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武宣縣紅水河。此石分布於武宣鎮內的黔江岸邊,埋在200厘米的深岩石層中,原岩距今約2.5億年,屬鈣質矽岩,硬度為5度左右。畫面呈多種彩花紋,似草花狀而名。因靠黔江邊,水及溶蝕的礦物質沿裂隙及毛細管充填後,礦物元素形成了各種顏色、紋理、圖像。其畫面純自然造就,人物肖像、山水風光、花鳥魚蟲、花草樹木、名勝景色惟妙惟肖地表現在石頭紋理中。由於畫面清純古樸,與國畫驚人地相似,因而稱之為“國畫石”,又稱之為草花石,《人民日報》曾對此奇石作過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宣石
- 產地:廣西柳州地區武宣縣紅水河
- 分布:武宣鎮內的黔江岸邊
- 又名:草花石
簡介,國畫石,發現及特色,成因,成分及物理性質,特點,“紅武宣”卵石,
簡介
武宣石產於廣西柳州地區來賓縣黔江下游的石山之腰及武宣縣黃茆鎮一帶。該石屬片層岩,分布零星,生成於矽質岩或石灰岩夾層之中層,多呈現紅、黃、棕、綠等色,色彩潤澤,圖案由表及里滲透融合,因其畫面多呈色彩各異的草花狀而得名,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左右發掘出來的新石種。草花石的色紋多顯現自然景觀,也有人物、花鳥、山水等諸多圖案。畫面細膩,有的如濃墨山水,有的似寫意工筆,有的則具油畫效果,以色彩和諧,層次分明,畫意盎然,意境深遠者為佳。
該石經長期水蝕砂礪而形成,色澤古樸,紋理多變,多為造型石。 有國畫石、彩陶石、水沖石、鐘乳石、水墨石、黃卵石和黃蠟石等數十個品種,其中備受推崇的是國畫石、彩陶石和被譽為“紅武宣”的卵石。武宣國畫石又稱草花石,主要產於黔江下游武宣縣一帶,是武宣獨有的奇石種類,因其形成的紋理具有中國寫意山水畫濃郁的筆墨意韻,故得雅名“國畫石”,其斑斕潤澤的色彩是由二價、三價鐵離子及四價錳離子致色素滲透所致。
國畫石
武宣國畫石因其豐富多彩的奇花異草、小橋流水、明月松間、近山遠影、冰天雪地等天然畫面,不是國畫而勝似國畫,令不少國畫名家自嘆不如。“石破天驚生神韻,鬼斧神工鑄精魂”,武宣國畫石在很早時候就已經名聲在外。二塘鎮波貫村九十年代就有十多家從事國畫石加工,多年來,黃繼中、劉國柱等打造的精品國畫石成為送禮的佳品,暢銷國內外,他們也因此成為國畫石加工專業戶,靠“石來運轉”發家致富。武宣國畫石因它的獨特性、天然性、無法仿製的唯一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到國內外藏友的喜愛、收藏與投資。
發現及特色
廣西國畫石,又稱古生石畫、草花石,1997年5月17日《人民日報》刊登過在廣西首次發現的太古石畫的訊息,此後在廣西發現的這一新的觀賞石種,引起國內外賞石界的關注。
國畫石的發現,最初是廣西武宣縣二塘鄉坡貫村農民在靠來賓鐵帽山林場附近黔江河石灘上覓水沖石時,發現一些水沖石呈現有草花狀圖紋,有一定的觀賞性,繼而在岸邊的岩石上發現受河水沖刷面也有類似的花草狀圖紋,採回經磨光後,呈現出既有花草,又有山水景觀之類的圖案,1996年底,經坡貫村民採集適當打磨後,拿到柳州市馬鞍山石市,立即引起觀賞石收藏者和石商的注意。1997年後,從小批量採集起,現在坡貫村已有30多家農戶以及來賓縣南泗鄉良寨村10多戶農民在採集,通過不同渠道上市。目前,已受到越來越多觀賞石愛好者的常識和喜愛,爭相收藏。
國畫石,從其圖紋看,呈現各種花草樹木。其實,從目前發現的眾多國畫石細細去品賞,其圖紋的意境、內涵十分豐富,有景觀類,主要是山水風景畫;有物象類,如動物,更多的是花草、樹木;有一些抽象類圖案。有的似潑墨山水,有的如寫意畫,也有類工筆畫,鋼筆畫。色彩清新,底色有灰色、淺綠灰色、淺蘭灰色、米黃色、淺黃粉紅色等,而其圖紋線條,不論是色彩和線條的簡繁、深淺、暈色、剛柔等,呈現紛繁多變,一石一景,有的兩面或幾面皆成圖。畫面有山河湖海,有溪流瀑布,有山村小景,有參天古樹,有竹園叢林,有垂柳、花叢,有朝霞滿天,有明月當空,還有日月同輝,數不勝數,無窮的意境,把那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色盡收石中,許多物象如花草蟲鳥栩栩如生,使很多畫家都嘆為觀止,難怪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喻為“踏破鐵鞋無覓處,終生追求忽顯現;今日拜倒石頭前,還笑米芾未曾見”。
國畫石具有鮮明的特色:一是其色彩斑斕秀麗,畫面色彩變化協調、明快,色調顯濃淡,層次感強,觀之賞心悅目;二是其圖紋內涵十分豐富,變化無窮,斑塊成圖,濃、淡、乾、濕、剛柔、粗細、曲直、勾折,各顯千秋,組成的畫面呈現出各種大自然的景觀,使每一件國畫石,都似一幅幅神筆傑作,極易被人所接受。有的線條並不繁雜,但其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的景物很有深度,透視感強,使你越賞越感到其中有觀之不盡的意境,韻味無窮。筆者最近覓得兩件國畫石,一件取名《明湖月色》。象月夜置身於濟南大明湖邊賞月,靜靜的湖水,一絲絲垂柳,一輪明月把大明湖的夜色呈現,那種意境,使你陶醉,另一件取名《西山觀池》,如置身昆明西山,登上龍門,往南面遠眺那無垠的滇池,西山山勢陡峭,石中的圖紋也很具古畫風韻,池水碧波,還有那高原春城天高淡雲,使你有登上龍門後那十分舒暢的心情,去領略那美麗的人間仙池勝景。三是國畫石的質地優良,石的結構緻密,將石表面稍加細磨,便平滑光亮,顯露出自然花紋的真面目。由於質地好,不易損壞很值得收藏。四是其圖紋有的是大畫面,也有小品型,圖紋既有景觀的,也有物象的,還有抽象的,有中國畫的章法,也有西洋畫的色彩,這樣,賞石愛好者和社會各階層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都能領略其內涵,真可謂人見人愛。
國畫石具有如此高的觀賞價值,正是其豐富協調的色彩,天工神筆描繪的圖紋,既生動逼真,又具有極深遂的內涵,加上優良的質地,自然受到世人矚目,因此,有必要探求一下其成因機理。
成因
國畫石原岩系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系下統孤峰組底部岩石。經過過較詳細的實地考查,發現保存完好的單體珊瑚化石,經古生物專家鄺國敦高工鑑定,是Verbeekiella(費伯克珊瑚),而其下伏層位是二疊系下統棲霞組,因此國畫石原岩屬孤峰組無疑,屬上古生界,稱古生石畫亦可,但不宜稱太古石畫。產出國畫石的層位岩性是:上部為暗紅色矽質灰岩,風化後呈灰色、黃灰色、米黃灰色、淺紫灰色,下部為暗蘭灰色鈣質矽質岩和矽質灰岩,風化也多呈灰色、灰黃色、灰白色、米黃灰色等,這是國畫石最多的層位,底部是薄層狀矽質岩夾灰岩。
國畫石的圖紋,是由於礦物沿節理裂隙及毛細孔充填,在一定程度風化情況下,多種礦物元素致色,二價鐵和三價鐵離子致色呈褐色、褐黃色、褐棕色,個別棕紅色、褐紅色,四價錳離子致色呈棕黑色、黑色等、綠泥石致色呈淺綠灰色。礦物元素致色的結果,使其圖紋呈現出絢麗多彩的色紋。節理中礦物的充填,其來源,除原岩的礦物外,由於印支運動,上覆有一層火山凝灰岩,使該層岩石受到一定程度的熱液變質作用,加上多種礦物致色,形成甚為豐富的圖紋,其形成的“太陽”和“月亮”,是單體珊瑚或海百合莖橫切面的結果。而這些圖紋,是岩石風化後才顯露出來,這與岩層的一些小的褶皺構造有關。一般發現有國畫石的層位,均是在小褶皺的軸部,節理裂隙發育,又靠在黔江河水邊,水中及其溶蝕的礦物質,沿節理裂 隙滲透,風化後礦物元素致色而形成各種不同的色紋。經實地觀察發現,在同一層位,不是每個地段都形成國畫石,而實際都是分布在小褶皺的軸部,受構造控制。
國畫石圖紋的形成還必須是經過相當長的風化過程,這種風化時間的長短和程度不同,使圖紋產生不同的變化,風化時間長,礦物元素致色程度高,圖紋和色彩就豐富、集中,而集中的程度,也與節理的密集程度成正比,這對形成圖紋的不同層次是十分的利的,這也是國畫石圖紋之所以稱之為“神筆”,其意境之所以絕妙的原因。國畫石所處的層位,採集時其深度一般在200厘米之內,這明顯的受到河水滲透控制,加上多產於節理裂隙發育較易破裂的褶皺軸部,因此,國畫石整塊最大件也多在100~150厘米×30~50厘米之內,而多數是在30×10厘米之內。靠水邊部分具有圖紋,而其深部的岩石,則是單色的深灰色、灰色鈣質矽質岩。有些國畫石形成暈色,呈漸變的褐黃色,是水沿岩石中礦物顆粒間滲透,毛細管作用形成不同的色帶,其中節理充填不同礦物質地形成多種線紋,往往組成一幅生動的鋼筆畫或工筆寫意畫。
成分及物理性質
國畫石原岩是鈣質矽質岩或矽質灰岩,其質地堅硬雖然受到一定程度風化,其硬度也是較高的,一般在5—6°左右,矽質岩結構緻密、均勻,性又不脆,所以其質地是好的,石表磨平後光滑程度高,使其圖紋顯得清晰和有層次。
特點
國畫石的圖紋源自天然,是大自然的傑作,非人為所能及,只不過是因為風化面不易觀其真面目而稍作人工打磨,才露出其天然圖紋,這並不失胡來圖紋構成的畫面的內涵和韻味,其天然神工造化之絕妙意境,是讓人品味無窮的。由於該岩層厚度小,國畫石資源是有限的,也許有一天,將國畫石切成薄片狀鑲於高檔材料之中掛於壁上,成為永不腐爛的傳世石畫,這也是目前世人無法再造的。一石一景,每一幅都是絕世孤品,十分值得人們收藏。
“紅武宣”卵石
“紅武宣”卵石產自黔江河自大藤峽到母豬灘一帶,具有“皺、漏、瘦、透”的特點。2008年2月,“紅武宣自然奇石館”在縣城中心地帶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