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天寧寺

正定天寧寺

正定天寧寺舊名大藏院,和凌霄塔同時建於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中)。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後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正定天寧寺
  • 地理位置:正定縣城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凌霄塔
  • 興建時間:1008-1016
  • 舊名:大藏院
  • 朝代:宋代
歷史沿革,建築風格,主要景點,

歷史沿革

天寧寺,舊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建,賜名“承天寺”。政和年間(1111-1118)始稱天寧寺。宋高宗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為祀奉父王徽宗,賜名“報恩廣寺”,後又改“報恩光寺”。現僅存天寧寺大殿。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大殿是我國南方現存典型的元代木構建築之一,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單檐歇山頂。大殿當心間東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歲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雙鉤墨題記。
梁架經碳-14測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見,此殿在元代重建時,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構件。在梁架結構上,大殿也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築風格和特徵。

建築風格

天寧寺無愧一州偉觀之譽。就其規模而言,位居州城四大寺之首,四大寺即天寧寺,東寺,西寺和乾佛寺。歷經滄桑變遷,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大體布局:全寺座北朝南,以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為中軸結構。此外還有伍籃、火星,水神(禹王),祖師三反和大意堂。西北為光孝塔,山門前有照壁一塊,門前有石獅一對為共護持。大雄
殿是天寧寺的主體建築,經:專家鑒’定,認為它是宋元遺留下來的木結構古建築。殿高近四十米,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歇山式,明向六根內柱,系用“包鑲法”製成的十二瓣稜柱,下有復盆式石杠砒,上雕纏枝牡丹花紋。古寺萬經浩劫,文物所有無幾。尚布·仁,八塊明、清時的古碑,大門保存完整,但字跡已混蝕不清。

主要景點

天寧寺主體建築是凌霄塔,寺外還有幾座亭,相互映襯。進門處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樹,大大的淡紫色的花瓣落了滿地。門口有兩個表情特別可愛的石獅,象是兩個小孩兒在鬥氣似的。風正颳得大,塔上的風鈴玎玲作響,很滌盪心靈的聲音。 凌霄塔始建於唐代,是八角九級的樓閣式塔,三層以下是磚砌,之上則是木構。介紹上說,凌霄塔的下面三層都建有“冰盤式平座”,有利於穩定。另外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它裡面的一根“塔心柱”,從塔的底部一直支撐
坐落在正定縣城天寧寺內。始建於唐代宗時期(762-779年)。寺內殿宇早年坍塌,凌霄塔為重要遺存。現存材料多為木質,故俗稱木塔。凌霄塔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樓閣式建築。現殘高32。76米,共九層,有磚階可登至三層。四層以上設中心柱直通塔頂,各層樓梯改為木製,順樓梯可攀至頂層。塔身的下三層與以上各層結構迥然不同。下三層僅椽飛為木製,斗拱、角柱均為磚仿木構。四至九層似在下三層基礎上再建,每面三開間,柱子、斗拱、椽飛皆用木製。塔身之上為剎座、覆缽、仰葉、相輪、寶蓋和寶珠組成的塔剎。整個塔形外觀宏偉,而又顯得輕盈挺秀。現存塔身,基本保持金代建築風格,其獨特的結構形式,在中國古代佛塔建築中是少見的。
正定天寧寺
凌霄塔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現存的四座古塔之一,位於城內天寧寺,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直插雲際,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當地百姓俗稱木塔。
清光緒元年刊《正定縣誌》記載,天寧寺建於唐懿宗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當時寺院規模宏大,軸線分明,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後殿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晨鐘暮鼓,香火鼎盛。直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天寧寺還有相當規模的建築群:“正殿五間,前承抱廈三楹,殿後浮圖九級(即凌霄塔),高插雲際,屹然,為一郡之觀,與須彌、澄靈、多寶諸塔相輝映”。民國初年,寺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築獨存凌霄塔。
凌霄塔共九層,為典型的密檐樓閣式,其平面呈八角形,高40.98米,矗立於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為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為木結構。在結構形式上,塔身下三層與以上各層也迥然兩樣。下三層除塔檐的椽飛為木製外,其他諸如斗拱、角柱均為磚仿木結構。二至四層各層由外出冰盤檐構成的狹窄平座也均為磚仿木結構。冰盤檐結構形式美觀大方,自然得體,在現存塔中極為罕見。每層正面各闢拱形門或直欞窗。四至九層每面分為三間,斗拱、檐飛皆為木製。從第五層開始,各層高度逐層遞減,外部輪廓亦逐層收殺,從而形成拋物線外廓,給人以輕盈挺秀、穩重柔和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用放射狀八根扒梁與外檐相連,這樣的結構對塔身穩定性非常有利。這也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然而,保存下來的實例並不多,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一書中指出:“我國現存實物中,僅正定天寧寺木塔存在這樣一種結構方式”。
凌霄塔外觀好似高層樓閣,每層均設門、窗,塔內逐層設定樓梯,可以登臨遠眺。由第一層進東、西、南三門可至塔心室。進北門沿階梯可登臨頂層,縱覽古城壯麗景色。因其是古時正定的制高點,此處的勝景自然免不了引發文人墨客的詩興,清代文人謝庭芝就曾有詩曰:“蕭寺峻峭百丈樓,佩萸載酒到高頭。雲擎旭照三關曉,天接沱光一色秋”。
凌霄塔自清早期重修後近三百年間一直未進行過維修,到我國解放時已殘破不堪,尤其是經過1966年邢台地震後,毀壞更甚,塔剎墜毀。此後,又因風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層也相繼坍塌。為保護這座在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198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其予以重修,在保持原貌的原則下,於1982年進行了落架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