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者最早為明人王士騏輯《武侯全書》。
王士騏,字冏伯,江蘇太倉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仕至兵部主事、吏部員外郎,為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子。王氏所輯本,萬曆年間刻印,存佚不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武侯全書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三國時期
- 作者:王士騏
作者簡介,圖書簡介,
作者簡介
現存者最早為明人王士騏輯《武侯全書》。
王士騏,字冏伯,江蘇太倉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仕至兵部主事、吏部員外郎,為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子。王氏所輯本,萬曆年間刻印,存佚不詳。《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史部?傳記類存目二》介紹說:“是編述諸葛亮始末。首《三國志》本傳,次張?蠆勾?,次鼎立、繼統、連吳、南征、北伐、遺命、調御、法檢八篇,以補張傳。次《心書》,次《新書》,次陣圖,次篇翰,次世系,次朱子《綱目》,又附錄後人評論、詩賦、雜文三卷終焉。……是書搜羅完備,而《心書》《新書》之類,真偽蕪雜,未能刪汰,諸篇分隸,亦或未當。”
圖書簡介
而據楊時偉《諸葛忠武書?目錄》之《附記》載王士騏《武侯全書》十六卷目錄為:一、鼎立;二、繼統;三、連吳;四、南征;五、北伐;六、遺命;七、調御;八,法檢;九、用人;十、世系;十一、異同;十二、遺事;十三、八陣圖; 十四、 綱目;十五、評論;十六、碑銘;又紀言三卷。
有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年)刊本傳世,名為《諸葛忠武侯全書》,署為王士騏編、吳審度校訂、薛?u評。全書20卷,卷一為陳壽《諸葛亮傳》,卷二為南宋人張?頡逗賀┫嘀罡鷸椅浜畲?》,卷三《鼎立》,卷四《繼統》,卷五《連吳》,卷六《南征》,卷七《北伐》,卷八《遺命》,卷九《調御》,卷十《法檢》,卷十一《心書》,卷十二《新書》,卷十三《八陣圖》,卷十四《篇翰》,卷十五《世系》,卷十六《外紀》,卷十七《朱子綱目》,卷十八《附錄?後賢評論》,卷十九《附錄?後賢詩賦》,卷二十《附錄?後賢雜文》。
編者在目錄中注曰:自卷三《鼎立》至卷八《遺命》共六卷,輯錄諸葛亮輔佐劉備父子事,以補充張?蛩?作之傳;自卷九《調御》至卷十《法檢》,輯錄諸葛亮駕馭蜀漢文武事,亦是補充張?蛑?傳;而卷十一《心書》為“兵法五十篇”,卷十二《新書》為“兵法十三篇”;卷十三《八陣圖》,包括陣圖遺蹟、圖說、圖贊、創始、真傳、議論;卷十四《篇翰》,亦即諸葛亮詩文集,共57篇,其中實收17篇,另40篇散見各卷中,本卷只存篇目;卷十五《世系》,錄自諸葛豐始,至晉代凡見於史傳者;卷十六《外紀》為軼聞雜事,含《作木牛流馬法》;卷十七《朱子綱目》,是摘錄《綱目》中關於諸葛亮及與之相關者之事跡及評論,並附異同;卷十八至卷二十為附錄,其中卷二十之《後賢雜文》,包括碑碣、記、序、銘、贊、題石、祭文等。
崇禎刊本是經吳審度修訂的版本。吳南灝《諸葛忠武侯全書敘》稱:“王司馬起而輯武侯書,輯其為武侯者而已;薛諧孟取司馬所輯而評之,評其為武侯者而已;家仲法廣?r嚴訂,勒為全書,非侈多於王司馬,成王司馬之志而已。斷其非武侯書而求全乎武侯之書,司馬之功也;不敢自信為全乎武侯之書而考往俟來期終全乎武侯之書,仲法之志,亦猶王司馬之志也。”說明該本與王士騏原本並不完全相同。
王氏所輯,自《鼎立》至《法檢》,皆事與文並載,與陳壽的做法相近。明代萬曆年間舉人張燮亦輯有《諸葛丞相集》,僅見其《序》而未見其《集》,其《序》稱:“按陳壽《上諸葛[氏集]表》云:‘荀勖、和嶠使臣定《蜀相諸葛故事》,輒刪除復重,隨類相從,為二十四篇。’然則名雖為集,實為事與言兼載,非盡其文筆。”其說與王士騏理解相同。王士騏又在敘事後采各家及個人評論,所占比重較大。
明代萬曆年間輯諸葛亮文者,除王士騏、張燮外,尚有郭惟賢、楊時偉諸人。郭惟賢本刻於福建,存佚不詳;楊時偉所輯《諸葛忠武書》流傳至今。
楊時偉,字去奢,又作去華,吳縣人,生活於明末萬曆至崇禎間。除輯有《諸葛忠武書》(自序作於萬曆己未,即1619年)外,尚有《正韻箋》四卷、《狂狷裁中》十卷、《春秋編年舉要》等。楊時偉見王士騏所輯書,“病其蕪累,更撰是書” (《四庫全書》按語)。《諸葛忠武書》十卷,卷一《年譜》,卷二《傳略》,卷三《紹漢》,卷四《連吳》,卷五《南征》,卷六《北伐》,卷七《調御》,卷八《法檢》,卷九《遺事》 , 卷十《雜述》。是書原與《陶潛集》合刻印行,稱《忠武靖節合集》,“蓋寓言進則當為亮,退則當為潛意”。《四庫全書》編者認為:“今世所傳《亮集》四卷,由後人採摭而成,文多依託。……時偉此編於此類多所釐正,較諸家頗為精審。”其編排方法與王士騏《武侯全書》同,即文與事並載。卷一《年譜》為楊時偉自編。卷二之《傳略》,時偉按曰:“忠武事跡,當以‘陳志’為綱,而散見各傳及裴注者亦復不少。《全書》博採類分,是矣;顧反遺本傳,殊欠提綱 (此指王士騏所輯本,至吳審度修訂時已收錄陳壽的《諸葛亮傳》。);是用節錄‘陳志’,題為《傳略》。”楊時偉此書每卷前皆加按語,以顯示與“王書”的區別。如卷三改《鼎立》曰《紹漢》,楊時偉認為,“《全書》首《鼎立》,次《紹統》,若謂紀實正名,不妨並舉。然以愚考之,武擔即位,改元不改漢;陳震盟吳,稱漢不稱蜀;皇皇大典,具有明文。而陳壽暗私題為《蜀志》,漢、賊既淆,名實俱混矣。不知既雲鼎立,誰為紹統? 紹統分明,便礙鼎立。是故定名《紹漢》,以遵侯本志雲”。卷四《連吳》,楊時偉曰:“侯隆中語云: ‘孫權據有江東, 已歷三世,此可為援而不可圖。’《全書》特紀‘連吳’,其識超矣。至若董恢之代答,?t、恪之相嘲,尚可存疑;虞俊料張溫之敗,孝起說正方之言,直為芟去。而周瑜、魯肅之逆順,兄瑾子喬之往復,則附入之,以備連吳事跡雲。”卷五《南征》,卷六《北伐》,卷七《調御》,楊時偉按:“《全書》有《調御》、有《法檢》,皆用人事也,而分為三,用主明揚、法專幽黜,知故僚友乃屬《調御》。余特喜其調御之名,為之解曰:調者諧也,御者駕也;駕馭、諧和,用人之道無餘事矣。於是芟去《用人》,並歸《調御》。而黃權、孟達既為降虜,不足復存,故特除之。”卷八《法檢》,楊時偉按曰:“原集《法檢》不言所用,而《全書》以屬刑罰,要為近之。然但紀裁下不及自檢,有如敕群下‘以勤攻’,冀直言之‘違覆’,曰‘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請自貶三等’以督喪師之咎,即謂法檢不專馭下,亦可矣。至若郭沖記事,尤關政體,故特采焉冠之篇端。”卷九為《遺事》,楊時偉稱:“按《全書?遺事篇》搜輯諸書,及各乘志,浩衍宏博,良見苦心。特太繁雜,間多冗長。至引《抱朴子》訛妄之譚、韋南康胡僧之事,未經駁正,聊為綴題。既割南中碎事附入《南征》,因取他篇如《世系》《八陣》《遺命》《異同》中語當入《遺事》者足成此篇。”卷十為《雜述》,楊時偉按曰:“《全書?評論篇》惟楊戲贊、陳壽評、張儼論及袁孝尼、習鑿齒諸人可耳;碑碣僅劉鎮南、裴晉公二人;而劉碣又入《遺事》,殊失倫類;詩僅少陵幾首,他如崔浩、薛能之謬戾,呂溫、段文昌輩之庸拙,亦污簡冊何也?今為刪並,總名《雜述》而分注其下雲。” 楊時偉在該書中收錄諸葛亮言論、書信與文章共69篇。對《梁父吟》詩與《黃陵廟記》,收錄後加上說明,認定是偽作。《與張魯書》錄而不評。《心書》與《新書》都未採錄。
明崇禎間,諸葛亮三十六代孫諸葛羲、諸葛倬輯《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18卷,已不再按陳壽之法。除《年譜》(用楊時偉所編者)、《傳記》(用張?蜃?者)外,主要收錄歷代評論、詩文及遺蹟、遺事。遺文單編,在卷七(上、下)及卷八(上)。所錄諸葛亮文,卷七(上)收36篇,與楊時偉所輯不同的是,增加了《白鳩篇》、《司馬季主碑贊》、《教令三則》、《兵要》一則、《陰符經解》四條,與兄子瑜書為六封 (楊本為九封),將《黃陵廟記》《梁父吟》列為諸葛亮作品。卷七(下)系《便宜十六策》。卷八(上)為《將苑》五十篇,已入傳者不計在內,此書收入《道藏輯要》。
只收諸葛亮文而不涉及其它內容的,只有明天啟間張溥輯《漢諸葛亮集》。張溥(1602-1641) ,字天如,號西銘,太倉人,明末著名學者。是集按體裁分為詔、表、奏、疏、公文、教、書、箋、議、法、論、記、碑、令、詩共15類,計詩文75篇。較前增加了詔一篇 (《為後主伐魏詔》) ,表二篇 (《群下上漢帝請先主為漢中王表》《請宣大行遺詔表》),奏一篇(《上言追尊甘夫人為昭烈皇后》),《書》二件(《又與劉巴論張飛書》《上先主書》),《箋》二件(“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漢嘉金,朱提銀,采之不足以自食”),《碑》一篇(《南中紀功碑陰銘》),《令》二則(《軍令》一“敵以來進持鹿角”,《軍令》二“連衡陣,狹而厚也”),《兵軍要誡》一則(“枝葉強大……”)。該集在張溥所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四庫全書》收錄。
清代輯諸葛亮文者最早為朱字青岩,江蘇常熟人,官至南陽知府。在其任內編纂《諸葛丞相集》四卷,卷首為《年譜》及《傳》,皆朱?U自撰。文集收諸葛亮文129篇,亦按體裁分類,計有詩一首,對(草廬對策) 一篇,詔一篇,表九篇,疏二篇,公文一件,議三篇,教13篇,書36封,帖一份,箋一篇,記一篇,碑文一篇,論二篇,令四則,說二篇,《心書》50篇。與以前數家比較,多出《草廬對》一篇,書信增加了《答李恢書》,說增《說孫權於柴桑》一篇,減《舉蔣琬表》《南中紀功碑陰銘》《上先帝書》等;將“吾心如秤”入寓言,將《上言追尊甘夫人為昭烈皇后》之奏改入議 (《謚葬甘皇后議》 等。 此書首刻本為萬卷堂本,成書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張鵬翮所輯《忠武志》八卷由冰雪堂刊行。張鵬翮(1649-1725) , 字運青,號宇寬,四川遂寧人,仕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其所輯《忠武志》,卷二為《心書》50篇及《新書》14篇。《心書》即諸葛羲輯本《將苑》,而《新書》分別是《論兵》《論兵下篇》《選將》《料敵》《練兵》《備器械》《行軍》《布陣》《兵有四機》《謀攻》《軍威》《禦敵》《應變據險》《厲士》。卷三為《遺文》,收詩文79篇,增加了《稱董厥》《論張溫》等。篇目名稱自擬者較多,如《請合葬皇思夫人加謚表》 《不絕盟好議》 《與先主論黃忠》《與先主薦劉巴》《拔西縣論》等。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張伯行編纂《諸葛武侯文集》四卷(正誼堂刊本)。張伯行(1652-1725),字孝先,號恕齋、敬庵,河南儀封(今河南蘭考)人,仕至禮部尚書。卷一為諸葛亮之吟一、對一、表八、疏二、議三、教13、書36、帖一、記一、論二、碑一、令四、說三等共76篇,大都與張鵬翮輯本同,僅分類、題目有別,如改《論蔣琬》為《稱蔣琬教》等。不收《論張溫》《拔西縣論》。卷二為《心書》46篇 (刪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篇),卷三為《圖說》,收《二十八宿分野》一篇、《占驗》二篇。卷四《制器》,收《木牛流馬法》、《教》三則等。
乾隆間王縈緒纂《諸葛忠武侯集》(不分卷) 。王縈緒(1713-1784),字希仁,號成祉,又號天馥,別號蓮峰、五蓮山人,山東諸城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仕至四川酆都縣知縣、石柱直隸廳同知。存手稿,未印行。卷首有張洲《刪訂諸葛忠武侯文集序》,稱“吾友王子天馥,夙慕漢忠武侯之為人,而病其集之雜也,加刪訂焉。舉所為權謀術數、庸妄人所驚傳而樂道者,一切去之,獨留醇正粹白之言,有合於聖賢之指者,視原集蓋僅存四五”。王縈緒《諸葛忠武侯集序》說:“近世朱青岩氏搜羅諸書,片言隻字皆錄,然伐魏之詔,請立漢中王之表,皆不似侯手筆,或當時詞臣所撰;薦彈之章、作器之教、與人之書,亦多不關緊要,無足以見侯者。至《心書》五十章,則何人剿襲孫、吳之緒餘而偽托之侯,明李夢陽已辨之詳矣,可執以為侯之書哉? 且言貴精而不貴多,今錄《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諸作,共十有六章。”篇目是:《隆中對》《前出師表》《街亭自貶疏》《後出師表》《臨終遺表》《絕盟好議》《正議》《誡子書》《誡甥書》《答法正書》《答李嚴書》《與參署教》《獎姚?平?士教》《勸將士攻闕教》《赦論》《心喻》(“我心如秤”)。此書實是選集,後附作者論諸葛亮文12篇,總題為《武侯疑事論》。
嘉慶年間,嚴可均編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其中《全三國文》卷五十八、卷五十九為諸葛亮文。嚴可均(1762-1843) ,浙江烏程(今湖州)人,字景文,號鐵橋,嘉慶舉人。所輯諸葛亮文共86篇,以體裁分為教、表、疏、上言、箋、書、論、議、兵要、兵法、記、序、贊、銘等,每篇皆註明出處,有的註明寫作時間,如《答蔣琬教》為建興元年,《與李豐教》為建興九年等。篇名系輯者自擬,如《表上武功事》《至祁山南北岈上表》《街亭之敗戮馬謖上疏》《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空虛上言》(按:即《後出師表》)等。有些篇目,如《黃陵廟記》《陰符經序》,作者加按語曰:“此文疑依託。”《兵要》六則及《兵法》二則,自《太平御覽》等書中輯出,較此前之輯錄者為多,又增《石刻誓文》一篇(“碑即仆,蠻為漢奴”)。
張澍在前人基礎上纂《諸葛忠武文集》四卷。張澍(1776-1847)(張澍生年,又作1781年或1782年。) ,字時霖,又字伯瀹,號介侯、介白,甘肅武威人,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歷任玉屏(今屬貴州)、瀘溪(今屬湖南)等縣知縣。其所纂文集,亦按體裁如對、 詔、 表、 書等編排。卷一、卷二收文131篇,卷三為《十六策》,卷四為《將苑》50篇,卷五、卷六為附錄。卷五附錄劉備、劉禪下於諸葛亮之詔書,曹操、孫權、司馬懿及有關人物給諸葛亮書信;卷六選錄歷代所撰諸葛亮論贊及碑文、廟記等。張澍又輯《故事》五卷,開始單行,後合為一書。
張澍所輯諸葛亮文, 較為完備且錯誤較少,故中華書局於1960年8月整理校點出版,名為《諸葛亮集》,1974年7月再版。
明、清時人所輯錄的諸葛亮文集,除真偽未定和明系偽托者外(詳見下章),誤收與濫入者計有九篇,另有一篇為中華書局本誤收,總計十篇。篇目如下: 白鳩篇 諸葛羲輯本卷七收入,系四言詩(“翩翩白鳩,再飛再鳴……”)28句,清人張鵬翮《忠武志》 同, 題作《白浮鳩》。據張澍輯《諸葛忠武侯文集》所作《序》云:“本朝朱?U輯《諸葛武侯集》二十卷(按:張說誤,應為四卷),遂寧張鵬翮之《忠武志》全襲之,庸俗詩文,盈污篇牘,侯之著作,反多遺漏。張氏又增《白浮鳩》一篇,乃吳人苦孫皓之暴而吟者,亦混簡編。”
群下上漢帝請先主為漢中王表 張溥輯諸葛亮文收錄,朱?U等襲之。據《華陽國志》卷一《先賢士女總贊?廣漢士女贊》:“李朝字偉南……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其文朝所造也。” 群下上漢中王即帝位表 清人朱?U、張鵬翮、張伯行所輯《亮集》均錄入。據《三國志.劉巴傳》:“先主稱尊號,昭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
又為先帝與後帝遺詔 按:此指《三國志?先主傳》裴注曰:劉備“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是劉備與劉永當面談話,談不上詔書,亦無需起草。系輯亮文之張澍等人濫入其中。
兵法“知有所甚愛”條 按:張澍輯亮文,《兵法》類收“知有所甚愛,知有所不足愛”條,張氏加按語曰“《玉海》引蘇氏曰”,因未知所指,故仍誤作亮文。此系北宋人蘇洵《權書?強弱》(見《嘉?v集》)中之一段。
兵法“鎮星所在之宿”條 按:此條張澍輯本亦稱《兵法秘訣》,見於《太平御覽》卷三二八,但不知作者,系濫入其中者。
軍令“軍列營”條 按:此條見《太平御覽》卷三五六所引《晉令》,張澍本無,中華書局本誤收。
軍令“兩頭進戰”條 按:此條見《太平御覽》卷三四一所引《晉令》,張澍本誤收。
“諸葛子?若能力兼三人”條 按:《諸葛子》,是諸葛瑾之長子諸葛恪所著書名,原書已佚,清人馬國翰有輯本,張澍誤認“諸葛子”為諸葛亮,故錄入《亮集》。 “諸葛子鼓洪爐”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