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高中部分)(修訂版)

歌德談話錄(高中部分)(修訂版)

《歌德談話錄(高中部分)(修訂版)》是1978年9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愛克曼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歌德談話錄(高中部分)(修訂版)
  • 作者:[德] 愛克曼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ISBN:978702005704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歌德是德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他同荷馬、但丁和莎士比亞一起,並稱為歐洲四大文化名人。歌德的名字早已為我國讀者所熟知,他的作品,如《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維廉·麥斯特》等,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目前,國內已有兩種版本的《歌德文集》面市。與此同時,還有一本書雖然不是歌德本人所撰寫,在我國卻也同樣擁有眾多的讀者,那就是由愛克曼輯錄的《歌德談話錄》。
《歌德談話錄》共分三部分,一和第二部分於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於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紀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國歷史上的革命年代,由於歌德對革命採取懷疑和疏遠的態度,他就成了民主激進派攻擊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愛克曼這本記述歌德談話的書就理所當然地受到評論界和廣大讀者的冷遇。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以後,德國的政治形勢起了變化,歌德越來越受公眾重視。特別是一八七一年德國統一以後,歌德更成為“奧林匹斯神”。記載這個“聖人”談話的書也就成了“聖書”。學術界更是將這本書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讀書目;有些專家甚至把這本書當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許多學者對書中記述的情景和談話一點也不懷疑會有失真的地方,絕對相信它們的可靠性。總之,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絕大多數學者都把愛克曼的這本書看做是客觀地、忠實地記載了歌德的談話,是一份絕對可靠的第一手文獻。但是,這樣看待愛克曼的這部著作與他本人的原意是相違背的。他在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況下對不同的人顯現出來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謙遜地說這是我的歌德。”愛克曼完全知道,他記載的那些情景和談話都帶有他自己的主觀成分,由他塑造出來的這個歌德只是他所看到的,他所認識到的以及他所能表現出來的歌德。儘管他也力求真實,但他的最終目的不是客觀地傳達歌德說了些什麼,而是要為歌德樹立一座宏碑。愛克曼輯錄的《歌德談話錄》中的“談話”,並不是歌德談話的原始紀錄,而是經過他的篩選、整理、編排和加工以後的“談話”。但問題是,儘管書中的歌德的“談話”並不是歌德的原話,一些學風嚴謹的歌德專家仍然認為這些“談話”就是歌德的原話。他們這樣做絕非出於無知或草率,而是來自堅實的信念。那么,愛克曼的這本書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了解一下愛克曼與歌德的關係以及愛克曼記錄、加工和出版歌德談話的過程。

圖書目錄

導讀
知識連結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初次會見)
1823年6月19日(給愛克曼寫介紹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對青年詩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論藝術難關在掌握個別具體事物及其特徵)
1823年11月3日(關於歌德的遊記;論題材對文藝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論席勒醉心於抽象哲學的理念使他的詩受到損害)
1823年11月15日(《華倫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亞的偉大;《維特》與時代無關)
1824年1月27日(談自傳續編)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觀點和政治觀點)
1824年2月22日(談摹仿普尚的近代畫)
18242月24日(學習應從實踐出發;古今寶石雕刻的對比)
1824年2月25日(詩的形式可能影響內容;歌德的政治觀點)
1824年2月26日(藝術鑑賞和創作經驗)
1824年2月28日(藝術家應認真研究對象,不應貪圖報酬臨時草草應差)
1824年3月30日(體裁不同的戲劇應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國愛好哲學思辨的詩人往往艱深晦澀;歌德的四類反對者;歌德和席勒的 對比)
1824年5月2日(談社交、繪畫、宗教與詩;歌德的黃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爾德爾)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臘羅馬史;德國文學和法國文學的對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勸愛克曼專心研究英國文學)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談學習外語)
1825年1月18日(談母題;反對注詩牽強附會;回憶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對拜倫的評價)
1825年3月22日(魏瑪劇院失火;歌德談他如何培養演員)
1825年3月27日(籌建新劇院;解決經濟困難的辦法;談排練和演員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選演員的標準)
1825年4月20日(學習先於創作;集中精力搞專業)
……
1826年
1827年
1828年
1829年
1830年
1831年
1832年
附錄一 愛克曼的自我介紹
附錄二 第一、二兩部的作者原序(摘序)
附錄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譯)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