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 (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順應新時代城市建設工作要求和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解決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湖北省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鄂政發〔2017〕6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 (2018—2020年)
  • 發布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
總體要求,行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措施,制訂工作方案,加強考核督辦,建立獎懲機制,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有序推進實施,強化宣傳引導,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我市城市建設階段性特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導向,以解決具體問題為提質提效的著力點,集中力量、突出重點,破解一批事關武漢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的突出問題,扎紮實實辦好一批貼近人民民眾需求的大事、實事,補上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中的“短板”,推動城市建設轉型升級。

行動目標

通過三年努力,全市複雜水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各類廢棄物得到收集和處置, 海綿城市理念和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建設中得到廣泛套用,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到國家標準,公共廁所布局到位且管理規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配套完善並得到合理利用,智慧城市建設得到加強,歷史文化建築全部實行清單管理,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得到大面積推廣,城市面貌發生重大改觀,城市建設走上集約、節約、生態發展的軌道。

重點任務

統籌推進城市水環境治理
按照國家標準建立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2018年完成備用水源地規劃編制工作,2020年建成1個以上備用水源。開展直飲水分區域試點,升級改造二次供水設施,確保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每年穩定在98%以上,水質100%達標,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每季度向社會公布。每年完成地下老舊管網改造20%以上,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大力推進全過程控污、全系統截污、全方位治污,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面實施“三線一路”保護規劃和一河(湖)一策,實施紅、綠、藍線管控,確保河湖面積不縮小、水質不下降、防洪能力不降低。保持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以上。對城市易澇點的雨水口和排水管渠進行改造,城市排澇能力較2017年提高30%以上。(牽頭單位:市水務局;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
著力加強廢棄物處置處理
到202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實現全收集、全處理,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新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東西湖區按照國家試點示範要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其他區達到20%以上。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加強餐廚油煙集中治理。城市餐廚廢棄物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以上,垃圾焚燒發電廠全覆蓋,建成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設施。落實建築施工揚塵防治責任制,建築施工揚塵防治達標。(牽頭單位:市城管委;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國土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建設委,各區人民政府)
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指標納入規劃條件和項目審查內容。在修訂城市規劃時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標。系統開展公園和綠地海綿化改造,增強其海綿功能。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和標準。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建立完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制訂各專業管線年度建設計畫,並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實施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推進地下空間“多規合一”。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根據功能需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2020年,城市新區新建道路綜合管廊配建率達到30%以上,城市道路綜合管廊配建率達到2%以上。(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委;責任單位:市國土規劃局、市水務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各區人民政府)
加快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提倡“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推行“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提高支路網密度,完善道路微循環,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規劃要求。改善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銜接,城市公共運輸、步行、腳踏車等綠色出行分擔率提高10%以上。打造連續成網的慢行系統,提升非機動車出行的連續性。加快停車設施建設, 2018年編制完成停車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畫,2020年完成規劃建設任務。停車場充電樁配置率達到10%以上。(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委;責任單位:市國土規劃局、市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提升園林綠地建設水平
劃定城市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3條控制線。最佳化城市綠地布局,留出城市風道、綠廊,城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中心城區不少於14.6平方米,新城區不少於11.4平方米,老城區不少於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以上。確保已建成的洪山廣場等防災避險公園的水、電、氣設施齊備和功能完善,積極建設洪山區南湖幸福灣公園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備條件的公園綠地同步實施人防工程、應急疏散與地震避難場所一體建設。城市受損山體、水體、工礦廢棄地、垃圾填埋場得到有效修復。(牽頭單位:市園林和林業局;責任單位:市國土規劃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委、市環保局、市民防辦,各區人民政府)
加強公共廁所規劃建設
在武漢軍運會開幕前,按照中心城區800米、新城區500米服務半徑,實現公共廁所全覆蓋。中心城區公共廁所全部達到國家旅遊A級標準。新建城鎮公共廁所400座;新建固定式城鎮公共廁所達到《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16)二類以上標準;社會單位開放社會公共廁所500座;結合全市旅遊發展和武漢軍運會保障工作需要,參照旅遊公共廁所建設標準,在城市視窗地帶、重點商業區、旅遊景區周邊、武漢軍運會重要保障線路沿線等區域改擴建159座城鎮公共廁所。城市道路設定明顯的公共廁所標誌指引系統,解決“找廁難”問題。(牽頭單位:市城管委;責任單位:市國土規劃局,各區人民政府)
最佳化公共文體等設施配套
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社區周邊步行15分鐘範圍內,有國小、幼稚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和菜市場。城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大型公共設施免費向民眾開放,並利用“網際網路+”提高城市公共設施使用效率。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率達到50%以上。(牽頭單位:市文化局、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市住房保障房管局,武漢捷運集團,各區人民政府)
強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打造智慧城建,市政基礎設施監管平台實現全覆蓋,智慧市政基礎設施占基礎設施投資比例達到1%以上。打造智慧交通,不斷升級“雲端武漢·易行江城”系統,打造一體化、多方式的公眾出行信息發布與引導服務平台,提高通行效率。打造智慧服務,拓展市民卡服務功能,升級完善“雲端武漢·市民”服務平台,兼具政務、生活、金融服務三大功能,並逐步整合到手機端使用。打造智慧政務,升級完善“雲端武漢·政務”服務平台,融入省政務服務網,健全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有序推進全社會信息開放共享,涉民服務和審批通過網上辦理的比例大幅提高。探索建立市民信用等級管理機制,將市民遵守城市建設、管理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的情況納入信用體系。(牽頭單位:市網信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旅遊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各區人民政府)
加強城市特色風貌塑造
完成城市總體設計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將城市設計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和設計方案審查內容。加強城市歷史文化挖掘,編制特色風貌街區或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開展歷史建築普查,對符合條件的確認為優秀歷史建築並向社會公布,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加強荊楚派建築風格套用,重大公共建築充分體現荊楚地域特徵和時代風貌。(牽頭單位:市國土規劃局;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委、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文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著力治理城市環境容貌。2020年,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得到全面處理,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城區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全部實現規範整治,新建道路(除工業園區外)、主次幹道、歷史街區、重點地區10kv以下的強電和弱電全部入地。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街道,管線必須入廊。治理車輛亂停亂靠。治理亂貼亂畫,整治城市廣告招牌。治理城市老舊空間、背街小巷,實現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整潔化。(牽頭單位:市城管委;責任單位:市城鄉建設委、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文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
到2020年,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55%,新建建築能效較2015年提高20%。建設1個以上綠色生態城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到2020年,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占當年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低於40%。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全裝修成品交房、裝配化裝修。(牽頭單位:市城鄉建設委;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土規劃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推進措施

制訂工作方案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要對照標準開展評估,找出差距,對正在實施的相關行動計畫進行調整,制訂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計畫及項目清單,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目標任務、完成時限等工作要求,報送市城鄉建設委備案。

加強考核督辦

將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納入全市績效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由市績效考評辦負責組織,市人民政府督查室牽頭,市城鄉建設委配合,每年開展1—2次專項督查,年終進行考核。

建立獎懲機制

將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工作考核結果運用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評價中,與幹部提拔使用掛鈎。市財政安排專項獎補資金,對排名靠前的5個區給予獎補。對推進不力,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相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負責人實施約談問責。

組織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指揮部,建立健全由市人民政府市長領銜、分管副市長主抓、相關部門和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機制。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城鄉建設委,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工作,承擔指揮部日常工作。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合力推進本方案的實施,加強對各區工作的指導、協調、督辦和考核。

明確責任主體

各區人民政府是實施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有序推進實施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制訂年度實施計畫,將年度計畫實施項目納入每年的城建計畫。財政、金融部門要研究出台支持措施。

強化宣傳引導

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充分調動民眾參與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共謀共建共享共維,提高各類公共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不斷提升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