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是由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愛國華僑和實業家簡照南、簡玉階兄弟投資建造的。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1986年,南洋大樓闢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進行大修並恢復當年原貌,於1989年元旦廣州國民政府正式遷漢62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三樓上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了當時的場景。
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別名:南洋大樓
- 地址:武漢漢口中山大道708號
- 修建時間:1921年
館舍介紹,歷史沿革,象徵意義,建築布局,革命發展歷程,館藏作品,基本陳列,珍貴藏品,學術教育基地,其他資料,開放時間,
館舍介紹
華僑簡氏兄弟投資興建的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是現存唯一國共合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該樓建成於1921年,主樓五層,占地面積885平方米,建築面積4747平方米;附樓四層,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歷史沿革
1988年1月武漢市文物部門在僅300多平方米三樓復原了著名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和國民政府部分辦公用房,舉辦武漢國民政府史跡陳列展覽,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朱學范為舊址題寫館名;1995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江漢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1956、1959年公布為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市委、市政府將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管理所更名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
象徵意義
廣東佛山的旅日華僑簡氏兄弟,在1905年就創辦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成為民族資本對抗外國資本的生力軍之一。該公司生產的“白鶴”、“飛馬”和“雙喜”牌香菸與美國、英國生產的“大英”、“老刀”和“三炮台”牌香菸對壘抗衡。1917年,在幾經坎坷而終於走上快速發展階段之時,以高瞻遠矚之目光,作為長期經營的戰略決策,在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生路與民族路之間的鬧市中心,投巨資興建此樓。
建築布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系聘美國伯克利的土木工程師設計的,由漢合順營造廠施工,於1920年建成。該樓採用當年為數極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是當年為數極少的設有電梯的樓房。中間為5層,兩邊為6層,對稱布局,氣勢雄偉。
大樓的外牆為36-60厘米厚的磚牆,正面為洗麻石粉面,樓頂建有迴廊、圓頂、拱門、鐘樓造型和陽台,富有歐式建築風格,占地885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4740平方米,附樓2000平方米。大樓的一、二層為營業場所,二層以上為客房;樓內設有舞廳和電影場,裝修和設備極盡豪華。
革命發展歷程
據《武漢革命勝跡》一書介紹,當年這裡共作出200多項重要決議,內容涉及整頓交通、金融,處理勞資糾紛,懲治土豪劣紳等,但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是領導中國人民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並確定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為京兆區,定名武漢。武漢國民政府的建立,對穩定革命秩序,推進國民革命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館藏作品
館藏史料性檔案1232份,2002——2003年從台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徵集150餘份原始檔案資料,收藏歷史照片788張,圖書769本,各類書畫展品103份,文物10餘件。
基本陳列
《武漢國民政府史跡展》 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到武漢。1926年12月-1927年3月在這棟樓里召開了武漢臨時聯席會議和著名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國共兩黨許多著名人物毛澤東、董必武、林伯渠、譚平山、吳玉章、蘇兆征、宋慶齡、孫科、鄧演達、陳友仁、何香凝、徐謙、宋子文等相聚在這裡,做出了兩百多項重大決議,最重要的、最有影響的是領導中國人民收回了漢口、九江英租界,將武昌、漢口、漢陽並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一度被譽為“赤都”。
1927年3月10日~17日在南洋大樓召開了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對國民黨右派進行鬥爭並取得重要成果的會議。會議堅持了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珍貴藏品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代表合影 國共兩黨許多著名人物毛澤東、董必武、林伯渠、譚平山、吳玉章、蘇兆征、宋慶齡、孫科、鄧演達、陳友仁、何香凝、徐謙、宋子文等參加,會議堅持了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反對了蔣介石軍事獨裁的野心。
學術教育基地
1995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江漢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1996年以來,舉辦了《紀念黃埔同學建校70周年書畫展》、《武漢人民收回
英租界巡展》、《紀念抗戰50周年書畫展》、《“迎香港回歸,盼祖國統一”書畫展》 、《“可愛的武漢”文物圖片展》、《“澳門回歸,建國50周年”新聞圖片巡展》、《歐陽承慶先生集郵60年紀念郵展》、《“巍巍中山艦”圖片展》、《孫中山、宋慶齡文物圖片展》、赴台灣舉辦《追尋偉人的足跡——青少年書畫攝影展》,先後接待了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朱開軒、湖北省和武漢市領導陳訓秋、鮑隆清、吳華品、王少階、李岩、劉彩木、葉金生、黃楚平、黃光春、巴蘭岡,省市老領導鄧墾、劉惠農、謝滋群、黎智、趙鐵夫、張大鈞以及原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孫陳一文、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胞弟鄧演超、扮演宋慶齡的國家一級演員肖慧芳、著名作家方方、知名學者楊大石、張培森、張同新、毛磊、台灣張玉發、汪大華和加拿大徐乃力等。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源及嚴昌洪、袁繼成、田子渝、曾成貴、皮明庥為特約研究員,參加了《中國大革命與亞洲》,《紀念武漢抗戰暨中山艦遇難60周年》、《鄧演達第二次國際學術研究會》、《香港21世紀中國之再詮釋》和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辛亥革命·孫中山與21世紀》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各級報刊、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20篇,史料性文章和新聞報導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