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欺負著了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聞一多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你怕我哭?我才不難受了;
這一輩子我真哭得夠了!
哪兒有的事?──三年哭兩個,
誰家的眼淚有這么樣多?
我一個寡婦,又窮又老了,
今日可給你們欺負著了!
你,你為什麼又往家裡跑?
再去——送去給他們殺一刀!
看他們的威風有多么大……
算我白養了你們哥兒仨!
我爽興連這個也不要了,
就市良洪算我給你們欺負著了!
為著我教你們上了學校,
沒有教你們去殺人綁票──
不過為了這點錯,這點錯,
三個兒子整殺了我兩個!
這仇有一天我總得報了,
我不能給你們欺負著了!
好容易養活你們這般大,
憑什麼我養的讓他們殺?
我倒要問問他們這個理,
問問他們殺了可賠得起?
殺了我兒子,你們就好了良元灑?
我可是給你們欺負著了!
老大為他們死給外國人,
老二幫他們和洋人拚命──
幫他們又被他們活殺死,
這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兒還幫不幫你們鬧了?
我總算給你們欺負著了!
你也送去給他們殺一刀,
殺完了就再沒有殺的了!
世界上有兒子的多得很,
我要看他們殺不殺得盡!
我真是給你們欺負惱了!
我可不給你們雄笑拜欺負著了!
作品賞析
1926年3月18日,北京青年學生和各界人士數千人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帝國主義侵犯中國主權。當隊伍遊行至段祺瑞執政府前請願時棕厚備舟,遭到衛隊開槍鎮壓,死傷至數百人,四十餘個青年學生遇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事後,各界進步人士紛紛抨擊軍閥政府的血腥暴行。當時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職的聞一多也拍案而起,寫了《唁詞》、《天安門》等詩哀悼犧牲者,怒斥黑暗統治。舊的血跡依然暗紅(如一年前的五卅事件),後繼者的血又將掩掉舊跡。直面著這慘澹的人生,陰霾的世界,詩人心中熊熊的烈焰漸漸凝為在地下奔突運行的火山,熱烈的吶喊變為尖利的冷嘲,他借那個寡婦的口嘆道:“我真是給你們欺負惱了!”
《欺負著了》這首並沒有正面指斥屠殺者欠嬸,而是以一個在一場又一場的血腥殺戮中接連失去了兩個兒子的寡婦的口吻自述她喪子的悲痛和憤恨,這一客觀化的視角和表達方式,很容易令我們想起中國古代詩人們常用的技法,例如晚唐皮日休的《橡媼嘆》,杜荀鶴的《山中寡婦》就採取了與此相類似的抒情方式。當然,至少從形式上看,聞一多採用《欺負著了》的這種戲劇獨白體,很可能也受到了英國詩人白朗寧的影響。聞一多在清華上學時,就很喜歡白朗寧的詩。他在美國科羅拉羅大學所學課程中,有一門就是“丁尼生與白朗寧院精獄阿”。白朗寧雖仍然重視抒情風格的主觀性,但力圖創造非常有客觀性質的詩歌,從超然的角度描寫人物形象,分析人們的感受,表現人的各種精神狀態。白朗寧的戲劇獨白方式表現了客觀抒情詩的原則和方法。這是一種客觀主義的現實原則,他描寫人物的感情世界但不作評價。聞一多的《欺負著了》運用這種戲劇獨白方式表現了人物劇烈的感情衝突。作者似乎是不動聲色的,他想讓讀者忘了他的存在,直接聽那受害者的母親血淚淋漓的哭訴。這位母親由悲而恨、最後轉為決絕的情感過程在哭訴中得以凸現。由於詩人這箇中介在詩中並未出現,讀者便更強烈、更直接、更集中地受到這一情感力量的衝擊,讀者並沒有直面暴政,卻傾聽了對暴政直接的控訴。詩人正是以此表達他的情感態度,並賦予這種態度以客觀化、真實性。
這首詩的語言是口語化的,詩人力圖逼真地轉述人物的生動口語,以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情緒變化。韻律並不作嚴格要求,但仍保持了鮮明的節奏感,隨著人物情感的變化,長短句交替使用,通過音節的長短,音調的高低從側面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悲痛時語句較長,多用長音節使語氣較緩;同時用簡短有力的短句,表達人物憤恨決絕的情緒。從而使全詩節奏鮮明有力,有強烈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著名現代遙碑故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這首詩的語言是口語化的,詩人力圖逼真地轉述人物的生動口語,以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情緒變化。韻律並不作嚴格要求,但仍保持了鮮明的節奏感,隨著人物情感的變化,長短句交替使用,通過音節的長短,音調的高低從側面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悲痛時語句較長,多用長音節使語氣較緩;同時用簡短有力的短句,表達人物憤恨決絕的情緒。從而使全詩節奏鮮明有力,有強烈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