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姚春木

次韻答姚春木

《次韻答姚春木》是清末民族英雄林則徐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表達了林則徐對鴉片戰爭的失敗及屈辱的和議的痛心和憤懣,也表現出他對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深深憂慮,反映了他憤世憂國的感情和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次韻答姚春木》
  • 作者:林則徐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林則徐全集
  • 文學體裁: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次韻答姚春木
時事艱如此,憑誰議海防?
已成頭皓白,遑問口雌黃!
絕塞不辭遠,中原吁可傷。
感君教學《易》憂患固其常。

注釋譯文

詩句注釋

⑴次韻(yùn):次,是和韻的一種。就別人詩中所用的韻而作詩,叫和韻;不僅用原韻,而且還依原詩用韻的次序而寫詩,叫次韻。
⑵憑(ping):依靠。
⑶皓(hào):潔白。
⑷遑(huáng)問:遑,暇;這裡是“不遑”或“何遑”的略語。口雌黃,即信口雌黃,比喻歪曲真相,隨意譏評;這裡指投降派對作者的種種攻擊。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可作顏料用。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先加塗抹,然後重寫。
⑸絕塞:極遠的邊塞。這裡指伊犁。
⑹中原:指中華大地。
⑺吁(xū):嘆息。
⑻《易》:先秦時代在占卜基礎上產生的一部書,後來被儒家奉為最高經典之一。
⑼固:本來。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時局國事艱難到如此地步,還能依靠誰去商議海防大事?我頭髮早已成皓白,還哪有時間去過問那些信口雌黃的污衊。即使去那遙遠的邊塞我也在所不辭,只是中華大地淪入敵手實在令人嘆息傷感。感謝你勸我學習《易經》,人生的憂患本來就是常事,不足為奇。

創作背景

1841年6月,林則徐被謫戍伊犁;8月,因軍機大臣王鼎上奏留河南開封助辦河工。姚春木曾於此時給林則徐寫信並贈詩。河工完成後,林則徐仍赴戍伊犁,途中覆信給姚春木並作此詩酬答。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用了一個問句,實際上感嘆的成分更為強烈。“時事艱如此,憑誰議海防?”。既問又嘆,包含了詩人多少憂國之思!敵人兵臨城下,國家危在旦夕,“時事”如此艱難,“憑誰”二字更是道出詩人捨我其誰的決心。
頷聯緊接上聯又一個感嘆句,鮮明地表現出詩人以救國為己任的愛國熱情,和對投降派陰謀的極大蔑視。
頸聯又以自身的遭遇和國家的危難進行對比,個人榮辱禍福的置之度外和中原的淪喪的傷情落淚對比表現出了詩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使命感。
尾聯轉出一句自我寬慰,雖然表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但也帶著明顯的傷感和無奈。歷史上抗擊外侮的民族英雄,往往帶有幾分對君主的愚忠,終究還是跳不出封建禮制的樊籬,林則徐也不能例外,這正是歷史造成的悲劇。
這首五言律詩,表現了詩人雖然遭受打擊,遠戍邊塞,但仍念念不忘抵抗侵略,關心國勢艱危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首聯噴發而出,突無而起,表現了對艱危時事的深沉憂慮和對海防不守的高度關切。中間兩聯寫詩人不管閒言碎語,不辭絕塞遙遠,依舊關注祖國和人民命運的高尚品格。末聯扣題謝友,讓友人不必為此介意掛心。反映了詩人雖身處逆境,但並不意志消沉,仍有積極用世的可貴精神。全詩直抒胸臆,感情充沛;格調沉雄穩健,慷慨而悲壯。

名家點評

現代書法家、詩人王成綱《中國古典詩詞》:“這首五言律詩,表現了詩人雖然遭受打擊,遠戍邊塞,但仍念念不忘抵抗侵略,關心國勢艱危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現代文學家邢康主《愛國主義教育辭典》:“詩中表現出的對祖國的憂慮永遠是正義的,不可掩沒的。全詩充滿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次韻答姚春木
林則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