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1954-2008)》是由《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編纂委員會編撰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1954-2008)
- 作者:《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類別:地方志
《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1954-2008)》是由《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編纂委員會編撰的地方志。
《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1954-2008)》是由《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編纂委員會編撰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志》(以下簡稱《人大志》)是全面記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鑲白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
1983年,正鑲白旗進行改社建蘇木鄉鎮工作,在原人民公社區劃的基礎上,分別建立蘇木、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組建嘎查(巴嘎)、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民眾自治組織,並規範鎮、蘇木、鄉行政建制單位的地名。1998年,正鑲白旗轄9個蘇木、3個鄉、1個城關鎮、122個行政嘎查(村)、5個牧林場(站)。2001年...
旗 旗,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自治旗、林區、特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由地級市、盟管轄,是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行政區劃。中國總計49個旗。歷史沿革 清代初年,仿照滿洲的八旗制度在蒙古地區設立旗作為基層行政區,沿用至今。具體名單 ...
同年9月中旬,中共察北地委決定,合併組建商(都)、化(德)、康(保)聯合縣(黨政機關駐地正鑲白旗張蓋灣村),屬冀熱察行政公署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3日,內蒙古騎兵第11師兩個團解放化德縣。當月15日,恢復了化德縣建制,屬察哈爾省(冀熱察區和北嶽區合併)轄。同月23日,化德縣人民政府成立...
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簡稱錫林郭勒盟行署),由原錫林郭勒盟革命委員會於1978年6月改組成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接管轄,地區行署駐錫林浩特市。歷史沿革 1954年05月,錫林郭勒盟民主政府更名為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1955年09月,改稱錫林郭勒盟人民委員會。1958年04月...
蘇尼特左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北部,介於北緯42°45′—45°05′、東經111°24′—115°11′之間,毗鄰6個旗(市),西南與二連浩特市、蘇尼特右旗相連,南與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交界,東接阿巴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316千米。全旗總面積為34251.7平方千米,南北最長距離約335千米,...
多倫諾爾理事廳作為直隸省最北的行政司法機構,直接管轄的行政地域包括多倫諾爾城、察哈爾左翼正藍旗、正白旗、鑲白旗、鑲黃旗近兩萬多平方千米。司法訴訟管理範圍涉及內外蒙古130多旗,成為代表朝廷在內外蒙古廣大地區直接行使權力的地方政府。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改多倫諾爾理事廳為多倫諾爾撫民廳,管理察哈爾左翼...
截至2023年6月,正藍旗轄3個鎮、4個蘇木,另轄2個鄉級單位。旗人民政府駐上都鎮。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正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南部,介於北緯41°56′—43°11′、東經115°00′—116°42′之間,毗鄰8個旗、縣(市),東鄰多倫縣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接正鑲白旗,南連太僕寺旗、河北省...
1956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寶昌縣建制,其區域(除星耀區劃入正鑲白旗、哈畢日嘎區劃入正藍旗外)大部劃歸太僕寺左旗;同時將太僕寺左旗更名太僕寺旗,旗人民委員會由炮台營子遷駐寶昌鎮,仍隸屬察哈爾盟。1958年9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察哈爾盟後,將太僕寺旗劃歸錫林郭勒盟管轄。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2年...
東臨阿巴嘎旗,西接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南連正鑲白旗、正藍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16公里。南北長335公里,東西寬160公里,總面積為34251.7平方公里。錫林東蘇96.7%的面積屬於草原,其餘為丘陵、沙地和湖盆低地,湖泊十數個。氣候 錫林東蘇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日照時數長,太陽...
1954年4月他遺棄了蒙古國的所有榮譽、地位,懷著為家鄉的人民、為家鄉的文化藝術事業,深懷赤子之心回到內蒙古。於1954年藉故請假回國探親未歸,1955年8月步入察哈爾盟文化隊,在1955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全區文藝匯演中在察哈爾盟代表團演出晚會上他的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以其渾厚嘹亮的歌聲不僅打動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赤城縣、龍關縣屬察哈爾省察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9月,屬華北事務部察哈爾省察南專區。1952年,撤銷華北事務部,設立華北行政委員會;撤銷察哈爾省,將所轄部分市縣劃歸河北省,赤城縣、龍關縣屬華北行政委員會河北省張家口專區。1954年,撇銷華北行政委員會。1958年,撤銷赤城縣,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