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欒華,中藥材名。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功能主治為:①《本經》:主目痛淚出傷毗,消目腫。②《唐本草》:合黃連作煎,療目赤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欒華
  • 漢語名稱:Luan Hua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

性味歸經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經》:主目痛淚出傷毗,消目腫。
②《唐本草》:合黃連作煎,療目赤爛。

形態特徵

欒樹(《正字通》),又名:木欒(《夢溪筆談》),石欒樹、黑葉樹、木欄牙、山茶葉、軟棒。落葉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暗黑色,被柔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有時呈2回或不完全的2回羽狀複葉;小葉7~15,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7.5厘米,寬2.5~3.5厘米,基部鈍形或截頭形,先端短尖或短漸尖,邊緣鋸齒狀或分裂,有時羽狀深裂達基部面呈2回羽狀複葉。圓錐花序頂生,大,長25~40厘米;花淡黃色,中心紫色;萼片5,有小睫毛;花瓣4,被疏長毛;雄蕊8,花絲被疏長毛;雌蕊1,花盤有波狀齒。蒴果長橢圓狀卵形,邊緣有膜質薄翅3片。種子圓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四川、陝西、甘肅、山西等地。

生長環境

多生於雜木林或灌木林中。

生長習性

耐寒,耐旱,稍能耐陰,耐瘠薄的土壤,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良好。深根性,萌櫱力強。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以種子繁殖為主:9-10月種子成熟,於蒴果未乾時採下,曬乾,經水選後乾藏,一般發芽率70%-90%。種子有來年發芽的習性,秋播,讓其自然越冬,春季發芽。或將種子與濕砂混拌,放背陰處低溫處理,來年春季3月取出,用溫水催芽,播後發芽整齊。苗高5-10cm時間苗,以每10m2留苗100株左右為宜。一年生小苗來年春季移植,培育3-4年養成大苗出圃。

注意事項

《本草經集注》:決明為使。

化學成份

果實含甾醇、皂甙、黃酮甙、花色甙、鞣質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欒樹皂甙A和B。乾燥種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澱粉7.0%,灰分9.0%,脂類20.9%。種仁含油38%,皂化後分出甾醇和棕櫚酸。葉含沒食子酸甲酯,對多種細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 >相關論述

1.《本經》:主目痛淚出傷眥,消目腫。
2.《唐本草》:台黃連作煎,療目赤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