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中醫

欣賞中醫

《欣賞中醫》是200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存悌。這是一本輯錄中醫文化,展示國粹的人文讀物。作者從浩瀚的醫學經卷、文史典籍、稗史筆記中摘錄了一段段醫史掌故、軼聞逸事和嘉言懿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欣賞中醫
  • 作者:張存悌
  • ISBN:10位[7530648705] 13位[9787530648704]
  • 類別:醫學著作
  • 定價:¥42.00 元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 裝幀:精裝
  • 開本:4
  • 版次:1
  • 頁數:352頁
內容提要,作品前言,圖書後記,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欣賞中醫》適合廣大讀者尤其中醫愛好者和醫務人員及在讀的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可以從中受到良好的教益和啟迪,讓中醫更好的造福全人類。
中醫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枝奇葩,密不可分。《欣賞中醫》是一部筆記式作品,全書共分為醫史掌故、名醫軼事、醫德佳話、拍案稱奇、偏方集萃、名方傳奇、論醫箴言、文苑醫話、警世醫鑒等10個專題,主要通過展示中醫的人文特色這一側面,讓讀者大眾從文化角度來認識中醫,感悟中醫的奧妙.領略中醫的真諦,進而更好的認識中醫,享用中醫,讓中醫更好的造福全人類。

作品前言

感悟中醫,弘揚國粹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1953年他在杭州小憩,有一次和幾位同志打麻將,即席說了這樣的話:“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第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三是麻將牌。”京劇、國畫和中醫學是中國的三大國粹,這一點盡人皆知。由此,很多人對中醫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舉例來說,人們起早摸黑的排隊去掛名醫的號,爭先恐後買同仁堂的中藥,樂此不疲地看中醫書籍,甚或究根尋底的鑽研專業著作,乃至一些中醫讀物竟然成為暢銷書,這也許就是中醫的魅力。作為一個當代中醫,有理由,有責任為大眾提供更好的中醫讀物,讓他們了解中醫的理念,感悟中醫的奧妙,領略中醫的真諦,進而更好的認識中醫,親近中醫,享用中醫,讓中醫更好的造福中國,造福全人類。
這本輯錄中醫文化,展示國粹光彩的人文讀物。這是作者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從浩瀚的醫學經卷、文史典籍、稗史筆記中摘錄的一段段醫史掌故、軼聞逸事、嘉言懿行,稍許做些點評,如同在醫林中採摘片片芳葉,在醫海邊撿拾顆顆珍珠,再以名人與中醫、醫史掌故、名醫軼事、醫德佳話、拍案稱奇、偏方集萃、名方傳奇、論醫箴言、文苑醫話、警世醫鑒等10個專題作為線索,將它們聯結成一幅幅精緻的中醫文化圖卷,呈獻於讀者面前。
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優秀的文化傳統,沒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該書主要是通過展示中醫的人文特色這一側面,讓讀者大眾從文化角度來認識中醫,感悟中醫,雖然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專業理論,主要卻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具體的案例、稗史軼事來體現的,避免枯燥的說教,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吸取中醫的養分。
就一個內行來說,相對專業技術而言,中醫的人文修養應當是其“詩外工夫”。“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陸游的這種思想適於很多行當,當然也適於中醫專業。說此話的目的當然是鼓勵中醫專業人員也讀一點這方面的書,可使其在專業技術的基礎上更加羽翼豐滿,可以說是成就一個名醫的必要條件之一。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作者在構思本書時,設定了這樣幾個原則,即理趣兼顧,雅俗共賞,文史交融,圖文並茂。
所謂理趣兼顧,就是在選材時,既要注意它的科學性,更要注意它的趣味性,既要言之有物,以理悟人,還要讀之有趣,以情感人。因為這是為大眾提供的中醫讀物,要讓它好看好玩,樂於閱讀,在輕鬆的氣氛中受到教益,傳播中醫的理念。比如,大家都知道西醫講治病,中醫講究治人,這治人理念是怎樣體現的?選錄了山東中醫學院教授李克紹的一個案例,某青年患中耳炎,歷時半年,服藥近百劑,始終無效。李克紹接診,見患者舌淡脈遲,耳流清水,不濃不臭,一派脾胃虛弱的表現,遂摒棄一切治療中耳炎的套方套藥,從補益脾胃著眼,投以補脾最常用的四君子湯加炮姜、白芷,一劑即效,3劑即痊癒。本案中耳炎服藥近百劑無效,大概都是治療中耳炎的常用方藥,頭痛醫頭,見病治病,沒有看到患者脾胃虛弱的整體病理基礎,李克紹教授只用了很平常的四君子湯,其中沒有一味是治療中耳炎的藥。關鍵是從整體著眼,適應了病人的機體狀況,故而收到速效,也就是說,他是通過調整機體內環境,通過治人而不是治療中耳炎來達到治病目的的,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中醫治人的理念。顯然,這要比成篇大套的說教更容易使人理解。
所謂雅俗共賞,就是既要讓內行看出門道,還要讓外行看得明白,任何讀者都能開卷有益。文化層次高的能讀出趣味,平民大眾能得到薰陶和提高。比較而言,更看重後者。因為這是一本人文讀物,首先要考慮民眾的口味和興趣。為此,對素材中的文言文努力讓其變得通俗些,使大家都能看得懂。對於專業性較強的東西,一般人難以理解者,不予收錄,因為這不是一本中醫專業書。
所謂文史交融,則是突出本書的人文特色。很明顯,屬於傳統文化範疇的中醫,與經史百家各門學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此而使其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色彩,可以做到以文悅人,以趣動人,因此更富於可讀性和欣賞性。為此,專設了“文苑醫話”一章,輯錄了一些著名文人和文學作品中的醫學話題,可以讓人悟及在醫學書籍中也難以領略的道理。在其他篇章中,也大量選錄了文史典籍中的醫學內容,其目的都是為了以文悅人,以趣動人。
所謂圖文並茂,更是為了體現它的人文特色,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觀賞一些圖片,用一句流行的辭彙來說,這叫“養眼”。當然,作者還有另一層用意,即儘量收集一些歷史圖片,名醫的畫像或照片,以及他們的書法作品,尤其是方箋墨跡,對讀者來說,既是一種愉悅的享受,還可以感受一下歷史的煙雲,適合一種懷舊的情結。書中的很多歷史圖片都是難得一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該書無疑具有相當的資料性和史料價值。比如1929年中醫抗爭活動中印製的“三·一七紀念方箋”,許多名醫的畫像以及他們的處方墨跡,可以說是珍貴文物了。就作者眼界所及,在同類書中,無論是圖片的數量還是質量,該書均屬上乘。
該書是一部筆記式作品,主要取材於中醫典籍、經史百家、稗史筆記,追求古人那種筆記體風格,像《東坡志林》、《閱微草堂筆記》、《容齋隨筆》、《夷堅志》等等,均是歷代相傳、膾炙人口的筆記體作品。希求那種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的風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長則千八百字,短僅數十字。同時發掘要廣,取材要精,必要時發一點議論,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聊以自慰的是,該書涉獵之廣,採掘之精堪稱同類書中精品。比如,民國年間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先後為楊虎城將軍、少帥張學良治病,北京協和醫院與中醫的淵源,抗戰時期南京“首席名醫”張簡齋治癒宋美齡的嚴重胃病,遼瀋名醫馬二琴通過一例治案保住東北中醫的故事等等,均系首次披露,資料翔實。
既然有些材料出自稗史筆記,內容與官書、正史自然不同,但它是反映民眾意願的民間史料,也許更具有人民性。有些醫林傳說,未必是史實真事,比如本書選錄不少名醫診脈測病,斷人生死壽夭的例子,似平玄虛一些,但它反映了民眾的需求,當然亦應該是醫家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境界,這一點應該向讀者講明白。例如,清·青城子《誌異續編》載:葉天士的兒媳臨產以後,交骨不合,投藥不效。恰巧天士腳下踩著一物,彎腰拾之,乃是蠣殼,即令拿去煎湯,服之即愈,交骨已合。原來蠣蛤之類海物,其形皆是兩片相合,其性喜合不喜開,用治交骨不合,取其性也。此案亦頗稀奇,用蠣殼治交骨不合,真的有效嗎?這姑且不論,但中醫講究“醫者意也”,一些中藥的治療作用都是從生活現象中感悟出來的,如蟬蛻的開音作用,雞內金的消食作用,蜈蚣、水蛭類蟲藥的通絡作用即是例子。由此看來蠣蛤貝殼之類治交骨不合亦似有理,至少它鼓勵醫家要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有所創新,是醫家努力的方向。
當然也有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真有那么回事,這就怨不得古人了,比如,宋·洪邁夷堅志》載:有衛姓青年素好狎游,患病羸瘦如柴,眾醫皆以為癆瘵。治療三年,其病癒甚。適逢名醫劉大用路過其縣,邀往視之,切其脈亦謂癆瘵。然用藥月余,並無寸功。乃詳問其致病之由,久之乃肯言說:曾於六月間飲酒於娼家,與娼喧爭大醉,獨臥於黑桌上,稍醒而渴,求水而不可得,看桌前有一菖蒲盆,水極清潔而飲之,從此而疾病發作。劉大用暗喜,遂令僕人掘取田間淤泥,以水沃滿靜置。取清汁兩杯置其旁,令他隨意而飲。病人素苦其疾,不以污穢為嫌,一飲而盡,須臾腸胃間攻轉攪痛,久久始定。繼而投以瀉藥百粒,隨即大泄,下有水蛭六十餘條,頓覺胸抱豁然。劉曰:此因盆中所藏水蛭入於腹中,借膏血滋養,繁育種類,每每黏著五臟,牢不可脫。思其所嗜好者,非淤泥不能集之也。病雖已去,然尪羸無力,另外施藥調理,至八十日乃平復。此案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喝了藏有水蛭的水,難道真的就能“借膏血滋養,繁育種類?”但是據《中國食品報》2000年11月25日報導:“患者王某腹部疼痛已有三年多時間,最近經南京一家醫院檢查,發現其膽囊變大,為正常人的2倍。經進一步檢查,發現王某的膽管內有許多蠕動的褐紅色小蟲,醫生將小蟲取出一看,竟是活生生的小螞蟥,共四十多條。據王某介紹,他於三年前曾吃過大量田螺,可能是附在田螺上的螞蟥未被煮死而進入體內,並在體內生息繁衍。”可見古人此案並非虛構,確有事實可證。
魯迅先生就比較重視稗史筆記,他說:“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它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野史和雜說自然也免不了有訛傳,挾恩怨,但看往事卻可以較分明,因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樣地裝腔作勢。”因此,作為筆記體讀物,該書也希望得到讀者的包容。
中醫充滿魅力,發展需要動力。身為21世紀的中醫,只能為中醫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希望通過該書達到宣傳中醫,推動中醫,弘揚國粹的目的,讓中醫藥更好的造福人類。

圖書後記

中學時代作者曾經做過文學夢,後來卻當了郎中,這本中醫人文著作也許算得上一種補償吧。經歷過“文革”、下鄉、進工廠等複雜的歲月,讓人增加了閱歷,但是書生本色一直未變。1977年恢復高考,30歲時作者考上了中醫學院,至今業醫已經三十年。在醫言醫,曰間臨床夜讀書,至今未輟,已經出版了十幾本書,那都是專業著作。在研讀理論的同時,順手收集了一些醫史掌故、軼聞逸事,算是摟草捎帶打兔子,已有二十多年的積累了。因為對此一直有興趣,以為這是醫家的“詩外功夫”,應該加以修煉。曾經出版一本《品讀名醫》,但那只是中醫文化的一小部分,因此一直想編寫一本展示中醫文化全景的人文讀物,但也並未著急,相信早晚會找到婆家出版,因為堅信它是好東西,只是沒心思整它。原因是作者一直研究中醫火神派,心思都放在那上面,已出版兩本書,還想接著再寫。
恰在此時,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編輯楊進剛主任找到了作者,商談出版一本展示中醫文化的人文讀物,因為早有此願,且已有一定積累,因此決定接受這個選題,放下其他研究,全力編著此書,即這本《欣賞中醫》。雖說早有積累,真要動手著書,還真是很辛苦,可謂廢寢忘食了。前後讀過的書不下百本,收集的剪報摞起來高逾尺許,這本書就是從這些資料中採掘出來的,選材標準是一定要能打動作者,才能採用。因此說它涉獵廣泛,採掘精深並不為過。至於效果如何,只有請讀者評判了。

作者簡介

張存悌1947年生。1982年畢業於遼寧中醫藥大學,曾任該校第三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內科主任,並曾在美國行醫,治病治學兩棲而樂。擅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患者多有口碑。著有《歷代宮廷秘藏醫方全書》、《品讀名醫》等。張存悌研究火神派,著有《中醫火神派探討》、《中醫火神派醫案全解》等書,是中國國內較先系統論述火神派的專著。

圖書目錄

感悟中醫,弘揚國粹 序言
第一輯 名人與中醫
洛克菲勒與中醫的緣分
黛安娜求治中醫
藿香正氣丸與一輛賓士車
第一屆諾貝爾醫學獎與中醫的啟示
美國首席預測專家的觀點
孫中山贈匾裘吉生
孫中山召中醫為兒子治病
張簡齋治癒宋美齡
施今墨為張學良治病
陸仲安治癒胡適病
蔣介石:“我對中醫中藥絕對擁護”
馮玉祥等為中醫說話
于右任等倡設中醫管理機構
“功效十全”贊白藥
蔣介石贈匾“醫國手”
金針治癒袁世凱頭風
袁世凱之兄治病奇聞
施今墨為中醫爭氣
汪精衛也曾用中藥
于右任:“我的病非看中醫不可”
陳存仁巧治吳稚暉
大棗巧治班禪活佛
陳立夫盛讚雲南白藥
陳立夫關於中醫的一封信
六神丸治癒馮玉祥
梁啓超:割錯腰子仍批中醫
章太炎:我是醫學第一
章太炎邀惲鐵樵治病
章太炎較真“第三扁鵲”
茅盾外祖是名醫
魯迅與中醫藥
柏楊投奔中醫記
蓋叫天骨折,石筱山“救場”
開明士紳李鼎銘是名醫
劉惠民為毛澤東治病
唐由之為毛澤東“撥障”
周總理與名醫的交往
龜齡集助粟裕打淮海戰役
聶榮臻服用龜齡集
葉劍英愛好中醫
中藥救治郭沫若
郭沫若與桑枝酒
玉泉散治癒謝覺哉
蘇加諾:這是中醫學的奇蹟
岳美中妙治越南領導人
胡喬木與張伯臾
鄧拓與中醫藥
羅炳輝高燒用大黃
唐生智物色名醫
吳蘊初與懷山藥
鐘南山的中醫悟性
中醫治好斯琴高娃的股骨頭壞死
中醫救治劉海若
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范仲淹重視醫學
王安石拒收藥賄
偏方治癒王安石
林則徐盛讚陳修園
林則徐與名醫何書田
林則徐治病奇遇
荷葉神曲治癒光緒帝
蘿蔔籽治好慈禧的病
康熙皇帝也知醫
溥儀嗜好中醫藥
第二輯 醫史掌故
中醫別稱的起源
歷史上的十大名醫
古代名醫紀念地
古代名醫並稱錄
歷史上的藥材之鄉
家傳秘方用水傳
世界“化學製藥之祖”
第一部國家藥典
最早的醫方《五十二病方》
最早的石刻古方
最早的宮廷處方集
最早的中醫雜誌
最早的鈴醫專著
最早的國家藥局方書
最早的國家衛生出版局
傳世最久的世醫
坐堂行醫的由來
“方法”的由來
王安石創設中藥店
杭州嵇接骨橋
武當山道醫的售藥廣告
傅青主的醫療廣告
為慈禧治病的真實記錄
“恩榮五召”陳蓮舫
清代的醫八股
太醫須用“金鑒方”
唐時公益“路邊方”
“榜方通衢”的由來
曹仁伯帶教日本弟子
中藥里引出一個朝代
清代的戒菸記載
民國年間的藥王廟會
胡慶余堂創辦緣由
貪色遭報
運去防風殺人,時來信石活命
出言輕率遭窘境
薛雪誤診
不知顧忌遭驚嚇
庸醫錯診遭剃鬚
以誠治驕醫
忙中出錯寫差性別
書寫潦草遭羞辱
股票行情竟入藥
庸醫造勢耍心眼
運去桂枝喪命
諱疾瞞醫終自誤
“功同良將”是貶義
後記
“三一七”國醫節的來歷
“三一七紀念箋”
馬二琴一案保中醫
百年藥店的古老店訓
自古名醫登上壽
醫家著書多在晚年
姜維借藥傳真情
第三輯 名醫軼事
華佗軼事
孫思邈軼事
李東垣軼事
張子和軼事
朱丹溪軼事
李時珍軼事
張景岳軼事
陳實功軼事
喻嘉言軼事
程鐘齡軼事
傅青主軼事
葉天士軼事
徐靈胎軼事
陳修園軼事
吳鞠通軼事
王清任軼事
王旭高軼事
王孟英軼事
何鴻舫軼事
顧尚之軼事
張錫純軼事
張驤雲軼事
丁甘仁軼事
曹穎甫軼事
範文甫軼事
惲鐵樵軼事
丁福保軼事
金子久軼事
張簡齋軼事
蕭龍友軼事
施今墨軼事
裘吉生軼事
曹炳章軼事
冉雪峰軼事
徐小圃軼事
蒲輔周軼事
顧筱岩軼事
岳美中軼事
劉冕堂軼事
程門雪軼事
章次公軼事
陳存仁軼事
陳道隆軼事
季德勝軼事
馬二琴軼事
魏長春軼事
乾祖望軼事
“書淫”皇甫謐
山中宰相陶弘景
唐慎微集方著書
楊大均熟背《素問》、《千金》
劉完素、張元素軼事
周慎齋賞月悟醫
程杏軒梅花治脹
胡寶書日間臨診夜省思
丁濟萬一蹴成名
陸士諤行醫趣事
朱南山一案打開局面
汪逢春不掛匾額
陸淵雷:閒談敬陪五分鐘
余無言:不可一日無長進
朱良春:每日必有一得
老藥工張瑞岩的絕活
第四輯 醫德佳話
大醫精誠??最早的醫德專著
醫家五戒十要??最早的醫學道德法典
王紹隆:為醫四當四不當
吳天士“蘭叢十戒”
胡寶書先祖遺訓
孫馥裳三條規矩
唐仁齋“六醫銘”
鄭守謙:醫戒十條
張銳救死不為財
何澄不貪女色
逐走巫師,盡焚巫具
讓皇后一目存誓
許國禎忠直諫言
盛寅寧死不苟且
范彬抗命救急症
醫林狀元龔廷賢
萬全救人不記怨
羅煉:醉酒開方不能行醫
贈藥不問其值
救人並非圖回報
陸養愚智救醫友
贈銀藏於藥中
陳光遠不近女色
劉松泉不計藥資
陳徵退回約金
任二琦救濟貧兒
臨危不懼,不居己功
胡光漢抱病救人
姜天敘“功過格”與“看書格”
陳世美:“心常搖搖懸十處”
於省三借據一把燒掉
不為重金而“遠眾”
救路人如骨肉
非以此養家,而以利民
唐介庵贈銀救病人
不貪錢財喪天良
徐雨蓀救人不畏疫癘
王廣運濟貧救人
“興半夜”半夜方歸
朱雲亭以豬報雞
祝附子“具結”救重症
第五輯 拍案稱奇
生薑居然治喉癰
暴病細辨中毒因
姜豆治好頭痛症
生薑不可或缺
腦瘤辨證的啟示
痢疾治療論得失
陰疽湯是怎樣治病的?
泄瀉的兩種治法
大劑柴胡治鼻衄
補中益氣湯治角膜潰瘍
撒尿牙痛從腎治
從細節辨認高燒
潰瘍病同病異治
大劑附子救治假熱真寒證
必得其因而後治
四君子湯治中耳炎
生脈散治癲癇
妙用食餌治蟲症
附子治療目紅腫
以涼治熱,以熱為引
尋常鋸末治久病
一藥巧治二症
病人所嗜者為良藥
冷水退熱奇案
以豆喻醫論鼻血
淤泥誘蛭寓巧思
飯前服藥治久瀉
先解“藥積”後治病
欲速不達需耐心
大黃之用見真知
大黃10斤治熱毒
暗渡陳倉治腹脹
塞因塞用治尿閉
親近水土治幼兒
詐言毒發治眼病
三百兩銀子買個《大登殿》
亂讀文章治畏明
催生巧用梧桐葉
神奇脈診察隱疾
半年猶以脈識人
脈測孕婦龍鳳胎
產後診脈猶有胎
脈測“鬼胎”
驚雷致病驗脈知
鑑別診斷察真情
嬰兒啼哭細察因
尿閉乃因香氣熏
識辨胸水有眼力
高年泄瀉亦可攻
久瀉未必就屬虛
中暑伏陽有假象
冬月亦可有暑病
暑痢求因用姜附
陰盛隔陽見假熱
無腮鯉魚中毒奇案
因時制宜察病情
巧辨小兒中酒毒
沉思良久辨蛔厥
假熱真寒細問症
一藥之加見功夫
“斬蛇丹”巧治心病
紅線瀉下肚中蟲
借雨治病似諸葛
符水活人藏玄機
畫符治病趣案
移心妙治左手瘡
以恐勝喜
以喜勝怒
小兒亦有相思症
解除誤解勝良藥
巧治狂病
望而察知麻風病
用人參治其心
“心藥”治心病
巧借藥書治疑病
彎腰拾錢治難產
“達生草”助產
拜佛治病趣案
勞作治療憂鬱證
音樂療病趣味多
觀畫巧治消渴病
欣賞畫作治咳喘
以畫治悲顯奇功
第一例兔唇修補術
金針治療白內障
破腹穿腸能活命
第六輯 偏方集粹
牛奶蓽撥治太宗
馬齒莧治癒惡瘡
巧用毛筆治喉癰
“以龍補龍”治太祖
西瓜治癒宋高宗
蓮藕治癒宋孝宗
遍身疼痛用元胡
薏米治癒頹疝
甜瓜蒂治哮喘
土牛膝治療石淋
紅花熏治血悶
甘麥大棗湯不可輕視
囚犯獻出的止血方
桑葉止夜汗奇效
一味紫菀治便秘
冰片治舌腫
蚌粉治療皇妃咳
生薑治面黑
蕎麥麵治瀉
白芷解蛇毒
綠豆、黑豆解毒
芋梗療治蜂螫
木瓜治腿腫趣案
李時珍大蒜治鼻血
一味黃芩治肺熱
羊肉治瘡口不斂
穿山甲治療蟻漏
白蘿蔔籽利尿
童便、黃酒治外傷
甘草治癒太醫病
隱士脈診論蟲病
綠豆熬湯治暑病
肉桂治口瘡頑症
斑蝥雞蛋治瘰癧
蜣螂蟲治嘔糞症
鴨涎妙治螺梗喉
雞涎治療蟲咬傷
豆腐渣治腸肥膩
大學士校書得良方
粥皮妙治皮膚病
鵝血治療噎膈
水蛭治療鼠疫
藥餅治療偏頭痛
食養治病是良方
偏方救治施今墨
松仁治療心臟病
轎夫口含蛤蚧尾
甘遂甘草治腫核
蜈蚣救治季德勝
鵝蛋治蜈蚣入口
金櫻子治好遺精病
蘇葉治癒尿瀦留
蜂房治尿床特效
妙用井泥降暑溫
西瓜治癒暑症
第七輯 名方傳奇
武侯行軍散的由來
補腎良方青娥丸
歪打正著發現浮小麥
普濟消毒飲的來歷
冰糖葫蘆的由來
王肯堂親驗資生丸
二至丸的傳說
屢用屢效神仙粥
史可法與史國公酒
片仔癀傳奇
六神丸的傳說
梨膏糖史話
雲南白藥傳奇
婦科良藥“定坤丹”
御用聖藥龜齡集
萃仙丸逸事
中風名藥再造丸
“打老兒丸”趣事
“還少丹”軼事
馬應龍眼藥與馬應龍痔瘡膏
季德勝蛇藥
王老吉涼茶歷史
第八輯 論醫箴言
陳存仁《醫家座右銘》
孫思邈:“小大方圓”論良醫
龔信“明醫箴”
龔信“庸醫箴”
龔廷賢“醫家十要”
龔廷賢“病家十要”
山十六字格言
為醫十貴
鄧鐵濤論“鐵桿中醫”
菩薩心腸與英雄肝膽
王正公論為醫之道
論良醫、時醫與市醫
葉天士:子孫慎毋輕言醫
蒲輔周臨終教子
李致重論醫分三等
醫有慧眼、慧心
中醫工夫四句話
論讀書與臨證
讀方與治病
思貴專一,學貴沉潛
雜學難精,專擅斯妙
章次公論讀書要廣博
秦伯未論學醫先學文
徐靈胎:“撤牌讀書”之訓
範文甫贈徒座右銘
顧筱岩教徒重習字
不留醫稿給子孫
誤治者難醫
醫有上工下工之分
學醫當學眼光
病同人異論
蒲輔周的治病秘訣
治病如開鎖
論醫道與兵法、棋藝、作文相通
非通權達變者不能醫
切勿為病名所惑
蒲輔周論用方
用藥六宜
見病醫病,醫家大忌
知因而治,皆是良相
久病宜問明受病之因
施治貴乎精一
病源只在一處
善醫者,先醫其心
難治之人,須憑三寸不爛之舌
欲身無病,先正其心
論元氣為本
歲時不同,不可執一
張錫純論小青龍湯加石膏法
謝海洲談因地制宜
孫思邈慎藥論
勿輕以藥嘗試之
寧可因食而廢藥
用藥必先審胃氣
用方簡者,其術日精
用藥之道,宜小其制
用藥太過不及,皆非適中
用藥之忌,在乎欲速
用藥調理,如澆花木
用藥反佐之道
有藥無方與有方無藥
經絡與用藥
著書教人,功在萬世
治病有“四失”論
太史公論“六不治”
貴人治病有“四難”
孽由自作而不可活者有六種
方藥中論中醫理論體系框架
凌耀星提倡“四不”慎“批判”
乾祖望談國粹
全小林談西瓜論中西醫學
任繼學:歲才是行醫的開始
名醫名聯薈萃
第九輯 文苑醫話
《紅樓夢》脈案很嚴謹
《水滸傳》中蒙汗藥的啟示
《西遊記》論“四診合參”
諸葛亮論治久病
劉禹錫《傳信方》流傳國外
柳宗元《柳州救三死方》
吃藥不忌嘴,孟浩然致死
醫藥奇文《錢本草》
心病妙藥有十味
車前子治癒歐陽修
歐陽修以琴療病
秦少游“臥遊”治病
朱熹追討贈詩
陸游養生有學問
蘇東坡:不以脈診困醫
聖散子方的是與非
《蘇沈良方》流“方”百世
洪邁親身驗秘方
唐伯虎詩謎開方
俞樾:不能堅執廢醫論
袁枚為薛雪正名
袁枚以詩論辨證
顧炎武:庸醫讓人不死不活
鄭板橋贈聯治病
李漁:以情治病七妙方
《鏡花緣》論治驚風最深刻
劉鶚醫道很高明
蒲松齡以戲劇搞科普
紀曉嵐改聯諷庸醫
理學害人論是非
“人參狀元”翁同穌
翁同 刊印醫書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
患病讀醫而自救
第十輯 警世醫鑒
剛愎自用誤殺人
醫須察人體質
丹藥中毒有跡象
吾來助諸公哭喪
乘人之危勒索錢財
“本家兼施瀉藥”
賣卜者死於卜
醫者孟浪自送命
不知辨證害自己
醉先生軼事
貪財傷身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