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高子勉》是由北宋詞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組詩,該組詩共有十首。該詩是黃庭堅和好友高子勉互相唱和所作的作品,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於好友蘇軾的懷念和對其死去的感傷之情。
次韻高子勉
峴南羈旅井,霸上獵歸亭。
日繞分魚市,風回落雁汀。
筆由詩客把,笛為故人聽。
但恐蘇耽鶴,歸時或姓丁。
高子勉,名荷,江陵人,自號還還先生。能詩。黃庭堅曾稱讚他說:“比得荊州一詩人高荷,極有篆力。使之凌厲中州,恐不減晁、張,恨公不識耳!”(《與李端叔書》)《次韻高子勉》是高荷與黃庭堅眾多唱和詩中的一組,作於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寧元年)。其內容以對高荷的推許、獎掖為主,兼述二人交遊和他自己的情懷。這組詩同時又有為高荷提供學詩楷模的作用,所以藝術上也極其精研。
詩中是黃庭堅自述。漢末著名文學家王粲,因長安大亂,前往荊州依附劉表,曾在峴山建宅,屋旁有井。又據《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罷官居藍田南山,某日出獵夜歸,曾被灞陵亭尉呵止,次日返回長安。此詩第一句以峴南井寫閒逸,卻用“羈旅”修飾;第二句用灞上亭暗示他不被見用,但又加進“獵歸”這樣悠閒的詞語,在這裡,詩人以他獨有的奇思瑰句吐露閒逸與苦悶,一開始便讓讀者對他的生活與思想有個全面的認識。“日繞”兩句寫當地風光,“繞”、“回”二字在寫景的同時,還暗示他的羈旅情緒和孤寂處境。“筆由詩客把”仍然寫自己,“詩客”指高子勉。說久不作詩,因高子勉可與論詩,故復把筆為之。“笛為故人聽”卻一下子過渡到憶人。過渡的關鍵是“筆”、“笛”,筆為高子勉所拿,笛為故人聽,“故人”指的是蘇軾。說聽到笛聲想到了昔日的好友蘇軾,表現出追懷之意。向秀寫《思舊賦》,說他聞笛而思故友嵇康、呂安。此處用典故而不露痕跡,是用事的高明處,末二句全力憶蘇軾。據《神仙傳》記載,蘇耽學仙成,化鶴歸來,止於郡城樓上。又據《搜神後記》,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成白鶴棲於城東門上,有一少年舉弓欲射,鶴飛翔空中,盤旋而歌:“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蘇耽與丁令威是不同的兩件事,將兩個典故合併起來用,這是黃庭堅拿手筆法之一。蘇耽與蘇軾同姓,說蘇耽歸來姓丁,暗指蘇軾已經逝去,詩人明知蘇軾已卒於常州,可是卻用“恐”字、“或”字,表達的是他對蘇軾之死不忍直說的感情。
這首詩擒縱開合,結構新巧,音節自然,用語獨到,是黃庭堅苦心經營的力作。尤其是多用曲筆,多生波瀾,隨處化俗為雅,化故為新,構思常常出人意表,代表了黃庭堅詩作“驚創新奇”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