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街道

武原街道

武原街道位於海鹽縣東部,東瀕杭州灣,西鄰於城鎮,南接秦山街道,北毗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和元通街道,系海鹽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武原街道區域面積88.33平方公里,人口12.18萬人,,新居民4.6萬人,現轄24個社區居民委,17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原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海鹽縣
  • 面積:88.33平方公里
  • 人口:15.53萬人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海鹽話
  • 車牌代碼:浙F
  • 生產總值:61.25億元
基本概況,企業發展,農業經濟,城鄉建設,社會事業,

基本概況

武原街道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北岸,海鹽縣東部,是一座有近1300年歷史的江南古鎮。全街道區域面積88.33平方公里,人口15.53萬人,其中新居民3.98萬人,現轄15個社區居民委,21個行政村,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是全國重點鄉鎮,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鎮培育工程的省級中心鎮。
武原街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唐開元五年(717年),是一座有著近1300年歷史的江南古鎮。它人傑地靈,名賢輩出,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近代孕養育了我國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張元濟、民族實業家張幼儀、中國兒童連環漫畫的開創者張樂平等大批能人志士。武原街道有許多歷史古建築,境內保留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綺園(清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佛閣(明代)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鎮海塔基(元代)、高墳遺址(良渚文化)、魚鱗塘(明代)、尚胥廟戲台(清代)等。武原街道民風淳樸,繁育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藝術,海鹽腔冠南戲四大聲腔之首,“海鹽滾燈”、“海鹽騷子”、“塘工號子”等民間民俗文化已成為海鹽文化特色。武原街道還是中國城市企業改革之源。20世紀80年代初,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開了中國現代城鎮企業體制改革的帷幕。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9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0元。全街道現有規模以上企業84家,形成了電子電器、通用設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化纖、造紙及紙製品業六大支柱產業,2013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95億元。堅持走特色效益農業之路,全街道現有葡萄種植面積7000餘畝,是全省葡萄面積超5000畝的十個鄉鎮(街道)之一,“純元”牌葡萄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獲“中華名果”和嘉興市名牌產品稱號,武原大頭菜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企業發展

武原街道現有街道屬管理工業企業總數165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4家,200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61億元,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紙、化纖、五金標準件、紡織服裝五大支柱產業,塊狀經濟明顯。2009年以來,重點抓好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項目推進。共排出54隻項目進行推進,計畫總投資5.63億元,其中在建1000萬元以上項目26項,3000萬元以上項目8項,共實現生產性投入7.64億元。二是抓平台建設。共投入8287萬元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標準廠房1.39萬平米。三是抓招商引資。全年契約外資1064萬美元,實到外資1127萬美元,引進縣外內資3.13億元,完成內資註冊資本2.48億元。四是抓最佳化服務。建立格線化的企業管理、服務和監督機制,對全鎮二、三產企業實行分類分區管理,按照行政村、社區的現有區域範圍,劃分為三十五個格線,確保了管理服務的全覆蓋。重視科技人才工作,全年共上報省級新產品開發44項。全鎮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9.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9年全街三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76億元,占全街GDP的64.9%,成為與第二產業共同拉動街域經濟的雙引擎。全街三產企業固定資產投入達1.43億元。
武原街道

農業經濟

街道農業經濟效益明顯,作為全省葡萄面積超5000畝的十個鄉鎮之一,全鎮現有葡萄種植面積6340畝,約占全縣三分之二面積。全年葡萄收入近5000萬元。“純元”牌葡萄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獲“中華名果”和嘉興市名牌產品稱號,海鹽大頭菜也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積極培育實施“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今年新組建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分布於我鎮的葡萄、蔬菜、水產、兔業、糧油、蜂業等六大特色和傳統產業。現有無公害基地2個,綠色食品基地1個。加速土地流轉工作,成立海鹽縣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武原分中心,以及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418畝。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城西8000畝農綜開發項目已通過國家級驗收。城西圩區工程建設方案已完成初步設計評審,目前已進入施工階段。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得到加強。通過參與格線化管理工作,進一步調動了農村社區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性,拓展了社區服務經濟新功能。
武原街道

城鄉建設

作為嘉興市“1640”網路城市布局中的重要節點,武原鎮交通發達,物流便捷,杭浦高速公路、01省道、鹽湖公路、六平申航道貫穿全境,跨海大橋接口緊鄰鎮域,全鎮牢牢抓住圍塗建設的有利時機和杭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後交通節點打通的歷史機遇,發揮臨海和城關鎮的區位優勢,加快濱海新城建設。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關於縣城規劃布局的戰略部署和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的縣城發展思路,繼續切實抓好征遷工作。先後實施了海豐路、長安路土地整理項目、創新科技園區塊土地整理項目、棗園西路區塊土地整理項目等7個地塊800餘戶、面積23萬平米的拆遷,為城市大建設、大發展奠定了基礎。按照“1+X”村鎮布局規劃思路,結合“兩分兩換”,調整確定了“5+6”的新市鎮和農村新社區布點規劃(5個新市鎮組團和6個農村新社區),制定“兩新”規劃建設實施意見及新市鎮拆遷安置辦法,為兩新建設的有力推進奠定政策基礎。統籌推進農房建設、宅基地復墾和土地流轉三項工作。認真做好規劃點內農民建房申請受理和報批工作,全年累計批准農民建房124戶。組建武原鎮城建監察中隊,堅決遏制“兩違”行為,有力保障了“兩新”建設的順利推進。
武原街道

社會事業

街道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尤其是合作醫療“擴面提升”,全鎮共有45364人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6.1%,居民的受惠程度進一步提高。組織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有2.8萬餘名城鄉居民參加免費健康體檢。進一步深化了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切實提高了困難民眾的生活水平。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2008年被評為嘉興市特色文化鎮,並獲得“嘉興市文化魅力鎮”稱號。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榮獲嘉興市非遺普查先進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09年成功創建市級衛生強鎮。繼續穩定低生育率,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積極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和國家級園林縣城,城市形象得到極大改善。切實抓好政法、維穩工作,實行重大信訪事項鎮領導包案制度,開展平安綜治指導員進企業活動,加強對新居民的管理,完善基層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基層基礎,保持了平穩的治安形勢。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完善大學生村、社區幹部教育、管理、培養的機制。大力開展“創業創新·和諧發展”示範黨組織創建活動。
武原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