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干涉西班牙(Armed Intervention in Spain)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裝干涉西班牙
- 外文名:Armed Intervention in Spain
- 所屬學科:世界歷史
- 公布時間:2012年
武裝干涉西班牙(Armed Intervention in Spain)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
武裝干涉西班牙(Armed Intervention in Spain)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定義1936年,西班牙發生反對共和國的武裝叛亂,德意法西斯武裝...
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1936年2月,由西班牙共產黨、社會黨和左翼共和黨組成的人民陣線在國會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成立了聯合政府,結果引起了以聖胡爾霍、佛朗哥為首的右翼法西斯分子的武裝叛亂。在西班牙人民的英勇抵抗下,叛軍處境...
西班牙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德、意武裝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雙方力量對比明顯不利於共和國一方;人民陣線內部各黨派政出多門,步調不一,始終沒有建立一支統一的軍隊,從而削弱了戰鬥力;人民陣線政府雖然堅持抗戰...
英、法、美等國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採取的縱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英國和法國等國在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對內戰各方以及德國、義大利的武裝干涉所採取的中立立場。後來泛指以不干涉或中立為名,姑息、縱容侵略的政策。1931年,...
西班牙共和國成立不久,以佛朗哥為首的軍隊將領,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於1936年7月18日發動了武裝叛亂。德、意法西斯不僅以大量武器裝備支援佛朗哥,而且還派出武裝力量,對西班牙進行干涉。酷愛自由與獨立的西班牙共產黨人、各種進步力量和...
《1937年西班牙回憶》由墨西哥作家埃萊娜·加羅所著,呂文娜翻譯,灕江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西班牙內戰(1936.7.18—1939.4.1),是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法西斯軍人叛亂和外國武裝干涉的民族民主革命戰爭,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
《西班牙1937》是沈嘉蔚(澳大利亞) 2011-2012創作的布面油畫。藝術鑑賞 賞析:西班牙內戰(1936-1939)是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法西斯軍事叛亂和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的戰爭,當時許多國際反法西斯知名人士都站在西班牙人民一邊。澳籍華裔畫家沈嘉蔚...
1936年夏,佛朗哥發動軍事政變,西班牙內戰由此開始。西班牙內戰原來其實是國內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衝突,但是自德國和義大利出兵武裝干涉之後,內戰演變為一場反法西斯戰爭。西班牙海軍的作戰艦艇也被一分為二,分別參加了殘酷的內戰。
1936年任禿鷹軍團司令武裝干涉西班牙,晉升空軍上將。1937年出任第3航空隊司令。1938年參加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1940年進攻法國,獲元帥銜。同年8月起,以法國北部為基地,實施對英國本土的空中攻擊。後受命指揮北非地區德國...
加泰羅尼亞戰役是西班牙內戰的重大戰役之一。加泰羅尼亞戰役是發生在1938年12月23日—1939年2月9日。在西班牙內戰中,共和軍為抗擊法西斯叛亂分子和德國義大利干涉軍而實施的防禦戰役。戰爭背景 戰略態勢 加泰羅尼亞戰役是西班牙內戰的重大...
為爭取國際支持和援助,共和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呼籲,請求各國給予援助,抗擊德、意的武裝干涉。法國政府首先慷慨回響,答應援助西班牙政府50架波特茲-54轟炸機。蘇聯應邀向西班牙派出了由軍事顧問、飛行員、坦克手、水兵和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
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0月與德國結成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4月侵占阿爾巴尼亞。1940年5月任戰時統帥部最高統帥。6月10日對英、法宣戰,出兵法國南部,並向索馬里蘭、肯亞、蘇丹和埃及發動進攻,企圖建立地中海帝國。10月派兵...
馬德里會戰,亦稱“馬德里保衛城”。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期間中央戰線共和國軍隊為反對叛軍和武裝干涉者而進行的馬德里保衛戰。1936年叛軍多次進攻和圍攻馬德里,共和國軍隊英勇抵抗,叛軍的企圖未能得逞。同年11月叛軍進至城郊。政府首腦...
1936年3月放任A·希特勒武裝進占萊茵區。1936年8月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採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縱容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後又策劃太平洋國際會議,陰謀出賣中國,同日本妥協。1938年3月默許希特勒兼併奧地利。這些都是綏靖政策...
以長槍黨為首的西班牙反動勢力對此極端仇恨,事先與德、意法西斯密謀並經過充分準備後,決心發動顛覆共和國的武裝叛亂。1936年7月18日,駐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島的西班牙殖民軍在F.佛朗哥、E.莫拉等將領策動下發動叛亂。叛亂迅速蔓延到本土...
同年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協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在之後的三年里派遣了數以萬計的義大利軍隊和大批飛機在西班牙作戰。從1933年開始,墨索里尼越來越無法否認他的義大利和新的納粹德國之間存在著聯繫了。在這兩個法西斯政權以外...
1936年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並與A.希特勒簽訂協定,成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占領阿爾巴尼亞。1940年6月10日對英、法宣戰。但其軍事冒險連連失利,動搖了自己的法西斯統治。因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登入和國內人民反法西斯運動逐漸高漲...
1821年,奧地利帝國出兵鎮壓那不勒斯革命後,西班牙革命還在繼續,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爭取獨立運動方興未艾。神聖同盟各國決定於1822年10月20日至12月14日在奧領威尼斯的維羅納召開會議,策劃干涉西班牙革命。參加會議的有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
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鬥爭,牽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人民,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
1936年與納粹德國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參加簽訂德、意、日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侵占阿爾巴尼亞,並與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同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加入軸心國同盟。1943年7月戰爭失敗,國內反法西斯...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9月,歐洲26個國家簽訂《不干涉協定》,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和軍用物資。但德意兩國不僅承認佛朗哥叛軍政權,而且進行包括武器援助在內的武裝干涉,並對他國艦船採取強制性行動。1937年8月底至9月上旬,在地...
德意法西斯藉口反對“共產主義威脅”,出兵干涉西班牙內政。英法對此卻採取所謂的“不干涉政策”,美國也宣稱在衝突中保持“中立”。最終,促使德意迅速靠近,簽署《柏林協定》,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8年3月,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
1936年7月18日聯合其他反動軍官發動反政府武裝叛亂,挑起西班牙內戰。10月被推舉為“國家元首”並任叛軍總司令,晉大元帥。1937年4月成為長槍黨黨魁。由於得到德、意法西斯支持和英、法等國採取“不干涉”政策,以及軍隊武器裝備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