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壯族山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武宣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宣壯族山歌
- 批准時間:2023年10月6日
- 遺產級別:自治區級
武宣壯族山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武宣縣。
武宣壯族山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武宣縣。基本情況該項目類別屬於民間文學,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2023年10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
壯族山歌簡稱為“ 壯歌”(Fwen raeuz),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
武鳴壯族山歌,簡稱為武鳴“壯歌”,是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的民間傳統音樂,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武鳴壯族山歌的調式可分為宮、商、徵、羽調式。按區域劃分主要有東、西、南、北、中五部區歌種。具有民眾性、廣泛...
壯族山歌由於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對山歌有不同的稱呼:歡、西、加、比、論等五種。在壯族地區,每一個區或鄉都有好幾個調子,其中有敘事用的平調;有抒發歡快情緒的喜調,等等。據粗略統計,各地不同調子加起來達1000種以上。這些...
《壯族大歌》是由梅帥元作詞,傅磬作曲、韋唯演唱的一首歌曲。簡介 壯族大歌(韋唯),由梅帥元作詞,傅磬作曲。《壯族大歌》的歌詞講述著壯族人民追尋太陽的古老傳說,渲染著一種流動的情緒;她的曲調是以那坡縣的一首比較著名的山歌《...
漢族、瑤族山歌與壯族三聲部共同造就了馬山民歌的華麗篇章。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壯族三聲部民歌,是壯族人民經過漫長的歲月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壯族三聲部民歌是中國民間多聲部民歌的重要代表,它充分反映了壯族社會的主要特點,...
26.心隨阿哥遠飛去(南丹羅富山歌)27.有心見妹不怕苦(巴馬那桃調)28.斥懶漢(巴馬唐皇調)29.盼雨(巴馬波浪調)30.真愛(鳳山南壯山歌)31.妹心好比蔗糖甜(宜州祥貝調)32.哥妹致富同歡樂(都安取切溜)33.若是阿妹要出嫁...
對山歌,源於廣西是壯族民眾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有男女個人對唱和男女群體對唱等形式。 對山歌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的愛情理想為主題。形式 對歌的形式一般有男女個人對唱和男女群體對唱兩種。 山歌有見面歌、邀請歌、...
山歌歌譜篇總計212篇,是從幾百首壯族傳統山歌中精心整理而出,占了全書的七分之六,內容多,體量大,卻脈絡清晰,按照來源地劃分,較好地呈現出不同地域壯族山歌的風格特點,從中可以看到壯族勞動人民民眾豪爽樂觀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德保縣 遺產名稱:壯族多聲部民歌(田陽古美山歌、德保壯族山歌)所屬性質:第一、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遺產編號:24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德保縣 申報日期:...
大新壯族高腔山歌也稱為“大新壯族高腔民歌”或“大新壯族高腔詩雷”。“詩雷,壯語為si loi”是壯族山歌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在“詩倫si ndoenz“、”詩大排si paiz“等歌種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其聲調高亢及和諧的二重唱特點,後人又...
融安壯族山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安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九批...
金城江壯族喔吔山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河池市金城江區。傳承保護 2020年12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有《山歌美》《醉在壯鄉》《壯錦飛舞》等。 2012年以一首《教你說壯語》榮獲廣西第十六屆八桂群星獎--金獎。 2013年12月出版發行壯族原創音樂個人專輯–《醉在壯鄉》。專輯中他將壯族山歌元素和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融成一種獨特的...
現在已錄製及創作了幾千首山歌,其中包括布洛陀古歌12卷。他打算還要繼續把布洛陀古歌的其他部分整理出來,全部刻錄成光碟出專輯。榮譽成就 黃達佳是黃家布洛陀口傳史詩第七代傳人和黃家壯族山歌常安排歌(田州調)第八代傳人。因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