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禮讚系列

正方形的禮讚系列

正方形的禮讚系列是阿爾伯斯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方形的禮讚系列
  • 作者:阿爾伯斯
每個人似乎都會對顏色有所偏愛,我們時時刻刻能感受到色彩的衝擊,卻從未對這些不同波長的光線進行深入思考。綠樹青天,藍海紅日,自然中的色彩是豐富的。雖然擁有一個能夠精密地感受光線的眼睛,可真正懂得如何去使用它的人卻少之又少。若論起用眼的箇中好手,藝術家群體想必能拔得頭籌。對畫面色彩的考量和搭配,除了敏銳的感受力之外,未嘗不是件需要多年訓練的事。在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中,就有這樣一位,付出一生的時間來探尋色彩感覺的邊界——他就是約瑟夫·阿爾伯斯。
“成百上千的人都能用嘴談話,但只有一人能用腦思考。成千上萬的人能夠用腦思考,但只有一人能用眼觀察。”這句名言出自著名的19世紀英國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他的文章曾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藝術趣味產生了極大影響。阿爾伯斯對這句名言推崇備至,可以想見,阿爾伯斯一定自負於自己定是這千萬人中懂得用眼的一人。
提起阿爾伯斯,稍有藝術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他那極富辨識度的《正方形的禮讚》系列,這些同名的畫作之間非常相似,卻又充滿著變化。這個系列都是以正方形為元素進行創作,距離和角度的完美把握,使之體現出一種秩序感和和諧感。這幅現藏於蓬皮杜,名為《深情的》的作品也屬於這一系列。畫作繪於1954年,為81厘米見方,構圖簡單而嚴謹,正方形精巧的安排和恰好成倍數的距離,阿爾伯斯在構圖上的努力為畫面換取了難以言喻的空間感。四個正方形被填入了不同的暖色,橘色、橙色、棕色、赭石,仔細觀看,相鄰的兩色之間在畫家不斷調整下,二維的空間上似乎出現了一種三維的深度,最中心的赭色塊似乎漂浮在畫面上。實際上,在面對他的作品時,語言的貧瘠明顯地表現出來,也許我們可以最終為畫面上的色彩找到一種名詞,但藝術家訴諸於感受,藉由色彩向每位觀者的眼睛的表達,這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是鮮活的,是永遠不能被黑白鉛字釘死在紙面上的。這正是阿爾伯斯的目的,拋棄圖像背後的固定程式和象徵,將元素減至最簡,從而激活我們具有的感知,用肉眼去感受畫面上無法言說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張力。相比別的作品,此時藝術家只關注畫的色彩和視錯覺的清晰度,這是他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所惟一要表現的兩個元素。
尼古拉斯·福克斯·韋伯在評論阿爾伯斯的這一系列的畫作時曾說道:中央正方形左右的間隔是它與下方距離的兩倍,而其上方間隔則是它與下方距離的三倍,這種安排使得整個作品產生了體量感和運動感,從而避免使畫面顯得過於靜態。畫面中水平的軸線使得觀者將目光落在了作品的平面性上,而從裡向外的垂直線則營造出一種空間感,它們同時存在並帶給人兩種視覺感受,模糊了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界限,並使觀者的目光不斷地在前景和背景之間來回移動。阿爾伯斯故意在其中創造一種緊張的狀態,使視知覺無法得到釋放而存在於一種永恆的運動中。
關於藝術家創造這些獨具特色的作品的原因,我們必須回到他的生平經歷尋找答案。約瑟夫·阿爾伯斯1888年3月19日出生於德國波特洛普市,是家中的長子,他的父親是一個技術工人,同時兼職做著油漆工,他的母親則來自一個鐵匠世家。手工技藝的經驗從小就根植於他的童年記憶,繪畫過程從1920年,他作為一個學生加入了包浩斯,到之後留校成為了一名這裡的教授,阿爾伯斯一直在包浩斯進行著自己關於彩色玻璃畫、家具設計以及色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直至包浩斯學校關閉。而這期間的探索,也使得他嘗試了各種媒介的創作,同時,在進行各種家具設計、彩色玻璃設計等實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他把自己對將生活與藝術相結合的理念的認知進行了深化,這些都可以被看做他色彩研究的最初實驗和日後《正方形禮讚》系列創作的基礎。1933年,由於希特勒的壓力,最終促使阿爾伯斯離開德國前往了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在他的學生中出現了許多成功的藝術家。在這之後,他來到耶魯大學工作,正是在這裡,他開始了《正方形的禮讚》的創作,並著手寫作《色彩構成》一書。
培養對於藝術創作材料的直接感知能力,進而在日後的創作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原材料的性能——這是阿爾伯斯的藝術理念和教學理念。在生活中感知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在他看來,藝術家首先是一個完全融入社會、融入生活的人,而不是那種浪漫主義式的天才。《色彩構成》一書平直易懂,對20世紀末的藝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阿爾伯斯所改良的色彩教學方式被廣泛地運用在世界各地的藝術生培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正方形的禮讚》是阿爾伯斯是對藝術理念的最好表達,在這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中,他避免了任何之前藝術風格或是技巧的影響。在其中,我們看不到任何達文西或是拉斐爾,或者其他藝術家的影子。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是阿爾伯斯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這些色彩之間的對比和並置所造成的視錯覺。一如最早、最單純的藝術,不需要藝術史知識的支持,僅僅觀看它們就足以使我們感動。在這裡,藝術作品僅僅是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自然賦予的能力,來自於我們最直接的感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