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南城門樓

武威南城門樓

南城門,又名昭武門。始建於隋代,後歷經戰亂,幾經毀壞。明王朝為了鞏固加強涼州這一戰略要地,採取外築邊牆、內修城池的措施,從明洪武十年(1377)至萬曆十五年(1617),歷時240年,對涼州城進行增修加固,新修了西城門,修建了東、南、北三大城門樓,創修吊橋四座,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城牆四周修建了箭樓、邏鋪三十六座;後來又用城磚包砌了全部城牆。經過這些增修加固,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城湯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威南城門樓
  • 又名:昭武門
  • 始建於隋代
  • 目的:鞏固加強涼州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
武威南城門樓
及至近代,原城牆、城門均已損毀,唯有南城門樓還遺有兩座高約10米的土台。原城樓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造型古樸雄偉。據說,每當天氣明朗無風時,夜上城樓,可清晰聽到如細雨在瓦上淋瀝的聲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稱,為涼州一景。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倡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籌資1000多萬元重修了南城門樓。復原的城門樓通高39.6米,在門洞頂部平台建有三層重檐歇山頂式建築。目前,4萬多平方米的南城門樓廣場已建成,成為武威又一新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