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藏號戰列艦
- 英文名稱:Musashi Battleship
- 研製時間:1938~1942年
- 服役時間:1943年
- 國家:日本
- 沉沒時間:1944年10月24日
- 開建日期:1938年3月29日
- 下水日期:1940年11月1日
- 竣工日期:1942年8月5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研製建造,艦名命名,設計特點,艦體設計,動力系統,武器裝備,艦船防護,雷達偵查,水上飛機,水面艦艇,其他設備,艦員配置,武藏旅館,基本數據,艦體數據,武器裝備,歷代艦長,服役事件,入役,參戰,沉沒,發現,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海軍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
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
1935年,倫敦海軍會議召開,日本提出軍備建設的平等要求,主張制定世界各國共同的最大限度的擁有量,以“保證相互安全”,但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
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籤字,並宣布退出裁軍會議。
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即日本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截擊並殲滅由美國本土前來增援的美軍艦艇編隊。
由於日本是一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在戰艦數量上根本不可能與工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更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國海軍抗衡。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確立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的發展戰略。
日本海軍預計,美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艦艇寬度由於巴拿馬條約的限制,將搭載406毫米(16英寸)口徑艦炮。而日本早在1916年就試製過460毫米口徑艦炮,1920年又製造過480毫米口徑火炮,在大口徑火炮製造上具有一定的經驗。在這種思想指導和現實鼓舞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
研製建造
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對海軍艦政本部正式下達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任務,要求裝備460毫米口徑主炮8門以上,155毫米口徑副炮12門(四座三聯裝),或者200毫米副炮8門(四座雙聯裝),最高航速30節以上,艦體防禦裝甲能夠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離上的打擊。
新艦由艦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啟二大佐負責整體設計,由平賀讓造船中將負責技術指導,從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後提出23個設計方案(A-140—A-140F5)。
1938年3月29日武藏號建設開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在建造過程中也汲取了大和號在建造過程中的經驗,設備等等得到了相當的改善。但是與在船塢中建造的大和號不一樣的是,在船台上建造的武藏號必須經過“從船台到海面”下水的一個步驟。為了減輕重量,需要在下水後將舷側等主要防禦區域的裝甲進行安裝。又建造中途因為“大東亞戰爭”爆發的緣故,本來預定於1942年12月完成的武藏,被加快趕工提前到1942年8月5日竣工。
艦名命名
1905年頒布的《日本海軍艦艇命名辦法》規定:戰列艦應以古國名(“國”是古日本地方行政單位)命名。“武藏”(Musashi)這一艦名取自東海道的武藏國(むさし),其歷史可以上溯至公元1世紀,東京都即位於該國境內。以古都奈良所在的大和國和現代首都東京所在的武藏國命名兩艘“超戰艦”,無疑帶有期盼的意味。
設計特點
艦體設計
艦首的最大特點是呈球形,這種球狀艦首處於水線下約3米的地方。借鑑1935年法國建造的8萬噸級高速郵輪“諾曼第”號。建成後,經過試航也證明這種艦首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球狀艦首內裝有水下聽音器,與艦首聲吶頗有些相似之處。“大和”號因採用了這種新穎的艦首,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那時,除日海軍的“翔鶴”型航母、“阿賀野”型輕巡洋艦採用了些種艦首外,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採用了這樣的艦首。艦首內藏零號水聲偵聽器。
設計上特色之一就是其最上甲板從2號主炮塔基座|、107號肋骨的位置起向下彎曲,形成一個斜坡,從正面看去時尤其明顯。武藏坂,究其原因是出於艦身輕量化和降低艦身前部重心的考慮。
武藏號從設計段階就開始考慮如何完善司令部施設,而在第一號艦中被受指摘的弱點,如副炮塔周邊的防禦力得到強化。因此,武藏號建造過程中對司令部、艦橋設施實施了改進。武藏號有2個艦橋,在煙囪之前的艦橋,是全艦的戰鬥指揮中樞。
武藏號一改大型戰鬥艦艇艦橋過大的情況,完全從海戰實際出發,顯得十分簡潔。艦橋側面積310平方米,正面面積卻只有159平方米,僅相當於側面積的一半,其迎風阻力自然也就比較小;採取二重筒狀結構,內筒中裝有各種線路和管道,內外簡之間的夾層里設有各種專用小室,外筒周圍則設有與指揮、探測有關的裝置。為減少衝擊波的影響,艦橋外面開口少,封閉而整潔。武藏號的艦橋高達45米(從龍骨處算起),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頂部裝有主炮觀測所,內置98式方位盤,上裝潛望鏡式望遠鏡,下有15米測距儀。
主炮射擊指揮所下是防空指揮所,在頂部露天甲板上的防護轉板四周裝有多部高色雙筒望遠鏡。防空指揮所下是晝間戰鬥艦橋,也稱第一艦橋。其前面與側面有調風板和防護裝置。通常,艦隊司令長官及其司令部、艦長等指揮參謀人員在此指揮戰鬥。
下一層是作戰室、艦長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觀察所、羅經室(即夜戰指揮所)、下部觀察所(第二海圖室)和司令塔(實際是個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煙囪之後是後艦橋,是預備戰鬥指揮所。火炮實施前後分火射擊時,它也起後指揮所的作用。武藏號號採用單煙囪,各鍋爐的煙道均曲折向後,與煙囪的某一部分相接。煙囪也儘量向後傾斜,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 為保證艦體煙囪開口部的安全,在開口部裝設一種蜂窩狀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徑180毫米的許多小孔。有孔面積是無孔面積的55%,另外在煙囪前面的傾斜部及側面裝有50毫米厚的防護甲板。這樣,煙囪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全艦重量分配如下:船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禦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設備5,300噸,舾裝1,756噸,固定設備417噸,非固定設備641噸,魚雷75噸,導航,光學設備95噸,電力設備1,108噸,飛機111噸,鍋爐水297噸,預備食用水212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合計重量69,100噸。
動力系統
安裝4座蒸汽輪機,蒸汽壓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溫度325度,最高輸出功率153,553軸馬力,最高速27.46節(試航狀態),最大續航力7,200海里/16節(最大重油裝載量6300噸)。武藏號還裝有8座發電機,總功率為4,800千瓦。武藏號動力系統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日本翔鶴級航空母艦採用的主機。但該艦達到了設計所要求的速度。
武器裝備
主炮
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
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相當於日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每發炮彈重1.5噸。炮塔後部裝有93式15米基線測距儀(裝有電羅經,航行時可保持穩定),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周3分鐘。發射速度2分鐘三個齊射,1.8發/每分;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重1.5噸,每發炮彈裝藥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
吳海軍工廠艦炮部採用了新的火炮自緊技術。通過內壓增強炮身的強度,其身管壽命達200-250發。
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種炮彈,分別為91式460毫米穿甲彈,三式對空彈和高爆彈。91式穿甲彈彈重1460公斤(內置炸藥33.85公斤),發射時膛壓32公斤/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最大射程42,050米(45度仰角),需飛行90秒。主炮仰角40度時,射程40,700米,30度時,35,826米,20度時,27,916米,10度時,16,843米。
3式對空彈和高爆彈重量均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均為805米/秒,前者用於對空射擊,最大射高為11,900米,後者裝填有59.5公斤炸藥,主要用於打擊無裝甲目標和執行岸轟任務。武藏號每門主炮配有120發炮彈,其中100發為穿甲彈。94式主炮的發射速度較低,為1.8發/分鐘。
3聯裝主炮齊射後發射出去的炮彈在飛行中往往會互相干擾而影響射擊精度。以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是讓中間那門火炮與邊上的2門交替發射,而武藏號在主炮上裝了一種火炮發射延遲裝置,使中間那門炮的發射時間比邊上2門延遲3/1000秒—5/1000秒,從而保證3門主炮能夠同時射擊。
副炮
武藏號的副炮採用從最上級重巡洋艦改裝時拆下來的60倍徑155毫米艦炮12門(四座三聯裝),炮塔重150噸,設有25毫米裝甲板。
最大射程(45度仰角)27,400米,最大射高12,600米(也可以用於對空射擊),射速5-7發/分,每門炮備彈150發,採用基線8米的測距儀。
該副炮的配置頗有特色,4座炮塔分別設在上層結構的前後及艦上層建築的兩舷。(這兩座後來被拆除,以騰出空間來安裝高射炮)。這種配置可保證武藏號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時指向一舷,而大多數戰列艦隻能保證一半副炮同時指向一舷。
艦船防護
武藏號是是整個戰列艦史上最厚重的一艘之一,該艦的裝甲帶還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其舷側410毫米裝甲呈20度內傾角,舷側裝甲傾角在最後一代戰列艦中是最大的,武藏號中甲板邊緣處的230毫米裝甲也帶有7度的傾角。大大提高了武藏號裝甲的抗彈性。
按照設計要求,該艦的裝甲應能夠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離上的打擊,中甲板還能抵禦從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航空炸彈。為實現上述要求,大和艦一共安裝了22895噸裝甲和防禦板,占全艦正常排水量的33%。
該艦的彈藥艙、主機、鍋爐艙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戰艦中部用厚重裝甲帶保護的防禦區劃內(從前主炮前端一直延伸到後主炮後端的位置)。防禦區劃的舷側裝甲從戰艦舯部水線處一直延伸至戰艦底部,其上端水線處的主裝甲帶厚度達410毫米(採用VH裝甲鋼,即維氏硬化鋼),主裝甲帶以下的舷側列板的厚度為75-200毫米(由上至下遞減)。防禦區劃頂部的裝甲敷設在戰艦的中甲板處,厚度為200-230毫米(採用加入鉬的均質鎳鎘合金鋼)。防禦區劃的前後兩端則由270-350毫米厚的裝甲橫隔壁防護。
在主防禦區劃以外的舵機艙也敷設了厚甲,其主副舵機艙頂部裝甲均為200毫米,艙壁裝甲主舵機艙厚350-360毫米,副舵機艙厚250-300毫米。
作為操舵室和重要的通信管道,位於大和艦艦橋處的司令塔也是一個重點防護區域。其側壁及頂部裝甲厚達500毫米,而從司令塔向下延伸至主防禦區劃的通信線路則被300毫米厚的重裝甲保護著。
武藏號的主炮炮塔是全艦防護最為堅固的地方,其炮塔正面裝甲厚達650毫米(45度傾角),側面250毫米,後部190毫米,而頂部裝甲則為270毫米。
當時歐美在設計戰列艦主炮炮塔裝甲時,總是將側面和後部的裝甲設計的比頂部厚很多,而武藏號卻恰恰相反,其原因除了當時日本人對遠程炮戰中大角度落彈的警惕外,恐怕也和大和艦建造過程中,海軍航空制勝論者施加的壓力不無關係。
武藏號主炮底座的前部,側部裝甲厚度均為560毫米,後部裝甲則為380-440毫米。為了加強大和艦主炮彈藥庫的防護,日本人還在其主炮前的主甲板處敷設了35-50毫米厚的合金銅護板(可抵禦敵方俯衝轟炸機投下的250公斤炸彈)。
為了減輕重量,以保證炮塔的轉動速度,該艦副炮的防禦設計得較為薄弱,其炮塔裝甲為25毫米,僅能防禦彈片和近失彈殺傷。副炮的炮塔底座採用75毫米厚的合金銅裝甲來保護通向彈藥庫的通道。
2座被安裝在位於艦體中心線的防禦能力薄弱的副炮塔與主炮塔相鄰,彈藥庫距離過近,一旦中彈損害容易波及主炮彈藥庫,是個顯而易見的缺陷,為此後來還專門強化了防護措施。
武藏號煙囪的下部設有50毫米的裝甲,而在位於中甲板的煙囪開口處則裝了一塊非常獨特的“蜂窩”裝甲板,其厚度達380毫米,板面上布滿直徑180毫米的小孔。這樣既可以保證排煙順暢,又使這一區域的得了有效的保護。
在水下防護能力方面,武藏號被要求能夠承受400公斤TNT的爆炸當量(美國最後一代戰列艦要求能抗擊300公斤TNT的打擊,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要求抗擊250公斤TNT),而在命中2-3發魚雷的情況下不能影響戰鬥力,為了防水雷,武藏號的艦底採用3層底。同時為了提高抗沉性,全艦被劃分出了1147個水密隔艙。
雷達偵查
武藏號在建成時沒有裝備雷達,後來先後裝備了3種雷達。
21號電波探信儀(對空雷達)
1943年9月被安裝在武藏號艦橋頂端的15米主炮測距上,其雷達波長1.5米,功率25-30千瓦,可探測120公里處的機群,70公里處的的單機。角度誤差大。
22號對海電波探信儀(對海雷達)
雷達長10厘米,屬超短波對海雷達,磁控電子管,功率2千瓦,探測戰列艦35公里(距離誤差±700米),對巡洋艦20公里,對驅逐艦17公里,角度誤差±5度。該雷達於1944年1-4月安裝於武藏號的艦橋兩側。
13號電波探信儀(對空雷達)
1944年1-4月安裝於武藏號的後桅,功率10千瓦,可在100公里發現機群,50公里發現單機,距離誤差±2-3公里,角度誤差±10度。這型雷達比22號在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尺寸也要的小的多。
E27型逆探
可接受300公里以外目標發出的雷達波。
水上飛機
武藏號一共搭載有零式雙座水上觀測機和零式三座水上偵察機總計7架
三菱F1A2零式雙翼水上觀測機,最大速度:370km/3440m;自重1928kg;最大航程:740km;武備:7.7mm機槍×3,60kg炸彈×2;翼展11m,全長9.5m。
愛知E13A1零式三座水上偵察機,最大速度:376km/2180m;自重2642kg;最大航程:2090km(有資料為1644km);武備:7.7mm機槍×1(後部旋轉式),60kg炸彈×4;翼展14.5m,全長11.49m。
這兩種飛機的主要任務是為戰列艦提供偵察,以及在炮戰中觀察炮彈的落點。
水面艦艇
1942年時搭載有17米艦載魚雷艇型內火艇1艘,15米掌管交通艇1艘,將校用11米摩托艇1艘,軍官及水兵用12米汽艇4艘,8米汽艇、9米划艇、6米划艇各1艘,合計10艘。為了避免主炮爆風損壞艦載艇,在機庫外設有短艇格納架(金屬架,上包棕毛和皮革),兩艘6米和9米划艇分別疊放於兩艘12米內火艇之上。格納庫出口處設有巨大的防護門,平時關閉。隨著艦上防空火力陸續增強,大和級艦員由2500人增至3000人,居住設施緊張,因此將大半部艇庫改為居住區。到戰爭後期,大和級通常只搭載11米摩托艇和12米汽艇各兩艘。
搭載的17米艦載魚雷艇型內火艇是根據1913年從英國購入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搭載艇仿造的,排水量21噸,150馬力柴油機,速度10.54節,最多可搭載成員100人,舷側甲板還可搭載魚雷或深水炸彈,首部甲板可安裝一挺0.303英寸機槍。日本海軍對其相當滿意,此後40多年裡一直沒有改動過艇型。一些小型地方造船社在承接17米內火艇建造任務後,對其古舊艇型提出疑問,並提出改進意見(如加裝減搖的舭龍骨,以改善港外航行條件),但海軍對此的態度莫名保守,拒絕作出任何改動,被時人譏諷為“海軍七大不思議之一”。
15米內火艇(長官交通艇),寬3米,排水量12噸,航速13.5節,可搭載45人。
其他設備
武藏號艦尾起重機由石川島造船所起重機部製作。使用半徑8~20米,迴旋角300°。使用220v交流電驅動,安裝40馬力起重馬達和25馬力迴旋馬達各一台。
艦員配置
武藏乘員有2000多人,同當時日本海軍其他軍艦一樣,分為炮術、航海、通信、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為通信長、航海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科下轄一個或幾個分隊,設有大尉分隊長一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之下為班,一班通常為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艦上的最高指揮官是大佐銜艦長,戰鬥時,艦長在晝戰艦橋或夜戰艦橋上指揮戰鬥,大佐銜副艦長則在防護嚴密的司令塔內襄助之,主要負責損管防禦指揮。炮術科首腦為炮術長。一至三號主炮塔分別配有第1至第3分隊,各炮塔設有炮塔長,以及火炮操作員、彈藥庫操作員等。炮術長之下為負責副炮的副炮術長和負責高炮的高炮長。
武藏號艦員編組為20個戰鬥隊,第1-9為主副炮及高炮分隊,第10為目標觀測分隊(後來的雷達分隊也包括在內),第11是通信分隊,第12為航海分隊,第13為損管應急分隊,第14為飛行分隊,第15-18分隊為輪機分隊,第19為醫務分隊,第20為主計分隊。編制艦員總數2,300名(建成時),其中準士官以上150名,下士官及水兵2,150名。武藏號最終時共設有22個分隊。
具體分配是:1-3號主炮塔分配有第1-3分隊,前後副炮塔設有第4和第10分隊,高炮設有第5,6分隊(左右舷127mm炮)和第7,8分隊(左右舷25mm炮),第9分隊負責主炮射擊管制和火控數據計算,第11分隊負責測距,探照燈照射,航跡測定等,第12分隊為通信科,第13分隊為航海科(操舵,航海,信號,雷達,水音偵聽);第14分隊為運用分隊,第15分隊為工作分隊,均屬於內務科;第16分隊負責電機,第17分隊負責輔機(含損管、消防),第18分隊屬於飛行科,第19分隊(機械),第20分隊(鍋爐),第21分隊為醫務科,第22分隊為主計科。
凡是新兵上艦,都要接受四到五日的培訓,學習艦上規章,並熟悉大和級的艦內各部門位置。培訓的最後一日早上8點,所有新兵員都要在最上甲板集合,每人發一張紙,由各自艦上所在分隊出題,為了防止互相串通作弊,題目都是因人而異。新人領到試卷後,要獨自找到上面列出的一系列艦內部門的位置,讓艙室人員蓋上印簽,印簽蓋全後再回到出發點。當時大和級水兵稱之為“艦內旅行”。有些方位感比較差的路痴,到晚上9點還收集不全所有的印簽。儘管有這樣的測試,還是經常有水兵在艦內迷路,因此對兵員的最低要求是能夠從最上甲板找到所在分隊的居住區一一唯一的例外是從住所到食堂的路,再笨的人也不用專門培訓就能記住。
在軍艦停泊於港口或柱島泊地時,往往採取“半舷上岸”的方式讓左右舷兵員輪流上岸放假休息。凡是上岸的水兵,都會領到一枚稱為“上陸札”的木牌,上書“軍艦大和”或“軍艦武藏”,背面寫有所在的船舷、部門、分隊、軍銜、姓名。海軍勤務服役三年以上的水兵,其上陸札還標有“善一”(善行章第一線)字樣。上陸札在離艦時按上岸名單依次發放,歸艦時交還。
武藏旅館
1945年之前,號稱“日本的東印度公司”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在瀋陽、大連、長春等城市開辦有若干家“大和ホテル”,即“大和飯店”,在當時是偽滿最高級、最豪華的飯店,大和號戰列艦也有一個同名的“大和飯店”綽號;同級的姊妹艦武藏則被稱為“武藏御殿”(武藏旅館)。這兩個綽號有多重含義,不過單就艦上一伙食而言,大和級可以說得上是實至名歸,因為兩艦的烹飪員都是從當時日本最高檔的東京帝國飯店、以及戰前日本郵船會社的幾艘豪華郵船上徵用來的。不過,雖然日本海軍中公認“大和飯店”的菜色最好,但是出名的“大胃王”山口多聞卻抱怨艦上餐廳的菜量太少。當時日本海軍驅逐艦以上軍艦分別設有軍官烹飪室和兵員烹飪室,大和級則劃分得更加詳細,分為長官及艦長專用烹飪室、第一士官烹飪室、第二士官及準士官(準尉)烹飪室等。
艦上各烹飪室都設有專門的食品冷庫、烹飪台、料理台、配餐檯,還有當時非常罕見的電氣食品保溫器。士兵烹飪室設有6個巨大的六斗(110升)蒸飯鍋、兩個同等大小的菜鍋、一個36升粥鍋、兩台15千瓦“萬能烹炊器”(電飯鍋)、兩個“合成調理機”(可以切蘿蔔、削土豆、攪拌肉泥),還有洗米機、餐具消毒器等設備。烹飪所里設有烤箱,可以自己烤制麵包、洋果子(西式點心)和布丁。此外,艦上還可以自制茶湯、羊羹,以及利用消防用二氧化碳兌制檸檬汽水等清涼飲料。各廚房均配有一台1馬力冷凍機,用來製造冰淇淋。大和號上的冰淇淋用料非常講究,所用的黃油、煉乳都是自神戶六甲山農場的優質牛乳提煉的;平時用清水、砂糖和香精製作一些“冷果”,也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海軍中裝有冰淇淋製作機的艦船還有間宮號和伊良湖號兩艘給糧艦,以及被潛艇部隊官兵讚譽為“劍崎大旅館”的兩艘劍崎級潛艇母艦;不過在戰鬥軍艦中,只有大和級戰列艦有如此奢侈的設備。
無論陸軍還是海軍,舊日本軍隊的一伙食比當時日本國內一般家庭的一伙食水準高出許多。師法英國的日本海軍尤其以講究吃喝而著稱,幾乎每天都能吃上魚和肉。一位服役期滿回鄉的士兵的老父親曾發牢騷說:“我家的兒子退伍回家後,死乞白賴地要吃肉,真沒辦法。”當時在日本農村,只有新年、中元節(七月十五)及婚喪吊慶之日才能吃上魚,肉更是奢侈品。一年奔忙到頭,連幾斤豬肉都吃不上,這在今天高度富裕的日本是無法想像的。
士兵一伙食尚且如此豐富,軍官的一伙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以曾經長期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長門號戰列艦為例,判任官級別以上的軍官長早餐內容為魚乾、海苔、味噌湯、漬物(醃醬菜)、白米飯(日本人只在生病時吃粥);如果有人想吃西式的早餐,也可以於前一天晚上告訴勤務兵誰備咖啡、麥片粥、麵包之類的英式早餐。有留洋經驗的軍官並不排斥這類西式早餐,但大多數還是更喜歡日式早餐。
軍官午餐內容為按照湯、魚、肉、甜點次序上菜的西式全餐。不論寒暑,用餐時都要穿上外套,並且按照英式餐桌禮儀用餐。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自己的私室中用餐,有勤務兵隨伺在旁;有時也會在司令官廳用餐,同時招待艦隊要員等一同進餐。軍官分高低階,分別在軍官室和基層軍官室中用餐。如果遇到演習或戰鬥任務,則由勤務兵乘電梯向艦橋內各處的司令部軍官送飯。
軍官晚餐為日式,包括生魚刺身、鹽烤加吉魚、蒸蛋、醃漬蔬菜、味噌湯等日式料理。在軍艦停泊於不同地方時,會有當地風味菜,如龍蝦、鯛魚等。晚餐後,吃不飽的軍官會向勤務兵要剩飯,事實上是伙房特地多煮一鍋飯來應付這些軍官,另外再加上幾個荷包蛋,澆上醬油、烏醋等,當作第二頓晚餐。此外,軍官必須自付一伙食費,年輕的軍官們往往花錢如流水,有家眷的特務軍官相較之下比較懂得節約。
一般士兵不像軍官一樣必須每天吃全套西餐,但是菜色中也是和洋並有,包括炸豬排、奶油燉雞、咖哩牛肉等洋菜,味噌湯、魚、醃醬菜等日式菜。艦上士兵七點半用早餐,以米飯、醬菜、味噌湯為主,但是在輪到吹起床號前就必須起床值日的時候,為了先填飽肚子,值班士兵會跑到廚房先要些吃的。通常廚房給他們的是用大麥飯和切成碎塊的油豆腐拌上醬油跟醬菜做成的“雜菜飯”。
當時日本海軍士兵的食品定量是每人每日米6合(一合大約是0.18公斤)、肉180克、魚50克、蔬菜300克、鹽三撮,攝入熱量2500到3000卡路里。為了預防腳氣病,士兵主食是混了一半米、一半大麥(有時是米70%、大麥30%)的大麥飯。士兵一般按照15人一組,由班長帶領前往士兵餐廳進餐。各班住艙附近有單獨的烹水所,可以自己煮食一些東西。戰鬥時,廚房用米飯和乾梅子握成飯糰,用“四斗博”木桶送到艦上各戰鬥崗位。
一般來說,海軍軍艦上的菜色隨軍艦的大小各異,越大的軍艦,其儲藏食品的空間越大,菜色料理也就越好。作為日本帝國海軍第一巨艦,大和級的一伙食自然不差,甚至於到了物資缺乏的1945年,仍然可以稱得上豪華。
冷庫的總容積223.4立方米,相當於560台家用冰櫃。艦上一般儲存有三個月用的食品,其中魚肉、豬牛肉、火腿、雞蛋、乳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易壞品儲存於冷庫中,肉庫溫度為零下2度,菜庫為零上5度;米麥、麵粉、乾魚、味噌、醬油、醬菜、砂糖等不易腐壞的物資則分別存放於上甲板和中甲板的四十多個食品庫里。
到晚上五時,全艦晚餐供應結束,一號主炮塔附近的上甲板處設有小賣部,軍官和士兵都可以從這裡購買食品當作夜宵。小賣部由酒保長經營,備有艦上烤制的麵包、煎餅、點心,以及奶糖、羊羹、餅乾、清酒、啤酒、汽水、香菸、信紙、手紙、火柴等商品。
艦上的酒保倉庫還存有50多噸酒保品,如酒類、菸草、糖果等,其中清酒多半是補給基地吳港附近的廣島出產的“加賀鶴”和兵庫縣出產的著名灘酒“月桂冠”,洋酒則五花八門,威士忌多為進口的“強尼沃克”,有“黑方”和“紅方”兩種。香菸有“旭日”、“金蝙蝠”和“譽”,都是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牌子。不過,畢竟是軍艦,要有一定的軍紀,不可能隨便什麼時候都讓士兵任意亂跑去買東西吃。因此凡是士兵有採購需要,都是由班長提前收集定購單,然後在第二天早上交到小賣部,酒保按照定單將商品裝到寫有班名的木盒子中,晚上5點半到6點小賣部開張後再去提取。
在日本海軍徵召的兵員中,凡是有日式酒家和餐館服務經驗的人,都優先分配到大和級。艦上裝備有大型洗衣機,並雇有專門的洗衣鋪工作人員,這些人屬於軍隊僱傭的民間人員。艦上理髮師也是同樣的平民身份,理髮收費標準,軍官以上是20錢,剃光頭15錢,修面10錢;士兵收費分別是13錢、8錢和5錢。
艦內各生活工作區域都通有冷氣和暖氣空調,製冷用的是彈藥庫冷卻機的強大剩餘功率,取暖則來自蒸汽加熱器。艦內溫度為恆溫,病員室最低溫度控制在24度左右,最高28度;軍官住艙、事務室、食堂的空調冷暖溫度區間為20一26度,艦內通路18一30度,作業室15一30度,操舵室10度一32度。
最初在確定武藏內製冷區域時,準備為全艦所有住艙都通上冷氣。不過軍令部認為,給士兵住艙也提供冷氣太奢侈了,因此除了煙道附近的兵員室和軍官居住區外,其他區域的士兵住艙都只是用通風機來保持通風。此外為了節約燃料、減少故障,制冷機很少滿負荷運行,所以除了保證彈藥庫溫度外,其他艙室的室溫都比額定溫度高。1943年大和停泊於特魯克時規定的室溫是:士兵住艙溫度不高於38度、機艙不高於40度,官艙、事務室和發令所等區域則保持在27度左右。
艦上可以攜帶淡水509噸,但是除去鍋爐和蒸汽輪機用水、以及飲用水外,可以供洗濯用的淡水非常有限,甚至連士兵廚房洗米都是使用海水。洗澡也是使用熱海水,上至聯合艦隊司令、下至普通兵員都是如此,洗完後再用淡水沖刷。全艦隻有司令長官、參謀長和艦長三人享有專用浴室,副艦長及以下各部門長、分隊長及其他軍官、士官都按級別設有專門的公共浴室。艦上設有兩個兵員浴室,水兵每三天洗一次澡,每次入浴人數是五六十人。入浴前每人領取三枚木牌,先用第一枚交換一小盆熱水(淡水)擦洗全身,交出第二枚後放熱海水沖洗,第三枚用淡水衝去身上鹽分。此外,也有官兵接取制冷機管道外凝結的滴水來擦洗身體。
每三日一次的洗澡日是士兵們期盼的日子。此外,在艦隊停泊於多暴雨的熱帶時,如果氣象預報有雨,則通知全員於最上甲板上集中,利用雨水洗澡。同時在前部炮塔群上架設收集雨水用的帆布槽,積攢下來的雨水存放在空的油槽、注水槽和鐵桶中,用做消防和洗濯用水。
艦艇司令長官套房一反過去戰列艦設在艦尾的傳統,改設在上甲板右舷中央部附近。自艦首向艦尾依次為長官室(辦公室)、長官公室(會議室兼長官餐室)、長官私室(臥室)、浴室及廁所。在這套房間前方為艦隊參謀長的套房,也包括辦公室、臥室和浴室。聯合艦隊參謀長以及艦隊幕僚的住艙則設在左舷對應位置、以及艦橋下部前後的中甲板上。按照近江兵治郎的回憶,長官套房的入口在長官公室前部,內有長方形會議桌兼餐桌一張,每側各有椅子七把,兩端分別為長官及參謀長座位。長官座位右後方有門通往長官室,內有寫字檯及寫字椅一套,六人小沙發及茶几一套,三人長沙發一個,書櫃一個。長官室有門通往隔壁的廊室,其內有長官餐具室,記憶體24人用銀餐具2套、高級“美濃燒”瓷餐具3套、和式及洋式茶具各1套,酒具及咖啡具各2套。這裡還存有配給長官的洋酒、茶葉、餅乾、朱古力、香菸和罐頭等食品。長官公室反方向為長官私室,內有單人床、寫字檯、長沙發、書櫥、衣櫃、保險柜,各處都安有電話、空調,鋪著銀灰色的羊毛地毯,艙壁為咖啡色的麻栗木護板,非常豪華。長官私室另有一門,進門為一小走廊,左手為設有淋浴和浴缸的浴室,右手為廁所,前方則通往副官室和長官寢具室。
艦上的居住面積寬廣,連普通士兵都配有專用的臥鋪(士兵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士兵仍住吊床)。以滿員2500人計算,其人均居住面積達3.2平方米,與之相比,長門級只有2.6平方米,驅逐艦更是只有1平方米左右。大和級的兵員居住區大多設定在艦體前方,住艙為白色,設有三層臥鋪,長1.8米、寬0.75米;軍官則是雙層臥鋪,兩人或四人一室。
艦隊幕僚軍官住在中部左舷,一人一間,房間內設有單人床、寫字檯、衣櫃和摺疊式洗面台。艦上生活設施完備,居住舒適;而且自日美開戰以後幾乎都停泊在特魯克,足不出戶、不上戰場,生活悠閒愜意,難怪會被其他軍艦官兵揶揄為“旅館”。
基本數據
艦體數據
艦體數據 | ||
排水量 | 標準排水量 | 64000噸 |
試航排水量 | 69100噸 | |
滿載排水量 | 72809噸 | |
艦體尺寸 | 艦長 | 263米 |
水線長 | 256米 | |
垂線長 | 244米 | |
水線寬 | 36.9米 | |
艦寬 | 38.9米 | |
型深 | 18.915米 | |
平均吃水(滿載) | 10.86米 | |
平均吃水(試航) | 10.4米 | |
動力系統 | 動力 | 12台鍋爐,4台蒸汽輪機 |
傳動 | 4軸 | |
功率 | 主機輸出功率153000馬力(倒車45000馬力) | |
航速 | 27節 | |
續航 | 7200海里/16節 | |
儲油量 | 儲油量6400噸 | |
裝甲 | 總重22895噸 | |
主裝甲帶 | 中甲板以下 | 410mm(硬化層135mm) |
外傾角 | 20° | |
甲板 | 上甲板 | 35~55mm |
中甲板 | 200mm | |
炮塔 | 前 | 650mm |
側面 | 250mm | |
頂 | 270mm | |
炮座 | 560mm | |
底 | 250mm | |
彈藥艙壁 | 頂 | 270mm |
底 | 50~80mm | |
傾角 | 25° | |
機艙、鍋爐艙 | 頂 | 200mm |
到艦底 | 75~90mm | |
傾角 | 14° |
艦體數據參考資料
武器裝備
武器裝備 | ||
裝備 | 數量 | 配置 |
460mm/45倍口徑主炮 | 9門 | 3聯裝3座 |
155mm炮 | 6門 | 3聯裝2座(改裝中拆除了兩座) |
127mm炮 | 24門 | 雙聯裝12座(改裝中增加了6座) |
25mm炮 | 156門 | 3聯裝45座、單裝21座 |
13.2mm機槍 | 4挺 | 雙聯裝2座 |
艦載機 | 7架 |
武器裝備參考資料
歷代艦長
艦長 | 軍銜 | 任職時間 |
---|---|---|
有馬馨 | 大佐 | 1942年8月5日~1943年6月21日 |
古村啟藏 | 大佐 | 1943年6月21日~1943年11月6日 |
朝倉豐次 | 大佐 | 1943年11月6日~1944年8月15日 |
少將 | 1944年8月15日~1944年10月24日 |
歷任艦長參考資料
服役事件
入役
1942年6-7月,全部設備皆已安裝完畢、艦員也已就位的“武藏”號在瀨戶內海進行了最後的試航和主炮試射。
1942年8月5日正式交付給海軍。
1943年2月11日,武藏號曾接替入塢修理的姊妹艦大和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
1943年5月17日,武藏號運載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遺體返回日本。隨後又成為山本的繼任者古賀峰一的旗艦。
1944年3月29日,武藏號由帛琉出港時遭到美國潛艇的伏擊,一枚魚雷擊中水線以下艦艏,造成大量進水。
1944年4月3日,武藏號返回吳港修復損傷。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增強了防空火力。武藏號沒有像大和號那樣追加安裝6座雙聯裝大口徑高射炮,僅加裝了小口徑高射炮。
參戰
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艦隊編入第1機動艦隊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
1944年10月,武藏號參加“捷1號”作戰計畫,由栗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包括武藏在內的第2艦隊從婆羅洲北部的斯里巴加灣出發參加雷伊泰灣海戰,企圖攻擊位於雷伊泰灣的盟軍登入艦隊。
1944年10月24日,武藏號被美軍航母艦載機發現,隨後與美軍發生交火。
沉沒
1944年10月24日上午10時許,來自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母的24架美機率先出現於栗田艦隊上空。10點25分,兩架SB2C俯衝轟炸機首先向“武藏”號投彈,一枚在艦艏外側爆炸,另一枚命中1號炮塔後彈入海中。不過兩分鐘後,一架TBM攻擊機投下的魚雷準確擊中了該艦的右舷,不僅造成部分艙室受損進水,還使艦橋上的主炮射擊方位盤因劇烈震動而卡死,巨大的460mm炮塔一時失去了齊射能力。
11點38分前後,第二波45架美機也相繼出現。武藏號左舷連續被2枚227公斤炸彈命中,第2機械室因火災蔓延被迫封閉,只剩3根推進軸運轉,航速下降到22節。緊接著,3枚魚雷在同一側相繼炸響,1號炮塔內的一發三式對空彈竟因此被誘爆,造成大量進水。儘管艦長豬口敏平下令向右舷注水、使艦體勉強恢復了平衡,但前甲板因為進水過多下沉了整整2米。速度放緩、前主炮無法對空射擊加上艙面人員死傷慘重,“武藏”號在下午1點半的第三波空襲中再遭荼毒,不僅連中4枚炸彈和1發至近彈,左右兩舷還各被2枚、3枚魚雷擊中,進水越發嚴重。下午3點,豬口向“大和”號發報:“兩舷防水區域大部分進水,加之注水過多,航速降至20節。”
21分鐘後,由16架F6F戰鬥機、12架SB2C俯衝轟炸機和23架TBM魚雷機組成的第五攻擊波連續命中“武藏”號10顆炸彈和11枚魚雷,40米高的艦橋燃起大火、喪失了指揮能力,第二根推進軸也因機艙進水而停轉。待美機散去時,武藏號的左傾已經達到10度,艦艏吃水增加到了8米以上。
此時,在北方活動的小澤艦隊引起了哈爾西的注意,後者判斷栗田艦隊已經遭受重創、無力繼續西進,遂著手集結航母準備北上攻擊小澤。奄奄一息的“武藏”號這才獲得了喘息之機,開始組織搶修。栗田無意等待這艘動作遲緩的巨艦,他以燈光信號下令:“如果無法自航或以驅逐艦拖曳的話,可嘗試在附近島嶼擱淺。”隨後繼續東行。
19點15分,最後一根尚在運轉的推進軸也因注水而停止,軍艦的左傾增加到了12度,豬口命令其他艦員登後甲板、降下軍旗棄艦。
19點30分,在晴朗的夜空和閃爍的星光下,驅逐艦“清霜”號突然發現“武藏”號的左傾增加到30度,隨後猛地落入水中傾覆了。片刻後,艦內傳出兩聲爆炸,估計是主炮彈藥發生了殉爆。呼喚聲、怒吼聲、驚叫聲交相混雜,密集的人群努力爬上露出水面的鮮紅色船腹,以爭取一絲生機。
1944年10月24日晚7點35分,帶著包括艦長在內的1021名官兵的屍體,武藏號消失在了菲律賓錫布延海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處,沉沒前曾被20枚魚雷、17顆炸彈和18發至近彈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