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

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建設成為既具有開拓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具有濃厚學術氛圍和高學術水平的教學、科研園地,誠邀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的加盟,精誠合作,攜手推進無機學科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為我國經濟繁榮、科技創新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
  • 主管部門:武漢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配位化學與物理無機化學、材料化學與固體化學、發光材料,能源材料,吸波材料,納米功能材料、光催化材料、納米材料的產業化及其套用、光子晶體薄膜及光電材料的研究。

發展歷史

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其前身為化學系建立伊始即有的無機化學教研組和後來更名的無機化學教研室。2001 年更名無機化學研究所。鐘興厚、張婉惠、秦子斌、蕭文錦、邵學俊等教授都為本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嘔心瀝血並獻出了畢生精力,焦庚辛、李培森、張誠善、袁啟華、牟瑞雯、葉郁濃等教授也為之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科研條件

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承擔化學、套用化學、醫學、生物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等專業的無機化學、化學原理、配位化學、生物無機化學、材料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等公共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和實驗課,以及全校非化學專業類的若干門公共選修課,其中《材料化學》為全國理科率先開設。承擔化學和套用化學專業研究生的多門學位課程及選修課程,還長期承擔中學“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培訓的教學。1977年暑期,由教育部委託主辦、高教出版社馬維驤教授主持的全國統編理科教材《無機化學》大綱研討會,為數校合編並多次更新改版的《無機化學》奠定了基礎;1978年秋,由教育部委託主辦的“無機化學助教班”,已連續8屆為除西藏外全國眾多高校培訓了骨幹教師。

科研成就

武漢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出版專著和教材15部,授權專利18項,發表論文240餘篇,其中SCI源刊論文150餘篇。

人才培養

物理無機與配位化學、固體無機及材料化學為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前者研究對象側重在氧、氮配體的金屬配合物,卟啉、酞菁、四氮雜卟啉、多胺等大環配體金屬配合物及其聚合物,後者研究對象側重在發光與光轉換、石英與紅外光纖、雷射光源、吸光與吸波材料、高純超細與納米材料等無機功能材料。二者的研究內容為分子設計、材料設計、合成、性質、結構,光、電、磁學、催化和敏化等電子功能,以及微觀結構與性質、巨觀結構與功能間的內在關係,探討它們在能源、信息等高技術領域套用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