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濟村

武濟村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芹洋鄉武濟村,開基始祖葉蘇三,於明天順二年(1458)肇基,有人口500多人,主姓葉,還有李、廖、俞姓,山村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民風淳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濟村
  • 外文名:WuJiCun
  • 別名:牛替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寧德
  • 地理位置:坐標:119.41828,27.355019 福建省東北部
  • 下轄地區:武濟亭 里厝 洋壋 新村 牛塘仔 回頭灣
  • 政府駐地:芹洋村
  • 電話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5500
  • 氣候條件: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 人口數量:500 人
  • 著名景點:三關虎墓
  • 機場:長樂國際機場
  • 火車站:福安動車站
  • 車牌代碼:閩J
  • 方言:吳語系
地理位置,村名來源,祖源考證,歷史變遷,教育從盛到衰,交通變化大,風景迷人,宗教信仰,

地理位置

武濟村海拔約600米,隸屬壽寧縣芹洋鄉下修竹行政村,斜平公路(斜灘至平溪)穿境而過,距離斜灘鎮區僅19公里,系斜灘、平溪、芹洋二鎮一鄉交界。
壽寧境內聞名遐邇的三關虎墓,離武濟村去處5公里。

村名來源

據村里保存的一本紙頁泛黃、多有蟲蛀的修於清乾隆11年(1746)的族譜記載,武濟村葉姓始祖為蘇三,於明天順二年(1458)從東家洋黃家墩遷來九都武濟村。
據易經學者考證,該村地勢西高東低,西為武為尊,歷史上,村民為敵土匪,人人練武,以武御匪;濟者,本意為渡,引申為成功,心齊才能成功,而下洋壋為水,為心,為村里通往他處之必要通道,故心齊為濟。心齊以武御匪,取得成功,是為武濟。
聽村中老人講,過去也有叫文洋村。民國後叫牛替村。

祖源考證

據族譜記載,首修譜收錄開禧二年(1206)由梧桐十一世孫(許)可久、(葉)得遠續修時撰寫的《從許分葉族譜敘》,敘文記載,始祖文郁公,官至中奉大夫學士,任白州刺史,祖妣范氏,益國夫人,遷居常州宜安縣,於唐天佑元年(904)復遷建寧府許家巷立業,系梧桐葉氏受姓始祖。
文郁公生五男,三子令環,夫人梁氏,封穆國夫人,次周氏,封魯國夫人。生八男。令環公金紫光祿大夫,文殿學士兼御史中丞。次男國弼,為把截官,夫人張氏,生五男,子孫居政和梧桐梘下樓下。國弼—十二—長官—景衡—及之—德遠—良—武一—亨九,到了亨九這一代,也就是北宋嘉佑五年(1060),徙居下平峰(今壽寧縣下黨鄉下屏峰村),安人潘氏,為下平峰始祖。迨至甲四這一代,於元至大二年(1309)遷居茗坑,安人金氏,為茗坑始祖。
甲四生四子,長子五、次子七、三子九、四子十。子五生三子,長子丁二,次子丁四,三子丁五。丁二生二子,苑二、苑三,苑二生朋六,苑三生明五、明七。子七傳醜五,醜五生三子,長子崇四,次子崇六,三次崇八。崇四生安一、安六。安一生許二、許七。許二安人陳菊娘,許二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從茗坑遷居東家洋黃家墩鐵爐頭。許二獨子蘇三於明天順二年(1458)從東家洋黃家墩徙居武濟,為武濟始祖。黃妹娘與蘇三公合葬屋後左邊龍山頭大墓。
從蘇三公起,至今共傳十八世。
有祖源詩云:“政邑梧桐祖起根,南宋時遷楊梅村;下平峰來茗坑住,武濟東溪是子孫。”該詩用壽寧方言朗讀,通暢押韻,朗朗上口。這詩首明確認定,武濟葉祖源地在政和梧桐(即今政和縣澄源鄉上洋村)。
從後井坑自然村遷併入的葉姓村民,系浙江小地葉。

歷史變遷

歷史上,武濟村分為里厝、洋壋、武濟亭三個角落。
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有附近的粗坑自然村、後井坑自然村的部分村民遷居牛替村,壯大村子規模,增加村莊人口。增加了新村、回頭灣、水井壠、牛塘仔幾個角落。房屋較分散,每個角落少則幾棟房子,多則十幾棟。全村有100多戶,500多人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