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歐巴馬憑什麼贏
- 作者:埃文?托馬斯
- 譯者:中雷,寧娜
- ISBN:9787229001124
- 頁數:219
- 定價:28.00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開本:16開
- 字數:168000
基本信息,作者介紹,職業經歷,經典暢銷作品,內容介紹,權威人士及媒體推薦,目錄,譯者序,
基本信息
書名:《歐巴馬憑什麼贏》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2009年1月
作者:埃文·托馬斯
譯者:中雷,寧娜
ISBN:9787229001124
定價:28.00
美國《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獨家跟蹤採訪報導,2009年1月20日才能揭開的競選內幕,不求全部,只有精彩。50餘幅圖片首次發表 ,2009年中英文版同步上市
論膚色,他是黑人;論根基,他是非洲後裔;論宗教,他的父系先是穆斯林;論資歷,他不過是一個新科參議員。但在2008年,他打敗了強大的希拉蕊,
戰勝了老道的麥凱恩,當選為第四十四屆美國總統。每一個人都想探究那個秘密:歐巴馬憑什麼贏?
作者介紹
埃文·托馬斯,用犀利的筆鋒點評全球熱點問題,用敏銳的眼光洞察政壇風雲變幻,用縝密的思維解讀問題背後的真相。
職業經歷
1991年開始任《新聞周刊》總編助理,1977-1986年任《時代》編輯,1986-1996年任《新聞周刊》駐華盛頓主編,1998年因報導莫妮卡·萊溫斯基醜聞榮獲“美國國家雜誌”獎,2004年的伊拉克戰爭報導使《新聞周刊》再度獲得“美國國家卓越雜誌”獎,2004年總統大選的5萬字敘事報導使他再度獲得2005年“美國國家雜誌”獎,他的有關“9·11”事件的報導使《新聞周刊》獲得了2002年“美國國家卓越雜誌”獎(雜誌界最崇高的獎項)。
經典暢銷作品
《智囊團:六個朋友和他們創造的世界》(The Wise Men: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1986)。《愛德華·貝內特·威廉士的一生》(The Man to See:The Life of Edward Bennett Williams)(1991)《美國中情局的前史》(The Very Best Men:The Early Years of the CIA)(1995年)《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His Life)(2000年)《霹靂之海》(Sea of Thunder)(2006年)
內容介紹
《歐巴馬憑什麼贏》聚焦於歐巴馬如何實現自身飛躍以及使其成為美國政壇史上耀眼新星的哪些人、那些事、那些新技術手段。自1984年以來,《新聞周刊》(Newsweek)就因深刻與及時的美國總統競選全程跟蹤報導而聞名於世。在每次大選開始的前一年,周刊的特派記者就開始追蹤報導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新聞周刊》對共和黨和民主黨承諾,在大選結果揭曉前前絕不透露候選人的競爭手段與策略。作為交換條件,周刊記者獲得特許報告通道——可以全天候不分日夜追蹤候選人,參加競選團隊的內部會議,了解相關報導的真實內幕,披露選舉中的絕密報告。
在《歐巴馬憑什麼贏》中,《新聞周刊》特派記者埃文·托馬斯將同你一起分享這次美國總統大選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真實再現河馬精英歐巴馬的異軍突起、歐巴馬和希拉蕊之間的白熱化競爭、白髮英雄麥凱恩的捲土重來、佩林的意外殺人,直至歐巴馬勝出的始末。書中傳神地刻畫了歐巴馬團隊的精誠團結、麥凱恩團隊的混亂管理以及希拉蕊團隊成員的彼此中傷。
本書聚焦於歐巴馬如何實現自身飛躍以及使其成為美國政壇史上耀眼新星的哪些人、那些事、那些新技術手段……
本書將為你揭開一個秘密——歐巴馬憑什麼贏!
權威人士及媒體推薦
埃文·托馬斯把多年來對美國大選的觀察思考濃縮於《歐巴馬憑什麼贏》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對美國政治和國際關係感興趣者閱讀思考。
——林宏宇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知名美國問題研究專家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2008年美國大選的特點可以歸結為三“新”:第一是總統候選人新,第二是選民新,第三是競選方式新。本書的特點是材料新,故事新。
——王 帆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教授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次大選是幾十年來他們最為關注的一次。因為歐巴馬當選可能代表美國新時代的開始,因為它象徵一種種族團結,象徵一種希望,象徵著過去保守主義政策、內外政策的否定。歐巴馬獲勝的關鍵是適應時代的潮流。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著名美國問題專家
中央電視台《直擊華爾街風暴》特邀評論員
中國人對美國總統大選的關注毫無疑問是特別突出的。第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今年的大選對未來美國的命運很重要,而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動向對世界其他各國很重要;第二個原因是今年美國大選的故事性很強,一個老人、一個女人、一個黑人之間的競爭特別有新聞價值,對中國新聞界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新聞故事;第三個原因是美國政府和新聞界深知美國的選舉是推廣美國軟實力的最佳產品,所以也特別注意向外界推銷這個產品。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博導
美國前任總統發動了戰爭,犯的不僅一個錯字了得;繼任者說要改變,一句口號成就一位總統。人們就這樣把希望寄託給歐巴馬,美國的責任就這樣排解推脫,一推六二五了。美國實在是高,歐巴馬真的會玩。
——吳 戈
北京《三聯生活周刊》記者
新華社《世界軍事》雜誌評論員
不要指望歐巴馬能真的改變美國什麼。他可能因為經濟衰退的拖累而分身乏術,但不管誰當選都改變不了美國的霸權性質。
——韓東屏
美國華倫威爾遜大學教授
《歐巴馬憑什麼贏》這本書是太平洋彼岸迎接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的第一束煙花,它不僅莊重宣告競選時代已成過去,歐巴馬時代真的到來了!更重要的是,本書為有著歐巴馬夢想的中外讀者們提供儘快入眠的甜點。
——魏宗雷
中國著名智庫研究員
美國問題專家
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學者
2008年大選期間赴美考察採訪
歐巴馬的歷史想像力從上上個世紀林肯到上世紀60年代甘迺迪嘎然而止。而他的競選又從爭取二戰後嬰兒潮一代開始。就這一點來看,他似乎是自相矛盾。他當選總統靠的是變革的口號,他號稱要帶領美國走向未來。歐巴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總統? 將把美國帶往何處? ……他將決定今後世界的走向。本書也許會提供一些線索。
——喬恩·米查姆(Jon Meacham)
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主編
著名政治評論家
暢銷書《羅斯福與邱吉爾》作者
巴拉克·歐巴馬不僅激發了世人對總統選舉政治的空前熱情,也引來了滾滾商機、收藏熱,以及大批出版契約。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新聞周刊》組織策劃、紐約公共事務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埃文 托馬斯這本《歐巴馬憑什麼贏》。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人們感興趣的是歐巴馬以及他贏得勝利的極其獨特的方式。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新聞周刊》編輯托馬斯與大家分享從競選前線發回的第一手內幕故事,分析了人格和事件是如何影響選舉結果的,也為歐巴馬新政府中的主角和議程埋下了伏筆。
——美國《鮑威爾書評》
目錄
權威推薦
譯者序 這一刻我們等得太久
前言:歐巴馬時代
這次選舉開創了許多先例,也終將被後世所傳頌
第一章 感悟成功
歐巴馬知道他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螢幕,投射著美國人的希望與恐懼,夢想與挫折。也許這樣的人從未真正存在過,也不可能存在,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需要一個救世主。
第二章 起死回生
當春末夏初,麥凱恩的競選開始搖搖欲墜時,媒體已經停止了對他的關注。但他們現在卻又蜂擁而至。索爾特意識到,他們是來報導麥凱恩的政治訃聞的。
第三章 持久圍攻
希拉蕊和歐巴馬之間的對抗進入了白熱化狀態,一直持續到預選當天才見分曉。
第四章 參選之戰
麥凱恩核心團隊調整競選風格和策略,一心想甩開歐巴馬。麥凱恩的核心集團對競選風格和走向作出了調整,候選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歐巴馬推下台。
第五章 中央舞台
在科羅拉多州,歐巴馬公然嘲弄麥凱恩,“我覺得約翰·麥凱恩參議員不是不關心美國人民現在的生活狀況。幾小時之前他還說我們國家的經濟基礎牢固呢。請問參議員,你說的是什麼經濟啊?莫非是你的家庭經濟!”
第六章 激烈辯論
歐巴馬心知肚明,真正的挑戰不在於他對國家政策有多熟悉,也不在於他對國防支出內幕有多了解。他需要展示的與其說是巧言令色,不如說是真正的領袖氣質。
第七章 最終角逐
即使在維吉尼亞這樣的“紅州”, 歐巴馬在民調中的票數也始終領先麥凱恩,甚至威脅到麥凱恩的家鄉亞利桑納州的選票
尾聲
附錄:獨家專訪歐巴馬
譯者序
這一刻我們等得太久
哪一根是壓倒希拉蕊的稻草?
哪一步是麥凱恩出的險招?
而又是哪一戰將歐巴馬送往了總統寶座?
早就聽說美國《新聞周刊》有一個連續20多年的傳統,即每屆總統大選揭曉的第一時間即由大腕記者埃文·托馬斯等人推出一本勝選總統的書。如2004年的選題成書是《2004年大選:布希如何取勝以及會幹點什麼名堂》。之所以要等到11月大選日之後才能推出,是因為就連美國人事先也不能十分有把握地斷言誰必能當選。策劃者做兩套方案,對兩個候選人都分別做跟蹤記錄,誰贏了就出版誰的獲勝秘籍。
2008年與往屆不同,作者似乎早早地把寶押在歐巴馬身上。早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前,歐巴馬憑什麼贏的序幕就已悄悄掀開。各路新聞媒體的大肆宣傳、網路上歐巴馬支持者人氣爆棚的視頻短片,數以百萬計的各地誌願者挨家挨戶的敲門,進行地毯式拉票,以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為首的一乾好萊塢明星的加油助陣,在柏林演講受到20萬民眾的追捧……美國大選似乎占據每天的新聞頭條和百姓話題,而歐巴馬的名字也毫無疑問地成為這場競選風暴的絕對中心。
這還只是國外的場景。在國內,雖然沒有無孔不入的廣告宣傳,但媒體對歐巴馬的報導也可謂鋪天蓋地。隨便打開電視,任何一檔整點或不整點的國際新聞中,你必定會看到歐巴馬的身影,有關他競選的話題也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街頭巷尾男女老少的共同談資;更有學校將歐巴馬的勝選感言整理成中英對照樣式,發給每個學生,人手一份,要求熟讀熟記;再走進大大小小的書店,你會發現,撲面而來的必定是關於歐巴馬的各類圖書:有自傳,也有專家評析;有寫他的身世經歷,也有專門選取他的經典“語錄”,但都無一例外地在封面印上了他的大頭照,擺在書店最醒目的位置,書店的銷售人員會告訴你,只要跟歐巴馬沾上邊,全都是今年的暢銷書。
到目前為止,誰也稱不上歐巴馬專家,因為歐巴馬闖入政界闖入視野的時間並不長。我們在半信半疑中關注著歐巴馬從國會山的一位新科參議員快速走向白宮寶座。為了翻譯本書,我們從各個側面更多地“接觸”歐巴馬。這其中有美國著名的網路分析專家,通過網民的搜尋偏好和點擊率來透視歐巴馬的網上支持率;有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高級顧問,在他洋洋灑灑長達50多萬字的回憶錄中,不但對歐巴馬讚賞有嘉,更是為他出謀劃策、指點江山;再有就是這本書,出自美國《新聞周刊》資深記者埃文·托馬斯的紀實追蹤——《歐巴馬憑什麼贏》。
本書以紀實報導的形式,真實記錄了歐巴馬起伏迭宕、波瀾壯闊的競選歷程。他從強手雲集中脫穎而出,面對的是兩大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對手越強,挑戰越大,也就越襯托顯示出他的卓越才能。
翻開《歐巴馬憑什麼贏》,你會發現這裡面的內容既圍繞著歐巴馬,又不只圍繞著他。這並不是一本單純對歐巴馬歌功頌德的讚美詩合輯,也不是對他的言行進行純粹紀錄的綜合報導。只要看一眼目錄,你便會發現,這裡面也不乏對希拉蕊、麥凱恩和佩林的描寫,甚至分別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他們都是作為歐巴馬強而有力的競選對手出現的,但最後都在競選中敗下陣來。作者並沒有就此貶低他們的價值,或做出任何的負面報導,而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中立的立場,坦白地記錄了在這場競選大戰中每個人最真實的一面——這些內容之前或者不為人知,或者被歪曲報導,但在埃文的書中,它們都原原本本地擺在了讀者面前。
《歐巴馬憑什麼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通過對歐巴馬及其對手的跟蹤報導,我們可以看到每位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的逐步變化,看清整個競選的來龍去脈:哪一根是壓倒希拉蕊的稻草?哪一步是麥凱恩出的險招?而又是哪一戰將歐巴馬送往了總統寶座?一波三折,懸念叢生,撲朔迷離,跌宕起伏,使讀者在全方位多角度了解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過程中,獲得強烈的閱讀快感。
歐巴馬到底憑什麼贏?有人說他贏在他的政治創新務實、迎合了當下美國人求新思變的心態;有人說他贏在競選手法高超,懂得藉助網路時代的潮流;還有人說他贏在掌握了時政年輕人的心態,動員了那些未曾參加投票卻規模龐大的有潛力群體;也有人認為歐巴馬競贏在他有一支具有堅定信念和超強執行力的競選團隊。作為譯者,我們讀了這本書,譯了這本書,覺得這些說法都對,但也都只說出了“歐巴馬憑什麼贏”的一個側面。我們相信,您在讀完這本書後,會得出自己的結論。當您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時,你得到的就不只是審美享受,更有智慧和心靈等方面的收穫。
2009年1月20日,歐巴馬將以美國新總統的身份站在國會山前,面對數百萬美國民眾以及全球各國的觀眾,莊嚴宣誓,成為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那個時刻,歷史的新篇章將就從此揭開,號稱求新求變的歐巴馬時代就真的到來了。
就像歐巴馬競選總統要組成精兵強將的團隊一樣,翻譯關於歐巴馬的這本書也需要團隊精神。本書由著名美國問題專家、高級翻譯魏宗雷領銜主譯,張寧、劉娜攜手翻譯。為了搶在第一時間把最好的作品奉獻給中文讀者,我們不知熬了多少個夜晚。特別感謝我們那位足智多謀的“幕僚長”聶樂樂,如果沒有她竭盡全力的幫助和鼓勵,也許我們不會堅持到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我們那些能力卓越的戰友和夥伴,她們是邵蓓蓓、方慧倩、蔡月、仉進、田野、張悅、劉麗、孫遠波,感謝她們為這本書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歐巴馬在發表勝選演說時,曾感嘆“這一刻我們等得太久太久”。這本書的英文原書名A Long Time Coming 也包含著漫漫長路,來之不易,讓人“等得太久”的意思。這也是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為《水瓶座女孩》(What a Girl Wants)唱的主題曲。
是的,在許多時候人們都“等得太久”——政治家的勝利,有緣人的愛情,能打動人心靈的文字作品,都常常讓人等得太久。
但這種等待來之不易,但值得期待。
中雷 寧娜
200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