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景根

歐陽景根

歐陽景根,江西省萬載縣人,1970年9月生,廣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政治學、國家轉型與法治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景根
  • 籍貫:江西省萬載縣
  • 出生時間:1970年9月
  • 學術著作:憲政挫折研究、國家能力研究
基本情況,學術作品,

基本情況

一、教育背景
1. 1996-199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現更名為國際關係學院)攻讀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學位;
2. 2002-2005年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攻讀政治學理論專業比較政治學方向博士學位。
二、工作履歷
1. 1999-2017年 在中共河北省委黨校任教,2013年7月-2017年7月擔任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
2. 2017-今 為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政治學、國家轉型與法治研究。
三、學術兼職
1. 2011年起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當代世界名著:政治學系列》叢書副主編,負責叢書的選稿、審定和校譯工作;
2. 2014-2017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區域法治資本、法治動力與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績效關係研究》。
四、個人榮譽
1. 2016年被河北省委宣傳部評為“燕趙文化英才”;
2. 2016年7月,論文“作為制度變革的法治建設模式”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 2016年12月,論文“國家能力的質量和轉型升級研究”獲得全國黨校系統第十一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學術作品

(一)論文
在《政治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中國行政管理》、《文史哲》、《武漢大學學報》、《學術月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有10篇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政治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族問題研究》等全文轉載,3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部分轉載。
1. “中國法治指標體系的設計基礎與原則”,《新視野》,2017年第2期;
2. “法治的本質、結構與法治政府建設的努力方向”,《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4期;
3. “中國政治發展的模式、階段與策略”,《中國政治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9月;
4. “強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憲法保障職能”,《復旦大學政治學評論》,2015年6月;
5. “作為制度變革的法治建設模式:一種統攝性法治理論的建構”,《政治學研究》,2015年第4期,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期)轉載,並收入《新華文摘》2015年第22期論點摘編,將收入2016年河北社會科學年鑑。
6. “國家能力的質量和轉型升級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第4期,並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2期)轉載(3200字),同時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7. “國家建設理論範式的發展與實踐創新”,《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8. “知識增長的認識框架與政治學的新思維”,《比較政治學研究》,第6輯。
9. “弱勢群體維權方式的選擇和轉變規律研究”,刊於《晉陽學刊》第4期。
10. “民主轉型與鞏固:民主化理論模式的評析與民主鞏固的序列分析模式建構”,刊於《比較政治研究》,第3輯。
11. “解開現代政治之謎”,刊於《博覽群書》,2012年第9期。
12. “社會主義多民族國家制度性國家認同的實現機制”,《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並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 “政治發展陷阱與政治發展資源”,《浙江學刊》,2010年第4期。收入《新華文摘》篇名索引,2010年第18期。
14. “從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過程看國家權力、公民權利與義務”,《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15. “國家能力理論視野下的政府危機管理能力”,《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1期。收入《新華文摘》論點摘編,2010年第11期。
16. “美國內戰:憲法制定史與初步運行史的解釋”,《晉陽學刊》,2010年第1期。
17. “比較政治學的危機與出路:從理論、問題與方法互動的角度”,《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200年第4期,並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8. “憲法社會化、憲法文化建設與大眾憲政主義:政府依憲而治原則的確立途徑”,《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19. “建構中國的公民身份理論:作為一種內化倫理的積極公民身份的建設”,《晉陽學刊》,2008年第3期。
20.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教育糾偏行動中的憲法價值選擇空間”,《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21. “巴基案、格拉特案、格拉茨案與對我國高招政策的反思”,《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2期。
22. “憲法範疇、憲法理論的建構與憲制的維繫”,《浙江學刊》,2008年第5期。
23. “論政治發展的政治能力建設”,《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4. “中國法治的生成與發展邏輯”,《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11期。
25. “社會轉型時期的制度設計理論與原則”,《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
26. “問題驅動還是方法驅動:對政治科學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反思”,《晉陽學刊》,2007年第4期。
27. “作為一種法律權利的社會福利權及其限度”,《浙江學刊》,2007年第4期。
28. “建設淺層法治:從政府與公民兩個主體看中國法治建設的途徑”,《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29. “印度1975年緊急狀態的憲法解釋”,《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30. “推進法治建設,弘揚法治精神”,刊於《河北日報》,2007年12月18日。
31. “民族國家政治能力研究”,《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32. “分配正義,權利正義與權力的正當性:從司法審查的視角看羅爾斯與諾齊克的正義之爭”,《文史哲》,2006年第3期。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5期)部分轉載(轉載量3200字)。
33. “核心概念與概念體系的建構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34. “政治能力建設:國家與社會關係視野中的政治發展與政治可持續發展模式”,《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
35. “規則與公正:憲政經濟學視野下的立憲、釋憲與修憲”,刊於《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9期。
36. “憲法理解與憲政的建立和鞏固”,刊於《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6期。
37. “政治憲法、法律憲法、社會/公民憲法:民族國家政治能力增強的複合憲法模式”,《學術月刊》,2005年第9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38. “當代巴基斯坦政治動盪的憲法解釋”,《學海》,2005年第4期。
39. “新制度主義:又一次範式革命?——兼談政治學研究視角的轉變及個體與制度間的關係”,《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40. “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界限”,《江淮論壇》,2005年第2期。
41. “政治的經濟分析視角與政治科學的發展方向”,《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42. “比較政治學的理論困境與發展前景”,《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43. “憲政挫折的分析框架”,《新視野》,2004年第6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
44. “憲法危機理論:以美國內戰與重建時期為例的闡釋”,《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5期。
45. “民主鞏固的序列分析模式”,《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為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4年第6期)全文轉載。
46. “第三世界國家憲政比較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晉陽學刊》,2004年第3期。收入《新華文摘》2004年第14期論點摘編。
47. “民主鞏固:理論模式的評析”,《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48. “論美國憲政歷史上憲政正義的轉變”,《雲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二)學術著作
1. 《憲政挫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2. 《國家能力研究:應對突發事件視野下的比較》,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6月出版。
(三)翻譯作品
獨譯:
1. 《流動的現代性》(上海三聯書店)
2. 《共同體》(江蘇人民出版社)
3. 《不需暴力的權力》(天津人民出版社)
4. 《背叛的政治》(編選,上海三聯書店)
5. 《轉型中的俄羅斯政治與社會》(華夏出版社)
6. 《第三波:20世紀晚期的民主化浪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合譯:
1. 《國家理論:自由民主的政治學》(第一譯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2. 《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第三譯者)(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比較政治學:理論、案例與方法》(第二譯者)(北京大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