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紅敢

武紅敢

武紅敢,女,山西祁縣人,1963年7月1日出生,碩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紅敢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7.1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個人生平,外界評價,成就榮譽,責任是一種信仰,

個人生平

1979.9—1983.7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武漢大學)學習,1983年7月--1986年8月,在山西礦業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地質系任教。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資源與地理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專業為地圖學與遙感 。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遙感技術套用首席專家、研究員,國家林業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專家諮詢組專家,北京測繪學會GIS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理事、中國GPS協會理事。

外界評價

自“八五”開始,就負責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國家林業局“948”項目、國家863等課題,這些項目融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高新技術為一體,探索3S等高新技術在我國森林資源調查、護林防火、植樹造林等領域的生產套用技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成就榮譽

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林業科學》、《植物生態學報》、《自然資源學報》、《林業科學研究》、《國土資源遙感》、《遙感學報》、《遙感技術與套用》、《中國林業》等各類科技刊物上公開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內容涉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及其在林業生產中的套用等眾多領域;出版論著四部,參與編著九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取得自主智慧財產權軟體登記4項。學術論文曾分別獲得林業部、中國林學會、北京林學會等部門與團體的獎勵。
本人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完成的“松材線蟲病控制對策與技術研究”課題榮獲梁希科學技術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3S技術在大興安嶺黃褐天慕毛蟲災害監測中的套用”課題獲大興安嶺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主要森林病蟲害輕型飛機航空監測與管理技術” 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森林資源遙感調查綜合處理與分析技術及業務套用”項目獲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二等獎、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責任是一種信仰

武紅敢,女,山西祁縣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遙感技術套用首席專家,國家林業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專家諮詢組專家。多年來,她先後獲得國家林業局“優秀共產黨員”、“巾幗建功活動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諸多榮譽稱號。
20歲,她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38歲,她取得研究員職稱。
迄今,武紅敢是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建所以來的第二位女研究員。
此前,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女科學家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介紹,儘管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超過1/3,但在高端人才中所占比例只有5%左右。
身為5%中的一分子,武紅敢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中取捨?
“家庭事業兩難全!”劉恕感嘆。
“我的母親很優秀,工作一直很忙,但我深感孤獨與寂寞。”
2007年,武紅敢年僅14歲的兒子在日記中寫道:“我的母親很優秀,工作一直很忙,但我深感孤獨與寂寞。”
凌晨兩點,為了解青春期兒子的心思,偷讀兒子日記的武紅敢哭了,“我欠孩子很多。”
早在完成“八五”攻關課題時,為保證獲取外業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與有效性,在懷胎7個月時,武紅敢仍挺著肚子遠赴1500公里外的浙江江山。
“讓我當時說懷孕不能工作了,我說不出口。”武紅敢說,“因為我肩負著責任。”
出差回來後,本應去醫院檢查,可面對課題中的一個個任務,武紅敢一拖再拖,“下午到醫院,醫生說必須住院,可我啥也沒帶,醫生說讓家屬送來,我說需自己回去整理衣物並安排相關事務。晚上再到醫院時,被醫生尅了一頓。”
在孩子滿月的當天,由於接到上級課題的通知,武紅敢就到辦公室取回相關技術資料,當時,她“拿起書本便覺得眼前發白”,但作為負責人,她別無選擇。
孩子剛滿6個月,武紅敢就遠赴浙江衢州布置、安排外業工作。即使在北京,她也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為了節省上下班的路途時間,她選擇早起晚歸,“兩頭不見太陽”。就連歡聚的節假日,常常也在工作。
每一次外業都是必須,每一個課題都是理由,而孩子只能在“必須”和“理由”下承受成長之重。
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說,根據調查,女性最困難的時期為25~35歲。武紅敢傾心於事業,家庭的重擔只能交給年邁的母親,這一交就是18年!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位好老師首先是一位好母親。著名教育家申比廖夫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品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儘管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多,但我一直告訴他,媽媽為什麼這么工作,因為祖國培養了我。”武紅敢說,“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責任,會理性思考,並去承擔和付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武紅敢說。她經常告誡兒子以及課題組的年輕人和她的學生,能不能做到最好是能力問題,只要盡力就好。她特別欣賞米盧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
武紅敢要求學生每年完成一篇論文,她認為,寫論文的過程就是磨鍊和提升自己的過程,海燕必須要經過暴風雨的洗禮。
對於成才之道,武紅敢特彆強調要“先做人,後做事”。林科院的同事們用“換位思考”和“以大局為重”詮釋了她的以身作則。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27年工作中,武紅敢將“道”之真諦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並弘揚。
“在枯燥中尋找樂趣,是科研人鑽研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所在。”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說:“我想一個國家科學界沒有女性的聲音,絕不是國家進步的表現。”
1991年,時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所長的徐冠華院士就把國家攻關項目“松毛蟲早期災害點的遙感監測研究”任務交給了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是他膽量和魄力的體現,更是他對武紅敢的信任和期望。
數據的枯燥和深入林區的艱辛,無疑是年輕女孩的大敵。“科研工作者必須適應環境,並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只有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向成功。”武紅敢說。
她認為,科研工作其實並不枯燥,它本身是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有迷惘和困惑,更有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後的喜悅,“在枯燥中尋找樂趣,是科研人鑽研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所在”。
“成長於農村的她,一直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林科院資信所業務處主任劉丹說。多年來,武紅敢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為我國在森林資源調查、護林防火、植樹造林等領域的技術進步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年來,武紅敢發表技術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 部,參與編著9部,取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
與時俱進,方能開拓創新。2010年1月11日,武紅敢平靜地接過“十五”期間863 課題“森林資源遙感調查綜合處理與分析技術及業務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獲獎證書,一如接過“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獎章一樣從容、淡定。
(作者: 吳兆喆) (編輯: 楊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