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楚劇團
- 成立時間:1951年7月
- 前身:市楚劇工作團
- 地點:武漢
該劇團前身為市楚劇工作團,成立於1951年7月,1952年4月改為現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楚劇優秀傳統劇目重新登上舞台。《三世仇》、《蕎麥饃趕壽》、《九件衣...
楊少華,武漢市楚劇團楚劇演員,工丑角。...... 楊少華,武漢市楚劇團楚劇演員,工丑角。中文名 楊少華 職業 楚劇演員 代表作品 楊絆討親 工作單位 武漢市楚劇團...
武漢楚劇院是武漢市文化局直屬的地方劇種院團之一,位於漢口永清街。武漢楚劇院前身武漢楚劇團成立於1951年, 2005年更名為武漢楚劇院,是楚劇最有代表性的劇院之一...
1981年任武漢市楚劇團藝術室主任,1983年任武漢市楚劇團團長。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武漢市音樂家協會理事編輯專著《楚劇音樂概論》一書,是《中國...
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喔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
武漢楚劇院的優秀演員周娟是個“倔女子”:兩年前的八藝節上,周娟在出演楚劇《大別山人》前突然失聲,為了上台,她往喉嚨上打封閉針“救急”,最終以精湛的表演奪得...
得知張巧珍去世的訊息,武漢市楚劇戲迷協會的十餘人迅速趕來靈堂悼念。協會副會長林水泉介紹,楚劇戲迷協會1000餘人,個個都是張巧珍的冬粉,打交道十多年了。戲迷...
武漢市楚劇團的成立,標誌著楚劇在湖北武漢的鼎盛、輝煌時期的開始,後來直至文革前,其紅直掩京、漢兩劇,加上後來全市成立的各區屬民營的如光明、橋口、漢陽、...
1941年鐘惠然和陳艷芳在漢口啟新結婚,1955年,鐘惠然組建了光明楚劇團,並任團長。他還創辦了楚劇訓練班,培養了一批知名演員。光明楚劇團在1961年改名為武漢市楚劇團...
先後成立了湖北省楚劇團、武漢市楚劇團和一批縣級專業劇團。全省尚有湖北省楚劇團、武漢市楚劇團、大悟縣楚劇團、廣水市楚劇團、雲夢縣楚劇團、孝南區楚劇團、黃陂...
吳昭娣和所有學員面臨解散,具有戰略眼光的楚劇奠基人沈雲陔一下便相中了以吳昭娣為首的數名學員,組建楚劇演員訓練班,在武漢市楚劇團內培訓。從此吳昭娣在沈雲陔、...
胡道發1947年生,黃陂羅漢寺竹林胡灣人。武漢市楚劇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959年在黃陂縣楚劇團當演員,199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調入武漢市楚劇團。...
1952年入武漢市楚劇團。表現人物思想有深度,道白口法有功力、生動。熊劍嘯先生在湖北省人民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逝世,享年91歲。[1] ...
至此,武漢地區武漢市京劇團、武漢市漢劇團及武漢市楚劇團形成了武漢戲曲界“京、漢、楚”三足鼎立的局面。武漢市楚劇團禳聒了當時知名的老藝人如高月樓、沈雲陔...
沈雲陔(1905~1978) 中國楚劇演員,工旦。湖北新洲區倉埠街周鋪沈家大灣人人。 [1] 少年時在鄉間學藝,到武漢後,精心研究總結各劇種名家之長,數十年孜孜不倦,...
徐大樹,男,楚劇小生。新中國成立以後培養的優秀青年演員,1952年加入武漢市楚劇團。...... 新中國成立以後培養的優秀青年演員,1952年加入武漢市楚劇團。人物關係 糾錯...
何亞平,1941年生,湖北漢川人。民盟成員。武漢市楚劇團編劇。二級編劇。1959年6月畢業於武漢市戲曲學校音樂專業,並分配到武漢市楚劇團。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創作的《...
武漢市楚劇團禳聒了當時知名的老藝人如高月樓、沈雲陔、章炳炎、陶古鵬、楊少華、黃楚材以及嶄露頭角的李雅樵、袁璧玉、關嘯彬、熊劍嘯、汪玲陔、張雲俠、馮雅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