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欒氏縣
- 行政區類別:縣
北齊時廢欒城縣。隋設欒州,復置欒城縣。唐改欒城為欒氏縣。五代時又改稱欒城縣。1958年併入藁城,旋即恢復欒城建制。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石家莊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縣級欒城縣,設立石家莊市欒城區,以原...
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采於欒邑而得姓。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山西省離石縣。據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的靖侯孫賓食采於欒邑,後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於西河郡。根據《萬...
欒書(?-前573年),姬姓,欒氏,冀州欒邑(今河北省欒城縣)人。春秋時期大臣,晉景公、晉厲公時期執政大臣、統帥。諡號為武,人稱欒武子,欒枝之孫,欒盾之子。晉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軍佐,十一年(前589年),參與晉...
欒氏譜序 思水源木本,人有同情,祖功宗德,禮宜詳明。故世代相傳而不失,斯世德繼續而長也,為人後者,不可不知。祖居山東兗州府滋陽縣屯村莊。大明中業,成化二年,因有所避,遷居安徽太和縣北十八裏白廟橋,莊名欒家老營。...
前欒窪村是隸屬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王官莊鎮的一個村。前欒窪村位於孫窪工作站駐地南1公里處。截止到2018年底該村共有207戶,總人口1030人。該村以農為主,盛產蔬菜。元代,有薛、白氏兩氏居民,村名失傳,明洪武二十五年移民欒...
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采於欒邑而得姓。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山西省離石縣。據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的靖侯孫賓食采於欒邑,後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於西河郡。根據《萬...
欒豹(?-?),姬姓,欒氏,名豹,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人物簡介 州縣是欒豹的采邑,欒氏滅亡後,士匄、趙武、韓起都想要這塊地方。最終三人讓步,都沒得到這個地方。參考文獻 《左傳·昭公三年》:初,州縣,欒豹之邑也。及...
如今,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黑龍江等省為多。目前欒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四十二位。郡望 西河郡戰國時魏置,治今山西離石,相當於今山西、陝西間黃河沿岸一帶。魏郡漢高帝置,治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相當於今河北武安以南,涉縣...
欒廟村(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賈莊鎮欒廟村) 1992年賈莊鎮正式立欒廟村村碑,欒廟村在形式規劃上正式形成。 欒廟村歷史 六百多年前,欒氏家族由於戰亂,在河北省武邑縣南遷的路途中路過山東承宣布政使司中部(今屬山東惠民)中北部...
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采於欒邑而得姓。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據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的靖侯孫賓食采於欒邑,後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於西河郡。根據...
欒桓子,晉國大夫,欒武子欒書嫡子,姬姓,欒氏,名黶,娶范宣子之女欒祁,生子欒盈。他的名聲很不好,以放貸為名行受賄之實,被認為是失德的表現。《國語》記載他“驕泰奢侈,貪慾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
後欒書屢戰,功勳日著,趙同、趙括不得志。前583年,智莊子亡,欒氏更盛。年末,趙莊姬告於晉景公:“原、屏將作亂!”景公欲廢侈卿,故問欒書。欒武子說:“莫須有!駒伯或知之!”景公乃問郤錡,郤錡亦附欒書,景公認定...
遷延之役發生在前559年,是晉國為報復櫟之役中敗給秦國而發起的伐秦戰事,晉國率領的諸侯國聯軍直入秦國腹地棫林(今陝西扶風縣東北)。 [1] 結果晉國不勝,秦國不敗。該役,晉國六卿之欒氏的欒針戰死,成為日後晉滅欒氏的導火索。
同年秋,晉國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欒盈之亂。欒盈被范匄誣陷而流亡到楚國。范匄召開會盟,不準各國接納欒盈。欒氏的黨羽知起、中行喜、州綽、邢蒯逃亡到齊國。楚康王九年(前551年)秋,因親族在齊,欒盈從楚國去齊國。一說楚康王是...
欒針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將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是范宣子的女兒。欒黶把責任說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說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國。其後回國,欒氏對他深深懷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為正卿。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
臥龍港村原名為欒家莊,因欒氏在明朝天順年間( 1457 -1464)建村得名。因重名,1983年新泰縣政府將其更名為臥龍港村。村民姓氏按落戶時間先後依次為欒、車、喬、沈、吳、伊、鄒、趙、劉、呂、張。現有姓氏為伊、趙、呂、劉、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