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黏化層

次生黏化層是指由原土層中原生礦物發生土內風化作用就地形成黏粒並聚集而成的土層。土層內的可風化原生礦物就地轉化形成2:1型或2:1:1型次生黏土礦物,並就地聚積形成黏粒富集層。次生黏化發生的機理是降解變質作用。次生黏化層與其上下土層相比,比較緊實,具有較高的彩度和較紅的色調。次生黏化層厚度>1〇cm,黏粒含量高於其上下土層,其黏粒比>1.2,在土壤薄片中可見大量風化黏粒斑塊和一些黏粒假晶、黏粒鑲邊等各種風化黏粒體。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中將次生黏化層作為一個診斷表下層,具備的條件是:①土層內黏粒含量比上覆和下墊土層高,但一般無澱積黏粒膠膜,土體和黏粒部分矽鋁率或矽鐵鋁率與上覆和下墊土層基本相似。

中文名稱次生黏化層
英文名稱secondary clayified horizon
定  義由次生黏化作用形成的黏粒富集層。
套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發生、分類和製圖(二級學科)
②比上覆和下墊土層有較高的彩度,較紅的色調,而且比較緊實。③在均一的土壤基質中,與表層相比,其總黏粒增加量與黏粒澱積層的相同。④在薄片中可見較多不同蝕變程度的礦物顆粒和原生礦物的黏粒鑲邊、黏粒假晶、黏粒斑塊等風化黏粒及其殘體,並占薄片面積的>1%,或因受土壤擾動作用影響,它們“解體”後形成各種形態纖維狀光性定向黏粒。⑤出現的深度和厚度因地而異,具半乾潤水分狀況的土壤中多見於剖面中、上部或地表25cm以下,厚度>10cm;乾旱土中多位於乾旱表層以下,厚度>5cm;若表層遭侵蝕,可出露地表。⑥若下墊土層礫石表面全部為碳酸鹽包膜,則此層有些礫石有一部分無碳酸鹽包膜;若下墊土層礫石僅底面有碳酸鹽結皮,則此層礫石應無碳酸鹽薄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