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小說以彭陽春坎坷一生為主線,映射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清朝初年,彭陽春祖上抓住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鼓勵移民復墾的政策,從犍為故土舉家遷移到雙流青槓林,但習武之傳統卻未放棄。彭陽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逐漸長大,努力傳承彭家武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適逢朝廷實施武科舉考試,一個鄉村習武少年在科舉考試中力壓群雄成為“武狀元”,進而成為鹹豐皇帝身邊的“三品帶刀侍衛”。後來又作為特使派往雲南平息叛亂立下戰功,晉升為“二級威武將軍”和“一等帶刀侍衛”,憑藉一身絕世武功光宗耀祖。但身處晚清那個特定時期,身處陰晴不定危機重重的政治核心,帶刀侍衛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作者不僅著力渲染彭陽春的人生得意,也努力呈現他不幸的政治遭遇和命運起落。影響他命運起伏的,有太平天國以及李藍起義等外在因素,也有包括鹹豐駕崩、
祺祥政變等宮廷爭鬥的內在因素。在經歷了幾起幾落的宦海沉浮之後,他最終被逐出宮廷削職為民,回到了雙流青槓林。再後來為躲避迫害,他隱居到了天全深山終老其身。其人生經過一段起起落落之後,最終回到了出發的地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自犍遷雙 第二章 拓土擴疆 第三章 鄉試亞元 第四章 辭親赴京 第五章 殿試奪魁 第六章 初入宮廷 | 第七章 故土情深 第八章 內憂外患 第九章 宮廷內外 第十章 再度榮歸 第十一章 保衛金陵 第十二章 雲南之行 | 第十三章 楊韋內訌 第十四章 祺祥政變 第十五章 株連受過 第十六章 父老鄉親 第十七章 湘軍揚威 第十八章 血河悲歌 | 第十九章 天京淪陷 第二十章 避難天全 第二十一章 情深誼重 第二十二章 寺中奇遇 第二十三章 賀母百歲 第二十四章 弦歌不絕 |
人物介紹
彭陽春
康熙年間,家居僻壤荒涼的四川省犍為縣三溪鋪的彭占魁、彭騰龍叔侄攜帶妻子趕上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遷徙至成都附近的雙流縣青槓林,墾荒三百畝,從此創下彭氏基業。彭氏家族習文尚武,延續至第八代彭陽春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赴京會試,與在南京浦口上船的江南才子
陸增祥巧遇,雙雙高中狀元,乃一代佳話。彭陽春由鹹豐帝主試欽點武狀元,賜三品一等帶刀侍衛,成為鹹豐帝寸步不離的親信,並詔諭其祖父祖母、叔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賞賜爵位與功德匾額,極一時之尊。彭陽春於鹹豐六年(1856年)被派遣出任雲南參將,因平息鎮雄土匪擾亂有功,晉升為從二品威武將軍,迅即召回京城繼續任一等帶刀侍衛。彭陽春幾乎日日月月與鹹豐帝憂患與共。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威逼北京,彭陽春伴隨鹹豐帝一道避難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內憂外患,久病不治,不幸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等內外聯手一舉誅除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彭陽春因與內務大臣肅順有密切的工作聯繫,株連受罪,鋃鐺入獄。後經四川同鄉恭親王老師曾璧光等以殺頭擔保得以釋放,撤銷一切職務,永不敘用,遣返回四川老家,僅保留武狀元職位。時駱秉章總理四川軍政要務,鎮壓李藍義軍血流成河。彭陽春擔心牽連家族,遂避難於荒極的天全縣流落溝,深得犍為在天全做官的黃焯與當地彭氏宗親的襄助,重新安家立業,開辦武館,興建跑馬場,造福當地百姓,深受愛戴。延續至光緒帝繼位,有在京做官的四川同鄉為彭陽春叫屈喊冤。光緒帝查明實情,準予赦免,並復職雲南參將。時彭陽春已逾七旬,憂懣成疾,早已厭倦官場傾軋。未及上任,他有幸參與慈母趙氏百歲盛典。彭陽春於二十世紀初病逝,墓葬雙流縣白塔村。
作品鑑賞
傳記文學包括傳記體小說,不僅要記錄人物的生平事跡,還要在命運的起落中揭示人物的人生價值和精神追求,塑造人物獨特鮮明的個性。該小說在記錄彭陽春作為武狀元以及帶刀侍衛的一生時,較好地把握了人物個性和品性,從思想、情感和事業追求等多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奮發勤勉、忠厚正直的武狀元形象。忠實於歷史,忠實於人物本身,這是傳記文學必須遵循的原則。作者堅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彭陽春,沒有過分玩弄小說筆法,給他貼上“江湖豪俠”“民族英雄”之類的標籤,而是原原本本地寫出這個歷史人物。既挖掘他身上忠勇正直的品性,呈現那個時代具有的精神價值,又不迴避他所受的歷史局限性,傳遞出真實性與文學性結合的傳記文學魅力。
圍繞彭陽春這個主要人物,作者還運用文學的表達方式,刻畫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對彭陽春的愛妻王芳,所用文字溫婉細膩,對其溫柔善良、善解人意極盡讚美。作者用朋友彭光照身上的俠肝義膽,側面映襯彭陽春為人的忠誠寬厚。對鹹豐帝的懦弱昏聵,文武官員的腐敗狡黠,也有著較為生動的描述。作品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勾畫出那個時期的眾生相,展示出晚清的社會風貌和民情風俗。
寫作歷史人物,既要關注人物自身,更要關注所處的歷史。該小說善於將人物放在所處的歷史背景中,而不是孤立地、單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人生軌跡。作者在記錄彭陽春的命運悲歡時,注重描繪相關聯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民生。換言之,作者善於用彭陽春的傳奇經歷做主線,串聯起太平天國起義、祺祥政變、李藍起義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從而使人物的塑造有了時代背景的依託,使人物故事和表達內容有了厚重感和縱深感。以彭陽春的命運起伏跌宕為主線,以清廷走向衰落為副線,兩條線相互交織、相互勾連,構成了這部長篇小說寫作布局的一大特色。
作品評價
這部厚重宏大的小說涵蓋多領域的知識,塑造了大量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描畫了可視可感的場面,而且由此表現出對人性、社會和家國的思考。
(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北塔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何世進,四川開江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達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開江縣作家協會主席。出版長篇小說《激情山水》《鄉戀畫屏》《芳草天涯》《多欲年華》,長篇傳記文學《吳宓的情感世界》《吳宓的後半生》《巴蜀奇才》《求索》,長篇紀實文學《巴渠戰洪圖》《跨世紀之路》《家鄉的銀杏林》,散文評論集《悠悠巴蜀情》《何世進文學作品選》《兩地集》等。致力於美學和文藝理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和文學評論1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