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苦竹是川竹亞屬中的一個種,竿高5米,粗3.5厘米,竿壁厚7毫米,全竿計21節,幼竿厚被白粉,老竿變為深黑包粉垢;節間最長達33厘米,圓筒形,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凹,髓為隔膜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夷山苦竹
- 學名:Pleioblastus wuyishanensis Q. F. Zheng et K. F. Hua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 族: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 亞族:北美箭竹亞族 Subtrib. Arundinariinae
- 屬:大明竹屬 Pleioblastus
- 亞屬:川竹亞屬 Subgen. Nipponocalamus
- 組:苦竹組 Sect. Amari
- 種:武夷山苦竹
-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
- 超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竿環稍隆起;節內長5—6毫米;籜環具突起之籜鞘基部殘留物,致呈木栓質的一圈闊圓環,與竿環等高或略低;竿每節具3—7枝,枝的大小近相等,直立,緊貼主竿,枝的基部數節初被白粉,後變為深黑色粉垢。籜鞘革質,黃綠色,與節間等長或略短,宿存,背部被白粉,幾無毛或有極少量的脫落性紫色刺毛,基部微被灰色短柔毛,邊緣疏生纖毛或無毛;籜耳小,半圓形或鐮形,具長3-5毫米之繼毛;籜舌截形,紫色,高約1毫米,邊緣生短纖毛或無:邑;籜片披針形,長2.5—6厘米,展開或外翻,基部具粉狀短毛。末級小枝具3或4葉;葉鞘無毛,微被白粉;葉耳及鞘口縫毛均缺;葉舌截形,高約1.5毫米;葉片披針形,長8—14厘米,寬1.5—2.2厘米,葉緣之一邊有鋸齒,另一邊近全緣,次脈5或6對,下表面在基部微被白色短柔毛。花枝未見。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米的山坡。
分布範圍
產福建崇安(模式標本產地)武夷宮。
參考文獻
PieioblastuswuyishanensisQ.F.ZhengetK.F.HuanginWuyiSci.Journ.2:17.F.2.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