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山·代表作:高幹大 》收錄了歐陽山的長篇小說《戰果》和《高幹大》,短篇小說《那一夜》、《最可憐的女人》、《水棚里的清道佚》等七部。其中,《高幹大》是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的作品,主要描寫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一個供銷合作社的故事,主人公形象豐滿深刻,語言相互明快,富有地方色彩。歐陽山,現代作家。1926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殘了》,1928年連續寫了《桃君的情人》、《愛之奔流》等七八部中長篇小說,成為職業作家。
基本介紹
- 書名:歐陽山•代表作:高幹大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頁數:327頁
- 開本:16
- 定價:29.00
- 作者:歐陽山 中國現代文學館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015453
- 品牌:華夏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歐陽山·代表作:高幹大 》:中國現代文學百家系列。
作者簡介
歐陽山(1908-2000),原名楊鳳岐。荊州人。現代作家。1926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殘了》,1928年連續寫了《桃君的情人》、《愛之奔流》等七八部中長篇小說,成為職業作家。1941年到延安,1947年創作出版長篇小說《高幹大》,是文藝工作者實踐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最早的碩果之一。建國以後,回到廣州,寫出了革命史詩《一代風流》(五卷:《三家巷》、《苦鬥》、《柳暗花明》、《聖地》、《萬年春》),被選為“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紅色經典小說”之一。
媒體推薦
紅豆生南國,南國聳青松。
——楊柄
——楊柄
圖書目錄
歐陽山小傳
長篇小說
戰果
高幹大
短篇小說
那一夜
最可憐的女人
水棚里的清道佚
玉鐲碎了
心的俘虜
三水兩農夫
米與規寧
歐陽山主要著譯書目
長篇小說
戰果
高幹大
短篇小說
那一夜
最可憐的女人
水棚里的清道佚
玉鐲碎了
心的俘虜
三水兩農夫
米與規寧
歐陽山主要著譯書目
文摘
戰果
廣東省北部,清遠縣和英德縣交界,屬於清遠大茅鄉的地方,在那四百年以前還沒有人煙的大羅山脈的連綿峰巒忽然中斷,形成一個其大無比的窪谷一般的崖壁之下,展開了一片高低起伏的低原地帶。白天那裡瀰漫著青灰色的濕霧,晚上成群的野狼躲在野生的灌木叢中,哭泣著,對著自己的模糊的影子嗥叫。寂寞統治著這一重山,第二重山,以及無數重山外的無數重山;被那許多荒山野嶺擁抱著的低原地帶甚至在驍勇強悍的廣東農民看來也好像是不存在的,或者即使存在,也是不可探究和不可征服的。——那裡是大地的秘密的心臟。每天,太陽在崎嶇的山頭上異常困難地滾過,好像它的車輪陷在那低原地帶里拔不出來。不知道從幾多年前,這由北到南的狹長的低原地帶就淤積了紅色的肥沃的粘土,一直到被人開闢為止,豐盛地生長著榛樹林、野桑枝和紫荊樹;野半夏帶酸味的小紅果自己成熟,自己落在地上,任憑野鳥聯群結隊地自由啄食。而在這大窪谷底東邊,替這肥沃的大地擋住初升的太陽,那又尖又高,寶塔似的山群的峰頂上,也長滿了針葉的處女林。公曆一千五百五十年以後,一個姓丁的家族,——同時是大羅山荒原的最初的訪問者和征服者,走到這塊紅色的黏土之上,以犁平高低凸陷的土地,砍伐榛樹、野桑、紫荊和野半夏,獵取野兔、山豬和黃獠,做他們的日常工作,並且把衣服、農具和全體婦人和孩子,安置在這片低原北端的崖壁底下,就在那裡住下了。
一條綠色的小河直貫這低原的全境,從北邊的大羅山蜿蜒流下,一直向南流去,快活地流著——在別的地段上有時又寂寞地流著,和廣東三大河流之一的北江會合。人們有了它才能夠稍微排解生活的憂愁。它娛樂著他們,使他們發生一種渴望:什麼時候也許突然有別的人類坐著木船從河那一頭上來訪問他們——倘若沒有這一類的渴望,人是不能夠生活下去的。那些沃土被它灌溉著,並被它畫出一條巨大的弓形的弧線。它供給丁族的飲料,洗濯他們的身體和衣服——而在夏天和秋天,丁族的男子就把孩子們牽到三丈多寬,流水比較平靜的河灣里練習游泳,以便他們獲得捕魚和摸取河旁的蜆螺之類的食品的本領。
這樣,最初的泥螺村便建立起來了。這一族人開頭只有一個老人,四個壯年男子,六個女人和十四個男女孩子。有許多理由可以相信他們這一夥人是些犯罪的亡命者,潛伏著,真像河灘下面的泥螺一樣,住在這無從和別的人類通音信的山坳里,忍受著被廣漠的荒野所引起的重疊的恐怖和寂寞。後來,——他們不能忍耐了。他們的財富——那些野獸的肉脯、醃魚、乾菜和吃剩下來的穀米也越積越多了。族中的四個壯年男子渴望能夠看見同族以外的人類的臉孔和聽見他們的聲音,於是有一天絕早,便分頭到周圍二三十里外的村莊——像大洞墟、壩仔墟、高田鄉所屬的那些地方做起種種的活動來。
……一個月以後,出外的四個壯年男子只有三個回到了家。他們等待著,一年又一年過去,那一個不幸失蹤了。他們帶著穀米、肉脯、醃魚、乾菜出去,把挑在肩上的兩個竹籮裝得滿滿地,再把腰問和背上也掛得滿滿地,往後,帶了錢幣、女人、豬牛和別的家裡缺少的貨物回來。女人——被他們買來的和被他們搶來的,替他們繁殖,勞動;還教會那些孩子們唱東江、西江和北部山地流行的歌曲。歌曲和女人是從來不能分離的。在採伐林木的時候,在溪水旁邊,在竹排上,在篝火旁邊,她們老是輕聲地唱,柔婉地唱,唱著不同的歌句。男子們也摹仿起來了。
他們唱著:
太陽曬得猛呵,你在林中找哪個呵!
來路條條通呵,上得山來落得河呵!
族中那個老人——那被尊崇和敬愛的祖父,常常在篝火旁邊給後輩們講國家的歷史和家庭的事跡,也講一點神話和巨人朱元璋的傳說。全族的生活知識和敬神禮節都是那個老人傳授的。在他死去的前一年——他恰好滿九十歲的時候,有五個強壯的男人——他們之中最年輕的只有二十歲上下,帶著七個女人和四個小孩子從英德那方面徒步走來了。他們自己承認是三十年前失蹤沒有回家的那姓丁的男子的後裔,要求在泥螺村住下。那九十歲的衰弱的老人立刻跳起來,恰像一隻瘋瘋癲癲的小貓。他抱過每一個男子,用長指甲抓他們的寬厚的脊背,哭泣而且發抖,仿佛他到底在無窮憶念的歲月以後重逢了他那失蹤的孩子。一大塊接連不斷的、平坦而且靠著泥螺河邊的熟田立刻劃給他們,他自己居住的茅屋也給他們騰讓出來。姓丁的這一族更加熱鬧和旺盛起來了。他臨死的時候曾經給後輩們留下這樣的遺囑:
“祖宗和神明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刀和槍不能讓空閒著上了銹,弓箭也是不能丟荒的。好……你們記著:要和外面通婚,可是千萬莫讓女家占了你們的上風。那是危險的。時時要提防別人來攻打村子。生田趕快耕種,河堤也要……趕快……好吧,你們記著就是了。這裡還有許多事情要動手做,可是人手……唉,我們人丁單薄得很哪!你們曉得,我一輩子最愛的是人。以後不論什麼人,——不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到了這裡……只要肯拜我們丁家祠堂……你們要一律收留下來,像款待兄弟妻女一般款待他們。我再說一遍,要知道什麼都不貴重,最貴重的是人哪!好吧,我的話已經說完了。真的,最貴重的是人哪!”
現在,——過了四百年之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末尾,那低原上面的紅土已經變成一望無際的綠色的禾田。稻葉在這幅闊大的耕地上生長得肥壯而茂盛,把那條和四百年前一樣日夜不停地流著的小河遮蓋起來,使人難以辨認那巨大的堅韌的弧線了。
那征服者把他的茅屋的第一根木樁敲打下去的地方,現在人們已經把它建築成一個離清遠縣城不遠的居住著兩千多人口的村落。連外面的人都知道泥螺村,和流過這狹長的村莊西邊的泥螺河了。瓦屋頂和草屋頂的建築物不斷增加,一直從中心街市把村莊的邊界擴展到村北泥螺河水源所切成的崖壁之下。
無論如何,人類的勞動力的創造——遲緩或是迅速,總是十分可驚的。他們伏匿在大羅山中,在山外,——東邊有高田鄉,西北邊有大洞墟,西南邊有壩仔墟。現在,他們開闢了一條大路,從大洞墟起,一直通到泥螺村南邊盡頭。這條大路雖是草創、簡陋的,然而穿過丁家山的山腹,高踞在泥螺村和屬於泥螺村所有的萬頃綠田之上,拙笨而傲慢,恰像是泥螺河那巨大的弧弓底弦索。它又在村外南端和另外一條更大的、路心橫鑲著白石的道路——那是從壩仔墟通到高田鄉的舊官道——相銜接。這樣,人們可以很不費力地在這幾個鄉鎮中步行,而且可以一直走到清遠縣城。
現在,泥螺村有了自己祠堂、寶塔和廟宇,有了自己的茶山和林山,有了自己的鋸木廠和燒磚窖。——他們把闊大的木排,載著柴薪或者青磚的沉重的木船放在泥螺河裡。它背負著那些貨物順流而下,經過清遠縣城的近郊,沿著北江的急流一直運送到廣州。人們望著那些肥胖的木船緩緩地在河面上鳧行,便引起某種奇妙的幸福的幻想,向他們歡呼起來。
黑暗、太陽、月亮這三位主宰長年長月統治著山坳里的窮鄉僻壤所造成的愚蠢、頑固和懶惰,被木船所引起的歡呼攻破了。這是人類勝利的吶喊。這時候,一群一群的山岡笑著,綠色的翡翠鳥飛翔著,森林跳舞,泥螺河在周圍繞著圈子跳躍奔跑。
全體看來,泥螺村像是一把橫放著的闊大的鍘刀。它主要地是由一條長的直道和一條平行的短的直道,加上二三十條短小的、斜行的或彎曲的橫巷子組成的。街市上有簡陋而寒酸,貨物和陳設都異常缺乏的商店、茶樓、酒館。還有隻設一個座位的理髮店和只有兩籮米的糧食店,以及其他不像商號的農村用品的小店子。它們排列在又長又直的大街兩旁,構成那兒的“熱鬧”市場。一間熟藥店門口掛著一個大概從前是綠色的扁嘴信箱,信箱之上掛著“郵政代辦所”的小木牌。不論街市上和僻靜的小巷子裡,草料、垃圾、淤泥、家畜的糞便,丘陵一般到處堆積;母豬、小豬、皮肉潰爛的狗、乖巧伶俐的公雞和母雞,大搖大擺地在那些丘陵之間穿行著,互相追逐和互相激怒。小巷子非常狹窄,但是比較大街上無論如何乾淨得多。各自的門口是有人打掃的,而那些垃圾就潑在沒人打掃的大街上。屋檐接連在一起,這邊的門口和對面的門口幾乎緊貼地相對著,好像全村擠得魚鱗一般的房屋正在交頭接耳地私語。這些房屋有許多是空放著沒有人去住的。荒廢的院落往往是出格地寬闊,從已經倒塌了的圍牆缺口外面望進去,滿院子都是自然生長,從來不曾修剪過的果樹。
在雨天,粗急的雨點從山外投擲過來,滿村的瘦長而醜陋的果樹就和它們拼搏著,把它們擊落地上,匯合成縱橫的河流,浸沒了所有大大小小的街道和院落。那蘇沙蘇沙的搏鬥聲常常把耳朵震聾,並且是那樣地恐怖,一天兩天地繼續不停。
廣東省北部,清遠縣和英德縣交界,屬於清遠大茅鄉的地方,在那四百年以前還沒有人煙的大羅山脈的連綿峰巒忽然中斷,形成一個其大無比的窪谷一般的崖壁之下,展開了一片高低起伏的低原地帶。白天那裡瀰漫著青灰色的濕霧,晚上成群的野狼躲在野生的灌木叢中,哭泣著,對著自己的模糊的影子嗥叫。寂寞統治著這一重山,第二重山,以及無數重山外的無數重山;被那許多荒山野嶺擁抱著的低原地帶甚至在驍勇強悍的廣東農民看來也好像是不存在的,或者即使存在,也是不可探究和不可征服的。——那裡是大地的秘密的心臟。每天,太陽在崎嶇的山頭上異常困難地滾過,好像它的車輪陷在那低原地帶里拔不出來。不知道從幾多年前,這由北到南的狹長的低原地帶就淤積了紅色的肥沃的粘土,一直到被人開闢為止,豐盛地生長著榛樹林、野桑枝和紫荊樹;野半夏帶酸味的小紅果自己成熟,自己落在地上,任憑野鳥聯群結隊地自由啄食。而在這大窪谷底東邊,替這肥沃的大地擋住初升的太陽,那又尖又高,寶塔似的山群的峰頂上,也長滿了針葉的處女林。公曆一千五百五十年以後,一個姓丁的家族,——同時是大羅山荒原的最初的訪問者和征服者,走到這塊紅色的黏土之上,以犁平高低凸陷的土地,砍伐榛樹、野桑、紫荊和野半夏,獵取野兔、山豬和黃獠,做他們的日常工作,並且把衣服、農具和全體婦人和孩子,安置在這片低原北端的崖壁底下,就在那裡住下了。
一條綠色的小河直貫這低原的全境,從北邊的大羅山蜿蜒流下,一直向南流去,快活地流著——在別的地段上有時又寂寞地流著,和廣東三大河流之一的北江會合。人們有了它才能夠稍微排解生活的憂愁。它娛樂著他們,使他們發生一種渴望:什麼時候也許突然有別的人類坐著木船從河那一頭上來訪問他們——倘若沒有這一類的渴望,人是不能夠生活下去的。那些沃土被它灌溉著,並被它畫出一條巨大的弓形的弧線。它供給丁族的飲料,洗濯他們的身體和衣服——而在夏天和秋天,丁族的男子就把孩子們牽到三丈多寬,流水比較平靜的河灣里練習游泳,以便他們獲得捕魚和摸取河旁的蜆螺之類的食品的本領。
這樣,最初的泥螺村便建立起來了。這一族人開頭只有一個老人,四個壯年男子,六個女人和十四個男女孩子。有許多理由可以相信他們這一夥人是些犯罪的亡命者,潛伏著,真像河灘下面的泥螺一樣,住在這無從和別的人類通音信的山坳里,忍受著被廣漠的荒野所引起的重疊的恐怖和寂寞。後來,——他們不能忍耐了。他們的財富——那些野獸的肉脯、醃魚、乾菜和吃剩下來的穀米也越積越多了。族中的四個壯年男子渴望能夠看見同族以外的人類的臉孔和聽見他們的聲音,於是有一天絕早,便分頭到周圍二三十里外的村莊——像大洞墟、壩仔墟、高田鄉所屬的那些地方做起種種的活動來。
……一個月以後,出外的四個壯年男子只有三個回到了家。他們等待著,一年又一年過去,那一個不幸失蹤了。他們帶著穀米、肉脯、醃魚、乾菜出去,把挑在肩上的兩個竹籮裝得滿滿地,再把腰問和背上也掛得滿滿地,往後,帶了錢幣、女人、豬牛和別的家裡缺少的貨物回來。女人——被他們買來的和被他們搶來的,替他們繁殖,勞動;還教會那些孩子們唱東江、西江和北部山地流行的歌曲。歌曲和女人是從來不能分離的。在採伐林木的時候,在溪水旁邊,在竹排上,在篝火旁邊,她們老是輕聲地唱,柔婉地唱,唱著不同的歌句。男子們也摹仿起來了。
他們唱著:
太陽曬得猛呵,你在林中找哪個呵!
來路條條通呵,上得山來落得河呵!
族中那個老人——那被尊崇和敬愛的祖父,常常在篝火旁邊給後輩們講國家的歷史和家庭的事跡,也講一點神話和巨人朱元璋的傳說。全族的生活知識和敬神禮節都是那個老人傳授的。在他死去的前一年——他恰好滿九十歲的時候,有五個強壯的男人——他們之中最年輕的只有二十歲上下,帶著七個女人和四個小孩子從英德那方面徒步走來了。他們自己承認是三十年前失蹤沒有回家的那姓丁的男子的後裔,要求在泥螺村住下。那九十歲的衰弱的老人立刻跳起來,恰像一隻瘋瘋癲癲的小貓。他抱過每一個男子,用長指甲抓他們的寬厚的脊背,哭泣而且發抖,仿佛他到底在無窮憶念的歲月以後重逢了他那失蹤的孩子。一大塊接連不斷的、平坦而且靠著泥螺河邊的熟田立刻劃給他們,他自己居住的茅屋也給他們騰讓出來。姓丁的這一族更加熱鬧和旺盛起來了。他臨死的時候曾經給後輩們留下這樣的遺囑:
“祖宗和神明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刀和槍不能讓空閒著上了銹,弓箭也是不能丟荒的。好……你們記著:要和外面通婚,可是千萬莫讓女家占了你們的上風。那是危險的。時時要提防別人來攻打村子。生田趕快耕種,河堤也要……趕快……好吧,你們記著就是了。這裡還有許多事情要動手做,可是人手……唉,我們人丁單薄得很哪!你們曉得,我一輩子最愛的是人。以後不論什麼人,——不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到了這裡……只要肯拜我們丁家祠堂……你們要一律收留下來,像款待兄弟妻女一般款待他們。我再說一遍,要知道什麼都不貴重,最貴重的是人哪!好吧,我的話已經說完了。真的,最貴重的是人哪!”
現在,——過了四百年之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末尾,那低原上面的紅土已經變成一望無際的綠色的禾田。稻葉在這幅闊大的耕地上生長得肥壯而茂盛,把那條和四百年前一樣日夜不停地流著的小河遮蓋起來,使人難以辨認那巨大的堅韌的弧線了。
那征服者把他的茅屋的第一根木樁敲打下去的地方,現在人們已經把它建築成一個離清遠縣城不遠的居住著兩千多人口的村落。連外面的人都知道泥螺村,和流過這狹長的村莊西邊的泥螺河了。瓦屋頂和草屋頂的建築物不斷增加,一直從中心街市把村莊的邊界擴展到村北泥螺河水源所切成的崖壁之下。
無論如何,人類的勞動力的創造——遲緩或是迅速,總是十分可驚的。他們伏匿在大羅山中,在山外,——東邊有高田鄉,西北邊有大洞墟,西南邊有壩仔墟。現在,他們開闢了一條大路,從大洞墟起,一直通到泥螺村南邊盡頭。這條大路雖是草創、簡陋的,然而穿過丁家山的山腹,高踞在泥螺村和屬於泥螺村所有的萬頃綠田之上,拙笨而傲慢,恰像是泥螺河那巨大的弧弓底弦索。它又在村外南端和另外一條更大的、路心橫鑲著白石的道路——那是從壩仔墟通到高田鄉的舊官道——相銜接。這樣,人們可以很不費力地在這幾個鄉鎮中步行,而且可以一直走到清遠縣城。
現在,泥螺村有了自己祠堂、寶塔和廟宇,有了自己的茶山和林山,有了自己的鋸木廠和燒磚窖。——他們把闊大的木排,載著柴薪或者青磚的沉重的木船放在泥螺河裡。它背負著那些貨物順流而下,經過清遠縣城的近郊,沿著北江的急流一直運送到廣州。人們望著那些肥胖的木船緩緩地在河面上鳧行,便引起某種奇妙的幸福的幻想,向他們歡呼起來。
黑暗、太陽、月亮這三位主宰長年長月統治著山坳里的窮鄉僻壤所造成的愚蠢、頑固和懶惰,被木船所引起的歡呼攻破了。這是人類勝利的吶喊。這時候,一群一群的山岡笑著,綠色的翡翠鳥飛翔著,森林跳舞,泥螺河在周圍繞著圈子跳躍奔跑。
全體看來,泥螺村像是一把橫放著的闊大的鍘刀。它主要地是由一條長的直道和一條平行的短的直道,加上二三十條短小的、斜行的或彎曲的橫巷子組成的。街市上有簡陋而寒酸,貨物和陳設都異常缺乏的商店、茶樓、酒館。還有隻設一個座位的理髮店和只有兩籮米的糧食店,以及其他不像商號的農村用品的小店子。它們排列在又長又直的大街兩旁,構成那兒的“熱鬧”市場。一間熟藥店門口掛著一個大概從前是綠色的扁嘴信箱,信箱之上掛著“郵政代辦所”的小木牌。不論街市上和僻靜的小巷子裡,草料、垃圾、淤泥、家畜的糞便,丘陵一般到處堆積;母豬、小豬、皮肉潰爛的狗、乖巧伶俐的公雞和母雞,大搖大擺地在那些丘陵之間穿行著,互相追逐和互相激怒。小巷子非常狹窄,但是比較大街上無論如何乾淨得多。各自的門口是有人打掃的,而那些垃圾就潑在沒人打掃的大街上。屋檐接連在一起,這邊的門口和對面的門口幾乎緊貼地相對著,好像全村擠得魚鱗一般的房屋正在交頭接耳地私語。這些房屋有許多是空放著沒有人去住的。荒廢的院落往往是出格地寬闊,從已經倒塌了的圍牆缺口外面望進去,滿院子都是自然生長,從來不曾修剪過的果樹。
在雨天,粗急的雨點從山外投擲過來,滿村的瘦長而醜陋的果樹就和它們拼搏著,把它們擊落地上,匯合成縱橫的河流,浸沒了所有大大小小的街道和院落。那蘇沙蘇沙的搏鬥聲常常把耳朵震聾,並且是那樣地恐怖,一天兩天地繼續不停。
序言
中國現代文學,一般指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這一階段的文學,其間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個國家文學發展的歷史上不過忽然而已,然而這30年的文學史卻是不可忽視的。在驚天動地的時代巨變、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尋覓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僅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家和傳世之作,而且其文學主潮,從那時起,就為今天的中國文學積攢著激情和趨向,成為了今天中國文學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學運動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聲。這一時期的文學,不僅以白話文的倡導推進了文學向人民民眾和現實生活的回歸,而且在作品內容上,也和舊民主主義文學風貌迥異,即高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的創作影響巨大,一批優秀作家以其豐厚的創作實績,推動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流派的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了偉大的奠基與開創。隨著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為口號提出並形成運動,特別是隨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越來越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許多作家直接間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禮,開始自覺地把文學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武器。“左聯”以外的進步作家,亦因其堅持人民的立場和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同樣成就斐然,融會成進步的文學洪流,推動中國現代文學進入成熟階段,使那時的文學呈現出繁榮、複雜、豐沛的格局。“七七”事變以後,家國危殆的局面更加激發了作家感時憂國的情懷。隨著解放區的創立和發展,解放區文藝運動也蓬勃高漲。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制定了革命文藝運動的路線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來革命文學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的結果,使解放區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氣象。與此同時,“國統區”的文學,雖然環境和條件均和解放區不同,但進步文藝界在鞭撻黑暗呼喚光明方面同樣高潮迭起,奔涌著走向新中國,走向人民文藝的偉大會師。
每一個選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見仁見智,可以闡釋、討論、爭論,甚至勢不兩立。其實,或許正因為選家迭出、見解紛紜,才給讀者一個判斷、選擇、最終形成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因此我以為,絕不可自詡本叢書如何高超於別人之上。
每一個選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見仁見智,可以闡釋、討論、爭論,甚至勢不兩立。其實,或許正因為選家迭出、見解紛紜,才給讀者一個判斷、選擇、最終形成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因此我以為,絕不可自詡本叢書如何高超於別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