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quán héng,釋義為1、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2、指權力。3、法度;標準。權衡也比喻事物在動態中維持平衡的狀態。 基本介紹 中文名:權衡讀音:quán héng詞性:動詞釋義:衡器的通稱 讀音,詞性,基本釋義,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讀音權衡:quán héng詞性動詞基本釋義[Scale]: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權,秤砣;衡,秤桿。衡器的通稱。①《素問·至真要大論》:“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不得相失也。”②莊子·胠篋》:為之權衡以稱之《③漢 司馬遷《史記》: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Power]:喻指權力《晉書》:執權衡[Rule;Standard]:法度;標準①《韓非子》:使人盡力於權衡②《舊唐書·職官志二》:“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權衡,明與奪,抑貪冒,進賢能。”(Trade-off):生態學辭彙,指生物在資源(物質和能量)在繁殖、生長、維持等三方面進行分配。生物可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投入到某一功能或性狀上的量多,必然會減少投入到另一項上的量。比喻事物在動態中維持平衡的狀態。《素問·氣交變大論》:“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顴骨和眉心①權即顴,衡《後漢書 蔡邕傳注》“衡,眉目之間者也”。②《戰國策 中山策》“眉目、準頞、權衡”引證解釋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權,秤錘;衡,秤桿。《禮記·深衣》:“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宋 蘇軾 《徐州蓮華漏銘》:“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識多寡,手知輕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計者,必付之於度量與權衡。”嚴復 《辟韓》:“今又使之操其刑焉以鋤,主其斗斛、權衡焉以信,造為城郭、甲兵焉以守,則其勢不能。”喻指權力。《晉書·潘岳傳》:“雖居高位,饗重祿,執權衡,握機祕,功蓋當時,勢侔人主,不得與之比逸。”太平天囯 黃期陞 《建天京於金陵論》:“執權衡以御民, 金陵 偏黨之習潛消。”指樞要。唐 柳宗元 《與裴塤書》:“又不幸早嘗與游者,居權衡之地,十薦賢乃得一售。”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子位處權衡,職當水鏡,居進退之首,握褒貶之柄。”法度;標準。《韓非子·守道》:“明於尊位必賞,故能使人盡力於權衡,死節於官職。”明 方孝孺 《凝命神寶頌》:“出令發政,道為權衡;喜怒從違,以道為經。”清 葉廷琯 《雙貞圖詩》:“後世論人毋執一,當奉聖語為權衡。”評量;比較。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權衡損益,斟酌濃淡。”唐 劉禹錫 《祭韓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清 陸師 《之官真州述懷》詩之三:“權衡奢儉間,張弛有治義。”朱自清 《民眾文學的討論》:“在這種局勢里,我們若能稍稍權衡於輕重緩急之間,便可知道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建設民眾的文學,而不是擁護所謂優美的文學。”借指南北二方。《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規矩為輔,副以權衡。四維以定,八封相望。”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史記五·龜策列傳》:“ 魏 相奏事,言東方之神執規司春,南方之神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執矩司秋,北方之神執權司冬。此雲規矩權衡,指四方而言,亦四維為八卦。”相關連結權衡利弊權衡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