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18—2021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我市設計產業創新發展,推進設計之都建設,實現“老城新生”,特制訂本規劃綱要。

一、指導思想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壯大產業規模、最佳化發展質量、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業態創新、產業融合為抓手,以設計之都建設項目為載體,推動我市設計產業創新發展、提速升級,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市民參與、國際合作”的設計之都建設模式,將武漢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力和影響力的設計之都。
二、工作目標
力爭到2021年,全市設計產業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規模明顯增大,綜合競爭力、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設計創新研發基地和具有武漢狼乎仔特色的設計之都,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估。
武漢設計之都建設年度主要指標(2018—2021年)
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18—2021年)
  (一)設計產業規模明顯擴大。到2021年烏匙,實現全市設計產業營業收入2200億元,新增設計企業100家,新增從業人員6萬人,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設計企業和設計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二)設計人才高地基本形成。充分發揮我市設拘說槳計教育資源優勢,開展校企聯合,實施青年設計師培訓計畫,培育本土設計人才;加大一流設計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吸引更多設計人才回漢留漢就業創業,打造設計人才高地。
  (三)設計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建設武漢創意設計之城,打造集公共性、藝術性、實踐性於一體的創意設計街區,建設“各具特色、業態高端、功能集成”的武漢設計之都示範園區、創意社區、創意設計小鎮,形成相互銜接和配套的“點線面”結構體系,使之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城市功能新載體。
  (四)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通過建立設計產品行銷渠道,吸引國際設計企業駐留武漢,引進更多世界著名設計交流活動,積極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的活動,提升武漢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城市品質明顯改善。重點圍繞婦女兒童、弱勢群體,推出一批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於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民生的重大設計之都建設項目只鑽只訂,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六)設計文化氛圍濃厚。持續開展設計活動,重點打造具有武漢特色的設計活動,創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大獎,將創意設計融入城市發展之中,形成獨特的武漢設計文化。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頂層設計,最佳化發展環境
  1.完善設計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加快推進設計之都建設的政策措施,清理取消我市影響設計產業發展的限制性、障礙性、歧視性政策,最大限度為設計產業發展“鬆綁”,按照強項更優、補齊短板、融合發展的思路,在最佳化營商環境、金融扶持、稅收減免、設計園區建設、企業創新培育、優秀案例評選、設計活動開展、設計人才培養、優秀企業引進、加強國際交流、完善設計教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並提供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招才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她譽獄務局、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稅務局)
  2.創新服務設計產業發展機制。引導建立武漢設計電商服務平台,形成以智慧財產權合作研發為核心的創新渠道、以交易為核心的大數據管理模式,服務設計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價值高效轉化。為設計企業創新提供儀器設備、科學數據、軟體程式、檢驗檢測、快速製造等公共服務。大力扶持各類中小微設計企業的創業和創新發展,改善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提供推廣宣傳、市場拓展及投融資等綜合服務。(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
  3.鼓勵設計企業開展股權、債權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利用主機板煉碑乘、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融資;通過發行公司債券、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等方式開展債權融資。針對設計企業輕資產特點,鼓勵設計企業探索開展以智慧財產權、著作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牽頭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二)加快融合發展,壯大產業規模
  1.加快推進工程設計、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產業的融合發展。以人才、少芝汽龍企業、品牌、項目等產業發展要素為基礎,提高設計產業信息化、國際化、集聚化水平,培育一批全國知名設計企業。依託我市在製造業、建造業領域的產業優勢,搭建設計產業與製造業、建造業合作平台,充分發揮設計產業的引領作用,提供定製服務,形成設計產業與製造業、建造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提升設計產品的行銷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做強工程設計產業。加快推動我市工程設計產業與國際接軌,開展全過程工程諮詢。將新技術運用到工程實踐中,大力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裝配式建築、“海綿城市”、綜合管網建設。支持設計、施工企業聯合出海,大力開展國際工程承包,帶動優質設計產品、優勢裝備和技術標準輸出,共享企業在境外建立的辦事機構,針對海外項目開展技術研發與項目合作,擴大海外市場份額。推進“網際網路+設計產業”,建設武漢工程設計虛擬產業園,為設計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推動數位化審圖工作的高效運作,進一步提升我市勘察設計和施工圖審查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
  3.做大工業設計產業。加強工業設計產業與製造業的融合,逐步形成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為架構的工業設計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參與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獎評選。搭建工業設計展示、交流、合作平台,鞏固提升我市工業設計產業形象和實力。鼓勵設計領軍企業提供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搭建完善產業鏈服務平台,推動工業設計由產品外觀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積極爭取“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永久落戶武漢,加快招商引資,跟蹤推進一批工業設計項目落地,爭取國內外創新資源向我市轉移,提升我市工業設計的國際競爭力。(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4.繁榮文化創意設計產業。落實國家擴大文化消費試點政策,打破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長期分割的格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發揮文化扶持資金槓桿效應,探索我市創意設計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加快培育發展時尚創意設計、3D列印、軟體設計、文化動漫、影視遊戲、直播電競、光影互動體驗、數字出版教育等為主的文化創意設計,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中心城區為主體,以新城區為依託,深入推動武漢東湖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5.發揮設計企業總部經濟優勢。吸引國內外設計總部資源向我市集聚,大力引進國際設計企業總部、全球工程設計150強、世界建築設計公司100強、全國設計服務業500強入駐武漢,在漢設立管理中心、研發中心、檢驗檢測技術中心、製造中心等職能性總部,打造世界級設計總部集聚區。(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尊重原創設計,鼓勵自主創新
  1.打造武漢設計品牌,營造尊重原創設計氛圍。鼓勵設計企業在漢設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依託行業協會,自2019年起每2年組織開展1次武漢設計企業100強和設計優秀品牌20強的評選活動,創辦“武漢設計大獎”,組織評選武漢設計年度人物、年度十大優秀設計作品等,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武漢設計活動品牌。鼓勵在漢設計師參與國際設計大賽,對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給予重獎,加大對獲獎企業和設計師的宣傳力度,營造尊重原創設計的氛圍。(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加強設計創新,增強原創能力。倡導設計企業開展設計原創認證,研發一批產業帶動力強、具有全球影響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設計創新成果和設計專利。支持設計企業參與制定相關設計領域的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將武漢打造成為設計行業標準的引領者和輸出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加大設計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開展專利、著作權等專項宣傳,加強品牌商譽保護。完善我市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服務體系,推進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開展設計專利運營試點工作,強化智慧財產權許可、轉讓、投資、評估管理和技術轉移產業化等智慧財產權全流程服務。通過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盤活設計院所的存量智慧財產權資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4.加大對優秀設計企業的認定、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蹬羚企業中的設計企業,依照國務院、省人民政府檔案規定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爭取每年在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蹬羚企業中新增設計企業10家。(牽頭單位:市稅務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四)提升城市品質,實現“老城新生”
  1.編制武漢設計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形成“城、街區、園區”的多層次結構體系。在光谷中心城的核心區,規劃建設總面積為8.2平方公里的武漢創意設計之城,以高新大道為主軸,依託沿線的中國建築科技產業園、省廣播電視台廣電傳媒基地、鐵四院第二總部基地(高科創新基地)等,打造世界級的設計大道,將其建設成為武漢“設計之心”;規劃建設具有武漢特色的創意設計街區,打造集生產、交易、服務、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產業軸帶。支持各相關區人民政府、企業建設“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設計之都示範園區”。將設計“城、街區、園區”建設與武鋼片區轉型升級、武漢長江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智慧生態城等重大城市項目緊密結合,以長江之心、長江之門、長江之珠的高水平規劃設計為引領,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設計集聚展示區、設計產業服務區和城市文化新載體,樹立新的世界級設計品牌。(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城鄉建設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2.積極開展創意社區建設,推出一批改善民生、關注弱勢群體、提升城市品質、吸引市民參與的設計之都建設項目。將創意社區建設與舊城改造、社區微規劃、“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力爭在4年內打造100個具有武漢特色的創意社區,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活品質。(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3.大力開展“設計下鄉”活動,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鼓勵設計師走進鄉村,設計和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意鄉村、特色小鎮、特色產品,結合歷史村鎮建設工作,激發村鎮活力,使之成為武漢旅遊新的目的地。(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4.實施生態修復、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工程,實現武漢工業遺產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與再利用並舉。在通過公布名錄的方式進行工業遺產保護的同時,將不同片區、不同類型的工業遺產保護與設計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依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業遺產教席項目開展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三維技術開發、遺產價值展示等活動,形成武漢特色的歷史名城保護機制。(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五)發揮人才優勢,加強校企合作
  1.加大設計產業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引進培養“武漢黃鶴英才”,持續推進“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加快發展校友經濟、菁英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吸引國際設計人才落戶武漢,通過設計之都品牌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設計專業大學生落戶武漢創業,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行業領軍人才。(牽頭單位:市招才局;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城鄉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鼓勵在漢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根據設計之都建設需要調整或者增設相關專業。積極開展青年設計師培訓計畫,每年依託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設計機構完成500名青年設計師培訓工作,提供設計之都城市青年設計師駐留學習機會。將設計之都建設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設計之都—書香滿城”全民終身學習品牌,不斷激發市民終身學習和參與設計之都建設的熱情。依託在漢教育資源,建立武漢設計網路學院,實現在漢大學的師資、空間、設施、學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歷互認,促進設計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和共享,將武漢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網上設計教育基地,並爭取將相關工作經驗在設計之都城市中推廣。(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招才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開展“大師進學校”“名師進企業”活動,推動設計企業與學校之間開展以設計項目為基礎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搭建高校設計人才實踐平台,支持設計企業與高等院校共建設計中心和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廣泛參與設計企業實踐項目,為設計企業培養、輸送多層次、實用型設計人才。(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在漢高校)
  (六)開展國際交流,形成城市互動
  1.積極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年會、設計之都子網路會議,加快融入設計之都網路。充分調動在漢設計企業、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的積極性,積極協調、組織設計企業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的各項活動,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形成多層次交流的模式,建立健全與其他創意城市之間的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發揮武漢國際友城的作用,助推武漢設計國際化發展。大力開展國際性設計交流活動,推進城市間交流合作。通過開展“非洲青年創意設計人才提升項目”,遴選優秀設計人才在漢進行教育培訓。支持烏干達恩德培市加入創意城市網路。(牽頭單位:市委外辦;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擴大武漢設計之都影響力。組織武漢設計優秀作品的國際展覽,通過搭建國際交流渠道、加快國際設計資源對接、國際設計項目合作、國際創新活動推廣,不斷將武漢設計之都建設成果、經驗推向世界。(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七)打造創意設計品牌活動,營造設計文化氛圍
  1.推動政府、企業、學校緊密合作,共同開展豐富多彩的武漢設計之都系列活動。繼續辦好“武漢設計雙年展”“大河城市論壇”“鬥魚嘉年華”“武漢設計之都圓桌會議”等活動,吸引創意網路城市及全球的設計師、設計企業、設計機構、設計院校廣泛參與,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將每年11月1日(武漢市成功入選設計之都的日期)確定為“武漢設計日”。(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統籌開展大型創意、文體、旅遊活動,形成濃厚的設計創意活動氛圍。通過在學校、商場、社區、公共區域等開展設計創意活動,集中展示武漢設計的實力和魅力。集聚國內外科技、文化、設計人才資源,促進跨行業人才合作,在圖書館、展覽館、書店等公共區域,以設計師講座、論壇、沙龍等方式,鼓勵不同設計領域、不同設計學科間的思想交流,活躍創新思維,增進跨界設計創新合作。(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城鄉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持續推進設計之都宣傳,不斷提升武漢設計之都知曉度和參與度。制訂並發布《武漢設計創意活動年度清單》並向社會公布,推動設計之都活動系統化、特色化。廣泛採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利用微視頻、出版刊物等多種方式,持續宣傳設計之都。搭建“武漢設計”全媒體矩陣,使之成為武漢設計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和宣傳基礎平台。(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4.進一步完善設計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設計產業形勢分析制度和設計產業數據共享機制。編制《武漢設計產業年度報告》,進行年度跟蹤和分析,研究設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每2年撰寫《武漢設計之都建設工作評估報告》,及時總結設計之都建設經驗和不足,為我市設計產業發展提供研究支撐。(牽頭單位:市統計局;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武漢市設計之都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設計之都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城鄉建設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作實際,明確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市區聯動的工作機制。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社會團體積極參與設計之都建設。建立武漢設計之都專家庫,為設計之都建設提供諮詢。
  (二)加強規劃引領。加強設計之都建設規劃,制定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近期、中期、遠期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明確設計之都建設的目標、任務,規範對外交流、標誌管理、園區建設、設計活動等相關工作,為設計之都建設提供規劃政策保障。
  (三)強化資金保障。從每年的城市建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用於設計之都建設相關工作,在園區建設、人才培養、設計活動、設計教育、國際交流等方面,重點支持武漢設計之都入庫項目建設,培育設計產業市場領軍企業和優秀人才,促進我市設計產業轉型升級。
  2.創新服務設計產業發展機制。引導建立武漢設計電商服務平台,形成以智慧財產權合作研發為核心的創新渠道、以交易為核心的大數據管理模式,服務設計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價值高效轉化。為設計企業創新提供儀器設備、科學數據、軟體程式、檢驗檢測、快速製造等公共服務。大力扶持各類中小微設計企業的創業和創新發展,改善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提供推廣宣傳、市場拓展及投融資等綜合服務。(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
  3.鼓勵設計企業開展股權、債權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利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融資;通過發行公司債券、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等方式開展債權融資。針對設計企業輕資產特點,鼓勵設計企業探索開展以智慧財產權、著作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牽頭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二)加快融合發展,壯大產業規模
  1.加快推進工程設計、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產業的融合發展。以人才、企業、品牌、項目等產業發展要素為基礎,提高設計產業信息化、國際化、集聚化水平,培育一批全國知名設計企業。依託我市在製造業、建造業領域的產業優勢,搭建設計產業與製造業、建造業合作平台,充分發揮設計產業的引領作用,提供定製服務,形成設計產業與製造業、建造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提升設計產品的行銷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做強工程設計產業。加快推動我市工程設計產業與國際接軌,開展全過程工程諮詢。將新技術運用到工程實踐中,大力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裝配式建築、“海綿城市”、綜合管網建設。支持設計、施工企業聯合出海,大力開展國際工程承包,帶動優質設計產品、優勢裝備和技術標準輸出,共享企業在境外建立的辦事機構,針對海外項目開展技術研發與項目合作,擴大海外市場份額。推進“網際網路+設計產業”,建設武漢工程設計虛擬產業園,為設計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推動數位化審圖工作的高效運作,進一步提升我市勘察設計和施工圖審查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
  3.做大工業設計產業。加強工業設計產業與製造業的融合,逐步形成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為架構的工業設計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參與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獎評選。搭建工業設計展示、交流、合作平台,鞏固提升我市工業設計產業形象和實力。鼓勵設計領軍企業提供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搭建完善產業鏈服務平台,推動工業設計由產品外觀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積極爭取“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永久落戶武漢,加快招商引資,跟蹤推進一批工業設計項目落地,爭取國內外創新資源向我市轉移,提升我市工業設計的國際競爭力。(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4.繁榮文化創意設計產業。落實國家擴大文化消費試點政策,打破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長期分割的格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發揮文化扶持資金槓桿效應,探索我市創意設計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加快培育發展時尚創意設計、3D列印、軟體設計、文化動漫、影視遊戲、直播電競、光影互動體驗、數字出版教育等為主的文化創意設計,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中心城區為主體,以新城區為依託,深入推動武漢東湖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5.發揮設計企業總部經濟優勢。吸引國內外設計總部資源向我市集聚,大力引進國際設計企業總部、全球工程設計150強、世界建築設計公司100強、全國設計服務業500強入駐武漢,在漢設立管理中心、研發中心、檢驗檢測技術中心、製造中心等職能性總部,打造世界級設計總部集聚區。(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尊重原創設計,鼓勵自主創新
  1.打造武漢設計品牌,營造尊重原創設計氛圍。鼓勵設計企業在漢設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依託行業協會,自2019年起每2年組織開展1次武漢設計企業100強和設計優秀品牌20強的評選活動,創辦“武漢設計大獎”,組織評選武漢設計年度人物、年度十大優秀設計作品等,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武漢設計活動品牌。鼓勵在漢設計師參與國際設計大賽,對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給予重獎,加大對獲獎企業和設計師的宣傳力度,營造尊重原創設計的氛圍。(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加強設計創新,增強原創能力。倡導設計企業開展設計原創認證,研發一批產業帶動力強、具有全球影響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設計創新成果和設計專利。支持設計企業參與制定相關設計領域的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將武漢打造成為設計行業標準的引領者和輸出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加大設計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開展專利、著作權等專項宣傳,加強品牌商譽保護。完善我市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服務體系,推進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開展設計專利運營試點工作,強化智慧財產權許可、轉讓、投資、評估管理和技術轉移產業化等智慧財產權全流程服務。通過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盤活設計院所的存量智慧財產權資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4.加大對優秀設計企業的認定、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蹬羚企業中的設計企業,依照國務院、省人民政府檔案規定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爭取每年在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蹬羚企業中新增設計企業10家。(牽頭單位:市稅務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四)提升城市品質,實現“老城新生”
  1.編制武漢設計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形成“城、街區、園區”的多層次結構體系。在光谷中心城的核心區,規劃建設總面積為8.2平方公里的武漢創意設計之城,以高新大道為主軸,依託沿線的中國建築科技產業園、省廣播電視台廣電傳媒基地、鐵四院第二總部基地(高科創新基地)等,打造世界級的設計大道,將其建設成為武漢“設計之心”;規劃建設具有武漢特色的創意設計街區,打造集生產、交易、服務、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產業軸帶。支持各相關區人民政府、企業建設“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設計之都示範園區”。將設計“城、街區、園區”建設與武鋼片區轉型升級、武漢長江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智慧生態城等重大城市項目緊密結合,以長江之心、長江之門、長江之珠的高水平規劃設計為引領,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設計集聚展示區、設計產業服務區和城市文化新載體,樹立新的世界級設計品牌。(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城鄉建設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2.積極開展創意社區建設,推出一批改善民生、關注弱勢群體、提升城市品質、吸引市民參與的設計之都建設項目。將創意社區建設與舊城改造、社區微規劃、“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力爭在4年內打造100個具有武漢特色的創意社區,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活品質。(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3.大力開展“設計下鄉”活動,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鼓勵設計師走進鄉村,設計和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意鄉村、特色小鎮、特色產品,結合歷史村鎮建設工作,激發村鎮活力,使之成為武漢旅遊新的目的地。(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4.實施生態修復、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工程,實現武漢工業遺產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與再利用並舉。在通過公布名錄的方式進行工業遺產保護的同時,將不同片區、不同類型的工業遺產保護與設計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依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業遺產教席項目開展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三維技術開發、遺產價值展示等活動,形成武漢特色的歷史名城保護機制。(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五)發揮人才優勢,加強校企合作
  1.加大設計產業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引進培養“武漢黃鶴英才”,持續推進“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加快發展校友經濟、菁英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吸引國際設計人才落戶武漢,通過設計之都品牌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設計專業大學生落戶武漢創業,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行業領軍人才。(牽頭單位:市招才局;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城鄉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鼓勵在漢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根據設計之都建設需要調整或者增設相關專業。積極開展青年設計師培訓計畫,每年依託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設計機構完成500名青年設計師培訓工作,提供設計之都城市青年設計師駐留學習機會。將設計之都建設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設計之都—書香滿城”全民終身學習品牌,不斷激發市民終身學習和參與設計之都建設的熱情。依託在漢教育資源,建立武漢設計網路學院,實現在漢大學的師資、空間、設施、學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歷互認,促進設計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和共享,將武漢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網上設計教育基地,並爭取將相關工作經驗在設計之都城市中推廣。(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招才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開展“大師進學校”“名師進企業”活動,推動設計企業與學校之間開展以設計項目為基礎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搭建高校設計人才實踐平台,支持設計企業與高等院校共建設計中心和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廣泛參與設計企業實踐項目,為設計企業培養、輸送多層次、實用型設計人才。(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在漢高校)
  (六)開展國際交流,形成城市互動
  1.積極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年會、設計之都子網路會議,加快融入設計之都網路。充分調動在漢設計企業、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的積極性,積極協調、組織設計企業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的各項活動,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形成多層次交流的模式,建立健全與其他創意城市之間的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發揮武漢國際友城的作用,助推武漢設計國際化發展。大力開展國際性設計交流活動,推進城市間交流合作。通過開展“非洲青年創意設計人才提升項目”,遴選優秀設計人才在漢進行教育培訓。支持烏干達恩德培市加入創意城市網路。(牽頭單位:市委外辦;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擴大武漢設計之都影響力。組織武漢設計優秀作品的國際展覽,通過搭建國際交流渠道、加快國際設計資源對接、國際設計項目合作、國際創新活動推廣,不斷將武漢設計之都建設成果、經驗推向世界。(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外辦,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七)打造創意設計品牌活動,營造設計文化氛圍
  1.推動政府、企業、學校緊密合作,共同開展豐富多彩的武漢設計之都系列活動。繼續辦好“武漢設計雙年展”“大河城市論壇”“鬥魚嘉年華”“武漢設計之都圓桌會議”等活動,吸引創意網路城市及全球的設計師、設計企業、設計機構、設計院校廣泛參與,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將每年11月1日(武漢市成功入選設計之都的日期)確定為“武漢設計日”。(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統籌開展大型創意、文體、旅遊活動,形成濃厚的設計創意活動氛圍。通過在學校、商場、社區、公共區域等開展設計創意活動,集中展示武漢設計的實力和魅力。集聚國內外科技、文化、設計人才資源,促進跨行業人才合作,在圖書館、展覽館、書店等公共區域,以設計師講座、論壇、沙龍等方式,鼓勵不同設計領域、不同設計學科間的思想交流,活躍創新思維,增進跨界設計創新合作。(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城鄉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持續推進設計之都宣傳,不斷提升武漢設計之都知曉度和參與度。制訂並發布《武漢設計創意活動年度清單》並向社會公布,推動設計之都活動系統化、特色化。廣泛採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利用微視頻、出版刊物等多種方式,持續宣傳設計之都。搭建“武漢設計”全媒體矩陣,使之成為武漢設計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和宣傳基礎平台。(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4.進一步完善設計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設計產業形勢分析制度和設計產業數據共享機制。編制《武漢設計產業年度報告》,進行年度跟蹤和分析,研究設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每2年撰寫《武漢設計之都建設工作評估報告》,及時總結設計之都建設經驗和不足,為我市設計產業發展提供研究支撐。(牽頭單位:市統計局;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武漢市設計之都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設計之都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城鄉建設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作實際,明確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市區聯動的工作機制。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社會團體積極參與設計之都建設。建立武漢設計之都專家庫,為設計之都建設提供諮詢。
  (二)加強規劃引領。加強設計之都建設規劃,制定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近期、中期、遠期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明確設計之都建設的目標、任務,規範對外交流、標誌管理、園區建設、設計活動等相關工作,為設計之都建設提供規劃政策保障。
  (三)強化資金保障。從每年的城市建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用於設計之都建設相關工作,在園區建設、人才培養、設計活動、設計教育、國際交流等方面,重點支持武漢設計之都入庫項目建設,培育設計產業市場領軍企業和優秀人才,促進我市設計產業轉型升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