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測繪實驗教學中心

測繪實驗教學中心隸屬於武漢大學,其建設依託於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測繪實驗教學中心
  • 成立時間:1956年
  • 單位:武漢大學
  • 級別:校級
簡介,參與科研,

簡介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源於1956年成立的武漢測量製圖學院。武漢測量製圖學院1958年易名為武漢測繪學院,1978年被國家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被國務院認定為首批具有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85年10月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全國唯一的一所以測繪學科為主幹的全國重點大學,同時也是世界上測繪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國家重點大學。2000年8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湖北醫科大學與武漢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在新的武漢大學建制下,組建了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半個世紀以來,在夏堅白、陳永齡、葉雪安等老一輩測繪專家、學者的艱苦創業和精心耕耘下,學院建成了以測繪學科為核心的全國測繪高等教育基地,是全國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成為中國測繪科學與技術的發祥地和高級測繪人才培養的搖籃。學院先後為我國測繪教學、科研和生產行業培養了2萬多名測繪高級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的測繪科技與教學成果。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測繪學院,為我國測繪教育事業和測繪科技的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測繪學子遍布寰宇、蜚聲海外,享有“測繪教育之都”的美譽。
測繪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前期發展階段
1999年以前,學院在每個教研室設定了實驗室,各實驗室獨立運行,以滿足傳統測繪階段的實踐教學需要,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合併調整階段
1999年9月學院將各實驗室合併,併購置了大量數位化測繪儀器,組建了中心實驗室,下設衛星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重力測量、數字測圖等實驗室,有效整合了資源、提高了運行效率。
2000年11月,中心實驗室被評為校級實驗平台,並更名為測繪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從實驗教學、建設資金、儀器設備購置、體制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與建設,滿足了數位化測繪人才培養的要求。
(3)發展壯大階段
隨著GPS、RS、GIS等3S技術為代表的測繪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測繪逐漸過渡到信息化測繪階段。2001年開始,學校和學院不斷加大投入,中心得以迅速發展。
中心確定了“緊跟學科發展,立足社會需求,夯實實踐能力,強化工程技能,培育團隊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理念;重點圍繞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隊伍、實驗教學條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建立了分階段培養、多層次提升、全方位實訓的實驗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並重、可持續發展的實驗教學團隊;建立了一套科學規範的實驗室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了信息化測繪的本科實驗教學新模式,對國內近90所高等院校同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中心由此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在這一階段,中心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主要包括:
2001年“地面測量工程計算機輔助教學實習改革”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該成果突出了現代科技在地面測量工程中的套用,實現了測量實習內外業作業一體化和數據處理自動化、數位化和智慧型化,徹底改變了依靠手、筆、紙的傳統地面測量實習作業模式。
2002年經湖北省教育廳評審,中心被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
2005年“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模式理論與實踐” 成果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6年 中心教師李征航教授評為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2007年 經教育部批准建立國家首個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信息化測繪實驗教學的發展,在我國測繪類實驗教學中起著引領和示範作用。
2008年經湖北省教育廳評審,中心被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年“面向信息化的測繪工程專業改革及系列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心現下設數字測圖、空間定位與導航、測繪數據處理、地球物理四個基礎實驗室,工程測量、衛星套用、圖像工程三個專業實驗室,以及測繪儀器檢測室、數據處理中心、信息化測繪創新實驗室、測繪儀器陳列館。
中心主要承擔測繪工程、地球物理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實驗課和專業實驗課。同時還承擔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等本科專業的部分專業基礎實驗課。平均每年開課學生人數2000餘人,開出實驗實踐課21門,實驗項目302個,年實驗人時數34.5573萬。
中心現有專兼職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69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歐亞科學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3名、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1名、湖北省師德標兵2名。中心專職隊伍2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1人,中級7人;博士13人,碩士4人。
中心自主開發教學儀器設備和軟體32種,獲得國家專利14項。依託“211”、“985”學科建設平台和社會捐贈,配置了全國同類院校種類最齊全、層次最豐富、質量最高、數量最多的實驗教學設備,包括全站儀、GPS 接收機、數字水準儀、三維雷射掃瞄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測量機器人、攜帶型絕對重力儀和高性能的並行計算伺服器等,儀器設備1594台套,設備資產總值4078萬元,設備完好率99%。
實驗中心室內實驗室面積2000多平方米,校內實驗場地5000 多畝。建立了長江三峽、葛洲壩、清江隔河岩等教學實習基地,在湖北省測繪局、四川省測繪局、黑龍江省測繪局、雲南省地震局等測繪及相關單位建立了工程實踐基地,與武漢市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國拓普康商貿公司、AutoDesk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聯合研究基地,形成了輻射全國的實踐教學網路。
中心獲得各類教學研究項目15項,其中省部級7項;發表教學論文51篇;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項;出版教材及專著49部,其中實驗教材14部;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0部;自編實驗實習指導書16部;製作多媒體課件31套;科研項目535項,科研經費6900萬元,科研獲獎4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項;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136篇。
中心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湖北省精品課程3門,其數量在全國開設測繪工程專業的高校中名列榜首。這7門課程不僅是專業主幹課程,而且均含有實驗實習內容,在全國高校測繪專業的課程建設中具有示範效應。
大學生校級科研立項100餘項,獲批大學生國家創新實驗項目2項。在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論文68篇,先後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60人次,有6項大學生科研成果獲得湖北省優秀科研成果獎。在2006年“南方測繪挑戰杯” 全國在校本科生首屆測繪科技創新論文大賽中,3名學生獲得一、二、三等獎各一篇。
通過自願報名、擇優錄用的辦法,先後有500餘名大學生參與了中心教師承擔的各類科研和工程項目。已從眾多的科研項目中提煉出52個實驗項目作為相關實驗課程的創新型實驗供學生選做。

參與科研

武漢大學參與研製我國首顆民用測繪衛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