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為武漢大學二級學院。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是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後,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相關學科組建而成。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源於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的土木系。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設5系、2實驗教學中心,開設3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有專任教師113人,全日制本科生11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420餘人,在職專業碩士研究生近1200人,繼續教育學生22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 簡稱:武大土木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00年8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現任院長徐禮華
  • 專職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 博士點:9個(一級2+二級7)
  • 碩士點:13個(一級1+二級9+專業3)
  • 學院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南路8號
  • 主管部門武漢大學
歷史沿革,學院前身,合併建院,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科研,研究基地,科研成果,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學院前身

  •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
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成立。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土木系從武漢大學調整到中南土建學院,其中土力學、建築力學、鋼筋混凝土等教研室併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
1954年,成建制併入武漢水利學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
1984年6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建築工程系。
1996年,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建築工程學院。
1998年,土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四個教研室調整到建築工程學院,並更名為土木與建築學院。
  • 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1984年,成立工業與民用建築籌建辦公室,掛靠工程測量系。
1990年,成立建築工程系,與工程測量系合署辦公。
1992年,建築工程系從工程測量系分離出來,獨立建制運行。
1985年,成立城市規劃中心。
1993年,建築工程系與城市規劃中心合併,組建城市建設學院。

合併建院

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後,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相關學科組建而成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2006年,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被評為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專任教師11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6人。有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高端外國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4人、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1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各1個。
校園活動校園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曉紅
雙聘院士袁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泉聲
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孫慶平、葉建喬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姜清輝
湖北省楚天學子:尹濤黃俊傑唐智、吳志軍
湖北省楚天學者講座教授:鄒亞洲
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吳志軍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7月,學院下設建築工程系、岩土與道橋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土木工程實驗中心,開設3個本科專業。
系所設定
建築工程系
工程管理系
工程力學系
市政工程系
岩土與道橋工程系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
---
資料來源:
專業設定
土木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工程力學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1項,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1門。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特色專業:土木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土木工程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土木工程
湖北省品牌專業:土木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水力學、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土力學、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湖北省精品課程:理論力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
  • 重點學科
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力學
  • 學位點設定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土木工程、力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力學、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工程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管理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每年互派學者專家訪問、講學,開展合作研究。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丁漢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與英國鄧迪大學聯合實施“3+1+1”本碩連讀項目和“2+2”聯合培養項目,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並宣讀論文。
交流合作交流合作

學術科研

研究基地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技術創新基地1個,校級研究基地3個,院級研究基地9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技術創新基地:湖北省大型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校級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武漢大學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重大工程安全與技術研究院
院級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振動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鋼結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破壞數值仿真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工程結構減災防災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風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道路與橋樑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項目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承擔國家“973”、“863”和基金重點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0餘項,縱向項目10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特等獎和一等獎共10餘項。
部分科研項目
項目來源項目級別項目名稱負責人
國家973計畫
973第一承擔單位
深部複合地層圍岩與TBM相互作用機理及安全控制
劉泉聲
國家973計畫
子課題
深部岩體強卸荷大變形演化與致災機理
姜清輝
國家863計畫
子課題
重載鐵路橋樑和路基快速加固與強化技術研究
徐禮華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複雜地質條件下高陡邊坡岩體失穩機制與穩定性分析方法
姜清輝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千米深井高地應力軟弱圍岩巷道(硐室)群支護技術研究
劉泉聲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淮南礦區深部地應力場對瓦斯壓力影響規律研究
劉泉聲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大流量預應力渡槽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究
傅旭東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中部小城鎮飲用水除氟除砷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
楊開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子課題
準噶爾盆地南緣荒漠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與示範
李江雲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子課題
小城鎮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
楊開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子課題
RFD流體輸送系統工程套用技術研究
李江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
高壓閘門水封的非線性計算理論與試驗研究
劉禮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
浮箱式攔污排的計算理論與不穩定性研究
徐遠傑
資料來源:
國家級獲獎
獎勵名稱獲獎項目名稱獲獎年度獲獎等級
國家科技進步獎
煤礦千米深部岩巷穩定控制關鍵技術及套用
2010
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2010
二等獎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高層建築多種組合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
2013
一等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河谷邊坡穩定性演化機理與調控方法
2009
一等獎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纖維增強聚合物增強與加固混凝土結構計算理論及其套用
2011
一等獎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重載鐵路橋樑和路基檢測與強化技術
2012
一等獎
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院徽
釋義:一、院徽中間由正六邊形、蜂巢、“土”字、“木”字、互動的人、紐帶等元素組合構成,下方的波浪既代表了學院位於東湖之濱,又宛若一本翻開的書,形象地展現了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內涵。
二、院徽將“土”字、“木”字有機結合,整體正六邊形的造型恰似蜂巢的造型,突出了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專業特色。徽標的正六邊形造型猶如三位互動的人,形如漢字中的“眾”,象徵著團結、智慧、力量,寓意著學院師生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共同為學院新的騰飛貢獻力量。
  • 精神
勇於擔當,追求卓越
釋義:一、“勇於擔當”即為勇敢地承擔並負起責任,包括大局意識、主動精神、責任心、執行力等方面。“勇於擔當”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一種不辱使命的氣概,體現了學院師生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文化活動文化活動
二、“追求卓越”即為不懈努力,將自身的優勢、能力、資源發揮到極致。卓越是超越優秀的狀態,是一種追求、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是學院踐行武漢大學“頂天立地”精神的體現。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雷世富
院長
副書記
鄧勇、沈有先
副院長
彭華、何亞伯、劉泉聲、李品榮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