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乙鐵松派是明末清初之際,在反清復明的運動中由武當派祖師鐵松子融匯了其他門派的功法而建立的武當武學新的分支。後來這支分支又形成了一支主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當太乙鐵松派
源流,主要代表人物,學術,功法,
源流
歷史的指針指到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運動,明朝即將滅亡,清朝代替了明朝,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政治性的運動。明朝的一些遺老,不甘心明朝的滅亡,糾集了當時的一些愛國志士,掀起了幾百年的“反清復明”運動。從清朝入關,清朝執政以來,這個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清朝的一些大內高手,在清朝的統治時期,沒有一天停止過對明朝殘餘力量的圍剿。反清復明運動一開始波及了中原內外的武林力量,他們認為清朝是夷族,夷族坐了天下,這是不可以的。就以這個為話題,文學家、劇作家,編寫了很多豐富多彩的這方面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在電視劇里,還可以看到很多,還有同類小說。
在那個時代,各門各派乃至於整個武林完全陷入了這場反清復明運動之中。這場兇殺,血洗了武林的力量,當時有很多門派被消滅了,比如寒山派。寒山派的內功叫做“寒山七式”,又叫“太乙司注十三式”。 “太乙司注十三式”是什麼呢?就是專門用來修煉人身體當中十三經氣血的循環。這十二正經是手三陰、足三陰、手三陽、足三陽,第十三經就是任督二脈。當時鐵松子,不單純融匯了寒山派的內容,還融匯了當時武林當中其他門派瀕於滅絕的武學,例如如天輪地煞圖。
這種狀態下,鐵松子祖師覺得沒有必要再爭殺了,如果再爭殺下去恐怕連武林的種子都沒有了。他提出“遠避塵世、守吾真元、專心事教”,離開中原這塊政治運動非常激烈的文化城市。到哪裡去呢?南方在當時文化非常繁榮,到南方就會進人世俗的旋渦之中。再往南方就是大海了。他們尋找練武的好地方,最終選擇了盛產人參的長白山地脈,遠避塵世。那個時候交通非常封閉,長白山屬於人煙稀少的塞外,在那冰天雪地里專心事教,把武當這一脈,留在了關東。
後來這個分支又形成了一條主脈,這條主脈也沒有停止反清的運動,後來又潛入大內“刺王殺駕”。這個政治運動被揭穿後,當時從皇宮內府跑出來四股力量,分道揚塵而隱跡,到東北,到西北,到廣東,到廣西。這個內容在關亨九先生寫的《武當修真秘籍》里也提到了。
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代祖師鐵松子;
……
十一代祖師道士李含貞;
十二代祖師閻正昌;
十三代掌門人李兆生。
學術
武當太乙鐵松派的學術非常嚴謹。對應的武學內容也像今天的學科一樣,有其專業的術語,並且有專業的鍛鍊方法。
武當功夫,武當武術,武當拳,武當腳,武當掌,武當劍,這些名稱都是人們對其專業不夠了解造成的。僅僅武當劍就有三十六洞天,學名不叫“武當劍”,腿法也不叫“武當腿”。掌法,其專業名稱叫“九轉八盤游龍掌”,是走九個圈。
在武當武學中,傳統的器械,不是十八般兵器,而是三十六科,每一科又分很多種,總計3600餘種。
元氣在循經的時候產生先天的循經和後天的循經。先天三十六式,當年貼松子知道有循經的層次,在太極拳裡邊,著重以內在的循經變化名之為內家。
社會上太極拳中,所有的過渡的動作沒有名稱,可是先天太極拳,銜接動作都有一個名稱,有一個專業的用語去表現這個動作,《中國太極拳統真大典》中詳細記錄了這些內容。
功法
武當太乙鐵松派功夫和流行氣功不是一回事,是在反清復明的運動中,融匯了明代各大門派內功而成。社會上常見的健身功夫有:
一、小鍊形
二、元明八式
三、九龍環
四、玉環樁
五、太乙混元球
六、白鶴真人飛鳴圖
七、太乙三才樁,太乙三才樁分天、地、人三字樁。應在元明功的基礎上練習。
八、六脈太極,也就是混元太極、龍虎太極、如意太極、乾元太極、渾天太極、先天太極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