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97年9月,神龍國小做為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創建的子弟學校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
建校僅五年,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校內外實踐活動。打造了科技和藝術兩大特色,開展以車模、船模為主的科技活動,開設以線描畫、陶泥為特色的藝術課程,大型教育活動在全市展示7次。還挖掘中外合資企業的內需,實行從起始年級就開始的“雙語並行”教學實驗。
短短几年便榮獲了全國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武漢市體衛達標先進學校、武漢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校園環境建設先進單位、武漢市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武漢市創新素質實踐行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2002年11月,學校劃歸政府管理。建校五年,“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子弟學校”正式更名為“神龍國小”。
五年內榮獲武漢市中國小綜合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湖北省寫字先進學校、武漢市語言文字示範學校、武漢市信息技術實驗學校、武漢市道路交通安全先進學校、開發區教育先進單位等各項榮譽。
學校確定了“適性教育”核心價值觀,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適切而為、適性而教、適興而學”的學校文化。打造了30多間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適性環境;成立了教育協商委員會,組建了“課程管理、學生成長、教師發展、信息資源、行政服務”五大中心,實現“管理即服務”的適性管理文化;將“七彩評價”和“七彩活動”有機結合,構建了適性德育體系;以“整合國家基礎課程、開發學校特色課程、打造學生個性課程、延展社團活動課程”建構適性課程文化體系。
學校榮獲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湖北省家長示範學校、湖北省平安校園、武漢市首批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等稱號,躋身武漢市優質學校行列。
學校形成了“適性理念文化、適歸德育文化、適合課程文化、適志為師文化、適宜管理文化”的適性教育體系。以高水平通過武漢市現代化學校和園林學校創建。
適性教育思想在全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其辦學經驗被列為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推廣實例,學校多次被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導;20多個省市、地區的教育同仁陸續到校參訪學習。學校被授予全國綜合實踐先進實驗學校、全國國小教材實驗學校、湖北省校本課程《汽車文化》特等獎、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武漢市有效德育先進單位、武漢市高效課堂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辦學特色
學校從改革國家課程入手,建構由“五適”(適趣情境、適合任務、適切方式、適時反饋、適度拓展)理念形成的學校“總模”、學科“基模”、課型“子模”、教師“個模”而組成教學模式群。
以“藝以怡心、動以健體、物以載道、思以明智、言以傳情”的五大序列,開發了73門課程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個性課程。
學校改革老舊的“三大處室”(政教處、教導處、總務處)為“六大中心”,形成了以學生成長為首位,課程管理為中心,教師發展為要務,信息資源和行政服務為保障,品牌事業為目標的中心管理格局。
2010年,創建教育協商體制。根據所處的社會環境,成立了由家長、社區、企業、教師和教育主管部門等方面代表組成的教育協商委員會。採取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管理與監督的新舉措。
地處“中國車都”,學校充分挖掘其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汽車文化為切入點延展到生活、世界和未來。“以車育人”,即將汽車文化的教育寓意及與教育相關性,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
“雙智”講壇,包含:教學前沿、名家眼界、管理擷英、常識經緯等校本研修,以“新手教師規範化,成熟教師特色化,明星教師個性化”的為教師培養方式,以“廣泛調研、穩步推進、提能增效”的行動策略,賽練結合為教師專業發展方式;“適志兩室”(“名師工作室”和“個性工作室”)的創建,發揮“名師”的示範、輻射作用,鼓勵具有教育“個性”的骨幹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教師們用“創客”的理念和方式,自主的將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一個個微小的項目,並自發組團隊進行項目的提出、研究、實踐和成果轉化。僅2016年,學校在崗教師108人,而參與項目研究的高達159人次,完成項目27個,順利轉化為省市級課題10多個,生成了研究成果100多個二維碼。
適性研修提升專業品質,近三年,教師專業獲獎(區級以上)232人次,其中優質課比賽獲獎121人次,實現獲全國NOC創新大獎“三連冠”,武漢市數學優質課競賽“三連冠”。
學校於2006年與法國公立學校簽訂校際合作備忘錄,神龍國小正式邁向國際教育的新征程。此後,我校與長江國際學校、法國公立學校、紐西蘭劍橋國小、英國塔爾伯特西斯國小、美國湖濱國小、加拿大安大略省費爾斯頓等十餘個地區、國家學校簽訂合作協定並建立友好學校關係。
2015年起,學校創造性地與紐西蘭劍橋國小開展了每周一次的線上學生一對一教授漢英語的“中新線上”項目,開拓了生生雙語互學互授的新模式,有效地促進兩校師生課程文化的深度交流。
如今,神國小子足跡已抵達港澳台、日韓、新加坡、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人數達300餘人次。
學校緊跟時代的步伐,建立了“網際網路+”的高效互動學習範式,學科主題網站,利用教育雲空間進行“前置性學習”,錄製微課實踐翻轉課堂,學生自帶終端如PAD的
個性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