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臨界實驗裝置是實現次臨界狀態下開展中子學實驗的裝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臨界實驗裝置
- 外文名:Subcritical experimental device
次臨界實驗裝置是實現次臨界狀態下開展中子學實驗的裝置。
次臨界實驗裝置是實現次臨界狀態下開展中子學實驗的裝置。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次臨界實驗裝置具有中子通量密度水平極低的特性,是全國高校唯一的次臨界裝置,可用於開展相關的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的研究。該裝置已於2010年前後完成退役...
約旦次臨界裝置 約旦次臨界裝置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約旦科技大學設計建造的教學、培訓、科研和實驗用裝置。該裝置的外部中子源由懷一被源的自發裂變提供,裝置結構主要由燃料元件、堆芯及堆芯容器組件、操作平台、堆芯容器充排水系統、中子源驅動系統等部分組成。相對於臨界裝置來說,該裝置價格低,安全性高,同時...
次臨界裝置 次臨界裝置是一種小型核裝置,通過引人外部中子源,使反應堆發生和維持鏈式裂變反應,並在一定功率下運行,但又不會達到臨界,從而滿足生產、科研、教學、實驗和培訓目的。次臨界裝置不會達臨界,具有結構簡單、安全性高、可靠性好以及對環境污染少等特點,受到了世界核工業界的青睞。世界上在運行和在建...
ADS啟明星1#次臨界實驗平台就是在外源驅動下,開展研究次臨界反應堆物理特性,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行設計、加工、安裝的國內外第一個ADS次臨界反應堆實驗平台。ADS啟明星1#次臨界實驗平台的主要任務是:外推實驗,確定次臨界度;研究ADS次臨界系統有效增殖因子Keff實時測量和監督的方法;巨觀檢驗相關核數據和校核...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裝置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裝置(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device)是2020年公布的電力名詞。定義 利用中能強流質子加速器產生的散裂中子注入次臨界反應堆,使之臨界並維持鏈式裂變反應而獲得裂變能的一種構想中的裝置。出處 《電力名詞》第三版。
臨界實驗程式審批且實驗人員(滿足人員要求)已準備好;至少兩套中子計數裝置工作正常;至少兩套小功率保護裝置工作正常且投入保護;至少兩套周期保護裝置工作正常且投入保護;安全棒掉棒試驗正常;反應性添加原則 添加元件時,先加反應性價值大的,後加反應性價值小的;儘量對稱添加反應性;反應堆從深次臨界到-0.5的...
KUCA 是日本京都大學反應堆研究中心的實驗裝置,其二維幾何布置如圖 2 所示。它以金屬鈾作為燃料、以聚乙烯作為慢化劑和反射層材料,以鋁作為禁止層材料。14 MeV 的聚變中子源作為外源,通過聚乙烯反射層後注入到次臨界系統中。該實驗裝置還包含 6 個控制棒組件。針對 KUCA 實驗裝置的數值驗證 針對 KUCA 實驗裝置,...
核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本書闡述核反應堆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和特點。其內容包括:中子通量測量的一般原理,反應堆靜態和動態測量方法以及反應堆噪聲分析方法。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反應堆物理實驗的對象和方法 一、反應堆物理實驗的方法及其特徵 二、反應堆物理實驗的裝置 1.西格馬堆 2.次臨界裝置 3.臨界裝置 三、反應...
本項目針對上述問題擬採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手段,開展外中子源和深燃耗條件對次臨界堆瞬態安全特性的影響以及次臨界堆典型事故過程與影響機理的研究,透悉次臨界嬗變堆瞬態安全相關的三維時空中子物理、熱工水力及其耦合影響過程和作用機理,建立ADS次臨界堆事故譜和安全評價方法體系,深入理解各種瞬態...
《乏燃料焚燒堆新概念次臨界包層長壽命焚燒特性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由蔣潔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聚變驅動的次臨界堆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長壽命高效核廢料嬗變裝置。近年來,基於當前托卡馬克聚變裝置實驗水平的電漿物理低堆芯參數或目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所...
賀仁輔、鄧門才編著的《快中子臨界裝置和脈衝堆實驗物理》總結了在該領域中的研究成果,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快中子臨界、次臨界裝置和脈衝堆的物理及實驗,重點在物理基礎和實驗方法,而不是具體的裝置及建造技術。旨在為剛進入這一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較快地了解該領域概貌,掌握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提供幫助。本書...
1952年11月,美國進行了以液態氘為熱核燃料的氫彈原理試驗,但該實驗裝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1953年8月,蘇聯進行了以固態氘化鋰6為熱核燃料的氫彈試驗,使氫彈的實用成為可能。美國於1954年2月進行了類似的氫彈試驗。英國、法國先後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進行了核子彈與氫彈試驗。實戰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2004年9月,研製的“自禁止電子束輻照裝置”獲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2005年,在中國國內首次成功研製了核電站燃料元件破損線上探測系統(FDDS)樣機。2005年7月16日,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快熱耦合”的次臨界實驗裝置概念,並建成中國首台實驗裝置“啟明星1號”。2006年11月,研製成功中國首台鈽-238同位素...
根據中子脈衝波形,實驗人員估計出了致裂變前瞬發中子壽命。後來一件偶然事件幫忙闡明了取得自猝滅強中子脈衝的可行性問題。1952年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無反射體含鈾部件裝置JEMIMA上發生了一起沒有預計到的超瞬發臨界事故。事故脈衝能量約1.5e16裂變。裝置的控制與診斷系統沒有被破壞,裝置結構沒有發生變化,沒有人員...
Nolen等建立了中子裂變鏈長度的分布的計算方法和計算程式,其推論也包含了次臨界中子倍增的空間和時間關係。Tsuji等也推導了次臨界中子倍增因子和k的關係。實驗裝置和儀器 實驗在快中子脈衝堆CFBR-Ⅱ上進行,當系統處於深次臨界狀態時,在其中心孔道內引入Cf自發裂變中子源,快速加入反應性使系統處於不同的次臨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