化的黨衛隊組織,也就是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T)。當時的特別機動部隊總共有11個營,包括一個工兵營和一個通訊營,總計有8459人。包括了LSSAH分隊2600人,兩個黨衛隊軍官學校共759人,及第一、第二團的六個營兵力。到了1936年黨衛隊有兩個比較明確的軍事組織,一個就是包含了LSSAH分隊的特別機動部隊,另一個就是黨衛隊骷髏總隊。
1936年前陸軍中將保羅·豪賽爾(Paul Hausser )被任命為特別機動部隊指揮官,他將原本散駐各地的各個營集中起來在慕尼黑成立了黨衛隊德意志分隊(SS-Standarte Deutschland),在漢堡成立了黨衛隊
日耳曼 分隊(SS-Standarte Germania)。若連同在柏林的LSSAH分隊一起算進去的話,到了1937年底特別機動部隊總共有三個分隊,一個突擊工兵營和一個通訊營,其兵力已經相當於德國陸軍的一個步兵師。
1938年,在
維也納 ,特別機動部隊成立了一個新的黨衛隊元首分隊(SS-Standarte Der Führer)。由於特別機動部隊的擴張使得
希姆萊 的可用兵力愈來愈少,因此他就將原本負責集中營工作的黨衛隊骷髏總隊中的精英份子獨立出來在達豪(Dachau)改編為一個分隊,由原先的指揮官艾克指揮。到了1939年10月16日,黨衛隊骷髏總隊已經有三個分隊約6500人的兵力,就以此三個分隊為核心成立了一個黨衛隊
骷髏師 (SS-Division Totenkopf),也就是日後的武裝黨衛隊第三裝甲師。
組織劃分 通常所說的黨衛軍是
黨衛隊 中武裝黨衛隊的分類,黨衛隊是以另一種方式劃分的:
下屬黨衛隊 黨衛隊是個極其龐大的組織,屬下職權繁多,幾乎什麼都乾,但它在內部也有清晰的劃分,如果將黨衛隊大致分為兩個部分,那大概是武裝黨衛隊與下屬黨衛隊了。武裝黨衛隊是黨衛隊的武裝力量,而下屬黨衛隊則負責黨衛隊絕大多數的行政管理事務,並同時具有黨衛隊的警察職能。雖然名聲沒有武裝黨衛隊大,並且一直被很多人視為戰鬥力量的附屬物,但一般黨衛隊的惡劣行徑完全可以和戰場上的同行等量齊觀。他們在整個第三帝國的影響力極為廣泛。雖然他們負責行政事務和本土防禦的任務,但為了落實第三帝國的帝國政策而奔走,並且充當著安全事務特工的重要使命。此外,下屬黨衛隊與集中營里名聲在外的骷髏總隊看守也有著直接關係。不可否認,下屬黨衛隊和武裝黨衛隊一樣,都是第三帝國中堅力量的臂膀。
武裝黨衛隊 武裝黨衛隊可能是20世紀最名聲在外精銳之師的作戰部隊。
國防軍 是國家的武裝力量,而武裝黨衛隊則是希特勒的元首精銳軍隊,這種關係在1938年被官方政策確認,武裝黨衛隊嚴格聽從元首的命令行事,以忠心耿耿著稱。總體來說,德國本土的武裝黨衛隊人員的軍事素質是很不錯的,甚至可以用作戰勇猛來形容。正因為如此,他們經常是帝國最需要的戰場,出現在前線的關鍵戰場上,為前進開闢道路,或者抵抗最猛烈的攻勢。
武裝黨衛隊(德文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簡稱Waffen-SS)。其閃電標誌由瓦爾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設計,以兩道閃電作為SS象徵,在北歐神話中一道閃電(其實它的意義代表太陽)代表勝利。也有一說是聖教符號。而根據前黨衛隊第六山地師“北方”師士兵約翰·福斯回憶,黨衛隊的符號是如尼文。是
納粹 黨衛隊領導的一支準軍事化部隊,由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ügungtruppe)發展而來,於39/40年冬才開始使用“武裝黨衛隊”這個名稱。戰爭中武裝黨衛隊在各級武裝力量中被定位為黨衛隊“國家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的精銳部隊。1936年10月1日,希姆萊成立“黨衛隊預備隊”監察局,該機構隸屬於黨衛隊參謀部,其任務是監督預備隊的管理工作和軍事訓練。
黨衛隊秘密行動隊參與了
納粹黨 的許多戰爭罪行,尤其在民族政策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它違反了多項當時的戰爭法,其中包括處決戰俘、平民或兒童,滅殺不同種族的人,以及支援別動隊進行大德意志的一個民族政策。
特別行動隊 由占領區
黨衛隊 中的一等兵組成的部隊。一等兵也叫突擊隊員,所以別動隊也叫突擊隊。他們的任務是大規模執行抓捕、滅殺、搜尋的部隊。與骷髏總隊一樣,別動隊也是泛稱,因為每個地區的普通親衛隊或武裝親衛隊都有一等兵。基本上別動隊的任務就是抓捕
猶太人 、異己分子與地下反抗組織,並把他們送上開往
集中營 的火車。別動隊不是戰鬥部隊。他們只對付手無寸鐵的民眾,並且公開大規模行動,這是與
蓋世太保 有區別的地方。
看守營 作為納粹執行一個民族政策的直接執行者,特別行動隊與看守營是希姆萊執行大德意志民族政策。特別行動隊活躍在被占領土的大小城市和田間地頭,是車輪子上的民族政策執行者。他們習慣用子彈解決被捕對象,也常常用活動式毒氣車這樣的裝備。骷髏總隊看守則負責看守集中營與執行營,關押猶太人、共產黨人和任何其他不受納粹歡迎的人。無數支特別行動隊,無數個骷髏樓總隊看守,民族政策執行者,鑄出了黨衛隊名聲在外 軍銜
隸屬的機構 【由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統一領導:】
SS旅級領袖弗里德里希・卡爾・奧托・沃爾夫(Karl Friedrich Otto Wolff)的司令部改組而成,是以希姆萊個人而組成的參謀部,參謀長為弗里德里希・卡爾
除了帝國保全部與作戰本部外,管轄全黨衛隊勤務的機構,但人事與財政有專屬的本部管轄,主要調度和管制各黨衛隊機構
名義上指揮武裝黨衛隊,原為希望成為武裝黨衛隊總司令部而成立,但因武裝黨衛隊實際是由國防軍所指揮
因此此本部實際負責武裝黨衛隊的人員後送、補充、後勤管制、勤務
黨衛隊人事的管轄機構,負責隊員的招募與職務任命勤務
德國保全警察與黨衛保全部合併而組成的指揮本部,負責德國內與占領地政戰工作勤務指揮,共分有7局
1局、人事局(Personal)
2局、編制・總務・法務局(Organisation, Verwaltung und Recht)
3局、帝國保全部國內諜報局(SD-Inland)
4局、秘密警察局(GeheimesStaatspolizeiamt)即蓋世太保
5局、刑事警察局(Reichskriminalpolizeiamt、略稱KriPo)
6局、帝國保全部國外諜報局(SD-Ausland)
7局、世界調查・分析局(Weltanschauliche Forschung und Auswertung)
指揮除了政戰/公安的保全警察以外所有全國一般警察的機構
黨衛隊針對其隊員行為懲處的司法機構
由黨衛隊上級集團領袖August Heißmeyer設立的黨衛隊軍訓'政治教育工作本部
因為理論黨衛隊的日爾曼血統純正,為了讓日爾曼民族殖民至東部占領區而成立的機構,為了維持血統也擔當黨衛隊隊員結婚審查許可的勤務
為了讓占領區的文化德意志化的指揮司令部
原先是為了協助不在德國本土的德裔回國而成立,但再度殖民占領區的政策,而改成為協助德意志民族性強化國家委員會,招募/管制國內意願前往占領區殖民的德意志人
黨衛隊的財政與設施管理機構
黨衛軍分類 希姆萊為了擴張黨衛隊部隊可說是使盡渾身解數。早期向黨衛隊骷髏部隊招兵買馬,後來徵召警察成立警察師,之後招募占領國的德裔外籍士兵,最後則招募占領國的志願兵,使得終戰前的武裝黨衛隊擴充成接近60萬人的兵力,而整個黨衛隊組織則有近一百萬人。這60萬人中只有一半是德國人,四分之一是德裔外國人,四分之一是外國人。前後預計成立共45個師,其中第39-45師尚未正式建立。武裝黨衛隊一共有三類部隊:
其準作戰師一般分為三類:
而各師標誌盾牌右上角的缺口代表裝甲師,左上角缺口代表裝甲擲彈兵師,中間缺口代表其它用途師:騎兵師和山地師。無缺口代表武裝師。
另外,在二戰期間,總計有大約50萬名外籍人士於黨衛軍中服役,但他們當中大部分並非志願人員,更沒有多少人是理想主義者。非德國人的黨衛軍以東歐人為最多,他們分別來自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烏克蘭、波士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俄羅斯,還有東歐各國的德裔人士。到了1945年時,在黨衛軍所有的30多個師中,還沒有哪一個師是完全由德國人組成的,即使是阿道夫希特勒師也不例外。
正規師
(SS-Division):由純德國人(Deutsche)組成,被定為一級戰鬥部隊-“Kampftruppe der Klasse1”,被用於戰場主要位置或擔當“消防隊”(Feuerwehr)挽救前線緊張局勢。
志願師
(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歐洲日爾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組成,被定為二級作戰部隊-“Kampftruppe der Klasse2”,主要用於非主要方向和防禦戰。
武裝師
(Waffen-Division der SS)由東歐人(德國稱之為東方人-Ostlä;nder) 和巴爾幹人組成。雖為黨衛軍控制,但是名義並不正式屬於黨衛軍部隊序列,主要執行主戰線後游擊隊的清掃和占領區的控制等工作。
級別劃分 為了說明黨衛隊員的職務及其級別,用陸軍的軍銜做一比較: 黨衛軍骷髏戒指 1934年前
突擊隊員——二等兵
組長——一等兵
三級小隊副——二級下士
三級小隊長——一級下士
二級小隊長——中士
一級小隊長——上士
突擊小隊長——軍士長
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
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
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
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少校
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
旗隊長——上校
旅隊長——少將
地區總隊長——中將
全國副總指揮——上將
1934-1945年
候選隊員——無相應編制
預備隊員——無相應編制
隊員——列兵
上級隊員——四等兵
突擊隊員——三等兵
分隊領袖及代理三級小隊副——二等兵
下級小隊領袖及三級小隊副——下士
小隊領袖及三級小隊長及小隊長——中士
上級小隊領袖及二級小隊長及資深小隊長——上士
高級小隊領袖及一級小隊長——技術軍士長及一級上士
突擊小隊領袖及突擊小隊長——參謀軍士長
下級突擊隊領袖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
上級突擊隊領袖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
高級突擊隊領袖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
突擊大隊領袖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少校
上級突擊大隊領袖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
旗隊領袖及旗隊長——上校
上級領袖及區隊長及資深領袖——準將
旅隊領袖及旅隊長——少將
集團領袖及地區總隊領袖——中將
上級集團領袖及高級總隊領袖及資深集團領袖——上將
最高集團領袖——大將及一級上將
黨衛隊全國領袖——元帥
1930年
一級組織:黨衛隊參謀部
I部:行政管理領袖辦公室
II部:人事部
III部:財政部
IV部:安全部
V部:種族事務部
二級組織:
黨衛隊東部上級領袖區:
I部:黨衛隊柏林-布蘭登堡旅隊
II部:黨衛隊東普魯士旅隊
III部:黨衛隊西里西亞旅隊
黨衛隊西部上級領袖區:
I部:黨衛隊黑森-拿騷旅隊
II部:黨衛隊北萊茵蘭旅隊
III部:黨衛隊南萊茵蘭旅隊
IV部;黨衛隊南漢諾瓦-布倫瑞克旅隊
V部:黨衛隊圖林根旅隊
黨衛隊南部上級領袖區:
I部:黨衛隊巴登-符騰堡旅隊
II部:黨衛隊法蘭肯旅隊
III部:黨衛隊下巴伐利亞旅隊
IV部:黨衛隊南上巴伐利亞旅隊
V部:黨衛隊奧地利旅隊
成員誓詞 Germanische Freiwillige der Waffen-SS, 1940(1940版日耳曼尼亞志願兵的誓詞)
黨衛軍格言:吾之榮譽即忠誠! “Ich schwö;re dir, Adolf Hitler, als germanischer Führer.Treue und Tapferkeit. Ich gelobe Dir und den von dir bestimmten vorgesetzten Gehorsam bis den Tod, so wahr mir Gott helfe.”
作為日耳曼尼亞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我向你宣誓,我會忠誠和勇敢。我發誓,直到死我也一定服從上司,因此上帝是會真正幫助我的。
germanischer一詞於1941年開始從誓詞中刪除。意思是日耳曼尼亞的。
Legionä;re der Waffen-SS(武裝黨衛軍士兵的宣誓誓詞)
“Ich schwö;re bei Gott diesen heiligen Eid, dass ich im Kampf gegen den Bolschewismus dem obersten Befehlshaber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Adolf Hitler, unbedingten Gehorsam leisten und als tapferer Soldat bereit sein will, jederzeit für diesen Eid mein Leben einzusetzen.”
奉上帝之名我用莊嚴神聖的誓詞宣誓,我無條件的服從德國陸軍最高指揮官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同布爾什維克主義作鬥爭,作為勇敢的士兵時刻準備用我的生命為了誓言而全力以赴。
成立年代 第一黨衛軍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警衛旗隊),1933年(成立時間,下同),德國人(人種,下同),1945年5月7日向美軍投降,此時連師長奧托·庫姆在內全師只剩下1682人
第二黨衛軍裝甲師(帝國), 1939年,德國人,1945年投降
第三黨衛軍裝甲師(骷髏), 1940年,德國人(從集中營看守里選拔出來),1945年向美軍投降,後被美軍移交蘇軍。(大部分倖存將士包括師長貝克爾旅隊長被蘇軍處決)
第四裝甲擲彈兵師(警察), 1940年,德國人(成員都是德國現役警察),1945年投降
第五黨衛軍裝甲師(維京), 1940年後期,德國人及西歐人、北歐人,納粹德國投降以後,維京師最後一任師長烏爾里希(Karl Ullrich)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許他們自謀生路。絕大多數官兵結伴西行,向美軍投降,在巴伐利亞的戰俘營里得到禮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亞戰俘營解散,維京師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鄉。
第六黨衛軍山地師(諾爾德,又名北方師),1940年後期,德國人,從孚日山到萊茵河且戰且退,1945年在巴伐利亞的向美軍投降。
第七志願山地師(歐根親王),1942年,多國人士,1945年5月仍與死敵狄托血戰於斯洛維尼亞,停戰後就地向南斯拉夫投降
第八黨衛軍騎兵師(弗洛里安·蓋爾),1942年,德國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1945年在布達佩斯展開7周鏖戰與大量蘇軍同歸於盡,最後只有170人倖存
第九黨衛軍裝甲師(霍亨斯陶芬),1943年,德國人,1945年在奧地利向美軍投降
第十黨衛軍裝甲師(弗倫斯堡),1943年,德國人,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軍交戰,全部戰死
第十一黨衛軍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北歐),挪威人,1942年後期,1945年死守柏林,幾乎全部戰死,極少數倖存者試圖徒步穿越戰線,遭蘇軍攔截,彈盡被俘,全軍至此覆滅
第十二黨衛軍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1943年,德國青少年,1945年突出重圍,5月8日在奧地利向美軍投降,但拒絕懸掛白旗,全副武裝進了戰俘營
第十三武裝黨衛軍山地師(聖刀),1943年,波士尼亞人(即南斯拉夫的穆斯林),1945年5月7日向美軍投降,之後被移交給南斯拉夫處決
第十四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加利西亞),1943年,烏克蘭人,1945年奇蹟般的擊退狄托游擊隊的圍堵,於5月10日向英軍投降,並被作為“民族抵抗運動”的勇士,轉至義大利的里米尼戰俘營看管,未被移交給蘇軍。
第十五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雷德蘭第1),1943年,立陶宛人和拉托維亞人,1945年投降
第十六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黨衛軍全國領袖),1943年,德國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1945年5月向美軍和英軍投降
第十七黨衛軍擲彈兵師(古茲·馮·伯利辛根),1943年,德國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在西線5易其帥,幾乎戰至全滅,僅存1團兵力,1945年5月7日在巴伐利亞向美軍投降。
第十八黨衛軍志願裝甲擲彈兵師(霍斯特·維瑟爾),1944年,匈牙利人,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被蘇軍消滅
第十九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雷德蘭第2),1944年,拉托維亞人,1945年投降
第二十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愛沙尼亞第1),1944年,愛沙尼亞人,1945年投降
第二十一武裝黨衛軍山地師(斯坎德培),1944年,阿爾巴尼亞人,1945年1月因人數太少解散,(沒有完全編成)
第二十二黨衛軍志願騎兵師(瑪麗亞·特雷西亞),1944年,匈牙利人,1945年2月在布達佩斯與蘇軍作戰中全部陣亡
第二十三武裝黨衛軍山地師(卡馬),1944年,波士尼亞人,未上戰場即取消編制與第十六師合併,番號給了尼德蘭師
第二十三⑵黨衛軍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尼德蘭),1945年,荷蘭人,1945年作戰中全部陣亡,(旗隊,相當於團)
第二十四武裝黨衛軍山地師(卡斯特獵手),1944年,義大利人,1945年4月掩護友軍撤出巴爾幹,殘部於5月在奧地利向英軍投降,(旗隊)
第二十五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匈雅提),1944年後期,匈牙利人,1945年5月3日在奧地利同美軍激戰,損失慘重,5日向美軍投降,(旗隊)
第二十六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匈牙利人),1944年後期,匈牙利人,4月向美軍投降,一部分戰至5月5日,隨SS第25師一同投降,並被移交給蘇軍發落,(旗隊)
第二十七黨衛軍志願擲彈兵師(蘭格馬克),1945年,法語系比利時人,1945年初被盟軍擊潰,殘餘在4月底向英軍投降,(旗隊)
第二十八黨衛軍志願裝甲擲彈兵師(華洛尼),1945年,荷語系比利時人,死守奧德河,打到僅剩700人仍忠實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全師最後僅倖存35人,1945年5月向美軍投降,(旗隊)
第二十九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卡明斯基師),1944年,俄羅斯人,1944年底與第三十師合併(沒有完全編成)
第二十九⑵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義大利),1945年,義大利人,1945年作戰中全部陣亡,(旗隊)
第三十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俄羅斯解放軍),1944年,俄羅斯人,1945年6月投降(旗隊)
第三十一黨衛軍志願裝甲師(鮑曼·瑪麗),1945年,匈牙利人,1945年投降,(旗隊)
第三十二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人民突擊隊),1945年1月30日,德國老人,1945年與蘇軍作戰中全部陣亡,(旗隊)
第三十三武裝黨衛軍騎兵師(匈牙利第3),1945年,匈牙利人,因人數不足未組建,番號給了查理曼大帝師
第三十三⑵黨衛軍武裝擲彈兵師(查理曼),1945年,法國人,1945年於德國柏林基本被蘇軍殲滅,只有不到30人的殘餘投降(旗隊)
第三十四黨衛軍志願擲彈兵師(尼德蘭國土風暴),1945年,荷蘭人,1945年5月投降,(旗隊)
第三十五黨衛軍警察擲彈兵師,1945年,德國現役警官,1945年5月投降,(旗隊)
第三十六武裝黨衛軍擲彈兵師(德呂萬格師),1940年,懲戒部隊(人員來自多國),1945年投降,(旅團,1945年升為師級)
第三十七黨衛軍志願騎兵師(呂佐),1945年,匈牙利人,1945年在奧地利投降,(實際未組建完成)
第三十八裝甲擲彈兵師(尼伯龍格),1945年,德國人,1945年投降,(旗隊)
社會意義 美國有一位戰地記者M&G.BLsons說:“古今往來,人類歷史上最彪悍最有勇氣最值得依靠的軍隊從客觀上來說,應該首推二戰中的武裝黨衛軍”。
拋開政治立場與信仰的正邪之分,應該承認,二戰德國的納粹武裝黨衛隊的成員基本符合真正軍人的標準。雖然建立在偏執的唯血統論基礎上的納粹主義,在一開始就注定是沒有前途的,但黨衛隊遵從自己的信仰,講究義、理、志、忠信與服從,富有責任感、使命感與榮耀感,對領袖忠誠(甚至愚忠),對敵人兇狠,對同胞愛護,對家人牽掛。
黨衛軍對希特勒的忠誠令人吃驚,在戰爭後期,德國的國防軍系統普遍開始反思戰爭,對希特勒和納粹產生不信任感,唯有黨衛軍依然效忠元首,成了“救火隊”,哪裡最危急就出現在哪裡。甚至出現了大量由青少年組成的志願部隊,僅憑一腔熱血就對擁有強大地空優勢的盟軍發動近乎自殺的進攻。
這也是為什麼柏林戰役拖了如此之久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認為:如果希特勒不是選擇自殺,接任元首鄧尼茨宣布德國投降,主攻柏林的蘇軍的犧牲還要翻上一倍以上(蘇軍在柏林投入了近百萬傷亡33萬人,殲滅德軍17.3萬人,俘虜13.4萬人)。
到1945年4月,武裝黨衛軍還有42萬兵力,安插在120萬的柏林防衛部隊中擔任主導部隊的任務。柏林被攻克後,一個月內追隨元首自殺的黨衛軍達63000餘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選擇繼續作戰的達70000餘人,戰後有美國人說,希特勒麾下的納粹黨衛軍沒有一人向聯軍主動繳械,基本上是打到最後一顆子彈而被俘虜。此語雖然過於誇張,但從一名納粹黨衛軍士兵的遺言可以看出,忠誠到近乎死硬,確實是一部分黨衛軍的特點:“告訴元首我已經盡力,告訴父親我依然愛他。”
任何一支在戰爭史上成名的軍隊,拋開立場和信仰的,往往具有很多共同點,那就是忠誠、勇敢、機智。一個帝國,一個元首,一個民族。黨衛軍無疑符合這些標準。但正如中國人無法忘記日軍的暴行,歐美國家也不會遺忘德國軍隊,尤其是黨衛軍,在二戰中執行民族政策的德意志第三帝國。
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意志尤為重要。從忠誠和意志來說,也許就如美國記者M&G.BLsons與朱可夫說的:“二戰德國希特勒麾下的納粹黨衛軍是最值得依靠的軍隊,是最值得尊敬的對手”。
謬誤 在中國的網上流行著一首音樂:《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軍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宣稱這是一首當年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軍歌。由於其音感雄厚,氣勢磅礴,因而大受歡迎,許多上網者相信這真的是一首黨衛軍軍歌。事實上,這是法國音樂人Eric Levi改編卡爾·奧夫之
布蘭詩歌 第一章《命運》所創作的作品《The Mass》。真正的黨衛軍軍歌應是《當人們不再忠誠》。而且,裝甲師軍歌是《裝甲兵之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是進行曲,無詞。
戰鬥力 不同時期武裝黨衛軍的戰鬥力是不一樣的。早期武裝黨衛軍由純德國人組成,然後是日耳曼人組成,接著人員擴充到德國的同盟國,黨衛軍部隊戰鬥力也逐步下降。
黨衛軍徵兵海報 第五師(維京師)在其歷史上幾乎沒有未參與滅殺戰俘、平民事件,彰顯王牌部隊的稱號(維京師主要由挪威和丹麥以及荷蘭的志願兵組成)。而在東線,所有的德軍部隊嚴禁強姦蘇聯婦女,因為德國方面認為強姦蘇聯婦女會污染德軍士兵的日耳曼血統,比較有名的就是一名帝國師團級軍官因性侵蘇聯婦女而自殺。東線絕大部分的性侵事件,是由下屬甚至後期的WSS部隊,匈牙利,義大利等同盟軍隊。武裝黨衛軍作戰部隊並不像所想像的那樣不堪。
軍隊人數 黨衛軍的人數變化
隨著黨衛軍的編制不斷擴大,其人數也日漸龐大,其人數如下:
黨衛軍 時間
總人數
野戰部隊
1938年
22718
1940年
90638
1942年
236100
141975
1943年
501049
257472
1944年
約91萬
368654
1945年
約95萬
師級編制 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黨衛軍第4“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Polizei")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Wiking”)
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 (SS-Gebirgs-Division “Nord”)
黨衛軍第7“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 (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黨衛軍第8“弗洛里安·蓋依”騎兵師 (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
黨衛軍第9“霍亨斯陶芬”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Hohenstaufen”)
黨衛軍第10”弗倫斯堡”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Frundsberg”)
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師”裝甲師 (SS-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
黨衛軍第13“聖刀”武裝山地師 (克羅地亞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Handschar) (Kroatische Nr.1)
黨衛軍第14武裝擲彈兵師 (烏克蘭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ukranische Nr 1)
黨衛軍第15武裝擲彈兵師 (拉脫維亞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lettische Nr.1)
黨衛軍第16“黨衛隊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師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黨衛軍第17“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tz von Berlichingen)
黨衛軍第18“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SS-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Horst Wessel)
黨衛軍第19武裝擲彈兵師 (拉脫維亞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 2)
黨衛軍第20武裝擲彈兵師 (愛沙尼亞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estnische Nr.1)
黨衛軍第21“ 斯坎德培 ”武裝擲彈兵師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Skanderbeg)
黨衛軍第22“瑪利亞·特雷西亞”志願騎兵師 (Freiwilligen-Kavallerie Division der SS Maria Theresa)
黨衛軍第23“尼德蘭”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尼德蘭第一)
黨衛軍第24“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24.Waffen-Gebirgs-(Karstjager) Division der SS
黨衛軍第25“匈雅提”武裝擲彈兵師 (匈牙利第一)(Hunyadi)(ungarnischeNr.1)
黨衛軍第26“匈牙利人”武裝擲彈兵師 (匈牙利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 (ungarische Nr 2) Hungaria
黨衛軍第27“蘭格馬克”志願擲彈兵師 (華洛尼第一)(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ämische Nr. 1)
黨衛軍第28“瓦隆人”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第29武裝擲彈兵師 (義大利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italienische Nr.1)
黨衛軍第30武裝擲彈師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即德國扶植的偽軍——俄羅斯解放軍
黨衛軍第31志願擲彈師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黨衛軍第32“1月30日”志願擲彈兵師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該師於1945年1月30日由SS訓練學校的學員和其它部隊殘部組成,故此得名。
黨衛軍第33武裝騎兵師 (匈牙利第三)(Waffen-Kavallerie-Division der SS)(ungarische Nr. 3)
由匈牙利志願者組成,但是由於人員以及裝備的短缺,很快便被解散。番號33給予另一支黨衛軍法國志願者部隊。
黨衛軍第33“查理曼”武裝擲彈兵師 (法蘭西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französische Nr. 1)
查理曼(742~814),查爾斯(Charles)家族最後一代,法蘭克(Franks)國王。
黨衛軍第34“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師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dstorm Nederland)
該師最初由荷蘭的本土防衛部隊“尼德蘭國土守衛隊”(Landwacht Nederland) 在1943年3月組成,後於同年10月併入黨衛軍,該名為“尼德蘭國土風暴”。
黨衛軍第35警察擲彈兵師 (SS- und Polizei-Grenadier-Division)
1945年3月由黨衛軍第29和第30警察團組成,由此得名。
黨衛軍第36“德呂萬格”武裝擲彈兵師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Dirlewanger)
該師師長即是臭名昭著的劊子手德呂萬格,前身SS“德呂萬格”特別指揮隊(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由此得名。
黨衛軍第37“呂佐”志願騎兵師 (SS-Freiwilligen-Kavallerie-Division Lützow)
阿道夫·馮·呂佐男爵(Baron Adolf von Lüzow 1782 ~ 1843)——普魯士著名統帥。首次成名是在1806年對戰拿破崙的Auerstädt 戰役。
黨衛軍第38“尼伯龍格”裝甲擲彈兵師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ibelungen)
尼伯龍格,起源於古代北歐的Nilfheim(Nibelheim),意為“死人之國”或“霧之國”。中世紀德語稱住在那裡的人為“Nibelung”(複數“Niebelungen”),即生活在“霧之國”中之人。在中世紀德國有民間敘事史詩《尼伯龍格之歌(DasNidelungenlied)》,後由德國歌劇家理察·華格納(Wagner,Richard1813-1883)改編創作為經典歌劇《尼伯龍格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
組建的師 以下是幾個戰爭結束前黨衛軍計畫組建的師,只停留在檔案階段,所以沒有任何標誌,由於大家可能對其知道的比較少,所以我做了一點簡介:
黨衛軍第39“安德瑞斯·霍菲”山地師 (Gebirgs Division der SS Andreas Höfer)
安德瑞斯·霍菲,瑞士提洛爾地區的愛國者,農民領袖,因河(Inn)守衛者之一,他領導提洛爾起義者抵抗拿破崙以及其巴伐利亞傀儡。
簡介:1944年2月22日,黨衛隊旅隊長馮·奧貝坎普(Brigfhr von Oberkamp)寫信給希姆萊,建議成立一個由提洛爾人(Tirol)組成的山地師。隨後希姆萊又寫信給提洛爾地方長官,但是該計畫由於沒有足夠的人員而被取消。
黨衛軍第40“統帥部”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SS Freiwilligen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
統帥部(Feldherrnhalle)坐落於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的 Odeonsplat 廣場,由路德維希一世(Ludswig I)下令腓特烈·馮·加特內(Friedrich von Gärtner)於1841~44年建造,取法佛羅倫斯(Florence)建築風格的統帥堂是為紀念巴伐利亞的統帥們而建立的。
簡介:該師本計畫和黨衛軍第十八“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組建一個新的由前衝鋒隊員組成的SS軍。其兵員來自被重創的陸軍“統帥部”裝甲擲彈兵師(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但是後來由於衝鋒隊和黨衛軍之間的敵對關係,該計畫被取消。
黨衛軍第41“卡勒瓦拉”武裝擲彈兵師 (芬蘭第一)(Waffen 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Kalevala(Finnisches Nr. I)
《卡勒瓦拉(Kalevala)》是芬蘭的民族史詩,由埃利亞斯·倫洛特(Elias Lonnrot)收集編纂,並於1835年出版了第一版。1849年出版的第二版,分為五十篇,總計22795行。《卡勒瓦拉》中的卡勒瓦拉是指英雄們的祖先卡勒瓦(Kaleva)的鄰地,原意“英雄國”,全書敘述了從世界的創造到萬奈摩寧(Va"ina"mo"inen,原始歌手和“文化英雄”,大氣之女,世界的創造者-伊爾瑪達爾[Ilmatar]之子)的離開。全書的主題是三寶(一種帶來財富的神磨)的製造、被奪和找回。為爭奪三寶,象徵光明和善良的卡勒瓦拉三英雄——萬奈摩寧、伊爾瑪利寧(Ilmarinen,原始的工匠)、勒明蓋寧(Lemminka"inen,一個勇敢但又輕率的冒險家)與象徵黑暗和邪惡的波赫尤拉(Pohjola,陰暗的國家,在芬蘭北部拉普蘭[Lappland]之北,但亦指拉普蘭,意為“北國”)的女主人婁希(Louhi)進行鬥爭。全書另一主題是英雄們都想娶波赫尤拉的少女為自己的妻子。
簡介:1941年~1942年,黨衛軍在吸收了芬蘭志願者後,計畫將其組成一個團。除此之外還加入愛沙尼亞和英格里安人(位於列寧格勒和愛沙尼亞之間),但是這個計畫沒有實現。當1943年SS芬蘭志願營被解散的時候,黨衛軍指揮部對其在作戰中的表現極為滿意,於是希望擴編一支德國-芬蘭混合團。希姆萊親自為其命名為“卡勒瓦拉”。1944年9月,芬蘭和蘇聯停戰後。駐紮在其境內的德軍開始向北部的挪威撤退。大約有100~200名芬蘭人由於種種原因,跟隨了德軍。他們當中有的人最後被派往德國進行破壞和無線電訓練,而其他的人則留在挪威,計畫在未來成立一支SS芬蘭人部隊。德國人預計日後如果蘇聯完全占領芬蘭後,將會有大批芬蘭人逃亡至挪威。那時就有足夠的人員組建一個完整的師。眾所周知,他們預期的情況最終沒有出現。
黨衛軍第42“下薩克森”師 (Division Niederschsen)
下薩克森——位於德國北部的一個州。
簡介:1944年5月17日,南漢諾瓦-勃勞恩施維格(Sudhannover-Braunschweig)地方長官勞特巴徹(Lauterbacher)寫信給希姆萊提議由其所掌管的地區內徵集人員,成立一支新的黨衛軍師。5月25日,希姆萊在回信中拒絕了這一建議。
黨衛軍第四十三“帝國元帥”裝甲師(Panzerdivision Reichsmarschall)
帝國元帥——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
簡介:1944年夏天,黨衛軍計畫由德國空軍轉調人員成立一支“SS空軍野戰師”(SS-Luftwaffe Feld Division)。但是由於人員明顯不足,SS全國領袖參謀部於1944年7月16日的一次會議上取消了該計畫。
黨衛軍第44“華倫斯坦”裝甲擲彈兵師(SS Panzer Grenadier Division Wallenstein)
華倫斯坦——30年戰爭中的德國著名統帥。曾經成功鎮壓了捷克波希米亞起義並且擊敗了丹麥人的入侵。最終他被瑞典人擊敗。
簡介:1945年4月下旬,黨衛軍波希米亞-摩拉維亞指揮部(Befehlshaber der Waffen-SSBohmen-MahrenSS-Brigfhr)指揮官黨衛隊旅隊長兼黨衛軍少將馮·普克勒·布格豪斯伯爵(SS-Brigadefuhrerund GenMajor der Waffen-SS Graf vonPueckler-Burghaus)奉命成立一支由駐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黨衛軍部隊組成的黨衛軍師。這些部隊全部來自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全區(Protektorat Bohmen-u-Mahren)的學校和SS後備部隊。但是,隨著捷克起義的爆發,該計畫被取消。
黨衛軍第45“瓦拉格”師(SS Division Waräger)
瓦拉格——這是一位效忠於拜占庭帝國(Byzantium)的挪威瓦蘭吉衛士(Varangia)。
該師可能由北歐志願者組成。
軍級編制 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
黨衛軍第11裝甲集團軍
黨衛軍第1裝甲軍
黨衛軍第2裝甲軍
黨衛軍第3裝甲軍
黨衛軍第4裝甲軍
黨衛軍第5山地軍
黨衛軍第6軍
黨衛軍第7裝甲軍
黨衛軍第8軍
黨衛軍第9山地軍
黨衛軍第10軍
黨衛軍第11軍
黨衛軍第12軍
黨衛軍第13軍
黨衛軍第14軍
黨衛軍第15哥薩克騎兵軍
黨衛軍第16軍
黨衛軍第17匈牙利軍
黨衛軍第18軍
編制補充 第一SS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
轄:第1、2裝甲擲彈兵團,第1裝甲兵團,第1裝甲炮兵團,第1裝甲偵察兵營,第1防空營,第1突擊炮營,第1裝甲輕步營,第1火箭炮營,第1工兵營,第1後勤營
第二SS裝甲師(帝國師)
轄:第3、4裝甲擲彈兵團,第2裝甲兵團,第2裝甲炮兵團,第2裝甲偵察兵營,第2防空營,第2火箭炮營,第2裝甲輕步營,第2工兵營,第2後勤營
第三SS裝甲師(骷髏師)
轄:第5、6裝甲擲彈兵團,第3裝甲兵團,第3裝甲炮兵團,第3裝甲偵察兵營,第3防空營, 第3突擊炮營,第3火箭炮營,第3裝甲輕步營,第3工兵營,第3後勤營
第四SS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轄:第7、8警察裝甲擲彈兵團,第4裝甲兵營,第4裝甲炮兵團,第4裝甲偵察兵營,第4防空營,第4裝甲輕步營,第4工兵營,第4後勤營
第五SS裝甲師(維京師)
轄:第9、10裝甲擲彈兵團,第5裝甲兵團,第5裝甲炮兵團,第5裝甲偵察兵營,第5防空營,第5突擊炮營,第5火箭炮營,第5裝甲輕步營,第5工兵營,第5後勤營
第六SS山地師(北方師)
轄:第11、12山地擲彈兵團,第6山地炮兵團,第6山地偵察兵營,第6防空營,第6突擊炮營,第6山地裝甲輕步營,第6山地工兵營,第6山地後勤營
第七SS志願山地師(歐根親王師)
轄:第13、14山地擲彈兵團,第7山地炮兵團,第7山地偵察兵營,第7突擊炮營,第7山地裝甲輕步營,第7山地工兵營,第7山地後勤營
第八SS騎兵師(弗洛里安·蓋伊師)
轄:第15-18騎兵團,第8摩托化炮兵團,第8裝甲偵察兵營,第8防空營,第8裝甲輕步營,第8摩托化工兵營,第8摩托化後勤營
第九SS裝甲師(霍亨斯陶芬師)
轄:第19、20裝甲擲彈兵團,第9裝甲兵團,第9裝甲炮兵團,第9裝甲偵察兵營,第9防空營,第9裝甲輕步營,第9工兵營,第9後勤營
第十SS裝甲師(弗倫斯堡師)
轄:第21、22裝甲擲彈兵團,第10裝甲兵團,第10裝甲炮兵團,第10裝甲偵察兵營,第10防空營,第10裝甲輕步營,第10火箭炮營,第10工兵營,第10後勤營
第十一SS志願裝甲師(北歐師)
轄:第23、24裝甲擲彈兵團,第11裝甲兵團,第11裝甲炮兵團,第11裝甲偵察兵營,第11防空營,第11裝甲輕步營,第11突擊炮營,第11工兵營,第11後勤營
第十二SS志願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
轄:第25、26裝甲擲彈兵團,第22機車營,第12裝甲炮兵團,第12裝甲偵察兵營,第12防空營,第12裝甲輕步營,第12火箭炮營,第12工兵營,第12後勤營
第十六SS裝甲擲彈兵師(黨衛隊全國領袖師)
轄:第35、36裝甲擲彈兵團,第16裝甲兵營,第16裝甲炮兵團,第16裝甲偵察兵營,第16防空營,第16裝甲輕步營,第16摩托化工兵營,第16摩托化後勤營
第十七SS“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轄:第38、38裝甲擲彈兵團,第17裝甲兵營,第17裝甲炮兵團,第17裝甲偵察兵營,第17防空營,第17裝甲輕步營,第17工兵營,第17後勤營
第十八SS“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轄:第39、40裝甲擲彈兵團,第18裝甲兵營,第18裝甲炮兵團,第18裝甲偵察兵營,第18防空營,第18裝甲輕步營,第18摩托化工兵營,第18摩托化後勤營
第十九師——第二十九師
第十九武裝擲師彈師
第二十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一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二SS志願騎兵師(MARIA THERESA師)
轄:第52-55騎兵團,第22摩托化炮兵團,第22裝甲偵察兵營,第22防空營,第22裝甲輕步營,第22摩托化工兵營,第22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三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三SS志願裝甲擲彈兵師(NEDERLAND師)
轄:第48、49裝甲擲彈兵團,第23裝甲偵察兵營,第23摩托化工兵營,第23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四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五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六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七SS志願擲彈師
轄:第67、68裝甲擲彈兵團,第27裝甲兵營,第27裝甲炮兵團,第27裝甲偵察兵營,第27裝甲輕步營,第27摩托化工兵營,第27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八SS志願擲彈師(WALLONIEN師)
轄:第69、70裝甲擲彈兵團,第28裝甲兵營,第28裝甲炮兵團,第28裝甲偵察兵營,第28裝甲輕步營,第28摩托化工兵營,第28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九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師——第三十八師
第三十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一志願擲彈師
轄:第78、79、80裝甲擲彈兵團,第31裝甲兵團,第31裝甲炮兵團,第31突擊炮營,第31摩托化工兵營,第31後勤營
第三十二志願擲彈師
轄:第83、86、87裝甲擲彈兵團,第32裝甲兵營,第32摩托化炮兵團,第32摩托化工兵營
第三十三武裝騎兵師
第三十三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四SS擲彈師(荷蘭風暴師)
第三十五SS警察擲彈師
第三十六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七SS“呂佐”志願騎兵師
轄:第93、94騎兵團,第37摩托化炮兵團
第三十八SS“尼伯龍格”裝甲擲彈兵師
評論 武裝黨衛隊(謬譯為黨衛軍)是
德意志第三帝國 的精銳部隊,是由重型武器武裝並經過嚴格、部分特殊訓練的非正規武裝力量,但卻是納粹黨的統治工具。作為納粹的嫡系部隊,尤其受到重視。黨衛軍完全按照希特勒的《
二十五點綱領 》行事,是希特勒對於政治和軍事的雙重管理工具。士兵都是由“
雅利安人 ”組成,與都是工人組成的
衝鋒隊 不同,黨衛軍全部都是由醫生、教師等學歷和素質較高的人組成,這是為了培養出純血統的“雅利安人”。黨衛軍必須同全國領袖
海因里希·希姆萊 一樣身高,約5尺9寸。希姆萊和許多納粹高級將領一樣,相信“雅利安”民族是神話中“
亞特蘭蒂斯 神族”的後裔,由於與其它民族的人通婚才會失去神力,只要有計畫地培育出純種的“雅利安人”,就可以使用神力,使黨衛軍成為神族部隊。
希姆萊是一個外表斯文,內心極度變態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狂熱的
唯心主義 分子,還專門成立學會組織各行業精英研究UFO、
巫術 、神話傳說,並把黨衛軍也打造成了一個忠誠與精銳的部隊,這成了二戰中最神秘的未解之謎。事實上,黨衛軍並沒有扭轉敗局,連希姆萊本人最後也背叛了
希特勒 。1945年5月1日,希特勒自殺後,昔日不可一世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 就只剩下
柏林 城內的帝國大廈里的1500名黨衛軍頑固分子還在垂死掙扎。5月9日凌晨,
約德爾 代表新元首
鄧尼茨 簽署投降書。戰後,
希姆萊 在監獄中畏罪自殺。
儘管黨衛軍已成為歷史,全世界範圍內依然有許多黨衛軍和納粹分子隱姓埋名,逃脫了審判,以
西蒙·維森塔爾 為代表的正義之士依然在追蹤隱匿的原黨衛軍納粹分子將他們繩之以法。2006年8月11日,
君特·格拉斯 公布了自己隱瞞了50年的黨衛軍真實身份,並後悔自己的行為,向世人進行了告白——“我曾經是納粹黨衛軍成員”,其本人也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唯一一個納粹黨衛軍成員。
實際上,絕大部分的黨衛軍名聲都不是很好,實際上黨衛隊內部共分為三個組織:黨衛軍秘密行動隊、武裝黨衛隊、
蓋世太保 。黨衛軍秘密行動隊主要負責組織滅殺猶太人、波蘭人、戰俘,同時負責
集中營 看守之類的骯髒角色。而武裝黨衛隊也有相當多的部隊是純粹的作戰部隊,並未過分參與滅殺戰俘,反民族政策的平民屠殺,無論東線西線的盟國部隊對這類部隊都是充滿敬意的。
蓋世太保相當於黨衛軍的憲兵組織,正式名稱是國家秘密警察。黨衛軍第一、二、三師都有過滅殺戰俘、平民的事件。充斥著狂熱
納粹 份子的黨衛軍這類事情並不能在戰爭中被避免。其中比較大規模的就是第一師(
阿道夫·希特勒 警衛旗隊師)在西線
阿登戰役 槍斃80美軍戰俘的
馬爾梅迪 民族政策事件(類似事件在東線屢次發生)。第二師(帝國師)比較有名的就是奧蘭多村(尋找丟失的SS軍官未果,而遷怒平民,滅殺了642名村民,僅一人逃生)。這是幾支比較著名武裝SS的滅殺事件,但是,相比於他的“同事”來說,已經算手下留情。
中文譯名
早期黨衛軍的軍階與準軍事組織的命名是承襲其
衝鋒隊 的軍階,並加以變化而來,軍階的名稱是隨著準軍事組織的名稱而來,因此必須先了解準軍事組織的名稱,分為下列幾種:
*Gruppe集團,相當於陸軍的軍
* Division軍旗旗隊Standarte,相當於陸軍的師
* Regiment突擊旗隊Sturmbann,相當於陸軍的團
* Bataillon突擊隊Sturm,相當於陸軍的營
* Kompanie下級突擊隊Untersturm,相當於陸軍的連
* Zug群隊Schar,相當於陸軍的排
武裝黨衛軍軍階的肩章與陸軍的肩章大同小異,因此可以由陸軍軍階加以比對。因此按照陸軍軍階比對翻譯後在前面冠上SS是比較合理的。
黨衛軍等級
等級(德語)
黨衛隊銜
國防軍軍銜
Oberstgruppeführer
黨衛軍全國總指揮
元帥/一級上將(Generaloberst)
Obergruppeführer
黨衛軍全國副總指揮
上將(General)
Gruppeführer
黨衛軍地區總隊長
中將(General-leutnant)
Brigadeführer
黨衛軍旅隊長
少將(General-major)
Oberführer
黨衛軍區隊長
大校/準將
Standartenführer
黨衛軍旗隊長
上校(Oberst)
Obersturmbannführer
黨衛軍一級突擊大隊長
中校(Oberstleutnant)
Sturmbannführer
黨衛軍二級突擊大隊長
少校(Major)
Hauptsturmführer
黨衛軍一級突擊中隊長
上尉(Hauptmann )
Obersturmführer
黨衛軍二級突擊中隊長
中尉(Oberleutnant)
Untersturmführer
黨衛軍三級突擊中隊長
少尉(Leutnant)
Sturmscharführer
突擊隊長
軍士長(stabsfeldwebel)
Hauptscharführer
一級小隊長
技術軍士長/一級上士(oberfeldwebel)
Oberscharführer
二級小隊長
上士(feldwebel)
Scharführer
三級小隊長
中士(unterfeldwebel)
Unterscharführer
三級小隊副
下士(unteroffizier)
其它 本文有一些敘述不大詳盡,但因改者不大可能逐個修改,故在此點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普通黨衛隊 據《黑色雪絨花》作者約翰·福斯回憶,在戰爭中期,有普通黨衛隊和武裝黨衛隊之分,據作者的經歷,執行大屠殺和其它暴行的,正是前者,與後者沒有太大關係(除去一些個別人和個別事)。另外在作者的回憶中,武裝黨衛隊士兵與戰鬥發生地的大部分居民關係可以算不錯,尤其集中在芬蘭,戰後,戰死的德軍士兵的墳墓也得到了當地居民的妥善照料。
不過作者的服役地在北歐,並非是主戰場,所以從作者的回憶中得到的信息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武裝黨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