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中心

武漢工程大學(原武漢化工學院)是中南地區唯一一所以化工及相關學科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經過37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為特色,面向化工行業,在部分學科形成行業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學科定位和“為化工領域培養科技人才”的教育培養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中心
  • 隸屬:武漢工程大學
  • 職能: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
  • 隸屬:實驗教學中心
介紹,發展歷程,

介紹

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實現“礦化結合、環化結合、藥化結合、機化結合”,在石油化工清潔生產技術、資源化學工程技術、環境污染評價控制技術、化工生產安全評價控制技術和新型反應器與過程強化技術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傳統化學工業面臨巨大挑戰---資源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複合套用型人才匱乏。因此,傳統的化學工業及其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從簡單的經濟成長型向可持續發展型轉變。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武漢工程大學以湖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基礎,依託湖北省化工清潔生產中心、教育部磷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工程技術中心、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和校內外工程技術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於2006年組建了“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實驗中心”),經過4年的建設,實驗中心集資源有效開發、化工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監察三位於一體,獨具“環化結合、環資結合”特色,形成了以實訓、實驗、實習、創新為主要內容的“三實一創”的實踐教學新體系。

發展歷程

實驗中心的培育階段(1974—1997)
實驗中心源於建校初期的 “四大化學”實驗室和資源實驗室,主要培養化工、礦山資源開發,特別是石油化工、磷礦資源開發利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實驗中心的發展階段(1998—2005)
1998年底院系調整分別成立了化工實驗中心和環境工程實驗中心,完成了實驗教學中心的初級建設任務。
2003年湖北省教育廳批准在我校立項建設“湖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批准為第一批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中心的成立(2006—2009)
資源能源問題是影響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我國也相應確立了“兩型”社會建設發展目標。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但我國傳統化學工業單位產值能耗高(是日本的6倍,是美國的4.1倍);環境污染嚴重(“廢氣、廢液、廢渣”排放量分別位居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第一、第四和第五位)。因此傳統化學工業需要從單一經濟成長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武漢工程大學是中南地區唯一的具有化工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工程學科優勢明顯。2006年10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局正式下文批准我校成立“湖北省化工清潔生產中心”;藉此契機,我校採取強強聯合的方式,依託湖北省化工清潔生產中心、湖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育部磷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工程技術中心、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和校內外工程技術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組建了“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產實驗教學中心”,經過4年的建設發展,該中心於2009年被批准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根據學校“重德育、厚基礎、強實踐、嚴管理”的人才培養要求,提出了“以質量為根本,以網路為基礎,以開放為特點,以創新為動力”的指導思想。確定了“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出人才”的教育教學理念,將實訓、實習納入實驗課程體系管理,將培養具有紮實化工基礎、濃厚環保意識的複合型套用人才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根據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總體要求,實驗中心對實驗教學方向進行調整整合,建設了六類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含儀器分析)、環境監測與應急監測實驗室、化工原理實驗室、化工清潔生產與污染控制實驗室、資源綠色加工與節能減排技術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實施過程中打破傳統的實驗室設定方式,避免重複建設,按模組組建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儀器設備等資源利用率和實驗室管理服務水平。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實驗教學中心獨具“環化結合、環資結合”特色,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環保意識構建了實踐教學基礎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