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社會一體化

歐洲社會一體化的作者是劉曉平,導師是許潔明。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政策、實踐與現狀研究(1945-2006)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劉曉平著
導師
許潔明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雲南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歐洲一體化 歐洲國家聯盟 社會政策
館藏號
D85
館藏目錄
2010\D85\3

內容簡介

作為區域一體化中一種相對獨特的發展模式,歐洲一體化一直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由於一體化進程主要是由政治精英推動並最初從經濟部門開始,學界對於歐洲研究,主要集中於經濟與政治的進程,或多或少地忽視了其潛在的社會維度。然而,隨著歐洲融合日深,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社會議題日益引起重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歐洲一體化不僅是基於成員國經濟利益的同一性及其衍生的政治設定與權力的建構與組合過程,也是一個超國家的社會與文化整體的漸進形成過程。要全面和深入地把握歐洲一體化的實質和內在的動力機制,仍需從社會、歷史和文化方面研究,將重點聚焦於支持建立一個新的經濟和政治空間領域的社會力量及其態度的發展變化上。因此,研究歐洲社會一體化十分必要。 本文以戰後歐洲社會一體化為選題,旨在論述歐洲社會一體化的政策、實踐與現狀及其進程滯後的原因,分析一體化進程中的社會範疇與經濟、政治範疇間的關聯,尤其是歐盟成員國各社會間的互動和民眾共同體意識對一體化進程的影響。本文提出:在歷史和現實中,歐洲一體化是一個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最終尋求社會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在這一進程中,社會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相互交叉且難於分割,既有一定的關聯性、互動性,又各自獨立發展;歐洲一體化的啟動及發展,主要是但並非只是精英工程,它需要堅實的社會及民眾基礎;共同體的未來將遠不是一個成員國政府間討價還價的俱樂部,它需要各成員國民眾間強有力的社會一體化,這既是一體化推進的結果,也是其底蘊。為此,本文從社會的向度將歐共體看成由不同民族國家組成的正在發展的“社會空間”加以分析。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闡述: 首先,在導論中探論了從社會的向度入手研究歐洲一體化的必要性,並通過一體化、歐洲一體化與社會一體化等基本概念的邏輯推演引出本文的核心命題,即歐盟社會一體化是指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歐洲各社會通過各種密切行動而彼此相連的合作為基礎的社會空間的建立過程或狀況;第一章,從歷史社會學的層面分析歐洲民族國家體系確立後,民族國家間戰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西歐社會的影響。正是戰後西歐人對戰爭、傳統國家觀的反思,以及新的社會觀念促成西歐走向聯合,使一體化從理想成為實踐,並推動它從經濟領域向政治、社會領域擴展;第二章,主要從歐洲一體化中社會與經濟、政治的關聯性、互動性分析社會一體化的必要性,進而從歐洲一體化的相關理論、經濟與政治等方面來分析社會一體化的動力;第三章,分析了不斷增加的歐盟社會政策對歐洲社會一體化產生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是在將歐洲各個社會從多元轉變為同一的過程中的作用;第四章和第五章,詳細地考察“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與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 “高等教育的全歐合作”等具體社會領域中的泛歐性質,以及歐洲民眾的“共同體感”,以檢測歐盟成員國各社會間的關聯性和凝聚力,即歐洲社會一體化的程度;第六章,分析東擴後新老成員國間的經濟、社會等差異對歐盟社會一體化的挑戰,並選取勞動力市場和歐洲認同兩方面檢測了東擴這一一體化的廣度發展,對歐洲社會一體化這一一體化的深度發展的實際影響。 文章最後指出,到目前為止,歐盟為促進社會一體化而採取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一體化已勾勒出一個由各成員國社會及人民組成的歐洲初級社會之藍圖。它因“歐盟公民”概念的提出而被強化,在歐盟,公民同時是兩個社會空間——其所在成員國各社會空間和一個歐盟社會空間的組成部分。然而,由於成員國間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政策與制度模式、民族文化方面的差異,共同體內部的利益衝突與國家主權的維護和讓渡之間的矛盾,對“社會歐洲”理念的認知差異,以及歐盟社會領域治理的制度缺陷等原因,歐洲社會一體化還任重而道遠。與民族國家社會空間相比,現階段,一個超國家的“歐盟社會空間”還只呈現為一個美好的願景,“社會歐洲”——歐盟各社會、各民族的交融像成員國內部的組群關係一樣頻繁而內聚——的實現,仍需要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尋求突破和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