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享有盛名的官箴奇書。 本書採集了諸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論述了為官從政的學問道理。書中既有經國濟世的學問,又有從政為官的智慧,而對於為官從政之人的修身自愛,尤為重視。本書是中國歷代官箴類作品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權力忠告
- 譯者:李政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中國盲文出版社
- 作者:張養浩
- 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ISBN:7500219563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權力忠告》,是元朝名臣張養浩撰寫的一部享有盛名的官葴奇書,是張養浩從政經驗和為官智慧的總結。終元一朝,漢人始終處於社會的底層,而張養浩官至宰相,為後世為官從政者所景仰。
《權力忠告》採集了諸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論述了為官從政的學問道理。書中既有經國濟世的學問,又有從政方面為官的智慧,而對於為官從政之人的修身自愛,尤為重視。因此,《權力忠告》成為中國歷代官箴類作品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
《權力忠告》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而且在海外也有相當的影響。自明代以後,《權力忠告》傳入日本,成為江戶時代幕府政要的必讀書籍。時至今日,本書仍被日本政經界領袖奉為漢學經典。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經說:“我幼時就喜歡讀《權力忠告》,愛不釋手,中國人張養浩君在書中所傳授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對政治品格的重視,深刻地影響了我的政治生涯。”
《權力忠告》採集了諸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論述了為官從政的學問道理。書中既有經國濟世的學問,又有從政方面為官的智慧,而對於為官從政之人的修身自愛,尤為重視。因此,《權力忠告》成為中國歷代官箴類作品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
《權力忠告》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而且在海外也有相當的影響。自明代以後,《權力忠告》傳入日本,成為江戶時代幕府政要的必讀書籍。時至今日,本書仍被日本政經界領袖奉為漢學經典。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經說:“我幼時就喜歡讀《權力忠告》,愛不釋手,中國人張養浩君在書中所傳授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對政治品格的重視,深刻地影響了我的政治生涯。”
媒體推薦
前言
《權力忠告》是一部享有盛名的官箴奇書,為元朝名臣張養浩所著。《權力忠告》是張養浩根據其從政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寫成的,寓為人之道與處事原則於諄諄勸導、娓娓道來之中,頗耐人尋味。
終元一朝,漢人始終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而張養浩不但歷任地方、中央官職,而且是少數幾個官至宰相的漢人之一,這意味著他具有非同尋常的才能、學識與品格。
張養浩“以道德政事名於天下”,在當時官場之中,必為很多當權者所不容。但張養浩雖歷經曲折而遊刃有餘,最終官至宰相,可以說與他過人的政治智慧和嫻熟的從政技巧不無關係。這也是張養浩為後世為官從政之人所景仰、學習的重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全面概括其一生為官經驗和政治智慧的《權力忠告》一書,深受後世仕子、官員的喜愛和推崇。
張養浩生於宋朝末年,自幼飽讀詩書,十九歲就因山東按察使焦遂的賞識而入仕。後張養浩遊學京師,結識蒙族大臣不忽木,受其提攜,出任禮部令史。
張養浩作為地方官的政治生涯是從擔任堂邑縣縣尹開始的。堂邑是一個小縣,土地貧瘠,人丁稀少,且常有各種天災。但張養浩一面減免賦稅,發展生產,一面教化百姓,安定民生。在其治理下,堂邑縣三年即舊貌換新顏,張養浩也因政績斐然而深受當地人民愛戴。隨後,他將其在堂邑縣任職的成功經驗寫成《牧民忠告》一書。
三年縣尹任滿後不久,張養浩被升遷為監察御史,其職責是批評朝政和監督百官。張養浩指斥弊政,糾彈百官,懲奸制惡。由於其言辭切直,為當權者所不容,曾一度被迫辭官還鄉。後復被起用,被任命為禮部侍郎知貢舉,主要負責選拔人才。張養浩不徇私情,為國家盡心選拔了諸多可用之才。他將自己任監察官員期間的所行所思記錄下來,即為《風憲忠告》一書。
隨後不久,張養浩出任禮部尚書,後又被任命為參議中書省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官至宰相後,張養浩更是感到“任重而責重,責重則憂深”,他任勞任怨,以期恩及萬民。他將這一階段的政治經驗及對宰相之職的認識寫進《廟堂忠告》中。然而,由於元朝政治的黑暗,張養浩無法實現其政治抱負。於是,只好以父親年邁為由,辭官歸農。以後,朝廷曾多次任命其出任吏部尚書,但張養浩都沒有赴任。
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朝廷又任命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讓其前往陝西賑災。考慮到民生疾苦,張養浩毅然辭母赴任。赴任途中,張養浩一路賑濟災民,及至到任,又吃住在公署,日夜賑災,終於積勞成疾,病死任所,時年六十歲。張養浩死後,封濱國公,諡號“文忠”。
張養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和《廟堂忠告》三書問世之時,即為眾多文人學士傳誦,凡欲為官之人莫不以此為從政為官的讀本。及至明朝,士人黃士弘將三書合為一編出版,總題為《為政忠告》,又稱《權力忠告》。
《權力忠告》採集了諸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論述了為官從政的學問道理。書中既有經國濟世的學問,又有從政為官的智慧,而對於為官從政之人的修身自愛,尤為重視。凡是可以為從政之人所效法的,書中都寫得很詳盡,而且文字簡單,道理明白,非常易於學習。因此,《權力忠告》成為中國歷代官箴類作品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
數代君王曾將此書頒行天下,作為官員立身行政之範本。清康熙皇帝曾誥諭群臣:“為官之人,非熟讀《權力忠告》,不能體會到‘忠、正、勤、廉’四字。”
……
《權力忠告》是一部享有盛名的官箴奇書,為元朝名臣張養浩所著。《權力忠告》是張養浩根據其從政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寫成的,寓為人之道與處事原則於諄諄勸導、娓娓道來之中,頗耐人尋味。
終元一朝,漢人始終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而張養浩不但歷任地方、中央官職,而且是少數幾個官至宰相的漢人之一,這意味著他具有非同尋常的才能、學識與品格。
張養浩“以道德政事名於天下”,在當時官場之中,必為很多當權者所不容。但張養浩雖歷經曲折而遊刃有餘,最終官至宰相,可以說與他過人的政治智慧和嫻熟的從政技巧不無關係。這也是張養浩為後世為官從政之人所景仰、學習的重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全面概括其一生為官經驗和政治智慧的《權力忠告》一書,深受後世仕子、官員的喜愛和推崇。
張養浩生於宋朝末年,自幼飽讀詩書,十九歲就因山東按察使焦遂的賞識而入仕。後張養浩遊學京師,結識蒙族大臣不忽木,受其提攜,出任禮部令史。
張養浩作為地方官的政治生涯是從擔任堂邑縣縣尹開始的。堂邑是一個小縣,土地貧瘠,人丁稀少,且常有各種天災。但張養浩一面減免賦稅,發展生產,一面教化百姓,安定民生。在其治理下,堂邑縣三年即舊貌換新顏,張養浩也因政績斐然而深受當地人民愛戴。隨後,他將其在堂邑縣任職的成功經驗寫成《牧民忠告》一書。
三年縣尹任滿後不久,張養浩被升遷為監察御史,其職責是批評朝政和監督百官。張養浩指斥弊政,糾彈百官,懲奸制惡。由於其言辭切直,為當權者所不容,曾一度被迫辭官還鄉。後復被起用,被任命為禮部侍郎知貢舉,主要負責選拔人才。張養浩不徇私情,為國家盡心選拔了諸多可用之才。他將自己任監察官員期間的所行所思記錄下來,即為《風憲忠告》一書。
隨後不久,張養浩出任禮部尚書,後又被任命為參議中書省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官至宰相後,張養浩更是感到“任重而責重,責重則憂深”,他任勞任怨,以期恩及萬民。他將這一階段的政治經驗及對宰相之職的認識寫進《廟堂忠告》中。然而,由於元朝政治的黑暗,張養浩無法實現其政治抱負。於是,只好以父親年邁為由,辭官歸農。以後,朝廷曾多次任命其出任吏部尚書,但張養浩都沒有赴任。
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朝廷又任命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讓其前往陝西賑災。考慮到民生疾苦,張養浩毅然辭母赴任。赴任途中,張養浩一路賑濟災民,及至到任,又吃住在公署,日夜賑災,終於積勞成疾,病死任所,時年六十歲。張養浩死後,封濱國公,諡號“文忠”。
張養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和《廟堂忠告》三書問世之時,即為眾多文人學士傳誦,凡欲為官之人莫不以此為從政為官的讀本。及至明朝,士人黃士弘將三書合為一編出版,總題為《為政忠告》,又稱《權力忠告》。
《權力忠告》採集了諸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全面論述了為官從政的學問道理。書中既有經國濟世的學問,又有從政為官的智慧,而對於為官從政之人的修身自愛,尤為重視。凡是可以為從政之人所效法的,書中都寫得很詳盡,而且文字簡單,道理明白,非常易於學習。因此,《權力忠告》成為中國歷代官箴類作品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之一。
數代君王曾將此書頒行天下,作為官員立身行政之範本。清康熙皇帝曾誥諭群臣:“為官之人,非熟讀《權力忠告》,不能體會到‘忠、正、勤、廉’四字。”
……
圖書目錄
廟堂忠告
修身第一
榮辱並存 修身養性
用賢第二
辨知賢才 誠心用人
重民第三
天命神授 尊敬子民
遠慮第四
見微知著 深謀遠慮
調燮第五
善盡人事 調和陰陽
任怨第六
不計名利 任勞任怨
分謗第七
精誠合作 引咎自責
應變第八
因事制宜 從容應變
積極進諫 保守秘密
退休第十
以義相合 去留得宜
風憲忠告
自律第一
懲奸制惡 嚴於律己
未教第二
提倡善行 教育百官
詢訪第三
廣泛徵詢 了解下情
按行第四
廉潔自守 約束下屬
審錄第五
口嚴心慈 謹慎審判
善舉第六
為國薦賢 不避親仇
糾彈第七
鐵面無私 彈劾奸邪
奏對第八
平心靜氣 陳述事實
臨難第九
明理自信 處變不驚
全節第十
捨生取義 堅守節操
牧民忠告
附錄
……
修身第一
榮辱並存 修身養性
用賢第二
辨知賢才 誠心用人
重民第三
天命神授 尊敬子民
遠慮第四
見微知著 深謀遠慮
調燮第五
善盡人事 調和陰陽
任怨第六
不計名利 任勞任怨
分謗第七
精誠合作 引咎自責
應變第八
因事制宜 從容應變
積極進諫 保守秘密
退休第十
以義相合 去留得宜
風憲忠告
自律第一
懲奸制惡 嚴於律己
未教第二
提倡善行 教育百官
詢訪第三
廣泛徵詢 了解下情
按行第四
廉潔自守 約束下屬
審錄第五
口嚴心慈 謹慎審判
善舉第六
為國薦賢 不避親仇
糾彈第七
鐵面無私 彈劾奸邪
奏對第八
平心靜氣 陳述事實
臨難第九
明理自信 處變不驚
全節第十
捨生取義 堅守節操
牧民忠告
附錄
……
文摘
書摘
刑罰不足以實現政治清平,惟有教育官員使他們不犯法才是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法。
甚矣,人之不可無教也!生如聖人,猶胥訓告,胥教誨,況不能聖人萬——者,可忽焉而不務哉?
大抵常人之情,服其所遵,而信其所畏。非是者,雖耳提面命,則亦不足以發其良心。何則?非所素服素畏者故也。
譯文
人不可以不接受他人的教導,這一點太重要了!即使天生如聖人,尚且須要他人訓導,須要他人教誨,更何況是不及聖人萬分之一的凡人,怎么可以輕視教化呢?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服從其所必須遵守的規矩,信服其所畏懼的法紀。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即使對他再如何懇切地教導,也不能產生效力。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對其進行教化的不是其平素服從和畏懼的人。
今人庶司之職,為眾所畏服片,莫如風憲。誠因監蒞於彼,或始之日,會所屬而勖之曰:“彼之官,重者廷授,次者省授,又次則吏部授。大小雖殊,無非國家臣子。為人臣子,奸邪不法,人孰汝容?夫納賄營私,所得甚少,所喪甚多,與其事敗而治,曷若先事而教之為愈戰!吾之此言,雖曰薄汝,實厚汝也;雖若毒汝,實恩汝也。”
苟能如是渝之,吾知退而必有率德收行,易兇惡為善良者矣。且刑罰不足以致治,教之而使小犯,為治之道莫尚焉。
聖人謂不教而殺謂之虐。又聞治於未然者易,治於已然者難。
譯文
如今眾多的官職之中,為眾人所畏懼、服從的,沒有能與管風紀的監察官員相比的。所以,假使監察官員到地方巡查,或在上任之初,就召集屬下勉勵他們說:“你們當中,有人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其次還有人由中書省任命,再次則是由吏部任命,大小雖不一樣,但都是國家的臣子。做國家的臣子,奸邪貪污、不守法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要知道,收受賄賂、謀取私利,你們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卻很多;與其等事情敗露了才懲處你們,何不如在事情發生前就教育你們。我說的這些話,雖說像是叫、看你們,實際上是厚待你們,雖說像是傷害你們,實際上是愛護你們。”
假如監察官能如此勸諭屬下的官員,我知道這些官員下去以後必定會有人能遵守道德、改正行為,棄惡從善。而且,刑罰不足以實現政治清平,惟有教育官員使他們不犯法,這才是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法。
孔子曾說:“不經過教育就隨便殺戮,這是暴政。”又說:“在事情未發生前就預防很容易,一旦事情已經發生了就難以處理。”
近年劉們宣為浙西憲使,疏真西山《守令四箴》播告所屬,且曰:“近年執憲者,惟知成人以刑,而不知誨人以善。”
嗚呼!劉公此言,可謂仁人君子,深得風憲之體者矣。
譯文
近幾年,劉伯宣出任浙西憲使,他將宋代名臣真德秀所寫的《守令四箴》加以注釋,並傳布告知屬下。他說:“近來執掌風紀的人,只知道以刑罰懲治他人,卻不知道以善行教育他人。”
劉伯宣的這句話,真可以稱得上仁人君子所說,是深切明了監察工作本質的人才能說出來的。
詳 讞
在獄之囚,吏案雖成,猶當詳讞也;
若酷吏鍛鍊而成者,雖讞之囚,不敢異辭焉,須盡辟吏卒,和顏易氣,開誠心以感之,或令忠厚獄卒;款曲以其情問之,如得其冤,立為辨白,不可徒拘閡吏文也。
噫!奸吏舞文,何所不至哉!
譯文
對於已經被關押的囚犯,即使吏員已經審問過並形成了卷宗,長官還是應當詳加審問一番才能定罪。
如果是酷吏羅織罪名而定案的囚犯,就算長官對他重新審問,他也不敢說實話。此時,長官必須讓吏員、走卒全部迴避,和顏悅色地詢問,展示自己的真心來感動囚犯。或者是派忠厚的獄卒,根據案情仔細地詢問囚犯。如果一旦得知囚犯是被冤枉的,應該馬上為他洗清罪名,不可只拘泥於以前的吏役所記錄的口供等文字材料。
唉!那些奸詐的吏員玩弄法律,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啊!
視 屍
故事承檢屍之牒,則劃時而行,重人命也。
其或行焉而後時,時焉而不親蒞,親焉而不精詳,罪皆不輕也。
其檢之之式,又當遍考,筮仕者不可以不知。
譯文
按照舊例,接到勘驗屍體的文書後,應該立即前往察看,這是因為重視人命的緣故。
要是拖延而不及時察看,或者及時察看但不親自前往,或者親自前往但不認真查驗,都會被處以重罪。
勘驗屍體的方法,應當是全面、徹底地查驗。初做驗屍官人一定要知曉這一點。
囚 糧
天地之德曰好生,聖朝體之以有天下。
譯文
天地的美好德行是“愛護生靈”,朝廷就因為認識到這一點並將其發揚光大而得到天下。
◎臨事
凡事皆當謹始慮終。
作官一事不可苟。
事才入手便當思其發脫。
譯文
凡事都應當謹慎地開始,並能考慮到事情的結果。
做官之人對每一件事都不可以得過且過。
事情剛開始時就應當考慮如何結束。
不言而自能行出,則人心服;法立而行,則人不玩。
處大事不宜大厲聲色,付之當然可也。
大事小事即平平處之,便不至於駭人視[聽矣。
處事不可使人知恩。
譯文
不多說話自動去做,百姓自然就會心服;建立法令並嚴格執行,那么百姓就不敢玩忽。
處置大事不應該過於大聲和嚴厲,按照日常的程式去做就可以了。
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如果能夠平平常常地處置,就不會聳人聽聞了。
處理事情無需讓人感恩。
事已往不迫最妙。
處事了不形於言尤妙。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譯文
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去追究是最好的。
處理事情時,不在表情上表現出自己的好惡是最好的。
安靜能遏制躁動,沉穩能遏制淺薄,寬容能遏制氣狹,和緩能遏制急躁。
◎戒淺露
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
譯文
人有點才就顯露出來只能說明自己的膚淺,才識深厚的人則不會輕易顯露。才做了一件事情,就想要別人都知道,這是最膚淺的行為。
……
刑罰不足以實現政治清平,惟有教育官員使他們不犯法才是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法。
甚矣,人之不可無教也!生如聖人,猶胥訓告,胥教誨,況不能聖人萬——者,可忽焉而不務哉?
大抵常人之情,服其所遵,而信其所畏。非是者,雖耳提面命,則亦不足以發其良心。何則?非所素服素畏者故也。
譯文
人不可以不接受他人的教導,這一點太重要了!即使天生如聖人,尚且須要他人訓導,須要他人教誨,更何況是不及聖人萬分之一的凡人,怎么可以輕視教化呢?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服從其所必須遵守的規矩,信服其所畏懼的法紀。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即使對他再如何懇切地教導,也不能產生效力。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對其進行教化的不是其平素服從和畏懼的人。
今人庶司之職,為眾所畏服片,莫如風憲。誠因監蒞於彼,或始之日,會所屬而勖之曰:“彼之官,重者廷授,次者省授,又次則吏部授。大小雖殊,無非國家臣子。為人臣子,奸邪不法,人孰汝容?夫納賄營私,所得甚少,所喪甚多,與其事敗而治,曷若先事而教之為愈戰!吾之此言,雖曰薄汝,實厚汝也;雖若毒汝,實恩汝也。”
苟能如是渝之,吾知退而必有率德收行,易兇惡為善良者矣。且刑罰不足以致治,教之而使小犯,為治之道莫尚焉。
聖人謂不教而殺謂之虐。又聞治於未然者易,治於已然者難。
譯文
如今眾多的官職之中,為眾人所畏懼、服從的,沒有能與管風紀的監察官員相比的。所以,假使監察官員到地方巡查,或在上任之初,就召集屬下勉勵他們說:“你們當中,有人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其次還有人由中書省任命,再次則是由吏部任命,大小雖不一樣,但都是國家的臣子。做國家的臣子,奸邪貪污、不守法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要知道,收受賄賂、謀取私利,你們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卻很多;與其等事情敗露了才懲處你們,何不如在事情發生前就教育你們。我說的這些話,雖說像是叫、看你們,實際上是厚待你們,雖說像是傷害你們,實際上是愛護你們。”
假如監察官能如此勸諭屬下的官員,我知道這些官員下去以後必定會有人能遵守道德、改正行為,棄惡從善。而且,刑罰不足以實現政治清平,惟有教育官員使他們不犯法,這才是治理天下的最佳方法。
孔子曾說:“不經過教育就隨便殺戮,這是暴政。”又說:“在事情未發生前就預防很容易,一旦事情已經發生了就難以處理。”
近年劉們宣為浙西憲使,疏真西山《守令四箴》播告所屬,且曰:“近年執憲者,惟知成人以刑,而不知誨人以善。”
嗚呼!劉公此言,可謂仁人君子,深得風憲之體者矣。
譯文
近幾年,劉伯宣出任浙西憲使,他將宋代名臣真德秀所寫的《守令四箴》加以注釋,並傳布告知屬下。他說:“近來執掌風紀的人,只知道以刑罰懲治他人,卻不知道以善行教育他人。”
劉伯宣的這句話,真可以稱得上仁人君子所說,是深切明了監察工作本質的人才能說出來的。
詳 讞
在獄之囚,吏案雖成,猶當詳讞也;
若酷吏鍛鍊而成者,雖讞之囚,不敢異辭焉,須盡辟吏卒,和顏易氣,開誠心以感之,或令忠厚獄卒;款曲以其情問之,如得其冤,立為辨白,不可徒拘閡吏文也。
噫!奸吏舞文,何所不至哉!
譯文
對於已經被關押的囚犯,即使吏員已經審問過並形成了卷宗,長官還是應當詳加審問一番才能定罪。
如果是酷吏羅織罪名而定案的囚犯,就算長官對他重新審問,他也不敢說實話。此時,長官必須讓吏員、走卒全部迴避,和顏悅色地詢問,展示自己的真心來感動囚犯。或者是派忠厚的獄卒,根據案情仔細地詢問囚犯。如果一旦得知囚犯是被冤枉的,應該馬上為他洗清罪名,不可只拘泥於以前的吏役所記錄的口供等文字材料。
唉!那些奸詐的吏員玩弄法律,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啊!
視 屍
故事承檢屍之牒,則劃時而行,重人命也。
其或行焉而後時,時焉而不親蒞,親焉而不精詳,罪皆不輕也。
其檢之之式,又當遍考,筮仕者不可以不知。
譯文
按照舊例,接到勘驗屍體的文書後,應該立即前往察看,這是因為重視人命的緣故。
要是拖延而不及時察看,或者及時察看但不親自前往,或者親自前往但不認真查驗,都會被處以重罪。
勘驗屍體的方法,應當是全面、徹底地查驗。初做驗屍官人一定要知曉這一點。
囚 糧
天地之德曰好生,聖朝體之以有天下。
譯文
天地的美好德行是“愛護生靈”,朝廷就因為認識到這一點並將其發揚光大而得到天下。
◎臨事
凡事皆當謹始慮終。
作官一事不可苟。
事才入手便當思其發脫。
譯文
凡事都應當謹慎地開始,並能考慮到事情的結果。
做官之人對每一件事都不可以得過且過。
事情剛開始時就應當考慮如何結束。
不言而自能行出,則人心服;法立而行,則人不玩。
處大事不宜大厲聲色,付之當然可也。
大事小事即平平處之,便不至於駭人視[聽矣。
處事不可使人知恩。
譯文
不多說話自動去做,百姓自然就會心服;建立法令並嚴格執行,那么百姓就不敢玩忽。
處置大事不應該過於大聲和嚴厲,按照日常的程式去做就可以了。
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如果能夠平平常常地處置,就不會聳人聽聞了。
處理事情無需讓人感恩。
事已往不迫最妙。
處事了不形於言尤妙。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譯文
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去追究是最好的。
處理事情時,不在表情上表現出自己的好惡是最好的。
安靜能遏制躁動,沉穩能遏制淺薄,寬容能遏制氣狹,和緩能遏制急躁。
◎戒淺露
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
譯文
人有點才就顯露出來只能說明自己的膚淺,才識深厚的人則不會輕易顯露。才做了一件事情,就想要別人都知道,這是最膚淺的行為。
……