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是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武漢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特制訂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 發布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

發布通知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快推進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加快推進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4月12日

檔案全文

加快推進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3—2027年)
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依城發展、靠城致富”思路,以糧食和“菜籃子”穩產保供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信息化為途徑,以提升農業科技為支撐,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構建“四鏈同構、三產融合”的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格局,打造立足湖北、服務中部、面向全國的現代都市農業全國標桿城市。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核、一園、六片區”的現代都市農業空間布局,輻射引領周邊現代都市農業強圈集群成帶發展。一核,即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一園,即一個市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六片區,即六大農旅融合發展集中片區,因地制宜培育做強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分布圖詳見附屬檔案1),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到2027年,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模式基本成型,“江城百臻”區域公用品牌享譽全國,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生態食品城和休閒旅居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指標體系詳見附屬檔案2),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初步建成。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保供惠民,加快推動“菜籃子”工程建設
1.建設優質“菜籃子”產品供應地。推動設施蔬菜基地建設,重點建設300畝以上規模的蔬菜標準化園區示範基地,全市設施蔬菜面積穩定在10萬畝左右。建設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基地、高效設施漁業示範基地,爭創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示範區。鼓勵商貿流通保供主體特別是國有大型商超在武漢都市圈和省外城市共建“菜籃子”保供基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2.高水平建設農產品流通網路。加快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建設,全市每年新建或者改擴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30個以上。推進全國農產品流通中心建設,重點建設農產品集散地,支持農副產品大市場提檔升級,支持新洲區建設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拓寬產銷對接渠道,構建立足武漢都市圈、輻射區域的農產品行銷網路。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性農產品交易平台和綜合性商品交易中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供銷社,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二)聚焦加工升級,引領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
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質優。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培育推廣糧油、蔬菜、畜禽等加工適用型品種。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前端延伸,加強與重要農產品產區合作,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原料供應基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2.建設完善產地初加工設施。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等主體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配套建設初加工設施,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水平,降低農產品產後損失率。(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3.推動精深加工提檔升級。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加快發展各種休閒食品、預製菜餚、功能性食品和生物產品等,提高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4.促進預製菜產業發展。建設一批預製菜產業園和中央廚房產業園,支持企業構建中央廚房,推出筵席、家宴、學生餐等團餐類型,研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預製菜品。推動預製菜消費市場發展,構建企業端食材一體化供應、消費者端產品多元化消費格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5.推進食品細分化發展。樹牢大食物觀,依託武漢食品科研院所等平台資源,加強食品學科與產業需求對接,推進食品細分化、多元化發展,鼓勵食品龍頭企業從口感、營養、健康等方面入手,開展功能性食品研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三)突出研發創新,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1.充分發揮武漢農創中心平台作用。依託農業農村部分子育種、微生物農藥創製實驗室及華中動物生物製品、生物基因指紋鑑定國家級公共研發平台,發揮院士專家團隊領軍作用,加強生物種業、高抗疫苗、多倍體育種、高效酶製劑等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套用,培育一批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企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農科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
2.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創製。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攻克農產品加工關鍵核心技術,加大加工、包裝、生物和信息技術集成套用力度,創新綠色加工技術。鼓勵大型加工企業研發創製食品定量包裝、連續滅菌與食品加工前處理等設備。(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3.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依託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市農科院、湖北洪山實驗室等高校科研院所,舉辦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會,提高先進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以上。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加大涉農智慧財產權保護執法力度。(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農科院,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4.推進農業數位化建設。將數位技術嵌入從田間地頭到消費終端供應鏈管理全過程,實現產業鏈整體轉型提升。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農業綜合示範區1—2個,建設數字蔬菜基地、數字漁場、數字畜禽養殖場30個以上。整合涉農數據資源,建設市級農業大數據平台,構建農業產業信息“一張圖”。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四)轉變發展方式,形成多元發展合力
1.打造農業新“三品一標”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設,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做精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建立品牌集中推介機制,支持開設“江城百臻”品牌體驗店、智慧型售貨點及電商平台,打響“本真武漢味”市場影響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旅局,武漢農業集團,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2.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現代都市農業建設。扶持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流通頭部企業,支持企業上市融資。開展家庭農場培育計畫、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效能。鼓勵鄉創客、網創客、智創客返鄉入鄉創業,拓展鄉村振興人才導流回鄉工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資產入股或者合作方式興辦現代都市農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人社局、市地方金融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3.構建利益聯結共富模式。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頭部企業牽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小農戶和上中下游經營主體參與的利益共同體。引導社會資本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五)拓展農業功能,構建景城鄉融合新格局
1.精準定位“農業+文化”主題。各區結合實際凝鍊鄉村文化主題,打造“木蘭故里,山水黃陂”“詩畫田園,生態江夏”“問津千年,花樣新洲”“臨空之都,夢裡水鄉”“知音故里,休閒樂園”“智慧農都,動感車城”等特色品牌,形成各有千秋、相互協同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2.豐富休閒體驗產品。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鄉村多元價值。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重點提升紫薇田園、木蘭花鄉等都市田園綜合體功能。加快“農康旅”融合發展,構建“醫、游、食、養”一體的現代“生態+大健康”產業體系。推動“工農旅”創新融合,建設科教基地、實踐基地、觀光工廠、生態休閒、漁業綜合體等項目。(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3.提升鄉村休閒遊發展水平。加強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休閒農業品質。構建鄉村休閒旅遊業態體系,打造一批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省級休閒農業重點園區,形成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集群,推進鄉村休閒遊全域化、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和鄉村消費業態多樣化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六)共謀綠色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1.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收儲和“五化”綜合利用,完善農牧結合的“豬沼果(菜)”生態模式,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廣生態健康種養殖模式,打造生態循環示範基地,形成現代都市農業減排固碳“路線圖”。(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2.推廣綠色生產經營方式。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推廣高效施肥施藥方式,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化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探索開發農業碳匯項目,推動農業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開展生態價值核算,探索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3.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入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主體,人工馴化養殖長江刀魚(長頜鱭)、江團(長吻鮠)、草鯿(長春鯿)、土憨巴(沙塘鱧)等野生魚,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恢復補充魚類種群數量,改善最佳化水域群落結構。加強“數字江豚”生態建設,推動打造“數字江豚”武漢城市文化IP。(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共同推進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立由分管市領導為組長、市直各相關部門單位和有關區為成員的現代都市農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農村局辦公,統籌指導全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壓實工作責任,細化目標任務,切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直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二)完善扶持政策。加強現代都市農業財政支持力度,統籌各級財政涉農專項資金。落實稅費減免政策,最佳化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涉農信貸金融產品,創新資本投融資模式,發揮農業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和科創基金作用。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耕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市級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安排不少於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新編區鎮(街道)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和完善“點狀供地”、設施農業用地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地方金融局,市稅務局,武漢農業集團,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三)強化“雙招雙引”。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農業頭部企業,建立市級農業項目庫,密切跟蹤項目進度。加強招才引智,開展“專業人才智匯基層”“鄉村振興院士行”等活動,完善專業技術人才服務鄉村激勵機制,每年培育優秀現代農業人才50名。落實人才政策,強化“引育留聚”人才效應。(責任單位:市人才工作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宣傳推介。大力推介武漢良好資源條件和優惠政策,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建設。加強線下線上聯動宣傳,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提升武漢現代都市農業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附屬檔案:
1.重點產業分布圖
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重點產業分布圖
2.武漢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表
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武漢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表
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武漢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表
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
武漢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