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毅英

武毅英,女,1959年生,江蘇灌雲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教育學一級學科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國家“985工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成員,廈門大學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性別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會理事、福建省婦女研究會理事、廈門市家教學會副會長。

198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計統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7年獲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學博士學位。工作期間,曾先後到訪挪威、荷蘭、法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和台灣地區參加學術研討、訪學或調研。

長期關注的研究領域有:高等教育與經濟、高等教育投融資政策、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兩岸高教資源整合與互補、民辦高校產權問題以及高教結構調整與就業等。曾主持並參與20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的研究。已出版專著3部,合著11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90 多篇,部分文章曾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重要刊物轉載,多項科研成果曾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二、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毅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灌雲
  • 出生日期:1959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代表作品:《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轉型期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
教育背景,境外學術交流,學術兼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領域,主要科研成果,專著 及合著,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主持並參與的研究課題,歷年獲獎情況,近五年開設課程,

教育背景

2001年8月——2007年6月,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並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80年9月——1984年7月,就讀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計畫統計專業並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境外學術交流

2002年9月28至10月5日,應台灣民生文教基金會、崑山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海事專科學校的邀請,赴台灣參加“海峽兩岸加入WTO後之教育興革研討會”。
2005年月10月9日至10月22日,應挪威科技大學邀請,赴挪威德隆海姆參加“第三屆國際大學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會後還分別參訪了挪威奧斯陸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和法國巴黎高師等世界知名高等學府。
2006年7月至2011月8月,曾多次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調研、查閱資料。

學術兼職

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福建省婦女研究會理事
廈門市家教學會副會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等教育經濟學
高等教育管理
大學生就業問題

主要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投融資政策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教育成本分擔與收費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
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流動問題
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主要科研成果

專著 及合著

  1. 《高等學校投資效益研究》,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雜誌社,1994年4 月(作者之一)。
  2. 《企業家與高等教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三作者)。
  3. 《戰後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二作者)。
  4. 《21世紀國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及結構布局》,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作者之一)。
  5. 《公平與效率: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作者之一)。
  6.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作者之一)。
  7. 《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精論集》,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9月(作者之一)。
  8. 《傳承與變革——中華高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作者之一)。
  9.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教育學審視》,33萬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獨著)。
  10. 《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作者之一)。
  11. 《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43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獨著)。
  12. 《轉型期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35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獨著)。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

  1. 大學考試方法長短論,載(高教研究與探索), 1987年第3期。
  2. 如何評價考試本身的質量,載(高等教育研究), 1987年第4期。
  3. 簡論高教產業的經濟聯合,載(教育與經濟),1993年第4期,"高教文摘"全文轉摘。
  4. 台灣的教育機制,載(教育與經濟),1994年第3期。
  5. 全方位考察我國高師教育的地位,載(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6. 試論高校科技產業的聯合經營,載(研究與發展管理),1994年第3期。
  7. 目標分析:人力資本論對高教規模的影響,載(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5期。
  8. 論人力資本觀與教育投資戰略,載(江蘇高教),1995年第5期。
  9. 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載(教育與經濟),199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0. 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關係綜論,載(高教研究與探索),1996第3期(第二作者)。
  11.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理論思考,載(廈門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199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2. 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基本思路,載(新華文摘)1997年第12期。
  13. 香港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構成及運行,載(江蘇高教),1998年第4期。
  14. 台對大陸高校學歷政策朝令夕改,載(香港文匯報),1998年7月31日。
  15. 民辦高教的產業化及其運行機制,載(江蘇高教),1999年第5期。
  16. 知識經濟及其對高等教育的挑戰,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17. 關於高等教育產業化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教育與經濟),2000年第1期。
  18. 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財政比較,載(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19. 從經濟學視角審視高等教育的就業問題,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0. WTO與中國的高等教育市場,載(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教學類專刊。
  21. 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觀,載(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22. 大學生自主擇業問題淺議,載(江蘇高教),2002年第6期。
  23. 明晰高校產權,促進高教投資體制改革,載(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第8期。
  24. 加入WTO後海峽兩岸學歷互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載(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5. 明晰高校產權是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關鍵,載(教育與經濟),2003年第3期。
  26. 大學生資助方式的利弊分析與改革思路,載(江蘇高教),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
  27. 高等教育介入資本市場的可行性,載(教育發展研究)2004年第3期。
  28. 試析我國民辦高教的投入機制,載(教育發展研究)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29. 高等教育催生知識經濟的指導思想,載(教育與經濟)2004年第2期。
  30.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模式探討,載(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31. 高校畢業生就業標準的教育學反思,載(南京大學學報—高教研究與探索)2004年第3期。
  32. 經濟成長、高教發展與畢業生就業關係的定理分析,載(江蘇高教)2005年第4期。
  33. 論民辦高等教育的產權關係,載(教育發展研究)2005年第7B期。
  34.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載論文集:《Universities’ Quantity Development : East Meeting West》(挪威科技大學出版),2006年第8期。
  35. 催生知識經濟是高等教育新的歷史使命,載(現代大學教育),2007年第5期。
  36.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預警線之探討,載(江蘇高教),2007年第6期。
  37. 催生知識經濟是高等教育新的歷史使命,載(新華文摘),2008年第3期
  38. 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現狀的思考,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9. 困惑與出路: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思考,載(現代大學教育),2008年第2期。
  40. 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現狀的思考,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1. 試析高職教育定位偏差對就業的影響,載(江蘇高教),2009年第5期。
  42. 論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載《高等教育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6月版。
  43. 二戰以來台灣教育與經濟關係發展進程剖析,載(福建論壇),1991年第8期(第二作者)。
  44. 略論沿海經濟開發區人才供求關係的不平衡性,載(高教探索),1992年第4期。
  45. 外國留學生——一種主要的變革因素,載《留學教育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46. 向開發中國家留學人員提供資助的評估,載《留學教育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47. 戰後台灣教育與經濟關係發展進程剖析,載(黑龍江高教研究),1993年第5期(第二作者)。
  48. 日本式的市場經濟體制(編譯),載(經濟資料譯叢)1993年第3期(第二譯者)。
  49. 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成本考核,載《高等教育論文集》(2),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50. 台灣的教育機制與經濟發展,載《高等教育論文集》(2),廈門大學 出版社,1994年9月版。
  51. 台灣高等職技教育及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載(交通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
  52. 論人力資本觀與教育投資戰略,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論文集》(2),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53. 試析人力資本理論對高等教育規模的影響,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論文集》(2),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54. 健全民辦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綜論,載(中國電力教育),1996年第3期(第二作者)。
  55. 21世紀我國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ISSN1000-8950/CN43-1022/G4。
  56.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構成及運行,載(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ISSN1000-8950/CN43-1022/G4。
  57. 對大陸高校學歷政策朝令夕改,載(香港文匯報),1998年7月31日。
  58. 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理論基礎,載(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2000年第1 期,ISSN1000-8950/CN43-1022/G4。
  59.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構成及運行,載(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專刊, ISSN1008-200X/CN11-3963/D。
  60. 民辦高教產業化的矛盾因素及對策,載(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3 期ISSN1008-5424/CN41-1279/N。
  61. 知識經濟的挑戰與高等教育的抉擇,載(教學研究),2000年第4期,ISSN1005-4634/CN13-1216/G4。
  62. 關於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的若干問題與對策,載(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ISSN1001-2834/CN11-4309/ G4。
  63. 高教自學考試制度與高等教育制度的關係研究,載(招生考試研究),2001年第2期,湖北招生考試雜誌社主編,ISBN7-216-03091-5/G.788。
  64. 教育資源配置要“最佳化”,載(廈門日報),2001年3月30日。
  65. 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潛在性危機,載(現代大學教育),2001年第4期,ISSN1671-1610/CN43-1358/G4;(高等教育—人大複印)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66. 論民辦高等教育的產權關係,載(現代大學教育)2002年第2期,ISSN1671-1610/CN43-1358/G4。
  67.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及其形式,載(煤炭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ISSN1004-8154/CN32-1365/G4;(高等教育—人大複印),2002年第5期全文轉載。
  68. 應建構民辦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載(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16日。
  69. 論高等教育產業與金融市場的雙向互動,載(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ISSN1008-5424/CN41-1279/N。
  70. 論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的大學生資助制度,載(復旦教育論壇),2003年第6期,ISSN1672-0059/CN31-1891/G4。
  71. 論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的相互介入,載(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ISSN1671-2714/CN33-1261/Z。
  72.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相互介入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載(復旦教育論壇)2004第2期,ISSN1672-0059/CN31-1891/G4。
  73. 知識經濟視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載(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第二作者),ISSN1671-606X/CN42-1661/G4。
  74. 高校”擴招”與畢業生就業關係的定量研究,載(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年第6期。ISSN1009-0576/CN11-4028/G4。
  75. 公辦高校創辦二級學院的“得”與“失”,載(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ISSN1671-606X/CN42-1661/D。
  76. 高校收費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負面影響及反思, 載(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 ISSN1001-2834/CN11-4309/G4。
  77. 中國經濟形態“雙重跨越”中的高等教育體制變革,載(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2期,ISSN1671-6493/CN35-1238/U。
  78. 我國高教自學考試與經濟成長的關聯性及階段性特徵,載(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ISSN1004-8154/CN32-1365/G4。
  79. 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的社會化變革,載(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二作者),ISSN1004-8154/CN32-1365/G4。
  80. 我國高校學生收費水平與居民支付能力相關性的定量分析,載(南京師大主辦《文教資料》)第2006年第11期(半月刊)(第二作者),ISSN1004-8359/CN32-1032/C。
  81. “論經濟轉型對我國自考生源結構的影響”,載(教育與考試),2008年第3期,ISSN1673-7865/CN35-1290/G4。
  82. “終身教育是連線知識經濟與自學考試的紐帶”,載(湖北招生考試)2006年12月號,ISSN1008-004X/CN42-1431/G4。
  83. “論面向農村發展中的高教自學考試專業設定”,載(教育與考試)2008年第1期,ISSN1673-7865/CN35-1290/G4。
  84. 論經濟轉型對我國自考生源結構的影響,載(教育與考試),2008年第3期。
  85. 威斯康星思想對我們民辦高校轉型的啟示,載(煤炭高教研究),2008年第5期。
  86. 高校擴招與畢業生就業關係的定量研究,載《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87. 以高等教育強省戰略促進海西建設,載《凝聚力量,人才強省》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88. 高等教育強省的路徑選擇,載《凝聚力量,人才強省》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89. 高校畢業生區域流向與人力資源配置關係的定量分析,載(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90. 教會大學的演變過程及其對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載(大學教育科學),2009年第1期。
  91. 論區域經濟差異對高教自考專業設定的影響——以贛、浙兩地為例,載(教育與考試),2009年第3期。
  92. 我國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與機制創新,載(大學教育質量的理論與實踐)論文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93. 試析高職教育定位偏差對就業的影響,載(江蘇高教),200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職業技術教育)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94. 建設高教強國:高等教育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載(閱江學刊),2010年第1期;論文收錄潘懋元主編的《中國高等教育評論》論文集,科學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全文轉載。
  95. 論我國建設高教強國的客觀性與必然性——基於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視角),載(江蘇高教)2010年第4期。
  96. 日本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對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啟示,載(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第4期。
  97. 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培養特色及啟示,載(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2期。
  98. 高教研究的社會責任與高教研究主體的使命,載(閱江學刊)2010年第6期。
  99. 99.透過就業競爭力看女大學生的實際就業狀況,收錄會議論文集《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該文還獲得中國婦女研究會頒發的“第三屆社會性別與公共管理論壇徵文”三等獎。
  100. 100.閩台高教建立更密切合作關係的基礎與可行性,載(集美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101. 101.高等教育研究的社會責任與使命,載(中國高教研究)2011年第9期。
  102. 102.美國高等教育由“大”變“強”的特徵及啟示,載(現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3期。

主持並參與的研究課題

  1. 1. 《中、港、英高等師範教育課程設計模式研究》,1993年境外合作課題(第一合作者),已結題。
  2. 《戰後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研究》,1993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八五”青年專項研究課題(第一合作者),已結題。
  3. 《人力資本理論對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影響之利弊分析》,1994年原國家教委高教司子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4. 《民辦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研究》,1994年全國教育科學“八五”重點規劃課題,主持人之一, 已結題。
  5. 《自學考試的多功能研究》,1998年福建省“自考辦”課題(合作者),已結題。
  6. 《自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教學制度的關係研究》,1998年福建省“自考辦”課題,主持人, 已結題。
  7. 《21世紀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及結構布局研究》,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九五”重點課題子課題(第一合作者),已結題。
  8. 《21世紀我國高等理工科教育發展戰略研究》,1999年教育部高教司課題(第一合作者),已結題。
  9. 《高等教育的多學科研究》,1996年福建省社會科學課題(第二合作者),已結題。
  10. 《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產業化的關係研究》,2002年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1. 《女大學生的自主擇業與創業》,2002年福建省社科聯立項、省婦聯資助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2. 《WTO架構下兩岸學歷互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2002年國台辦課題,主持人之一,已結題。
  13. 《福建省人才戰略定位研究》,2002年省社科聯特別委託項目,主持人之一,已結題。
  14. 《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與變革》,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題。
  15. 《福建高教投資體制改革模式研究》,2003年福建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6.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教育學審視》,2003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7. 《高教自學考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研究》,2004年福建省自學考試辦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8.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2005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廈門大學“985工程”重點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19. 《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對人力資源配置的作用及影響》,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持人,已結題。
  20. 《中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及模式研究》,2006年中國高教學會一般課題,主持人,已結題。
  21. 《遵循科學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08年中國高教學會重大攻關課題,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題。
  22. 《高教自學考試課程改革研究》,2008年度福建省教育廳自學考試A類社科研究項目課題,主持人,正在結題中。
  23. 《福建高職畢業生就業流向及對人力資源配置之影響》,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一般課題 ,主持人,正在結題中。
  24. 《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的社會分層案例研究》,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教育學一般課題,主持人,課題在研。
  25. 《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教育審視與治理》,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持人,課題在研。

歷年獲獎情況

  1. 論文《戰後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綜論》(第二作者),獲河南省比較教育專業委員會頒發的優秀論文一等獎(1996年)。
  2. 論文《目標分析:人力資本對高教規模的影響》(獨立完成),獲廈門市第三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
  3. 專著《廈門教育城之研究》(高教部分主要執筆人),獲廈門市第三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4. 專著《戰後台灣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第二作者),獲福建省第三次社會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5. 論文《知識經濟及其對高等教育的挑戰》(獨立完成),獲廈門市第四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年)。
  6. 論文《我國高校教育財政改革的理論思考》(獨立完成),獲福建省第四次社會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
  7. 論文《高等教育大眾化影響下:女大學生自主擇業的現狀、挑戰與前景》(獨立完成),獲福建省婦聯婦女研究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2年)。
  8. 論文《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觀》(獨立完成),獲廈門市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
  9. 論文《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及形式》(獨立完成),獲廈門市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年)。
  10. 文《從經濟學的視角審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獨立完成),獲福建省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年)。
  11. 論文《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理論思考》(獨立完成),獲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3)。
  12. 專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研究》(參與者),獲廈門市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2005年)。
  13. 論文《時晰產權是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關鍵》,獲廈門市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05年)。
  14. 論文《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模式探討》,獲廈門市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2005年)。
  15. 論文《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觀》,獲福建省第四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5年)。
  16. 論文《經濟成長、高教發展與畢業生就業關係的定量分析》,獲廈門市第七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07年)。
  17. 論文《高校收費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負面影響及反思》,獲廈門市第七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2007年)。
  18. 論文《以高等教育強省戰略促進海西建設》,獲福建省教工委頒發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60周年,‘凝聚力量,人才強省’”徵文活動二等獎(2008年)。
  19. 論文《透過就業競爭力看女大學生的實際就業狀況》,獲中國婦女研究會頒發的“第三屆社會性別公共管理論壇徵文”三等獎。
  20. 論文《困惑與出路-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思考》,獲第五屆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2009年)
  21. 專著《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獲福建省第八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
  22. 2010年4月,獲“廈門大學彬聲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獎”。
  23. 論文“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現狀的思考”,獲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年)。

近五年開設課程

博士生學位課程:高等教育經濟學專題研究。
碩士生學位課程:高等教育經濟學。
本科生選修課程:大學生就業教育(全校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