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六聯社區;2006年6月,屬六和社區;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六和社區。
此居村民主要為曾姓。曾姓先祖最早從山東遷到河南,再遷到福建,後又遷至廣東興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從興寧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36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20人;80歲以上1人,8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8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8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9人,分布在美國、英國等。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黃豆、土豆、紅薯、甘蔗、木薯等,輔以飼養家禽和製作竹編工藝品等。1984年,村里招商引資辦企業,開始發展工業經濟。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正坑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為主,廠房出租面積約1.5萬平方米,2015年租金收入200多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米粄、米程等。
省道S359線深汕路、正坑路、甲片路、行政八路穿村而過。1968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通電話,2001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座,始建於1976年,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保存完好、有人居住。
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朝,1986年重修,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為兩進一天井格局;祠堂大門兩側撰有對聯"東魯傳經;南豐修史"。2015年,因舊城改造被拆除,為存放祖先牌位和方便祭拜,村民臨時新建了一間曾氏宗祠,占地面積20平方米。
土地伯公廟,供奉土地公,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重修。每月初一、十五村民到廟裡上香祭拜,在該村居住的潮汕人於每月的初二或十六也會到廟裡上香祭拜。
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二,村民都會到宗祠燒香拜祖。每年農曆八月初一早上八點,曾姓族人帶上雞、豬、魚、果品、素菜和香紙蠟燭等祭品到坪山馬巒紅花嶺祖墳祭拜。
該村有製作涼帽的傳統技藝。涼帽是客家地區較有特色的工藝品之一,婦女外出常佩戴涼帽,作遮陽之用。涼帽是用薄薄的篾片編織而成,除正面外,四周垂掛著約16厘米長、摺疊均勻的布,布色有黑色、藍色等。改革開放前,涼帽在坪山地區較有名氣,幾乎每家每戶都深諳其製作技巧,除自用外,大多用於售賣以添補家用。
代表性人物
曾石(1928—1948),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8年在博羅縣戰鬥中犧牲。
曾財(1928—1992),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任曾生司令員警衛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廣東東江行政公署和汕頭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