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龍燈會

正月初九龍燈會

正月初九龍燈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農曆正月初九,是南澗街一年一度的傳統龍燈會。這一天,人們可以領略到南澗各族民眾精彩紛呈的龍燈表演盛況。在南澗一帶,耍龍舞獅等藝術表演,早在唐朝時期就流行於民間,人們常常用“龍獅恭賀、報燈祝辭”等方式進行節日喜慶。當地有關龍的傳說故事很多,如:“查氏祖騎白龍馬”、“小黑龍”、“母豬龍”、“火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月初九龍燈會
  • 概述:正月初九龍燈會是一種古老
  • 簡介:正月初九,是南澗街一年
  • 迎高台:在全場龍燈表演中,最令人注
簡介,迎高台,

簡介

正月初九,是南澗街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一大早,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就擁向街頭,各自選擇最佳位置,做好觀看龍燈表演的準備。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了中午,龍燈表演隊伍集隊入場,這些表演隊大多是各鄉鎮農民自己組織的,有的是各鄉鎮、街道的老年協會組織的,這場表演活動純屬自娛自樂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在龐大的表演隊伍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青春似火的男女青年,有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年紀最大的達六七十歲,年紀較小的僅八九歲。當主持人宣布龍燈表演開始之後,那一排排興高采烈的表演隊伍,身著節日盛裝,踏著豪爽的舞步,沿著寬敞的大街表演開來。這時,首先看到的是整整齊齊的機車前導隊,緊接著是五彩繽紛的彩旗隊,還有震撼山河的鼓樂隊,還有身穿羊皮、抱著三弦、踏著“三跺腳”的大黑山打歌隊,還有手持大刀、赤膊上陣、粗獷豪邁的“哀牢梟雄”耍刀表演隊…… 幾十支表演隊舉著隊名牌,連續不斷,龍騰虎躍,載歌載舞,盡情狂歡,歌聲、弦聲、笛聲、掌聲、歡呼聲、鑼鼓聲,齊鳴如雷,響徹雲霄。南澗縣城仿佛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使人久久陶醉,流連忘返。
正月初九龍燈會

迎高台

在全場龍燈表演中,最令人注目的還有高台——“包公斷案”,高撓——“八仙過海”,奇龍——龍的頭尾與龍身分開。傳說是唐代行錯三分雨,被魏徵丞相斬下龍頭的“金角老龍”。更勝一籌的是“鳳引麒麟”、“金猴攀桃”、“獅子滾繡球”、“二龍搶寶”……表演要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左右才慢慢結束。
南澗街龍燈會有它的來歷,傳說農曆正月初九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老百姓稱之為“天誕會”,即日人們都要給玉皇大帝拜生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國泰民安”,並用彈奏洞經音樂、龍燈朝賀等來表達敬奉之意和喜慶之情。舊時,每年南澗街龍燈會開始之前,首先要到關聖殿(觀音殿)集中朝拜,待彈奏洞經“玉皇誥”之後,才依序在街上游演,最後到碌摩山玉皇閣表演結束。
隨著歲月的流逝 , 這些傳說和做法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正月初九龍燈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