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風月》是2010年6月1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金榮。
基本介紹
- 書名:此岸風月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頁數:255頁
- 開本:32
- 品牌:百花文藝出版社
- 作者:李金榮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65239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此岸風月》內容簡介:文字是李金榮生活的一部分,她將她的靈魂用文字呈現給我們,使我們才能結識一個全面的她。讀了這個散文集,通過她優美而流暢的筆觸,可以看到了一個平凡、淳樸而又嫻靜的知識女性的內心世界。李金榮是一位用心來寫作的作家,敘事也好,狀物也好,寫景也好,都緊緊圍繞著她的思辨展開,力爭抒發出她的生活情趣和美好願望,並能感染人,打動人,與讀者分享淡泊寧靜的快樂。她散文中大部分篇什選材都很瑣細平凡,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草一木引發開來,察事物於細末,發真理於幽微,富有韻味和寓意。
作者簡介
李金榮,公務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喜歡讀書、聽歌、旅遊、看電影。出版過散文集《有一扇窗為你打開》。她的作品不依賴華麗的外表和各種包裝,實實在在、完完全全地靠自己的文學才華及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熱愛贏得了讀者。
圖書目錄
優美而流暢的吟詠(代序)
寫給女人的書簡
懷舊時分
偶遇
重溫老歌
閒筆生花
幸福像蝴蝶
難忘雨中的周莊
林巧稚印象
重逢
寫著就是幸福的
寂寞如花
雨中情思
冰心的浪漫
讀書漫談
詩意的生活
書生留得一分狂
莊周夢蝶
友情似水
永別的儀式
高貴的沉默
人間情誼
酒醉的情境
濃情詩詞與其背後的“啼笑因緣”
走進凡爾納的奇妙世界
化蝶
遠去的風箏飄帶
默讀年齡
清明感懷
一脈茶香
寬容之美
阿爾格倫的風鈴草
童年兩篇
塔希提島與名人錄
除夕夜話
午後時光
文學之美
散步時的遐想
寫作之魅
懷念老電影
紅牆春夢
帝國的罌粟園
夢泊女人香
大河人生
大宋歌王
唐韻情思
寫給女人的書簡
懷舊時分
偶遇
重溫老歌
閒筆生花
幸福像蝴蝶
難忘雨中的周莊
林巧稚印象
重逢
寫著就是幸福的
寂寞如花
雨中情思
冰心的浪漫
讀書漫談
詩意的生活
書生留得一分狂
莊周夢蝶
友情似水
永別的儀式
高貴的沉默
人間情誼
酒醉的情境
濃情詩詞與其背後的“啼笑因緣”
走進凡爾納的奇妙世界
化蝶
遠去的風箏飄帶
默讀年齡
清明感懷
一脈茶香
寬容之美
阿爾格倫的風鈴草
童年兩篇
塔希提島與名人錄
除夕夜話
午後時光
文學之美
散步時的遐想
寫作之魅
懷念老電影
紅牆春夢
帝國的罌粟園
夢泊女人香
大河人生
大宋歌王
唐韻情思
文摘
傍晚時分,女兒的屋裡傳來歌聲,打破了室內的寧靜。就在此時,一首名為《昨日重現》的英文歌與你不期而遇,電光石火般一下子就把你給迷住了——昨日,往昔都已成為昨日,而昨日是西風中凋零的碧樹。
在歌聲中你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離你遠去了的年少時光和那些陪你一起演繹時光的人,你被歌曲感動了、融化了。昨日重現,所有真實的、虛幻的、美麗的、迷惘的、感傷的片段撲面而來,又纏繞不去。在歌聲的牽引下,你的腦海里清晰地回放出留有自己年少影像的歲月,剎那間陷入淡淡的憂傷和朦朧的情懷之中,不能自拔。
這就是懷舊。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讓你在不經意間觸景生情,滋生一些對往事的懷念和追憶。這時的你往往是悲欣交集、無可名狀的,猶如一枚石子投進心湖,激起幾多感慨幾多滄桑。
當你情不自禁往懷舊的壁爐里添一些柴,躥起的火光便映亮了留在你記憶深處的那些人和事,不經意間,一種亘古的相思爬上心頭。此刻,你再也無法以理智的冷漠對抗情感的狂潮,猶如杜拉斯筆下的女主人公,想到堤岸上的那個男人,忍不住流下淚來。因為,他已經消失於歷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樣;更因為那張俊美的臉承載了她一生的愛與怨。寂寞如花隨風飛舞,瀰漫了整個心空,像一場醒不來的宿醉。這是杜拉斯在《情人》中描述的愛情,也是現實中的她在七十歲時緬懷自己少女時代的一段熾熱而絕望的愛情時的心境寫照。她說她的寫作是一種死亡,這裡的死亡,想必代表緬懷的終結,那個十五歲的自己已在湄公河上漸行漸遠,在時光的洪流中不復歸來,此時的《情人》就是對青春的祭奠,對愛情的祭奠。
有人說,有那么一些歌,有那么一些文字,有那么一些場景,會因為和重要的記憶聯在一起,而成為日後的懷舊之匙。確實如此,懷舊之匙一旦開啟記憶之門,任誰都會止不住思緒萬千,更哪堪是多情的詩人。
徐志摩三十二歲那年出國,途經英國,重遊劍橋大學,心頭別有一番滋味。八年前與林徽因的一段戀情夢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難抑澎湃的心潮,寫下了《再別康橋》,把內心對舊情的懷念和珍視,尋夢的惆悵和落寞,都掩藏在飄逸灑脫的風姿下;把祝福留給昔日的戀人,把苦悶和憂鬱留給自己,在情場上優雅地轉身離去。去世後,忌日那天林徽因撰文《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字裡行間傳遞出她對徐志摩的懷念,感人至深,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路過你的家鄉,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獨立火車門外,凝望著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憶許多不相連續的過往殘片,直到生和死間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車似的蜿蜒一串疑問在蒼茫間賓士……如果那時我的眼淚曾不住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會原諒我的。”在人間有過這樣的紅顏知己,茫茫浮世的毀譽還有什麼值得詩人置之一笑呢?曾經的愛慕與失落都有了著落。
懷舊時分,縈繞在耳邊的綿綿細語,閃爍在眼前的迷離景象,浮現在腦海里的一個個情節,如同清亮的溪水穿越記憶的溝溝坎坎從你的身邊潺潺而過,仿佛一切都剛剛發生,讓人難以釋懷。因此,懷舊之作,有時不僅僅是為自己而寫,也是為歷史而寫。諸如季羨林晚年之作《憶往述懷》、梁漱溟晚年口述《這個世界會好嗎》、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德國格拉斯的《剝洋蔥》等著作,讓我們可以感覺到光陰在書中窸窣流淌,歷史中的人和物都活了,在書中輕盈地走動,娓娓地訴說。
懷舊的路上落英繽紛,空留余香,隨風飄零。當我們深深回眸,獨自採集那些標識著美麗故事或傷感往事的落葉的時候,感到了些許溫暖,又有些許的惆悵。清風細雨,惹一地殘紅輾轉成泥,閒愁成殤。這時的我們是善感而多情的,因為,這個“舊”字里蘊藏著我們的生命和聚積在我們生命里的長思淺念、摯愛真情,叫人如何不想他(她)呢?
懷舊時分,別無他求,只求一醉方休,沉睡在往昔的夢中不要醒來。因為夢醒後,一腔柔情說與誰聽?!P12-14
在歌聲中你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離你遠去了的年少時光和那些陪你一起演繹時光的人,你被歌曲感動了、融化了。昨日重現,所有真實的、虛幻的、美麗的、迷惘的、感傷的片段撲面而來,又纏繞不去。在歌聲的牽引下,你的腦海里清晰地回放出留有自己年少影像的歲月,剎那間陷入淡淡的憂傷和朦朧的情懷之中,不能自拔。
這就是懷舊。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讓你在不經意間觸景生情,滋生一些對往事的懷念和追憶。這時的你往往是悲欣交集、無可名狀的,猶如一枚石子投進心湖,激起幾多感慨幾多滄桑。
當你情不自禁往懷舊的壁爐里添一些柴,躥起的火光便映亮了留在你記憶深處的那些人和事,不經意間,一種亘古的相思爬上心頭。此刻,你再也無法以理智的冷漠對抗情感的狂潮,猶如杜拉斯筆下的女主人公,想到堤岸上的那個男人,忍不住流下淚來。因為,他已經消失於歷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樣;更因為那張俊美的臉承載了她一生的愛與怨。寂寞如花隨風飛舞,瀰漫了整個心空,像一場醒不來的宿醉。這是杜拉斯在《情人》中描述的愛情,也是現實中的她在七十歲時緬懷自己少女時代的一段熾熱而絕望的愛情時的心境寫照。她說她的寫作是一種死亡,這裡的死亡,想必代表緬懷的終結,那個十五歲的自己已在湄公河上漸行漸遠,在時光的洪流中不復歸來,此時的《情人》就是對青春的祭奠,對愛情的祭奠。
有人說,有那么一些歌,有那么一些文字,有那么一些場景,會因為和重要的記憶聯在一起,而成為日後的懷舊之匙。確實如此,懷舊之匙一旦開啟記憶之門,任誰都會止不住思緒萬千,更哪堪是多情的詩人。
徐志摩三十二歲那年出國,途經英國,重遊劍橋大學,心頭別有一番滋味。八年前與林徽因的一段戀情夢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難抑澎湃的心潮,寫下了《再別康橋》,把內心對舊情的懷念和珍視,尋夢的惆悵和落寞,都掩藏在飄逸灑脫的風姿下;把祝福留給昔日的戀人,把苦悶和憂鬱留給自己,在情場上優雅地轉身離去。去世後,忌日那天林徽因撰文《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字裡行間傳遞出她對徐志摩的懷念,感人至深,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路過你的家鄉,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獨立火車門外,凝望著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憶許多不相連續的過往殘片,直到生和死間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車似的蜿蜒一串疑問在蒼茫間賓士……如果那時我的眼淚曾不住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會原諒我的。”在人間有過這樣的紅顏知己,茫茫浮世的毀譽還有什麼值得詩人置之一笑呢?曾經的愛慕與失落都有了著落。
懷舊時分,縈繞在耳邊的綿綿細語,閃爍在眼前的迷離景象,浮現在腦海里的一個個情節,如同清亮的溪水穿越記憶的溝溝坎坎從你的身邊潺潺而過,仿佛一切都剛剛發生,讓人難以釋懷。因此,懷舊之作,有時不僅僅是為自己而寫,也是為歷史而寫。諸如季羨林晚年之作《憶往述懷》、梁漱溟晚年口述《這個世界會好嗎》、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德國格拉斯的《剝洋蔥》等著作,讓我們可以感覺到光陰在書中窸窣流淌,歷史中的人和物都活了,在書中輕盈地走動,娓娓地訴說。
懷舊的路上落英繽紛,空留余香,隨風飄零。當我們深深回眸,獨自採集那些標識著美麗故事或傷感往事的落葉的時候,感到了些許溫暖,又有些許的惆悵。清風細雨,惹一地殘紅輾轉成泥,閒愁成殤。這時的我們是善感而多情的,因為,這個“舊”字里蘊藏著我們的生命和聚積在我們生命里的長思淺念、摯愛真情,叫人如何不想他(她)呢?
懷舊時分,別無他求,只求一醉方休,沉睡在往昔的夢中不要醒來。因為夢醒後,一腔柔情說與誰聽?!P12-14
序言
文字是李金榮生活的一部分,她將她的靈魂用文字呈現給我們,使我們才能結識一個全面的她。這幾年,我陸陸續續地拜讀了她的許多散文作品,最近,又集中地讀了這個散文集,通過她優美而流暢的筆觸,我看到了一個平凡、淳樸而又嫻靜的知識女性的內心世界。
李金榮是一位用心來寫作的作家,敘事也好,狀物也好,寫景也好,都緊緊圍繞著她的思辨展開,力爭抒發出她的生活情趣和美好願望,並能感染人,打動人,與讀者分享淡泊寧靜的快樂。
她散文中大部分篇什選材都很瑣細平凡,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草一木引發開來,察事物於細末,發真理於幽微,富有韻味和寓意。很難在她的宇里行間找到喧囂、虛妄和譁眾取寵,這跟她的為人怕是不無關係。
讀李金榮的散文,仿佛是賞玩扇面或冊頁,寥寥數筆,婉麗清幽,小是她散文的一個特點,雅則是她散文的另一個特點,她似乎距離功利社會相去甚遠,而僅僅沉浸在自己的心境中,自然抒發,所以我才在她的作品中讀不到煙火氣,也很難領略到時代的波瀾壯闊,只是竹影粉牆,小橋流水。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硝煙瀰漫可以震撼人心,漁歌唱晚卻可以令人陶醉,各有千秋。我覺得李金榮不必去刻意追求什麼,她只要隨心所欲說自已要說的話,就足夠了,只要真誠,不怕沒有知己,況且,閒情逸緻往往最見智慧,寂寞也是詩。
李金榮在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不指望寫作吃飯,所以她的創作也就不敷衍,只是力求在平凡中發現美,並將這種美告訴人們,一起分享,她是在享受創作的樂趣,有滋有味,用不著疲於奔命,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她的散文中常能品味出一種從容和淡定,也就毫不奇怪了。
一首歌,一本書以及一杯茶,往往都能讓她體會到生活的情致,閱讀時,我們更多的發現她田園牧歌似的休憩狀態,其實,這僅僅是她心靈的折射,而現實中的她,就沒有那么閒暇了,她是上班族,每日都要朝九晚五地奔走;她又是個妻子,是個母親,要操持一家人的鍋碗瓢盆,同時她還是個女兒……她過著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質樸生活,操勞中有慰藉,忙碌中有甜蜜,這樣她才不會在文字中迷失,永遠都是腳踏實地。
認識李金榮已經多年,知道她始終筆耕不輟,前些年,她挑了部分精彩篇什出了一本集子,這一次,又要出第二部了,真是替她高興。她是個文靜的人,跟她聊天,她是聽的時候多,談的時候少,她把她的情懷都凝結成錦繡文章,不虛度日月。
也許有人會覺得她視野比較窄,多以身邊的凡人瑣事為題,罕見縱橫撼動、俯仰離合的大喜大悲,我卻不以為然,風聲雨聲讀書聲也照樣能讓人怦然心動,這已經足夠。
如此寫作,挺好。
雪屏
2009年10月於北京
李金榮是一位用心來寫作的作家,敘事也好,狀物也好,寫景也好,都緊緊圍繞著她的思辨展開,力爭抒發出她的生活情趣和美好願望,並能感染人,打動人,與讀者分享淡泊寧靜的快樂。
她散文中大部分篇什選材都很瑣細平凡,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草一木引發開來,察事物於細末,發真理於幽微,富有韻味和寓意。很難在她的宇里行間找到喧囂、虛妄和譁眾取寵,這跟她的為人怕是不無關係。
讀李金榮的散文,仿佛是賞玩扇面或冊頁,寥寥數筆,婉麗清幽,小是她散文的一個特點,雅則是她散文的另一個特點,她似乎距離功利社會相去甚遠,而僅僅沉浸在自己的心境中,自然抒發,所以我才在她的作品中讀不到煙火氣,也很難領略到時代的波瀾壯闊,只是竹影粉牆,小橋流水。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硝煙瀰漫可以震撼人心,漁歌唱晚卻可以令人陶醉,各有千秋。我覺得李金榮不必去刻意追求什麼,她只要隨心所欲說自已要說的話,就足夠了,只要真誠,不怕沒有知己,況且,閒情逸緻往往最見智慧,寂寞也是詩。
李金榮在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不指望寫作吃飯,所以她的創作也就不敷衍,只是力求在平凡中發現美,並將這種美告訴人們,一起分享,她是在享受創作的樂趣,有滋有味,用不著疲於奔命,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她的散文中常能品味出一種從容和淡定,也就毫不奇怪了。
一首歌,一本書以及一杯茶,往往都能讓她體會到生活的情致,閱讀時,我們更多的發現她田園牧歌似的休憩狀態,其實,這僅僅是她心靈的折射,而現實中的她,就沒有那么閒暇了,她是上班族,每日都要朝九晚五地奔走;她又是個妻子,是個母親,要操持一家人的鍋碗瓢盆,同時她還是個女兒……她過著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質樸生活,操勞中有慰藉,忙碌中有甜蜜,這樣她才不會在文字中迷失,永遠都是腳踏實地。
認識李金榮已經多年,知道她始終筆耕不輟,前些年,她挑了部分精彩篇什出了一本集子,這一次,又要出第二部了,真是替她高興。她是個文靜的人,跟她聊天,她是聽的時候多,談的時候少,她把她的情懷都凝結成錦繡文章,不虛度日月。
也許有人會覺得她視野比較窄,多以身邊的凡人瑣事為題,罕見縱橫撼動、俯仰離合的大喜大悲,我卻不以為然,風聲雨聲讀書聲也照樣能讓人怦然心動,這已經足夠。
如此寫作,挺好。
雪屏
2009年10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